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刘丹

空气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4 17: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丹 于 2018-8-4 17:05 编辑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侍,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万物皆由道生,由德塑造,物才得以成形,成势,道为根,德为本,只要深根固柢,那么枝繁叶茂只是自然而然的事。道生万物,万物得以生根,德畜万物,万物得以立本,天下在道德的衣养和覆被之下,成形成势,进而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生养他们却不把他们据为已有,并不认为他们是自己所生养,就应该属于自己,也不会以人道的教化来宰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自然而然的生息繁衍。

道生人,德塑人,人成形,就有了命,命就象比喻人是辆什么车,宝马还是三轮。运是后天与天地他人之间的际遇所缔就,就象车在什么样的路上行驶,宽阔平路还是狭窄坑路。宝马在坑路上行驶也是开起困难,三轮在宽阔平路上行驶畅通无阻。什么车不重要,天生的,行什么路,选择什么路行重要。路的起始,路况,弯道,终点,怎么修成的,是不是断头路,依路的势,乘路的势,就要先理解路的生,长,形,成。
道之尊,德之贵:道生人,德塑人,无德不养人,厚德才载物,德行的多寡影响人的心智与身体的健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译文:
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开始原因,推动力的。这个天地之根,万物之源就是道。一茬万物被出出来,一茬万物消亡,反反复复,无穷无尽,因为天下万物存在着一个不停的生育万物的母亲。圣人得道,知万物之其所以然,知天下之然,复归天下万物之母那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母亲,要理解万物的永续演化,就需要既知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不开人之天,闭人以全天,圣人治天下,则终天不会招致天下昏乱。万物皆始于未有,起于毫末,见未有,见毫末,就能明晰洞察万物之纷纭变幻,精神内守,内于自己,外于外物,做到精神内守要用柔,抟气致柔,真正的强。站在未有之外,看未来这有,站在未始之处,看未来之物,理解了过去,现在,未来就是明,见万物之明,不会因为逆了天地之气,万物之势,而受到外物损害,留传祸患给自己,因袭了大道,天地万物的常理,所以可以做到天人合发,不为而为。
塞:隔也,从土
兑:说也。从人,从口,八象气之舒散,
勤:劳也,从力声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家族的,家庭的,个人的自体部分是不是可以类比为这个母,圆心的中心,充斥着圆心的所有内容都是她所生,这是玄牝之门,往回反,一直反,反到自体内部了解她到底有什么特质,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生出圆心里其他的,长这个样子的子女。就象一幢楼房,老在一楼呆,不去楼上的房间看看,整幢楼逛逛。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兑,人自身之气向八方舒展。八爪鱼么,什么都想去抓,追逐,不知足,被外在之物束缚牵引,物为人作主。精气神真象一股股看得见的水雾,炊烟之类的,不留神就从躯壳中慢悠悠的飘走了。
两章总结:尊道贵德,明道入道,德为贵,为战略中心。复守其母,自上而下把握人与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4 22: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宝马三轮的类比有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00: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丹 于 2018-8-11 19:33 编辑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芫,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人能理解万物,在于人得道,得道之后要须臾不离,笃守不失,不可施已于道,以物裂道。对于道,应不裂道,抱一为天下式,以天治天下,而人常废天之天,而开人之天,以人道治天下。以人道治天下,天下就会出现频繁的崩溃,农田都荒芜了,粮食欠收,粮仓空虚。以人道治天下,在于制礼仪,章服制度,佩戴与身份相对应的剑,在吃饭时处处都要体现出礼仪,以更多的财物来满足人们的欲望,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把天下从天那里偷走,施以人道之政,还要极尽礼节文貌之盛,礼只是人道,而非天道,以人道治天下,不可长久。
介:在两者中间
畏:恶也,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
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介然有知:介,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人居中间,有物居两侧。人是道与万物的中介者,观察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与动物的区别很小很少,但正是这很少很小的东西,才成就了人,成就了人性。站在大道与万物的中间,道生万物,为什么要生人?道需要人来当道的仆人管理天下。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对道的笃守逐渐只往不反,是观察万物者,却以物裂道,缘物求道,施已于道。天大地大人亦大,大,人肩上扛一,一为道。物蔽,人蔽,精神外驰,开其兑,济其事,无以为大。道,造化之宗,伦理之宗,万物之宗,生者为宗为源,守住源头,才能生生不息,把根深深长入道中,吸取源源不断道的营养,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复归于母。知其子则要解物蔽,人蔽,致虚极,守静笃。人大,介然有知。
大道其夷,而人好径:大道通天,只要尊道贵德,道亦乐得之,平坦大道越走越顺,而人偏就喜欢走小径,小路。礼崩乐坏,连礼都崩掉的社会,虽让人心生悲凉,但也有出死入生的选择。




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真正有道之人,以天之道治国,则不会把天下从天道中拔出来,牢牢地抱一不离,让天下永远不脱离天道,天下不失其母,民不忘其宗。 以大道修身,涤除玄览,返璞归真,与天地同德。以道正家,以道齐家,家和万事兴,人丁兴旺,财富有余。修乡以合道,以道治乡,才能让人长久的聚居在一起,继续兴旺,壮大。以道正国,国泰则圣王之德丰。以道正天下,天下太平,则圣王之德普与天德相齐同。治身,治家,治乡,治国,治天下,用的都是同一个道,明白治身的道理就能明白治家的道理,家能治好了,就能明白治乡的道理,一步步升华,最后就是治天下。我是怎么对整个天下了如指掌的呢?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天下只有一件事,没有更多的事了,天有永恒之道,演永恒之生,有道者德厚,无道者德薄,德厚者昌,德薄者亡。


以身观身:在系统中的位置是不是有德,德行是不是有畜养的能力,观,涤除玄览,阴阳互推,推到有德的位置。运动的过程,自身平衡到系统平衡,挫解和同归于道,贵于德。以,在母腹中的胎儿,跟母体通过脐带相连,虽不同,但同于一身,观他如观已,观的感觉有仁,仁是德之光,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先有道,再有德,德者必慈,慈者必仁。
身,家,乡,邦,天下:德越积越厚,则所能畜养能力就越来越博大,一开始以德养身,继续进阶,德更加深厚,就可以畜养一个家庭,接着是一个乡,再接着是一个国和整个天下。积德。


两章总结:大道甚夷,介然有知,以身观身,善建不拔,尊道贵德。


月总结:拿着书,已读到五十四章,掂量着厚度,已过大半,问自己,你入道了吗?有德否?现实的经验告诉我,远远不够,情绪上来就是躁,内部不虚静,外部不够强行者有志。就算这一次读完这一整本,状态进度条也是差不多的节奏吧。修身修道,在道积德,是一辈子的事,道德经也是一本读一辈子的书,书中的寥寥数字却深藏着通天之理,做人之心法,心法磨的是心。这几个月最有收获的是,明了道,心中有了一条坚定不移要去走的路,但又是中士闻道,若存若亡的状态。率性之谓道,各种性在身上,躁的,生气的....各种脸谱。这感觉象是“以”字的感觉,有人站在纷芸的各种人格当中,这时有其他人冒出来说话了,不是以打压或其他对立的姿态,守柔曰强,不与对方撞击。守冲,对方冲过来的是什么,要明,自己守不住的是什么,要明,两明要推,就不会走向撞击的方向。脐带相连,站在中间的人,稳了,管理得当了,秩序自然好。站在中间的人,慈,当下与子的心是在一起的,子在想什么她知道,并不会被这个知道的表面现象所淹没,直接进入心相,内心虚静淡泊,可以容的下,有智慧。当外在的刺激来临时,记住自己的位置,默念位置的德行,什么干的,什么干不的,情绪还是会装满内心,但是不象以前一样顺滑的执行情绪的功能,会有微弱的道的声音,德的声音,腾了一丝空间出来呼吸,向自己母的方向,对方母的方向挪一点点步子。以身观身,不管多少人格都是同于一身,良好的秩序不是靠暴政,需要常自然,没吃饱饭的要喂饭,有委屈需要安慰的要安慰,脾气大的乱打人的要教育,满足生存应该满足的,教育肆虐不讲理的。道在低处,不在高处,道柔,小,弱,内部自动反应的机制慢慢的优化,强梁者不得好死,出生入死,还是出死入生,不置于自动反应的死地,便是向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向生向死都是人的选择,禀气,性格所致,人站在道与万物之间,站在自己内在的宇宙世界之中,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胜人者有力,强行者有志。在道与万物之间,在自己的内在世界之中,不可坏道离德,每一分钟都是转身的契机,反道的机会,道不会弃人。人性的物蔽,禀气都有他们的归处,也有他所形成的理由,道不会弃人,人亦不能弃人。反道,路是找到了,只是车上装的石头太多,拉起来沉重了些,被路上的石头磕到了,还边走边骂骂咧咧,德不足,一个身子向前,头扭着的姿势,禀气盛,习气重。负阴抱阳,知足不辱,躁胜寒,静胜热,生生之厚损之又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23: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你的都会把各人搅动一阵子才能平复,叹口气,继续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丹 于 2018-8-18 19:57 编辑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德全则厚,婴儿尚未受人德所污染,才是德全之人。以人害天,人道有所积,则天道有所损,以人胜天,人道之积盛,天道之损敝,人道昌隆,以人灭天,至此,天下丧道,君王德衰。婴儿人虽然很弱小,他们总是攥着小拳头,因为婴儿肾精肝气都是至足至全的。婴儿成天的哭,但是并不会哭 坏身体,因为他们还没有好恶,哭只是如实的映照当时所感之物,并不自觉相异于物,时刻保持与万物同春共应。与万物通于一德,知万物有母,知天有纲纪,自上而下的去理解世界豁然开朗,了然于胸。以人助天,就会自以为是的自我增益,自认为是益生,实则开其兑济其事,心使气曰强,精神内不保而外荡。以人助天,开其兑济其事,精神外荡,事情成了,看上去,自己变的很强大的样子,实际上,所积蓄起来的德,都化成了形,形有所长,德有所失,势有所强,德有所亡,德都亡了,那么后面就一切都要结束了。
螫:虫行毒也。
搏:索持也。一日至也,从手尃声。
朘:赤子阴也。
祥:福也
含德之厚: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来都是德全之人,含德出生。道是源头,德是河流,失道失去了源头,河水自然逐渐浑浊干涸,德亏,失道离德。人在长大的同时,受到人德污染的同时,与道之母只往不守,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居其薄,不居其厚。
小朋友遭吵了,哭几声就过了,转个背又来亲热你,我如果遭吵了,白眼翻了又翻,做下心理建设才过的到。小朋友充电二分钟,活动二小时,精力好的自叹不如。小朋友每天都把家里每个人都念到,谁不在眼前都记挂到,念每个人的好,是比大人有德。知道什么是真的对他好,假眉假眼的也知道,心里明白。回顾大人与小孩的差异,便是德亏的差异。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自认为对自己有用的,有益的,喜欢的为学日益,益之而损。心中那一股股要增益的气,冲的人昏昏的往自认为的目标前进。自我中心,一个一个的中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开其兑,济其事,精气在一个一个自我中心的驱使下精神外失,看似强大了实则精气外泻,外强中干,不德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知天道者,行不言之教。行人道言教者,皆不知天道。去人之坚强,复道之柔弱,去人道之积,复天道之不积,复守常德不明,与天合德,冥于大道,浑然若浊。人与人合,与道为一,是谓玄同。天道不积,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圣人不积,则无以得之以利天下,更无可得之以害天下。不以人胜天,圣人不可得人之积为贵, 亦不可得人之所不积为贱。一个人道纯德真,以德为贵,天下都会自动的归附尊崇他。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前一觉的不对就会马上反驳不服,也许别人的话里的道理是对的,侵犯到自身愤怒就起。如果内心里没有一个别人可以攻击的对象,一击即中,有什么可以愤怒的。就算别人说的不对,他说的是他说的理,和之至,也不应该攻击,上德不德,自己知道不对也要管住自己的嘴,柔弱胜刚强,守冲,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怎么认同自己,守住自己,以身观身,以已为身,爱身顾身,内守精神,见小曰明,守道贵德。
不可行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中得而贱:这是要把心里的好恶,三观都化没有的节奏,纷繁的多元自我的自我实现。也是该化,不德早已。生生之厚,太厚。以已身为身,不喜欢的甩掉,不认同的割掉。在得与不得,爱与不爱的圈圈里打转,并以这个标准以判断者的好恶为主向前。得也是自己,不得也是自己,都是自己的选择,万千条路通小径,大道甚夷。


两章总结:天道积虚,人道积有。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越积越有。得与不得,挫解和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5: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圣人治国为政,用天道至正至朴,圣人用兵克故,用人智之至奇至险,闭人之天,不为人道之政事,圣人天德常足,则天下常安。我是怎么知道,这样才是治理天下的至道的呢?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下面这些反面教材:人的智慧和天道相比,多么的渺小和有限,不合乎其智者则受宰制,以人智治国,百姓失去道德衣养,物质生产和精神上都会越来越贫困;道不可多杂,以人智示人,治国方法又多又杂,大伪频出,杂就扰,扰就乱,乱则不救,国之不救,昏矣;大伪并举,以人灭天,人失天然而就工巧,于是奇物滋生,沦为商品的奴仆;奇物滋起,贵难得之货,好争而不让,争执不下,于是,诉讼繁多,法令就会越来越多,人心越来越坏,越想试图用法律去管理一个社会,就越不可能让一个社会反璞归真,君越禁,民愈作。所以圣人是这样教导君王的:我不以人道为政,而百姓禀天道自化;我虚静守道,不妄作为,而百姓自正;我不勤于人道之政事理天下,百姓奉天养而自富;我去人欲,闭人之天,百姓天德乃足而自朴。
奇:异也,从大从可
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守一以止也
天下多忌讳,人多利器,人多伎巧,法令滋彰: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中,以什么为准则,以家长自身的喜恶爱好,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所制定的家庭规则,如果这个规则不在道,家长自身不在道,无德不得以畜养。奇与正在于是否有道守道,道不欲杂,规矩越多,而家长自身不正,不守道,好径,用自身内在的准绳来衡量孩子,利器多伤人,忌讳把孩子成长的空间缩小,伎巧失其天真,法令多恐惧,致虚极守静笃,无为而治,无欲无求。复归于婴儿,婴儿德全之人,多同婴儿学习,辨识脑子里自以为的智慧,是否尊道贵德,介然有知。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则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圣人以道治天下,任百姓合乎天伦而自然,不去画蛇添足败事有余的以人助天,这样的政治统治者什么也没有做,看上去好像是闷闷的样子,那么百姓就会行不离天,他们看上去,都是那样的天真而淳朴。统治者以智治国,就会建设起繁复无穷的法度体系,来规范百姓,这样的体系的复杂程度是没有尽头的,以人智治国,便是以人助天,百姓丧其天真之德,统治者无道,百姓就会缺德。紧接着祸的可能就会是福,当沉浸在幸福之中,伏藏着的看不见的灾祸很可能就会降临。天所垂象,是变化无穷的,人并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左右天地的造化之功,试图乞求天地造化出来某种符合自己意愿的结果,是不符合天道的。君王虽然之前用天道治天下得以成功,但是随后以人灭天,从以正治国,转变为以奇治国,君王用其人之下德,而不复守天之明,天德不积,自失于天下。君王脱于天德,迷信于自己的人德,这样的世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所以圣人治天下,以天治天下,不使人脱于天,以天为正,而不以人害天,以天德正天下,而不以人德枉天下,积天德普天下,而不积人德自是自彰于天下。
察:覆也,从宀,祭
刿:利伤也,从刀岁声

廉:仄也,从广兼声,兼,并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中士闻道,若亡若存,时正时奇,时善时妖。抱道,抱人智,反复的过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不可能随你的心意来造化,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当中,这一刻与下一刻不一样,以道应之。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方方面面都要用到道,不裂道,与人相交,与物相并,有所取有所不取,正道直行,见素抱朴
两章总结:正奇之辩,内圣外王,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5 2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器多伤人,忌讳把孩子成长的空间缩小,伎巧失其天真,法令多恐惧”。述说明白,有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 15: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柢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蔷。
夫为蔷,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天下百姓,事道行道,不以人助天。圣人以道治国,笃守大道,不予妄施妄为。尽早用道,则德善,让天下复归于道 ,重新积德,天下就又可以重获安定。以道治乱,以兵治已乱,既能以道正天下,又通用以兵克奇复正,此谓无不克。唯有道者,乘无极之虚,而克万有。圣人不积人德生生之厚,唯重积天德,才可以有国。道为德之母,治人事天,须臾不离于天道,不失其所者久,道为根,德为本,把根深扎在大道之中,德须臾不失其正,死而不亡才寿,同于大道,则能与道同,同者同永恒,此谓久视。


道为根,德为本,明道不等于会行道,守道,把根深深扎于道中,心沉入深深的渊中,致虚极守静笃真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知道这么做是有道无道,有德无德,躁与轻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驾驭,喋喋不休,为没有达自己满足的目的,别人撞击了自己的某一部分,反抗还击,杀气重,人心的得失太重,自以为的以人灭天。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不善也。重积德,知道道上的路在那里,根不深,若存若亡,不道不德都是自己在行,物壮而老,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爱一部分,恶一部分,对爱的部份,开其兑,济其事,生生之厚,对恶的部分,企图割掉,大制不割,方而不割,一藏一割本身就是不道不德,不虚静。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第六十章 德交归焉
原文:
治大国,如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统治者治理一个国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以以妄为常,乱捣腾,否则,国家就会被弄的四分五裂。守正而奇不出,其奇不出,其妖不形,天下正而不奇,善而不妖,全天下的百姓都会沐浴在道德的福泽中,以正治国,合于天伦而自然,天地造化之良能,神,主生不主杀,是谓其神不伤人。天地生万物而不有,长养万物而不宰,所以天地造化不伤人,以道的圣人,以道莅天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亦不伤人。无以天害命,以人灭天,天人两不相伤,合于一德,是谓德交归焉。
如烹小鲜,清静无为,小鲜才不会糊掉烂掉。豫兮犹兮敦兮涣兮,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妄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这段时间进入读经以来的瓶颈期,无心读经,越来越懈怠,一有休息的时间就想看看自己想看的剧,一看又不可收拾,兑一开,不好收,神出离,气乱跑,鬼都跑到神应该在的位置上去了,守不住神,关不住气,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说转就转了。伤人,一不注意就伤人,晚上时间宝贵追剧越追越不睡,伤自己,反过来看的东西影响自己,又奇又妖的元素,失其所者,茫茫然,吃些垃圾喂自己,恶心到自己了。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好径到意识到不对了,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居死地,不生也。
两章总结:深根固柢,重积德,天人两不相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15: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一章 以静为下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是天下文明的中心,天下事用,莫不交并于此汇集于此,作为文明中心,要向天下诸国输出道德文明秩序标准,应该是各国外秩序的奠定者和主导者,同时要充当天下各国利益的仲裁者。无论用道用兵都要恬淡为上,虚而应之,柔弱胜刚强。大国统治小国,是以德为胜,下流则多畜,多畜则多取。如果小 国有道德,懂的虚静之道上这,那么小国也可以取大国。取天下,以德为胜,德是一切的根本,那么积德之国必然能克失德之国,胜失德之国。大国只是想兼畜其他各国,好主导并维持一个和平的天下秩序,小国因为小, 在物质生产方面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尤其是生产体系比较完备的大国进行贸易。大国所欲,为蓄人,小国所欲,为事人,蓄人者取天下,事人者取恩惠,两者互取,各得所欲,皆得所愿,两全其美。


   中非合作论坛,习总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羸,幸福共享,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以大国的姿态坚持做到五不,不干预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文明本就是世界文明之中心,只是失道失德,礼崩乐坏,大道废。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的兴起,就是作为崛起的大国向天下各国展示中华之文明,中国人之道德。牝常以静胜牡,中国历史中从不主动侵略其他国家,就是偶一遇周边国家的侵扰一般也不会理会,对于用兵就是道理经中的恬淡为上,反而现在的所谓大国,美国,则不是这样,伊拉克,叙利亚,好好的国家,就因为没有在这些国家得到他想要的利益,制造事端大举进兵,以致生灵涂炭,国之不国,以大国强国之姿态四处强夺,撒泼无赖,无道无德,在世界国家面前展现出来的嘴脸可恨可憎,强梁者不得好死。中国之下流,以道德蓄养小国,非洲一共54个国家,此次论坛来了53个,心甘情愿依附,小流汇入江海,共生共存,互助互利,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在自已的内在王国,也有君臣刍狗,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有道有德,以当时的躁杀人揍人,静胜躁,君临天下,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收复流离失所之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多元自我以德蓄,归根曰静。


第六十二章 坐进此道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既是创生万物的根源,也是推动万物造化的动力源,也是万物之理的设定者,道者,万物之奥。对有道之人来说,得万物之奥,用之以定天下万化,如得天下至宝,对无道之人来说,取得了天下,认为竭力的靠自己的智慧去维护这一切,就可以长久的保有天下。君王积人德,立人道之教,自是自贵,以人德市尊于天下,美行以文饰貌,礼之积,为加人。无道之人,为了巧伪之物,整个天下都离失了道德,而丧其根本,他还有什么更多的东西可丧弃的呢?天子,象征天,代指天,最高的自然神,立天子来治理天下,给天下树立一个最高统治者,再立三公,组织一个有智慧的团队,虽有象征皇权的国器,天子出行的尊贵仪仗仪礼,但是这样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靠这样的有为而治,也治理不好天下,真正的尊贵应该是尊道贵德,以道德治天下,让天下无为而治,而无不治。上古圣人,之所以道为贵,是为什么呢?治天下之道,其宝贵就贵在,求不得,而不是可以去求而得之,保而有之,罪莫大于不知足,试图获得”道“,并以此而取天下,这是最大的欲得,最大的不知足,最大的咎与罪,道如果是可以求而得之的,真的找到了这个“道“,是不是说,这个最大的罪也可以免除呢?得道有道,有天下至宝,用道之理治天下,善救人而无弃人,故而能为天下贵。


坐进此道:道乃万物之宗,造化之宗,伦理之宗,生万物蓄万物,唯有深根固柢,才能死而不亡,坐进道里,居善地,心善渊,事善事,动善治,把根深深插入道中,与道同行,善建不拔,道亦乐得之,道不远人,反道坐进此道,离道者不道早已。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点点的去除人智,自我中心,守中,守一。


两章总结:大国小国,以静为下,常善救人,坐进此道,三绝人智,善建不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23: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总结:
      这个月的读经状态有些懈怠,闲睱时光跟着别人追热门剧,追来追去,状态越发不对,剧情不符实际,斗来斗去,把自己内心的秩序斗翻了。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抱道不脱。本来就是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心不正了,又往着歪的方向一直歪下去,整个感觉就不对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肚子吃饱了,最应该干的事就是修道,而不是思淫欲,自己把自己搞砸。君子为腹不为目,弱志强骨,虚心实腹,开其兑,济其事,眼与耳大开,收些垃圾吃,吃的恶心了。以后一定要避开垃圾,也是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正气得养,去彼取此。由此想到,圣人的心善渊,终日行不离辎重,把心深深的沉入道中,以道为锚定,善建不拔,尊道贵德,心的根没长在道中,不静不虚,又躁又实,外部有动静就去了。躁的特质肯定不能割去,他是能量,只是怎么管理好用好他,怎么才能静。在道德经中有五章提到了静
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三十七章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四十五章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六十一章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静是一种状态,心平气和,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对我来说静是需要努力,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反道还是离道,不道早已的警钟要时常响起。静还是一种格局,可以包容下躁的格局,躁的眼睛与耳朵的功能不好,大脑不好使,心眼子也小,阴气偏重,静是负阴抱阳的牝。躁是利,静是用,躁是有,静是无,静是躁的道,抱着躁入道,姿势要轻,动作要妙,脸上还要带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2:05 , Processed in 1.089217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