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胡冬梅(Tammy)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9 11: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8-29 11:32 编辑

8月29日
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柢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德交归焉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理解:
第五十九章讲,重积德无不克,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以天道正天下之民,守天之常德而不离。莫过于禁绝人之下德。只有禁绝人德,才能天德来复。去人德愈啬,则服于天德愈早。闭人之天,开天之天。君王以天为事,而不以物为事,方能重积天德。重积天德,复以天治天下,则天下无所不治。以天克人,以天之天,胜人之天。全天之德,绝人之德,天人为一,人之无以脱于天,是谓莫知其极。君王不积人德生生之厚,唯重积天德,才可以有国。圣人为政以德为本,德以天为本。有德可以有国,人不离天,则可以有国之母。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天为天下之根,德为天下之本。只有根深,才能本固。本固德厚,天下才能长久安定。天下常德昌明,圣王之德常泽于天下,是谓久视。
第六十章讲天人两不相伤的道理。
人君治天下,不可有奇欲,不可妄施人道、妄为人道,否则天下就会生乱。治大国,若烹小鲜,关键在于人君清静无为。以道莅天下,以天胜人,天道昌,人道微。人之天无以开,故人道无以显。非人之天不开,人之道不显。并且君王虽以天胜人,却能胜而不伤。非君王以天胜人,可以胜而不伤。并且,圣人也能够功成而身退,退身全道,知其雄而守其雌,故能德全而不伤人。圣人以天胜人而不伤人,以道莅天下、胜天下而不伤道,天人两不相伤,合于一德,归于大道神明。

心得:
1、重积德则无不克,是解决一切祸乱的总则。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人缺天德,妄作妄为,以奇治身,所以才会生病。医道有二:一是以正治未病,为用道;二是以奇治已病,为用兵。医家所谓用药,实为用兵。无论治身治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是同样的道理。
2、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方面,不能火太大,会烧糊掉。说明人君治天下,不可有奇欲。第二,不可经常翻炒。如果不停翻炒,就会弄烂掉。说明人君不可妄施人道、妄为人道,否则就会天下大乱。
3、通过第六十章的学习,理清了几个概念,天下、大国、小国……鬼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1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9-8 22:20 编辑

9月3日
第六十一章 以静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坐进此道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理解:
第六十一章讲述大国上德若谷,以德畜小国的道理。
大国者,天下之下流。小国事大国,如同百川汇入江海,是谓下流。大国是天下小国之母,是小国之根。小国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来朝贡大国。天之上德为牝,人之下德为牡。圣人虚静守道积天德,上德常足,故以天德之静,胜人德之热。天德为上德,人德为下德。大国不以强力处小国之上,不以人德上之,而以天德下之。小国归附大国,并不是归附其国之大,也不是归附其国家本身,而是归附其国之德。德才是大国统治小国的根本。大国德厚,小国德薄,国大小是表面现象,德厚薄才是根本原因。大国不守天德就会衰败,小国有德则能反胜大国。取天下,以德为胜。德才是一切的根本,一切的原理。积德之国,必能克、胜、取失德之国。大国不过是要以天德蓄养小国。国之大因其积天德之厚。小国之所以是小国,因其积天德不足。德厚者蓄德薄者,德薄者奉德厚者。大国之欲,事天治人,统辖小国,安定天下,辅天道之正。小国之欲,以大国为天,事德归主。大国要以德为蓄,而不以力强取小国。大国以德蓄小国,就如同江海那样,什么都不用做,小国就像河流那样,日夜川流不息地注入大国,事奉大国,以大国为天。
第六十二章讲述,君王治天下,非以人贵天下,而以天贵天下。
万物非道不能生,非道不能成。圣王治天下,非道不能正。道者万物之奥。天道善施人之天德,不善施人以人德。君王积人德,立人道之教,自是自贵,以人胜天,以人德市尊于天下。美行以文饰貌,礼之积,为加人。人之所保者,不过是人之下德,非道也。有什么好担心失去的,还要保存并捍卫这些人之道呢?天子立自己为天下之师,设立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这些礼教,只是人道之教、人德之积,并非天道。只有天道才是唯一的为政之道,圣人应去人道,复天道。去人德,积天德。上古圣人,这所以以此道为贵,是为什么呢?古之圣人从来没有说过,用人道的礼乐可以求得天道。如果天道是人可以求得之的,那么如果人犯了伤天害理的大逆不道之罪,是不是也可以求天赦免自己呢?所以,古之圣人才以天道为贵。

心得:
1、以静为下,以下取人的道理。
怎么才能割别人的耳朵,而不让别人割自己的耳朵呢。老子认为,不管大国还是小国,只要以静为下,那么对方就会主动的把耳朵伸过来给你割。
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道理如此,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道理也是如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能理解这句话的女性,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取男性。很多女性,经常为怎么调教男人而困扰,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就是为这个问题量身定做的。不要试图去抓男人的耳朵调教他,这样会适得其反。
而是应该,以静为下,以下取之,让他心甘情愿的把耳朵伸过来,想怎么取就怎么取,赶都赶不走。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女人太少了,多数女人,要么喜欢唠叨,要么喜欢咆哮。张牙舞爪的,把男人都吓跑了,然后一个人喟叹,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居然在道德经中学到了驭夫之术,哈哈,真是开卷有益啊!
2、道者万物之奥。
道,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它既是创生万物的根源,也是推动万物造化的动力源,同时也是万物之理的设定者。要明道,用道,此三者,不可偏废。天地万物,一切一切的奥秘和道理,都在道中。

月度总结:
   天气凉快了,感觉进入了读书的好时节,夏天的炎热让人有些急躁,知道躁是一种极不好的状态,有时候却有些难以调节。随着一场雨骤然降温了,烈日失去了往日的威力,人的心情也变得沉静下来了,甚至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这一年在群里不咸不淡地跟着读书,去明白一些道理,也会情绪起伏,慢慢地去觉察,让生命顺其自然地去发展。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编号
主要内容
学习收获
第五十五章
君王含天德之厚,无人道生生之厚,则人无以害天的道理。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五十六章
天人本为一,圣王唯有抱一而治,才能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五十七章
圣人以无事取天下的道理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以正治国,而不以奇治国的道理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重积德无不克,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重积德则无不克
第六十章
天人两不相伤的道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上德若谷,以德畜小国的道理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第六十二章
君王治天下,非以人贵天下,而以天贵天下。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2日
第六十三章 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则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理解:
第六十三章如何修炼守道,去人道,贵天道。圣人自胜而不为奇,则天道不失,治天下终无难事。
去人道,贵天道的具体做法是,不以人道为政,不以名物为事,恬淡内守,虚静自处,使奇欲不生。圣人修炼守道之难,以人去人难,以天去人则易。以天之火灭人之火,以天之雌胜人之雄。圣人为政以天,关键在于熄亡人道。只有以天胜人,才能去下德,解物蔽,灭奇欲。人道不亡,天道不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修炼守道,自始至终不以人道为大,才能成天道之大,并成大功于天下。立人道之教,则天道必有所亏。天道亏,圣人失道,德之不府。其德不真,故其德不信。多为天道,则人道必有多扰。圣人必得以天胜人,以静胜热,修炼守道,是以多难。圣人修炼守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方能谨守天道而不失德。唯天道是从,方能人德不生,奇欲不起。唯天下恒不失道,圣人治天下,方能终无难事。
第六十四章讲圣人为道慎终如始,则治天下终无败事。
当天下太平,社会秩序处于安定状态时,这样的统治,是比较容易掌控和维持下去的。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难免会出现一些失道离德的苗头,国君要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把这些还未起势的不好的,不合于大道的事物,扼杀在萌芽状态。事物处在萌芽状态,其结构是脆弱的,是不牢固的,在这样的阶段,来消除它们,就会很容易。一些刚出现苗头的不合道的事物和行为,消解掉它们之后,它们所残留下来的部分,一些碎片,就会消散于无形。不能等出现了妖异之物,才去想办法应对。而是应该在天下安定的时候,保持天下不失常,那样就不会出现妖异之物。从安到乱,中间需要很多过程。安,未兆,脆,微,等四个阶段。要治理天下,最好的下手时间,就是妖异之物刚露头的时候,就打掉他们,消灭它们。而不是等已经乱了,再亡羊补牢。任何事物,都是从无有到有,从未兆到萌芽,从萌芽到幼小,从幼小到壮大。从未有到有。从底层到上层,一步步的搭建起来的。从脆到固。任何事物一旦从无到有的诞生出来,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是纵向演进的。而组织结构成型之后,就会从脆,演变成固。有了生命,有了固化下来的组织结构,事物还讲会进一步向外向四面八方扩张,进一步蔓延。从微到盛。君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国家产生一系列长远的影响。随便给天下定一种初始状态,它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就会难以收拾,就会失去控制。等天下乱了之后再想治理好,就会招致失败。天下为什么会乱,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都是执人道,而失天道。所以,圣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让天下合天道循物理,自生自化,自为自成,那么天下就根本不会出现昏乱不治的局面。天下太平,不治而自定,则圣人之功成矣,是以无败。不以人灭天,不以人助天,则天下不失其天,不失其母,百姓不失其真,不失其朴,无以执人道,是以天道无以失。执一则治,失常则乱。顺道则昌,逆道则亡。安则无不成,乱则无不败。很多人治身治事,不合乎道理,失道而万化不安,不安则不定,不定则大乱。而到了大乱的地步,还想再治理好,恢复到起初安好的状态,那是很难的,几乎是必败。守其本,复其初,安其序,不失其所,不失其常,是谓慎终如始。一开始是安定的,初始是平和的,后面要一直让事物无时无刻的都处于安定有序的状态,它根本就不会乱,也就不会困难,就会自然而然的成功。所有的失败,都是人行事不循道理妄施妄为造成的。圣人就要崇道贵德,道德无象无形,尊崇道德,是谓不欲之欲。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既无贵贱,则无难得之货足以贵。圣人贵德以齐物,故不贵难得之货。众人之所学,不过是为了贵难得之货,积奇物之有。众人之所过,不外乎伪,欺,盗,夸。圣人不学巧伪之学,而明天道。为天下去伪,去欺,去盗,去夸,使百姓返朴归真,复众人之所过。圣人有道,不敢言,不敢行,不敢为,而任万物自然而然,不失其天,不灭其性,不损其命,自是自为而自定自正。故天下无不为,无不治。


心得:
1、难易之辨,大小之辨。
图难于其易,天下大事,都有自身机理权变,掌握了这种规律,即是用道,用道则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掌握不了这种规律,就无法用道,再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很难。
为大于其细,无有入无间。天下再大的事物,都是有无数的“无间”之细小部分所构成。而以道之极虚,则能以无有入无间。再细小微妙的部分,也都是“有”。而以无有,则能驰骋天下之万事万物。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不能等出现了妖异之物,才去想办法应对。而是应该在天下安定的时候,保持天下不失常,那样就不会出现妖异之物。从安到乱,中间需要很多过程。安,未兆,脆,微,等四个阶段。要治理天下,最好的下手时间,就是妖异之物刚露头的时候,就打掉他们,消灭它们。而不是等已经乱了,再亡羊补牢。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守其本,复其初,安其序,不失其所,不失其常,是谓慎终如始。一开始是安定的,初始是平和的,后面要一直让事物无时无刻的都处于安定有序的状态,它根本就不会乱,也就不会困难,就会自然而然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6 23: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tammy 发表于 2018-9-12 12:11
9月12日
第六十三章 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难易之辨,大小之辨,总结得真好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0 11: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0日
第六十五章 常知稽式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理解:
第六十五章讲,圣人要知以奇治国人道之不可为,以正治国天道之不可违,是谓常知稽式。常知稽式,而后才能修性反德,德合天地,乃至于大顺。
上古时期,善以天道治国的圣人,知人之道不可为,故不开人之天。知天之道不可违,而开天之天。百姓为什么难治呢?因为社会乱了。人之天已开,伪学小智相杂相搏,愚蠢的曲学小智泛滥。所以说,用人之道来治国,是国之贼。不以人智治国,才是国之福。以正治国,国之福;以奇治国,国之祸。便是圣人治国,不违天道、不悖天德的常法。圣人常知以厅治国,人之道不可为;以正治国,天之道不可违,是谓玄德。圣人去人复天,而重积天德,是以深矣。此路道阻且长,是谓远矣。与物反矣,性起伪,莫过于开人之天,丧己于物。要反德与初至玄德,就要弃物救人,而复其真。合于天地,同于大通,百姓德备而善,则天下至安至福。
第六十六章讲圣人不与天争,才能天德常足,才能为天下贵,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王以天德蓄天下,如同江海之蓄百川。以天德府天下,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益,辅万物常自然。是以圣人欲以天德蓄天下,而成天下贵,成天下之王,必以行不言之教。圣人想要教化百姓,必须得去身全道、去人全天。圣人无为,百姓自化。百姓感受不到君王宰制之重威。圣人教化天下,处天下圣德之功。不立人道之教宰制百姓,不以人德之资伤物害命、祸乱天下,所以百姓也不会造反推翻他。圣人以天德蓄民,功成于天下,天下皆得所安,百姓皆得所富。百姓宾服于其功德,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圣人不与天争功,则天德不离,才能常为天下贵,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

心得:
1、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是此真言为天下式,治理天下,抱一不离。玄德深矣,远矣。
失德之路:道生德,德生命,命生形,形生性,性生伪,伪生贼,贼生祸。
反德之路:性脩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同乎大顺,顺生福。
2、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所尊者,道也。天下所贵者,德也。故圣人并非以身为天下贵,而是以德为天下贵。圣人唯有天德不离,才能常为天下贵。为天下贵,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何以胜天下?以德为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6 16: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6日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以德配天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理解:
第六十七章讲圣人积天德而为慈,以慈救人,以慈卫天。我有三宝,可以以天之德胜人之争。
天下皆为圣人之道大。这个道,它不像我们所能看到、听到和了解到的任何事物。道看上去那么不近人情、不似物理。不肖人之道。如果天道只是可以达于物知、近于人情的人情智术。用它来治理天下,时间长了,这种人之道肯定会崩坏消亡。圣人有三宝,来保证圣人可以做到以天胜人。这三宝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以天德之厚蓄天下,是谓慈。人德不生不见,人德不施不为,君王不以人害天,不以人助天,是谓俭。圣人不敢自视自大,不敢立人之道教天下,不敢以人之德资天下,是谓不敢为天下先。天生万物,而人害之。所以天要救人救物,则必有大勇。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是以圣人才能天德广大。圣人不敢为天下先,不立人道以害天,无为人道以助天,是以天德常足。天德常而不离,天下才能长久。而如今的君王,舍天德积人德,并且勇于以人德为政。这是天人之争、以人胜天所迈出的第一步。第二步,不仅立人道之教,还开人之天,并把人之下德遍施于天下。第三步,君王废天道自然之教,以自身为天下师,以己之下德为天下资。现在君王以人争天,把天德丧尽,且厚积,且厚积人德,广施人德,则天下必亡。道故能德,德故能慈,慈故能勇,勇故能救。圣人有道,见害道者必将绝而除之,以使天下复道。以卫道之大勇而战,则救必能胜。圣人救人,在于使民复其德,使天下复其天,辅万物以自然。天人之战,以慈卫天。
第六十八章讲,圣人唯有怀不争之德,才能以德配天的道理。
以天道治天下的圣人,不尚人德之勇武。为天道而战者慈,为人欲而战则怒。故善战者不怒,恬淡处之。胜敌之道,在于避实击虚。示之以虚,隐于无形,故能立于不败之地,后发先至,避实击虚以胜敌。善用人者,不自贵为人师,不与天争天,行不言之教,以天德天下,用天下而不被天下所用,君无为而天下有为。不武者,无欲以争。不怒者,不争以怒。不与者,不怒以先。为之以天,蓄之以德,则百姓劝勉,君无为而天下富,是谓不争之德。君王为之以天,则天下莫不为其所用,是谓用人之力。以德配天,唯上古圣人极于此道。

心得: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圣王之道,之所以可以成其大,之所以可以王天下,是因为我的这个道,有三宝,持而保之,须臾不离才行。一曰慈,以天德之厚,蓄天下而为之下,是谓慈。二曰俭,用天下,而不用于天下,是谓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君先民后,君有为而民无为,则君不君,臣不臣。失君臣之序,则非用天下之道。而为乱天下之道。以虚蓄之应之,以天德授生杀,用天下而不用于天下。得此道者,治国则为天下王,用兵则无敌于天下。
2、不争之德,用人之力。道德经真正讲的道理是,让帝王无为,让臣民有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只是他一身之躯的帝王。可以用清静无为的道理,来治身。而不是用帝王治天下的道理,套用在自己身上。帝王之身,是以天下为躯,讲的是以天下观天下。普通人治身,只是以身观身,讲的是心为君,身为臣,恬淡虚无,则无不为,无不治,百病不生的道理。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不同的层面,道理都是相通的,用的都是一个道。只是适用对象不要弄错乱了。不然,人也会错乱。既不能以下观上,也不能以上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4 20: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10-6 16:34 编辑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理解:
第六十九章讲圣人用兵,以天而战,以天救之,以慈卫之,不与不先,哀兵必胜的道理。
用兵之道。吾不敢主动发起战争,不得已以慈卫之,卫道守民,后发而应战。不进之以先,不示之以实。示之以虚,诱敌深入。因为吾不敢为主,唯待敌动,才持后而应之,是谓行无行。不敢进寸,是谓攘无臂。处处把敌军引至可败可敌之境,处处让自己引至不可败不可敌之境。是谓扔无敌。圣人虽有王师,而用兵本于道,人道不贷,人德不出,是以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为主,为攻,明面上看,是占了先机,实际上,则是暴露了自己。使自己形于人,致与人。轻敌几丧吾宝。以有形应无形,则无可应。攻不可胜,守不可固。善用兵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不武,不怒,不与,恬淡处之,才能务善策而无不应。所谓哀,指生杀皆不入于心,守之于虚静,应之于无穷。
第七十章讲,圣人披褐而怀玉,外人而内天的道理。
君王为天道,而不为人道,这样的为政之道是很容易的。清静天下正,无为而治,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看上去也是十分容易的事。虽然看上去那么容易做到,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是根本做不到的。吾言有宗有信,以天道为宗。行吾道,为政必须要以天为本。蔽于人道,而不知天道。因为人道不去,天门不开,不可入于天,是以不我知。世上之人无不想得道,又鲜有人得道。去人而复天,方能合于道。圣人不以己身为贵,不积人德,而以天德为贵。外人而内天,是谓披褐而怀玉。

心得:
1、哀兵必胜。人之哀,天之慈,要区分开来。人之骄狂与人之哀伤,都只是人之情,而非道之貌。以人之哀伤应敌,非但不能克敌致胜,还会自丧士气,必败无疑。正因为圣人以天救之,以慈卫之,既无人之骄狂,也无人之哀伤,既无人之勇武,也无人之胆怯。以这样的天之大慈大勇应敌,才能哀兵必胜。
2、被褐怀玉,和光同尘,上善若水,这些都不是平常人用来保身自存的,而是古之圣人用以取天下之道。褐,外以人之道,应人之道,入其俗而合其俗。玉,内以天之道,事天之道。入其天而合其天。被褐而怀玉,是谓外化而内不化。夫唯内不化,故以定万化。

月度总结:
道,德,天,人,这些概念随着读书的深入,日日萦绕于脑中,说不清楚学会了些什么,但总觉得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下去。
这个月家里经历了一些事情,首先是儿子提出要和他的女友一起去日本读书,无论我们对日本的种种民族仇恨,单从他的个人条件(985、211的高校毕业两年了,在国内也能找到收入不差的工作,没有任何日语基础,不明确未来求学的方向),我们觉得这个决定过于盲目而且不明智。中秋节反复地给他做了工作,无非是告诉他,在国内无论是求学还是找工作,相对来说更容易成功,但他心意已决,听不进大人的任何意见,与此同时也知道他今年四月已辞职至今没有告诉我们,孩子凡事都有了自己的主张,或者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后面的路应该由他自己去走,毕竟他才是自己的君王,行天道,人道,或者迷途再返都是由他自己去践行的,是该放手的时候了。
另一件事是舅舅的与世长辞,二十多年没有参加过这种场面了,最近的一次是父亲的葬礼,从此后对这种场面是回避的。父亲的骤然离世是我心中的一个黑洞,把我的心灵固着到了那个年龄阶段,不愿意长大,只想做个悲伤孤寂的女儿。舅舅是三月底得知自己直肠癌晚期的,癌细胞已扩散到肝脏,经过专家会诊一致得出不必手术的结论,并且告诉他可能生命还剩下三个月。65岁对于现在人来说还是比较年轻,况且舅舅身体一惯强健,自从三十多年前外公、外婆去世后他一直是整个家族的大家长,主心骨,不说他自己接受不了这个结论,我们所有人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我们都期待奇迹发生,他能够度过这一劫。可是癌细胞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希望而停止它无情的扩张。我是27日赶回老家探望他的,当我站到病床前,看到被病痛折磨变形的舅舅时心如刀割,他费力的睁大眼睛,颤抖地伸出右手,含混不清地发出声音,我握着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手背,平时身材魁梧高大的舅舅如今苍白消瘦,虚弱无力,呼吸急促,我除了能看看他,握着他的手,等他从痛苦中睁开眼睛偶尔能看我一眼,我还能做些什么?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生命的尽头是这样的悲伤无力!30日凌晨2:17分舅舅与世长辞,带着无限的依恋、不舍、委屈离开了他深爱的家人,消失于这纷纷扰扰的物质世界,10月1日的追悼会后便化为灰烬安放于公墓之中了。这是我成年后经历的最完整的一个丧礼,我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我的眼前暗淡消失,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十年前自己因为高速公路上的一场车祸幸存,曾经对生命有一次彻悟,所以放下了很多的执着,开始学习心理学,与自己和解,开启了新的生活轨迹,如今作为旁观者我如此清晰地亲历了一个生命的消失,那剩下的人生该要怎么不留遗憾地走下去呢?
最近同学们的吟诵进入高潮,有些以打卡的形式推进这一活动,我却因为家里的诸事陷入个人的低潮,唯有坚持最基本的作业,也是当初入群时自己的承诺,希望早一点被同学们的热情点燃,加入如火如荼的诵读行列。看群内大家的讨论,有些好象自己并不能领会,最近的脑子很是迟钝!


编号
主要内容
学习收获
第六十三章
如何修炼守道,去人道,贵天道。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圣人自胜而不为奇,则天道不失,治天下终无难事。
第六十四章
圣人为道慎终如始,则治天下终无败事。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慎终如始,终无败事的道理。
第六十五章
君王应用谨记天之道不可失,人之道不可违的道理。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圣王以德蓄天下、以德为胜的不争之争。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可以以天之德胜人之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六十八章
圣人唯有怀不争之德,才能以德配天的道理。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圣人用兵,以天而战,以天救之,以慈卫之,不与不先,哀兵必胜的道理。
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圣人披褐而怀玉,外人而内天的道理。
言有宗,事有君。
圣人被褐而怀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8 10: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8日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理解:
第七十一章讲,圣人唯有贵天道,才能不失其正,圣人病病,是以不病的道理。
圣人知天道,知积天德。不知人道,不知积天德。尊崇大道。不知天道,不知积天德。只知人道,只知积人德。合于天为正,失于天则不正,不正为病。与众人走向天人相诀的路相反,圣人走向的是天人相合之路。不失天,则不失其正,不失正,故不病。是以圣人不病。圣人之所以不会失去天道,是因为他一直都在禁绝不道的病态思想。只有意识到所有不合天道的东西都是病态的,并且绝弃这些“不正常”的病态思想,不离失道德,才能够一直是正常的、健全的状态。唯有不病,天下才可以长久。
第七十二章讲,圣人不病,才能以天德府天下,百姓服德而不畏威,故能大威至。所以圣人治天下,是以德立威,而不是以威立德。
天人未曾决离,人与天为一,民不知畏天,如同不知畏己。不令而行,不为而自化。天下任何力量,都做不到让百姓如此自然而然的生活,循天而已。天不威,而百姓自循之,是谓大威至。百姓以天地之间为居,合于天地而自得其乐。乐而不淫,敬而不亲,为无狎。百姓循天而生,无是非无好恶,与万物处其和而不害,胜而不伤,喜恶无所起,为无厌。圣人知天道,而塞人道,故圣人不病。圣人不病,则天下不病。天下不病,百姓不狎其天。不狎其天,故能不厌其生。天下不病,关键在于圣人是不是以天道治天下。要确保圣人以天道治天下,关键在于圣人不病。圣人不病的关键在于圣人能知天道而绝人道,外人而内天。兴天道,绝人道,关键在于圣人能不离于天。圣人不离于天的关键在于身不与天相异。身不与天相异的关键在于圣人能自知而不自见,退身全道。德足必自爱,自爱必贵生。所以,圣人唯有怀德,才可以立威,才可为天下贵。圣人应该去人道,存天之道;去人之德,积其天之德。

心得:
1、圣人病病,是以不病。
人,不足以成为万物正邪的判准,也不足以成为道德之锚。这个判准,是天道,这个锚,也是天道。什么是真,什么是正常的,就要看是不是合乎天道。只有认识到,这些“不正常”的事物,都是“不正常”的,才能明白,什么是正常。只有意识到所有不合天道的东西都是病态的,并且绝弃这些“不正常”的病态思想,不离失道德,才能够一直是正常的、健全的状态。
2、不知,不病,不狎,不厌。
不开人之天,则不失天之天。人与天地万物不分离,故不以人解物,故无知。不知,则不病。循天而行者,不循知而行,故不病。不病,与天地万物处其自然,相和而相乐,相乐而不知相亲,故不狎。无亲疏,则无好恶。无好恶,则不知厚此薄彼,爱此恶彼。无甚爱,故无奢欲,无奢欲,故不知满足享乐,是以不厌。
3、自爱不自贵。
与天地居其一,与万物处其和,载天德而有其慈,故天人者,必自爱。在老子看来,有道德之人,精神足全之人,他的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自爱。自爱不需要引导,也不需要规劝,更不需要启蒙,而是一个正常人的自然表现。那些成天寻死觅活,无病呻吟的人,奉妖事鬼的人,那些不正常的人,备受痛苦煎熬的人,自觉有罪自暴自弃的人,是因为他们有病,才会产生了这样的心理感受。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圣人不以物注身,故不自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4 11: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tammy 发表于 2018-10-8 10:54
10月8日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知,不知,尚矣。

        前面文章用的思维导图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6 1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彦 发表于 2018-10-14 11:59
前面文章用的思维导图真不错。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7 12:24 , Processed in 1.074120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