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768|回复: 95

素心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1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道德经读书交流群入群规则:
1、群内推荐指定导读书,规定读书进度
2、自主阅读,网上交流和提交作业
3、在后面跟帖提供如下信息可接受邀请加入: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2)为什么读道德经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4、活动免费,但需要缴纳保证金每章10元(共计81章+2章导言),每周2章。没按照进度要求完成阅读的按比例扣费不退。累计三周没按进度要求提交分享和参加群内讨论的,保证金全部扣除(扣完保证金以后如果想要继续参加,经过同意的可以继续参加,但需要补齐余下时间的保证金)。所扣保证金用作以后各类公益活动。被扣交保证金者不获得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权。
5、指定导读读本白云先生著《老子之道》,也可以自己选择导读书。


分享要求



道德经自主读书会从1月29日,星期一开始。周一对周日为一周。
每周所读内容,可以多次提交分享。论坛分享最后期限,周六晚上24点,过点即视为没有提交分享。

论坛分享要求:
1、每周提交指定章节的分享
(1)、抄录经文原文(导言部分不作此要求,请勿复制粘贴)
(2)、整体概括本周两章
(3)、自由分享体会心得、故事
2、每个月最后一周做一次月度总结,丰俭随意,但要走心。

微信群自由讨论要求:
随时自由讨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观点异同限制。
注意努力避免各说各话,互不回应;
注意避免多主题长时间并行;
一个话题尽量讨论出个结果(或者达成一致,或者清楚界定差别)
注意营造用心交流的氛围(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时机降低交流效率时,注意调整)
最根本的提示是:从交流内容、交流方式等各方面注意学以致用。

经文要求熟记背诵和日常吟诵(或者唱诵)
推荐陈琴的唱诵和吟诵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读书笔记
自序 古道通天
一、
1、中国文化的源流:
太古——上古或三皇(伏羲氏、女蜗氏、神农氏)——五帝——三代三王(夏商周,圣王之道)
孔子承周
老子承三皇
2、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文墨记事
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1)时间:比文墨记事更古老,三皇时期以文墨记事。
(2)特点: 备于天,而不失于人(人能通天)。
(3)原因:因为那时,天人相同,合二为一
文墨记事:
(1)时间:三皇之后。
(2)特点:半天半人(人不复通天)。
(3)原因:天人两分,文墨记事是天人两分后的产物。
三、天人两分
天人两道共存而并用(五帝时期到三代):圣王开人之天,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之以礼(儒家思想的源头)
礼崩乐坏,法家以权道戡乱治平(春秋时期)
四、
华夏文化的核心:天、人、权三道。
欲治天下,不通天,则无以立人;不知人,则无以正纲;不执权,则无以戡乱。
五、如何解读《道德经》
  方法: 以古察古,以天入天。
  理由:以天可以立人,而以人不可以立天。
六、天之道
1、何为天之道?
   上古之圣,通天之道。
2、何为通天?
   事天以安民,使天下无以乱,是谓古道通天。
七、写作本书的宗旨和目的
    以古察古,以天入天,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



导言一   道德训义

一、道者,万物之所宗
道者,万物之所宗也。
1、道是万物的性质之宗
2、是万物的伦理之宗
3、是万物的造化之宗
唯有宗于道:万物才能生,才能类,才能化。
宗者,出也,则也,禀也。(则:
准则,法则
;禀:生成的,禀性?

二、德者,万物之所府
万物合道故积德。
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
三、经者,万世之所奉
经:中国圣人所传真人真言,用以治国安民,万世之所奉。
圣人:抱神合道,通天彻地,能以道德安定天下者。


《道德经》: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万物之所宗。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圣人阐述这个道,以及告诉人们怎么把握它,行道积德以畜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


导言二  老子列传
     老子是楚国人(今安徽亳州涡阳县),姓李,名耳,字聃。他是周天子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据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两百多岁。有人说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老子化名太史儋出来过问世事。他是一位隐君子,他隐居前写下关于道德的思想共五千多字,分上下篇。老子的子孙很多,历代为官,定居在齐地。
     老子推崇“道”,虚无,主张清净无为。老莱子是他的学生,庄子是老子道家思想最传奇的继承者。
     关于道、儒源流关系:道为三皇之学,老子为集大成者;儒为周朝之学,孔子为继承者。道家思想,讲的是天伦无所不包;儒家思想侧重于人伦。人伦效法天伦,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
     关于道家、儒家和法家:道家思想强调应天,儒家思想强调应人,法家思想强调应事。三家本出一源,互有交织。通天彻地交给道家,人伦纲常交给儒家,世事应对交给法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22: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学习心得
一、“学而不思则罔”
一周的读书,看老师同学们的分享,发现自己是个学而不思者。读书,习惯做笔记,但仅仅止于知识的梳理,好像都明白,其实是根本没开动脑筋深入思考体会。恍惚间,好像还在等着什么?等老师上课!把“自主读书会”的“自主”二字忽略掉了。止于知识梳理的做笔记,等着别人喂,好可怕的习惯!继而迷信人,迷信书,可怕!

二、“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老师同学们的分享和讨论让我获益良多!现实生活中从没真正感受过这样交流切磋的读书氛围,真正体会到“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的道理。
又一次看到了自己固有的不敢与人交流的模式。我学习的大敌!

三、明白源流、本末很重要。
“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根本牢固则物可以长久;根本不固物必将衰亡。”反省自己生活工作中做的很多本末倒置的事情,更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在我这,改变自己就好;教育孩子,“固本”比什么都重要。很庆幸小时候带女儿读背了《道德经》,应该是埋下了种子吧,这几天跟她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感觉她能听进去,而且说出:“是呀,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感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1: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班长来提醒!

第二周:
一、抄录经文:
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读书笔记
《老子之道》
第一章 可道非道
1、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含义:
(1)至道:指万物的根源,为宇宙的第一因,永恒不变。是未有天地万物之前的状态。它不仅生万物,还养万物、化万物。
(2)天道:自然常理、自然规律、宇宙法则。
(3)人道:指人所制、所立之道。

   道、天、人,三者的关系:
  天与人皆为道所生,皆以道为宗。

这里讲了至道的几个特征:不可言说,不可描述,不可执用。

2、名可名,非常名。
在《道德经》一书中,“名”有三重含义:
无名:只表现为纯粹的鸿蒙之气,没有形状与物象,所以无法描摹。
有名:万物有质有象,有形有状。可以对其进行描述。
命名:以不同的差异来分别万物,并对其进行识别和描述。
无名有三个特征:无质无形,无状无象,不可描摹,不可命名。

“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名,如果可以命名的,可以有质象、可以描摹的事物,那就不是常名,不是永恒的无名,不是永恒的大道之象。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天地之始,道为天地之母,存在于未有天地之前。有名万物之母,无生有之后,太初之气,从未有形质,变成有形有质。
“天地”指宏观的宇宙,“万物”指的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上古之人天人未分,他们比后来的人聪明。
后世之人的宇宙观,不如上古之人的宇宙观更完备。
人类宇宙观第一版:图腾宇宙观。
人类宇宙观第二版:兽性宇宙观。
人类宇宙观第三版:人兽结合宇宙观。
人类宇宙观第四版:人性宇宙观。
人类宇宙观第五版:没有创世妖的宗教。
人类宇宙观第六版:科学宇宙观。
道是一种完备的宇宙观:道为第一因,道生无,无是一种鸿蒙之气,无质无象,所以无名。无生有,有质有象,始可有名。有生万物,万物并作,参差各态,各命其名。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无名,不可描摹,故生无欲;有,有名,有物有象,故生有欲。合道则生无欲,应物则生有欲。
无欲,人在领会到无的时候,才会生出无欲。
欲望,有名,万物映射而来。
领会到无,则生无欲,体验无的玄妙,体验宇宙开始前未始有物的那种状态。观察到万物,则生有欲,理解有生万物,审视和把握万物的名实与差异,并能了然于胸。
对未始有物者,以观其妙;对万物,则观其徼。妙,指道生万物的造化之神机;徼,万物已成,则观其象,查其理。
  老子对待欲望的思想:以无观无,以有观有。

5、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和有,它们都是从道中生出来的,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
天地万物未有之前,作为天地万物之宗的道,所表现出的状态。玄之又玄,是无生有,有生万物,道化生天地万物的神化之能。
众妙之门:众妙,指万物生生不息之妙。门,大道玄牝之门。有与无两者,正是生育万物的造化之门。

第二章作而不辞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人之道,以文饰貌,以繁隆礼,以此养人,是以天下皆知人道之教为美,并以其美为美。
人道非道,以礼害道,以人害天,故曰,斯恶也。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世人皆以循礼为善。礼非天道,循礼非循天,故曰,斯不善矣。
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无相生:为之以有,人之道,为之以无,天之道。天道衰,以人灭天则生人道。绝人道,以天胜任,则生天道。
难易相成:圣人行天道,需要以人应天,是以难;但是,天道为自然常道,是天然存在的,有实际的基础,遵循容易,因果明白,是以易;行人道,以人替天,是以易,但人道,以人为尊,根基不牢,不易稳固,是以难。
长短相形:圣人治天下,为之以天道,则天下可以长久。为之以人道,则失天下。
高下相倾:圣人以道为尊,是以高,以德为贵,是以贵。若离道悖德,以身自高自贵,则无以尊、无以贵。
音声相和:圣人立天道自然之教,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百姓才会拥戴他。圣人若行人道之教,伤物害民,则百姓就会唾弃他。
前后相随。圣人不欲见贤,立天道自然之教,无为而天下成,功成而身退,以身处后则能先民。以身处前,则不能先民。

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处无为之事,不为之以人道,而为之以天道。行不言之教,圣人治天下,立自然之教,而不立人道之教。

5、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万物作焉而不辞:不辞,不言之教。万物生生不息,天道不会横加干涉。
生而不有:天地生万物,不会把万物说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为而不恃:圣王治天下,辅之以天道,而不贪天之功为己有。
功成而弗居:天道化育百姓,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勤勉有为,富裕安康,这都是天道之功,而非人力可为。既然是天之功,而非人力所为,那么圣王就不应该居此大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圣王不贪天之功为己有,不居天道之功而成大位,百姓才会更加拥戴自己的君王。天下才能永久太平下去,百姓的生活,才能永久幸福安康下去。

三、学习心得:
第一次这样“啃”书,“啃”不动的感觉。但“啃”着“啃”着,上一周模糊的一些东西好像清晰了些,比如什么是“以人入天,以天入天”等。相信这样啃下去肯定会有收获。
说说读第一第二章的一点心得体会: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以往拿到书,读就是了,从没想过要自己重新断句。《道德经》家里有好几本,导读的书也有好几本。凑巧我这些版本第一章的断句都一样。当看到第一章原来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时,有点懵,每天的诵读都不知道读哪个版本好。一个星期,看手头上有的导读书,看老师同学们的分享,结合自己现在能体会到的,我还是觉得我以前读的版本比较顺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包含宇宙万物的发源、生长、变化等,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讲说的。老子开宗明义就要人不要过分执着语言文字,他立下的这五千余言并非“常道”,只是通往“常道”的桥梁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则生,分则死
第一章的关键词“无”和“有”,告诉我们从“有”和“无”上推到宇宙的本源是道。道超出万物之上,是浑朴无名的,是一个整体。所以既没有美丑,也没有善恶。当道分裂,“朴散为器”(《道德经 二十八章》),美丑、善恶因而产生。当天下人都知道美和善时,则喜爱美、善,厌恶丑、恶,于是纷争迭起。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的词。《道德经》里这样相对的词特别多:虚实、强弱、刚柔、雄雌、白黑、轻重、静躁......这些都是道分裂后产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分享:
阅读内容:第三章和第四章
抄录经文: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20: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读书分享
学习内容:第三、四章

整体概况:
第三章圣人之治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推崇贤能之人,使民不相争;不以难得之货为贵,使民不沦为盗贼。)
不尚贤,指圣人治天下,奉道自然之教,而不崇尚人之道。如果不崇奉人之道治天下,天下就不会相争。
2、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展现奇欲,使民心不乱。)
正欲:合乎天道的正常欲望。
奇欲:不合天道的欲望。
奇欲生,则民心不正,不正则乱。
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民虚其人道好欲好争之心,守其质朴,不敢强为人道,以出离天道,笃守天道以固。)
圣人之治,指圣人以天道治天下。
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常使民无以知人道之伪学,无人道之奇欲,那么即使有好为人道者,想以伪学蒙惑百姓,他自知无法得逞,也就会不敢妄为。)
5、为无为,则无不为。
(君王以天道治天下,天下无不治。)

第四章  冲而用之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与“盈”相对,冲:虚无的状态,盈:满的状态。
道是无限的虚无,创造并涌现出万物。
渊:打着旋涡的水。
道涌现万物的情景,像遥远的星系那样,幽深着,旋转着,涌现着,变化着。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一方面指,道的虚无状态,是没任何结构的。
另一方面指,道造化万物是一个循环的生死周期运动。
挫其锐:挫,摧毁之意。锐,原意锋芒,这里引申为物体的边界。道,是没有像物体才有的那种边界。所以道无锐。在万物复归于道之时,道把万物的锋芒又都摧毁了。
解其纷:能量耗尽,它们的组织结构也随之分崩离析,只留下一片片星际尘埃。
和其光:当万物照耀的时候,道是它们辐射能量的来源,应和着这个光芒万丈生机盎然的宇宙。
同其尘:当万物瓦解,变成一片废墟和尘埃的时候,又回归到了道里,重新加入那个旋涡,等待下一次再被涌现出来。
4、湛兮,似或存。
湛:清澈透明,看上去就像什么也没有一样的清澈透明。
道没有形质,没有边界,但它确确实实无处不在。
5、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道”是从哪里来的,可能在上帝存在之前。

心得:
       以前读第四章脑子里是一团浆糊,读了南怀瑾和白云先生的解读,“道”在我心里渐渐明晰起来,形象起来。南怀瑾先生把道比作来自山长水远处的流泉,“涓涓汩汩而流住不休,终而汇聚成无底深渊,不拒倾注,永远没有满盈而无止境。”白云先生把道涌现万物的情景比作遥远的星系,“幽深着,旋转着,涌现着,变化着。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读到这,对第一章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好像能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09: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读书分享:
抄录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1: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不如守中
天地没有仁慈之心,它把万物当作稻草狗一样对待;圣人没有仁慈之心,他把百姓当作稻草狗一样对待。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它虚空不曲,充满天地,无处不在,无所不达。越是推动它,万物就越多地被涌现出来,生生不息。万物复杂纷纭,说不清,数不尽,还不如契合天道,守一,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
谷神(道)不存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它是永恒的,这就叫做玄牝(无有终时,幽深微妙)。玄牝之门是道生育天地的出口,是天地之根。天地万物都从根处(玄牝之门)汲取水分。它无处不在,连绵不绝,充斥宇宙。但它不可闻、不可见、不可得,所以“若存”。使用它,因为是以无为用,所以能不乱不亡。

心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守中,守根,守道,守本......读到五、六章,对白云先生《导言一》说的“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视其华,可以窥其根基。根本固则物可以长久;根本不固物必将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理解更具体了。
想到了自己的家族。春节,看到最多的是自己家族的衰败,“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所,就是根处(玄牝之门),无根,无处可以汲取水分养料,能不败能不亡吗?
看到,我能做什么?固根、固本!一个人对于一个家族太微乎其微,太渺小,如何固?守中!守自己的位置。
弟媳难得去看望父母,但说的话都不中听,妈妈又来投诉弟媳。听着妈妈叨叨,没像以往那样生气,想到作为姑娘应该“以一己之身提全家人的好处为己任”,于是在妈妈面前不断地找弟媳的好:她比以前懂事,会想到去看望你们;她都是关心,担心你们才会那样说......


第一个月读书总结:

挺艰难的一个月。读,有感觉,好像懂。跟女儿讨论,张嘴说不清楚;写分享,动笔写不出来。懵,不知道怎样读书!谁在读书?为谁读书?脑子里一团乱麻,晕!怎样把自己弄得这么晕的?感觉自己一直在赶着,应付着,没用心!

“读书是一个养心的活动,心不到场,被养者没来,养啥?”,“听祈使句。”......跟随着老师和同学们,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带上心读书的感觉,把大老远的一个东西拉近自己的感觉,落地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40 , Processed in 1.104135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