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xwxzho

祝海鸥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23: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兰 发表于 2018-7-14 16:01
两章都有生动的体会,值得学习。另外,还要写对这两章的整体感受和月总结,加油!

谢谢班长的温馨提醒,差点忘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6 15: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就是一种进步,要么佛说,别人都只是你的一面镜子而已,你看到的其实在你的身上都有,只是在你的潜意识或你不愿或没有能力去承认它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6: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7-16 15:43
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就是一种进步,要么佛说,别人都只是你的一面镜子而已,你看到的其实在你的身上都 ...

也谢谢你这面镜子,一路上总是默默关心、支持我!我的贵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22: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7-21 11:50 编辑

  
  第47——48章
  一、第47章  不行而知
  1、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释义
  本章讲圣人如何才能见天道,如何才能不行而知、不为而成的道理。只有解除物蔽,从具体的、有形的物中抽离出来,从琐细繁复小知的桎梏中抽离出来,才知道原来天地万物其实是一个整体。无须离道而寻道,无须出户而知天下。圣人抱一合道,故无须窥外物以见道。出离道,缘名物以求道,求索越多,出离越远,对道的认知就会越少,越迷失。道为一,为足,为整体。在背道之路上,走得越远,其出离越甚,越不可救。所以圣人知足之足,虚静自处,抱一内守,得见大道。而不会跑出大道,在天下万物里翻找大道。道隐无名,大象无形,视之不足见。圣人修炼体道,与道为一。圣人治理天下,去人复天,以天治天下,万物皆自然而成。
  二、第48章  为道日损
   1、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释义
   本章讲如何才能做到不为而成呢? 为政以人道,穷名物之理。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每天都能让人有所增益。而对于为道而言,越是这样学习,越不可能闻道。反之,为政以天道,会损人文礼节,世事名物。只有弃除了世俗的行知,返回到道中,才可能闻道。只有损人,才能复天。闻道后,先损掉小知,再损掉人智之欲。君王不以人道为政,天道复,天下无不治,无不平,无不和,无不顺,无不成。如果君王认为治天下得靠自己勤于政事,就是在以人道治天下。为政以人,越勤于政事,则天德越亏,天德不足以配天,故不足以取天下。

  三、概括
  这两章仍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天道和人道人们应该怎么去选择。原来以为的好好学习,不一定是对的。从天道的角度来看的话,若出离大道去寻道,认知只能越来越少。通过逐步地损掉小知,再损掉人智,达到损之又损,恢复天道治理,无为之治,不言之教。原来领导不一定非要靠自己勤政,无须勤于人道之政事,否则就会让天德亏,就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

  四、体会   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返朴归真、归道,见素抱朴,道法自然,不应用人智强行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用在亲子教育中,也是如此。父母只能引导、劝导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法方式,而不能直接强行,以自己认为对孩子来说是正确的方法确定TA的生活模式和趋势,那就是以人智治理孩子,违反了道。这就是做父母的修行。修行就是每个人每天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父母做父母角色该做的,老师做师者该做的,领导做领导人该做的,员工做员工的份内事,商人做经商者该做的……如此这般,这个社会才会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更好更快地前进。中考结束后孩子即和同学约好要看7月21日在动漫展,可是在补习班上课要请假,老师不准孩子直接走了,让我帮他请假。被我默许去看漫展,认为那是孩子们1个月前的约定,难得的一次机会,所以让他去看了。但是告诉他,我帮他给老师再请假,但回来后必须把今天的课补上,并且明早的课必须上,不能再误了。孩子答应了。这样的父母不知做得对,还是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1 22: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sxwxzho 发表于 2018-7-16 16:02
也谢谢你这面镜子,一路上总是默默关心、支持我!我的贵人

呵呵? ,谈不上贵人,同频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7-29 00:19 编辑

    第49——50章
   一、第49章  圣无常心
   1、原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2、释义
   本章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道理。圣人物物而不物于物,观物而不滞,不滞不染,道以化成万物为德;圣人以化育万民为德。百姓的德行合乎道的,圣人以道养之。百姓的德行不合乎道的,圣人亦以道正之。这才是圣人之德,真正合乎了大道。尊奉大道者,圣人以道教化他。不尊奉大道的,圣人依然也会用大道教化和改造他。君王以德配天,去天下之伪,复天下之真。圣人志在天下,为了辅万物之自然,闭人之道,张天之道,闭人之心,不开人之天,天人浑然一体。圣人虚静内守,百姓自化。天下归于天德,以德相交,复归于天。天下百姓皆为君王之德所府。君王府天下,百姓注君王。德足若谷,天下无不流注其中,圣王无所不府。圣人慈爱百姓,把百姓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使民德归厚。圣人以天德,使天下德善,进而以天德正天下,使天下德信,终使民德归厚返真,复赤子之德。

   二、第50章  出生入死
   1、原文
   出年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百姓的德行合乎道的,圣人以道养之。百姓的德行,不合乎道的,圣人亦以道正之。

   2、释义
   本章讲圣人摄生守国之道。摄生指把天下当成一个生命的话,国家怎么才能统治长久的问题。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生死。也就是说人之所以痛苦烦恼与困惑,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生和死。理解生死首先要诚实,不可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因为恐惧、偷懒、被人蛊惑)。生和死都是同时发生的,是一件事的两种状态。任意时刻,既可以出生入死,也可以出死入生。其次要剖析生死。关于生死的三大原理:一道无生死,二生死一体,三生死相徒。人的生命的三重生死机变。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发生在他身上的趋生运动有三分,趋死运动有三分,还有三分是因为不善摄生,把原本趋向生的运动,导向了趋向死。物皆有命数。要作弊,是死而不亡,杀生者不死。生物都会存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因为生生之数,会带着生物,按照道的设定,走向死亡。而老子所讲的道是归根复命之道,要以道的法则,来抑制生生之数。圣人行于大道,无生生之厚,圣人养生去身合道,无以营其身以遇兕虎,无以营其外以被甲兵。无入而藏,不营其内,故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无出而阳,不营其外,故兵无所容其刃。以人道立已,生生者,皆有死地,唯有道者无死地。

   三、概括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道家思想里的心物之辨,心只是物的映像。接着讲了生死观,生死之理、摄生之道。生与死的关系,如何看待生死,怎样才能更好地善于摄生。生和死是同时发生的,是一件事的两个状态,出生入死和出死入生是同时发生的。中国古人讲的视死如归,香火不断的原来本义是关乎生死的看法。善摄生之道,全生尽年,把天托付给自己的生命,传继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继续保管天道托付给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才是真正的有德。同样圣人治天下,要以道治天下,以天德府天下,不负天道所托付,不伤物害民。善摄生,即奉天道。

   四、体会
   读道德经,发现这与心理学有相通之处。这里讲观物而生其心,起心而动其欲。关于心物之辨的提法是第一次看到,很新颖。原来自己的眼界太低了。这与我们平时心理学讲的起心动念似乎是一个味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着用心若镜(庄子说)。不能总是拿不起、放不下,事情已经过去了,还总惦记着,导致现在手头的事也办不好,不在当下,不能有正确的内部姿态,给自己下命令:看清楚、听清楚、闻清楚、感清楚。将来的事还没有到来,总是担心、焦虑,没有活在当下,被情绪牵着鼻子生活,被动。对于生和死,平常挂在口头上,但理解真是在表面文章,根本不了解其内涵。通过第50章的学习,对于生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原来生和死是一个生命周期的起点、终点。并且它们是无时无刻不同时存在的两种状态。可是有几人能看透生死呢?大多数人在离开世界的那一瞬间,都是多么无限的留恋这个花花世界的人事物。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参透、看透其中的原理,微笑着向死而生,离开这个世界。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是老天爷的眷顾,受托保管天地的精神,这么高大上的任务,我们当全力以赴不负如来不负卿,认真完成使命,延续天地之种。或许这就是我们学习、修行的目的所在吧。引申到圣人对天下的治理中,圣人有天下并非其所有,而在天道所托付于他。有道之君,唯有以道治天下,以天德府天下,才能不负天道所托。很有意思的道德经学习,收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4 22: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8-4 23:48 编辑

     第51——52章   
    一、原文    1、第51章   尊道贵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第52章   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以袭常。
    二、整体概括
    第51章讲圣王尊道贵德之理,唯有尊道贵德,才能以玄德配天。第52章讲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的道理。道负责输出,德负责塑造。命与运是不同的两个内容。物因运而成势。若事物失去根本,就将永恒地覆灭了。根就是万物得以生的道,本就是万物得以长的德。没有无缘无故的生,一切都是道德法则所定所安。只有尊道贵德者能薪火相传。天道贵生,人道贵久。一个人的子孙能繁衍多久,取决于他的道。他的子孙有多兴旺,取决于他的德。天下所有事物的开始,这个天地之根、万物之源就是道。中国文化里要先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只有掌握规律,才能利用规律,把万物转化成利,终生不会为万物的演化所害。开天之天即明道,复守其母为守柔,去人复天,强行者有志,是谓强。


    三、体会
    对于男尊女卑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以前的章节里看到过这样的解释。但随着读经的深入,对于尊卑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一个家庭中,男人是主导者,女人应主动在位,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跟从和效法。而根本不存在通俗理解中的性别歧视。作为家里的女人,惭愧自己有时有些强势,总想与他平起平坐,觉得自己也上班、也赚钱,为什么家务全是我的,心理不平衡。所以会故意刁难他,故意让他去做,当然有时会不愉快。现在看来是我的错,知道是我错后,底层整合机制会自动调整自己的动作,感谢心理学让我和我的家人有所改变!最近在回看2008年的一部电视剧《天道》,其中讲到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以及它们形成的原因、走势等。主人公的命运牵动着我的心,揪心。因为有的人做人做事符合规律,眼界开阔,识得规律,并能掌握规律,所以在丁总手无分文之时仍能生活下去,因为他是个隐士,有才却甘心寂寞的勇士。芸芸众生中有几人能达到那样的境界。还没看完,但剧中的台词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其中有儒释道的观点,有的能看懂,有的看不懂,但觉得有道理,慢慢嚼吧!另外读这两章让我联想到传统文化中讲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如同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根扎得深,本固得牢,形端得正,势成得久,才能率天之命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5 13: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8: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8-9 23:48 编辑

       第53——54章
       一、原文
       1、第53章    大道甚夷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无,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2、第54章    善建不拔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二、两章概括
       53章讲人之天不可开,人之道不足取。人道非道,只是盗夸,盗夸者,不足以治天下。54章讲圣人之治,应该立天之道,行天之道,天下才能长久,君王才能以天德府天下。圣人立天道行于天下,不拔不脱,才能修齐治平,天德广大,子孙以祭祀不辍。      

      圣人行于大道,以大道治天下,遵奉常道,唯开人之天为慎,不敢妄施妄作。圣人以天治天下,而君王以人道治天下,只知其子,不知复守其母,繁文缛节礼仪法度无穷繁复。以人道治天下,会导致天下频繁出现兴亡交替,农田荒芜,仓禀不实的状况。而儒家认为人道治天下,在于制礼仪,礼仪则按照身份,定人伦,冠冕服饰、佩剑、吃饭都有相应的规格,并要财货足够满足人们的欲望所需。这样以人智治国,是国之贼。老子认为礼只是人道,而非天道,圣人应该去人复天,以天道治天下。王朝周期律就是天下失道和复道的交替往复。要让天下永远不失道,就要立天之道,行天之道。真正的有道之人,以天之道治国,不会把天下从天道中拔出来;牢牢地抱一不离,让天下永不脱离天道。天下万物不可失其母,忘其宗,不可数典忘祖,而要万世传承,就要子孙一代代延续。以道修身,其身乃正,去伪存真,德不离天,只有在现实自然中去求真,才能真、道,才能代代传承不息。以道正家、齐家,在于去伪存真,男女同德,才能家和万事兴,人丁兴旺,财富有余。要求两人必须同时复归于道,否则家庭很难长久。只有温柔才是婚姻的终身之帆。修乡(几百几千人)以合道,以道治乡,这个乡才能长久地聚居在一起,兴旺下去,持续扩张,壮大成邦,壮大成国。反之,庞大的乡愿社会不道、无德,鸡犬不宁,迟早分崩离析。以道正国,不以妄施妄为治国,这个国家上下通达,兴旺昌盛。以道正天下,圣王之德普,与天德相齐同。可见治身,治家,治乡,治国,治天下,用的都是同一个道。正所谓,人身即天下,天下即人身。我是怎么对整个天下了如指掌的呢?因为我发现天下只有一件事,即天有永恒之道,演永恒之生。有道者德厚,无道者德薄;德厚者昌,德薄者亡。

       三、体会

       这两章的内容很丰富,很深刻,释义了我们如何生活的真谛。通过讲若用人道治理会出现的糟糕的状况,让我们明白礼制其实是人道的表现。虽然我们崇尚儒家思想,中国是礼仪之邦,但这里却讲礼只是人道,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客观地看待儒家。或许这种观点并不是儒家孔子的初衷,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却真是人道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式,否则即为窃国者。庄子曾说:窃钩者诛窃国者诸候。圣人告诫我们,不可以贪图不义之财,因此对于那些偷窃诸如腰带这种不值钱东西的人,必须加以处罚(窃钩者诛);但圣人同时也表示,要顺天应人、吊民伐罪,因此窃国成功的人,都可以用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当作借口,建立并维系他所窃得之物。以庄子的观点,一切法律典籍、制度存在,必定是粗粒度的,且有其局限性。 所以,在法律的基础上,必须要施以道德培养, 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其中还讲到,人应该如何度过美好的一生呢?一要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美好的。二要修身以合道,返璞以归真。还有普通人学习《道德经》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虽然我们是如此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中极不起眼的一粒微尘。若以道治身,可益寿延年,长命百岁;治家,可以家庭和睦,子孙兴旺;治乡,可以使一个超家庭的大组织基业长青。一级一级地推演开来,让我看到了自己学习《道德经》的希望和动力。可能自身能力不是太大,但是可以尽我所能,能做到哪一个层面,就做到哪一个层面。想起一位好友说过,她要当一盏路灯,能发多少光就发多少光,能照亮多少人就照亮多少人。这也许就是活得通透的一种标志吧。           还有对于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其实也做了说明,值得深思。对于身——家——门——族——乡——邦——国,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对于活了40多年的我而言,身、家是最熟悉的操作台了。可是我作为这其中的当事人,却是浑然不觉,自说自话,自做自事,一味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近年的学习,让我有了反观的机会,静下心来内省自身,存在许多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诸如此类的精典语录我信手拈来,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把它们抛到了九霄云外了,总是强调自己的正确,对方应该如何如何……这样就造成了家庭矛盾不断,争吵不断,语言暴力,由此而影响到了儿子的性格、成长。这一点让我很是内疚不已。爸爸曾对我说,一个家庭怎样,女性一定要处于弱势,不可太强势,要树立男性在家中的权威。一旦出现问题时,女性要兜住底,不让这个家不散,合作向前,否则就是女性的作用没有发挥好,自己没有做好。要做家庭中的润滑剂,把家里的几个人连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一个家庭里和睦相处,要做到这样何其难。首先有和气,互相和颜悦色,彼此相看两不厌,怎么看怎么顺眼,而不可有偏盛之气,就会凌人。再着要夫妻两个人同时复归于道。夫妻要同步发展,否则一方跟不上另一方的成长速度,对于家庭是不利的。

        四、月小结
        通过最近一个月来的学习,对于德经部分的理解更深刻了。再加上结合生活、工作、家庭关系的感悟,看了电视剧《天道》,对于人身即天下,天下即人身很有同感。其实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学习两千年多前的老子写的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当时的老子写这本书时估计怎么也想不到2000多年后受到这么多人的热捧,喜爱。本来这本书讲的是治国之道,可是对于平常人有什么用呢?就是因为治国、治身、治家、治天下,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件事。一个人把自己管理好了,治理好了,那么就可以把家、国、天下都可以治理好,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修齐治平是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21: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边读边反思就会有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7 12:51 , Processed in 1.092762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