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815|回复: 78

黑雪无痕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 1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答:道德经在我看来就是一本蕴含真理的天书。我第一次接触道德经是2008年看了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他让我首次接触到老子的思想,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疑来得很及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有流行的观点和论述都是矛盾和冲突,没有一个永恒的做法。而我对于这种所谓的灵活、立场变来变去做人完全无所适从。道德经提供的真理没有再局限于观点和行为的表面,而是有一个永恒的道,遵循道就是对的,不遵循道就是错的,逆天而行必遭惩罚。这让我内在的冲突减少了很多,我很感谢它。
(2)为什么读道德经?
答:道德经是一本奇书,虽然我对它有兴趣,也阅读过南怀谨、傅佩荣、奥修、王蒙等注解的道德经,但由于是自学,无人指点和督促,所以很遗憾,每一章的内容至今没有做到熟悉和了解。因此,当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深入、扎实地去了解和掌握这本书,我非常乐意。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答:可以坚持每周分享,并参加自由讨论。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答:能够用心读完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5: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周:自序及导言分享

  自序:古道通天
  一、源头
  人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万事万物皆有其源头。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是因为有爹妈,而爹妈又有爹妈……往上追溯,代代相传,直至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时代。现代人尊老子为道家始祖 ,孔子为儒家始祖,可以说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影响中国二千多年直至今日。有道之士多为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是我们国家的魂,民族的魂,到每个人身上则成了人魂,其中变迁,源远流长 ,纵横交错,蜿蜒曲折。
  每个人都是这样来的,由于这个家庭,这个国家。这就好像国家是一艘大船,家庭是一艘小船,不断向着目的地进发。行驶的过程中家庭这艘小船可能因触礁或风浪而破损。也许,你不幸继承的就是一艘破船,生活艰辛、身心痛苦,随时有沉没的危险。为了不沉没,不辜负来到世界的这个生命,我们需要修船,让它经得起风浪。修船就得了解船坏在哪里,一代一代怎么变坏的,于是我们从家庭和近代往上追溯。
  孔子的学问承自五帝,老子的学问承自三皇,三皇之前太古时期则不可考。根据《史记 》记载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我们说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就是上溯到黄帝这个时代。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大约天皇是指伏羲,地皇是指女娲,人皇是指神农。三皇是我们可考的最早祖先,是为源头。我们要了解自己,就要了解他们。
  二、分化
  1、三皇时期,天人相通,合而为一。这是一个统一的大世界,人和环境统一而没有分离。这让我想到电影阿凡达,这个星球的人可以跟天地万物相沟通,用心倾听万物的声音。结绳记事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2、五帝至三代时期,天人两分,人不复能通天。所谓的存在层次,人把自己的身心从统一的世界中分离出来,当成我和环境。这个时候的人,身心是统一的。这个统一的身心被称为人马自我(人马意识或人马座)。这里的人指心理的人,马指身体的人。人马意识是人和马融合统一的自我意识,没有被分裂。天人两分后,人失其天,道德不一。以至于天下始乱,为平天下之乱 ,息民之争斗,不得已,圣人开人之天,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之以礼。这便是儒家最早的源头。文墨记事,便是天人两分后的产物。
  3、春秋之后,礼崩乐坏。所谓的自我层次,这个层次的状态是,人马分裂了,意识的灵魂跟身体相分离,当然也同世界分裂。人因为逃避死亡(将生死对立起来),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容易腐败,便逃入到不那么容易腐败的灵魂中去。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便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人性进一步变私,好生恶死,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为了生存可以枉顾别人的死活。礼治已无法规范人心,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为了一己之私,强肉弱食,争战连连,尸横遍野。孟子见魏惠王大谈仁义,被不屑一顾,认为是迂腐之谈。所以法家在乱世应运而生,以商鞅为代表在秦国实施变法,法外无情,法即是道。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再次给百姓以公平。法不得已,只约束行为,不管人心。人心再坏,只要未付诸行动,不犯法不治罪。
  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而用之各异。未乱用道,将乱用儒,已乱用法。不通天,则无以立人;不知人,则无以正纲;不执权,则无以戡乱。道之衰,每况愈下。以天可以立人,而以人不可以立天。唯有以古察古,以天入天。原古圣之道,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家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这正是作者写作此书的宗旨和目的。
  导言一:道德训义
  一、道者,万物之所宗
  从自序中我们说到中国人祖先的源头可追溯到三皇,而三皇之前不可考。不可考并不代表没有,据考察大约在几百万年前人类就已出现。那么最早的人类是怎么产生的?万物。万物吸收天地之精华而成人。万物从何而来?天地相合而生。那么天地又是怎么来的呢?宇宙中的虚漠鸿蒙之气,无形无状,是谓无物。虚漠鸿蒙之气又从哪里来?道。道又从哪里来?没有了。道就是终极源头,无法在往上追溯。道生万物,而没有东西能生道。所以道是人类的终极源头,万物之所宗。
  道为伦理之宗。道生了万物,还会给万物一个法则和秩序,没有秩序则生乱,生乱则无法持久。人类及万物之所以能绵延万年而不绝,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内在法则和秩序在运作。破坏了这个秩序,不遵守法则,人类就会走向灭亡。以个人为例,天地有乾坤,人有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阳是逆来,阴是顺受。哪一天阴这个我不愿意顺受了,破坏规则,想自己亲自上阵成阳, 则孤阳不生,烦恼不断,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道为造化之宗。道给了万物形质和伦理,又是什么在推动万物生生不息,永恒演化呢?依然是道。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性本能。老子认为是道,阴阳相合可以生性,性本能是阴阳相合的一种,但不是全部。人类有最基本的欲,比如七魄,吞贼、尸狗、除秽、臭肺、雀阴、非毒、伏矢,寻求这种欲的满足会推动人类繁衍生息,绵延不断。
  二、德者,万物之所府
  德通得,获得道的万物所呈现的状态。万物合道故积德;人行于道则积德。积德则能养正, 养正则能久。人不在道上,则失德,失德则不能养正,不能养正则病,病则亡。所谓歪瓜裂枣,就是身不正,身不正则不久矣。
  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道为根源,德为本体,万物为相。本体长在根上,根基不深 ,则本体不全。本体不全,万物呈现就是歪瓜裂枣。歪瓜裂枣就是有病,有病当然不能持久。所以德者,需要蓄之养之,方是万物之府。德之不府,则万物不能成。
  三、经者,万世之所奉
  中国圣人所传真人真言,用以治国安民,万世之所奉,谓之经。非中国之人,不可以称为圣 。非中国之圣人所言,皆不可称为经。真人真言,方能万世不朽。之所以万世不朽,因其非人之言,而实为原天地至美之真言。
  所以我们崇尚的圣人,只能是中国人。这话似乎有点绝对。难道耶稣、佛陀不能称为圣人吗?他们比老子孔子差那么远吗?如果真差那么远,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人信奉?你去问佛教徒 ,佛教徒肯定不会这样认为,他们甚至认为老子在佛教之中只能算罗汉的层次,佛法才是最究竟的。但是中国是祖宗教,背离了祖宗这个根本,把身心投到外邦的所谓觉悟者,这跟数典忘祖没有两样。数典忘祖就是忘记了来源,失去了根本,破坏了秩序和规则,不合道,必遭惩罚。 “世间万物必亲宗,无宗即亡,疏宗即散,所散即败。”因此我们不是不能去学习基督和佛陀,而是首先要立足于自己的根本,也只有把自己的根本搞清楚了,你才可能了解别人的长处。这就是本与末的区别。而有些佛教徒基督徒学习了外国的文化 ,就开始贬损自己的文化,这与假洋鬼子何异。
  导言二:老子列传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对老子其人及其学说进行了阐述,之所以将韩非与老子并列,是因为司马迁认为法家学说来源于道家。
  一、老子其人
  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安徽亳州涡阳县人,或河南周口鹿邑县人,白云先生取前者。老子在周景王时代任守藏室之史,周景王死后,发生王子朝之变,晋国扶持周敬王子匄为天子,王子朝失败后携大量典籍奔楚。作为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认同王子朝的合法性,很有可能追随王子朝来到了楚国。郭店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的《老子》可为一证,该地距楚国郢都仅九公里(现在荆州北面)。但当时已是周敬王当政,为保全性命老子不得不隐。正所谓“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隐”。从此这批无价之宝、珍贵典籍散落民间,促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庄子是集大成者。孔子五十岁才得以读《周易》,正是源于这个时期。所以孔子向老子多次请教是合乎情理的,而近代冯友兰等为尊孔子“万世师表”否认老子,认为老子年代在孔子之后,实不可信。
  老子做过图书馆馆长,有妻儿子孙,晚年不得已避世而隐,而其子孙依然有所作为。所以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决不是什么都不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心理上无为清静,行为上则可以无所不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此入世也好,出世也罢,对于老子来说都是因势利导,无所不为,而其神为一。
  二、法家三派
  法家学说源于黄老。道家应天,儒家应人,法家应事。春秋之后,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仅靠儒家已无法正纲,法家由此应运而生。韩非以前法家有三派,其一重“术”,以申不害为宗; 其二重“法”,以商鞅为宗;其三重“势”,以慎到为宗。韩非是集三家之大成者。申不害重术,强调变法时候术的重要性,以及君主掌握控制朝政时运用术。术即手段、办法。商鞅重法,关键在于完善法规制度并执行,赏罚分明,所有人按制度执行即可,包括君主,法无私恩。慎到重势,主张君主握法处势, 无为而治天下。申不害、商鞅、慎到三人同时,但真正在国家实施了变法的只有申不害的术派和商鞅的法派。从效果来看,申不害在韩国实施变法十五年,国治兵强,无敢侵者。但韩昭侯逝世后,韩国复归弱小,不复强盛。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二十年,秦国由积弱之国一跃而成大国,国富民强,为统一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触动了太多权贵的利益,包括太子。他不是不知道得罪这些权贵的下场,但依然毅无反顾,为推行新法舍身忘死。变法对权贵是不仁,对老百姓则是大仁,所谓大仁不仁,大爱无私。商鞅虽遭车裂,但其建立的法制却得到贯彻,虽有君王更迭,秦国始终强盛不衰。而申不害同为法家,变法力度远不及商鞅,虽有一时之成效 ,终不久远。
  总的来说,道家有一种洒脱,“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隐”;儒家有一种悲壮,“知其不可而为之”;法家则有一种牺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商鞅如此,韩非、李斯莫不如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3 1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读完感觉很有启发,尤其是史实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3 2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黑雪无痕 的帖子

黑雪无痕:  自序:古道通天
  一、源头
  人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万事万物皆有其源头。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是因为有爹妈,而爹妈又有爹妈……往上追溯,代代相传,直至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现代人尊老子为道家始祖 ,孔子为儒家始祖,可以说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影响中国二千多年直 .. (2018-02-03 15:29) 
学习了!史实基础雄厚!上上下下南北东西都被你说到了,你把国家的历史装进肚子里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期待你对第一,二章的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6: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周:道德经1-2章分享

  第一章 可道非道
  一、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译文:
  天道、人道等常显之道是可以言说和教授执行的,但这不是恒常不易之至道,至道不可道。天下万物有质有象,有形有状,皆可命名和描述,但这不是永恒的无名,至道无名。无名,无质无象,是万物的起源;有名,有质有象,是万物的母体。所以当领会到无、无名,则生无欲,用以体会无名之道生万物的造化神机;当领会到有、有名,则生有欲,用以观察认识有名生万物之象、理。无名和有名同出于道而其“名”相异,同为道的万物形质、伦理、造化之宗的神奇表达。无名生有名,有名生万物,这是万物生生不息之妙,道化生万物造化之门道即此。
  三、分享:
  1、无名和有名。
  无,表现为纯粹的鸿蒙之气,无质无形,无状无象,不可描摹,所以无名。它是万物的起源,是为永恒之名,也就是常名。有名,无生有,开始有了形质,形质继续分化,万物被演化出来。万物有质有象,有形有状,始可有名。无中可以生有,无并不是绝对的什么都没有,而是一种无质无形的鸿蒙之气,类似于能量。正是因为有了这鸿蒙之气,才能通过造化之门道衍生万物,绵延而不绝。最开始的形质是万物的母体,它又通过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万物,生生不息。就像人类的繁衍一样。
  2、无欲和有欲
  有生命之物必定有欲,七魄是人欲之根本,通俗说吃喝拉撒睡都是欲,所谓需要。所以这里的欲应是指对外部事物命名和了解之后产生的欲望,承接无名和有名。无欲是大我,有欲是小我;无欲是师,有欲是心;无欲是志,有欲是意。无名和有名是人的认识作用;无欲和有欲是人的意志作用。人要先认识外部事物,才可能对它有欲望,所以欲望在名之后。
  无,无名,不可描摹,故生无欲;有,有名,有物有象,故生有欲。体会到无名就生无欲,观察到有名万物就会生有欲。当保持无欲的时候,没有任何主观成见,可以体会道生万物的造化之神机;当保持有欲的时候,心力着于一点,可以对有名万物观其象,察其理。所以欲望往往会执着于物而生困扰,要想解脱,就得回到无欲,而有欲也不能抛弃,完全无欲的人没法生存。无名生有名,无欲生有欲。无欲和有欲,无名和有名同时具备,形成一个完整的体。
    四、更正(20180302
    无欲和有欲这个概念感觉有时候有一种限定,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并不等于无欲,还有无名;有也一样,有名有欲。并且无欲这个概念有点混淆,因为只要是生命皆有欲,所以欲不能分成有欲还是无欲,只能分成正欲和奇欲。所以,我感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可能更适合些。


  第二章 作而不辞
  一、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以人道之教(以文饰貌,以繁隆礼,动词美)为美,这是不好的,人道非道。天下人都知道循礼(动词善)为善(符合礼数,名词善),这是不善的,礼非至道。所以为之以有,人之道,为之以无,天之道。以人灭天则生人道,以天胜人则生天道;圣人治天下,为之以天道,则天下可以长久,为之以人道,则失天下。天道为政和人道为政可以互相参照;圣人以道为尊,是以高,以德为贵,是以贵。若离道悖德,以身自高自贵,则低下和卑贱;圣人立天道自然之教,百姓才会拥戴他。如果行人道之教,百姓就会埋怨;圣人以身处后则能先民,以身处前,则不能先民。因此圣人不为之以人道,而为之以天道。立自然不言之教,而不立人道有言之教。万物生生不息,天道不会横加干涉。道生万物,不会把万物说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圣王以天道治天下,而不仗恃己力。成就万物乃天道之力,而不自居有功。正因为圣王不贪天之功为己有,所以功绩不会离开他。
  三、分享
  1、天下皆知人道之美和善,则不美和不善。
  人可以创造很多繁文缛节,审美观念。如果人人都只知道按照流行的文化作为美和善的标准,那么就失去了天道,违背了人性,最终不可能美和善。因为是违心而为,逆天而行,就是伪善。这就像《笑傲江湖》之岳不群,人前彬彬有礼,翩翩君子,为人处事皆合礼,外人称道。而背后自私自利,阴险歹毒,为人所不耻。因此人不能灭天,礼不能灭道。没有天道做支持,人类就会趋于伪美和伪善,最终自我毁灭。
  2、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上午到医院,看到两个人为谁先谁后争吵。一个人说对方没有素质;另一个人反过来指责她不守规矩。刚开始还是小声,后来就变成谩骂和人身攻击,火气越来越大,谁也不服谁。我觉得她们没有读老子,她们以为教育对方改正行为靠的是言语和音量,殊不知声音越大,言语越多,对方越不服气,反抗更大,麻烦更多。如果是圣人在这里,为天道,行不言之教,对方拿什么来攻击和谩骂?她会感觉到理解和包容,舒服得很,谁先谁后还那么重要吗?
  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现代人做到这点很难了。是我生出了它,我还不能拥有;是我在做,我还不能仗恃己力;有功劳了,还不自居。这只有大公无私的人才做得到,但凡有一点私心都做不到。现代人更习惯,我创立了这个团队,我就想拥有这个团队;这个事是我办的,那就是我能力强;我给公司增加了效益,我就有功劳。我们是多么地想别人的认可,别人的拥戴。然而事实很残酷,私心太重的人,即使有功劳,别人也只想把你推倒;即使你能力强,别人也会说你还有很多不足;即使你创设了这个团队,当你想把它当成私有财产时,人们也会离你而去。这就是大公和大私。大公,积德行善,人们真心拥戴,必有余庆;大私,无德行恶,人们躲避不及,争相埋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20: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能量这个词很有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4 14: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周:道德经3-4章分享

  第三章 圣人之治
  一、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二、译文
  不推崇金钱多的人,使人民不争斗;不以稀有的货物为贵,使人民不为盗窃之事;不让人产生奇欲的东西出现,使民心不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虚其人道好欲好争之心,填饱他们的肚子;削弱其人欲之志,强化他们的筋骨。让人民保持不知人道伪学和无有奇欲,使那些智巧之辈不敢妄为人道伪学。为之以天道,则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三、分享
  1、圣人之治——社会外部措施: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
  圣人治理天下首先从外部推出措施,引领社会风气,使民不争、不盗、不乱。要想使民不争,就不能推崇金钱至上;要想使民不为盗,就不能以稀有的货物为贵;要想使民不乱,就不能让任何引起奇欲的东西出现。这就是老子开出的治理社会的药方,我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现代人为一点利益争斗不休?就是金钱至上,有钱就是爷,没钱就是孙子。德行和善良被人不屑一顾地丢到了垃圾埇,那不值钱,那是虚的。可怕的是这种理念一旦放开,就深入骨髓,让人欲罢不能,欲死还休。所以有拜金女堂而皇之而言“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居然也收获众多粉丝点赞称其真实。真小人还是小人,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推崇金钱至上,民众就会为利益而争斗。当金钱得到了满足,不差钱,就会追逐稀有之物,因为稀有之物有价无市,有钱也不一定没买得到。为了获得稀有之物,民众就会干出盗窃的勾当。这就是等而下之,进一步堕落。还有更堕落的,奇欲。奇与正相对,也就是歪门斜道的欲。金钱有了,稀罕之物也有了,但是欲壑难填啊。于是各种奇形怪状的行为出现了,比如酒池肉林,比如装疯卖傻,娱乐至死无底线。
  要想改变乱象,就得重塑社会风气。要重塑社会风气,就得灌输新的价值观,将引起不良价值观的事物彻底抛弃和禁绝。这就是老子的良苦用心——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
  2、圣人之治——个人内部操作: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除了从外部推动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的措施引领社会风气外,如何让民众从个人修养上加强自身建设呢?老子的方法是虚心实腹,弱志强骨。虚心弱志是从人心上来说,就是减少人的欲望,让不正的欲无从主宰人身,不正的欲下去后,天道之正气自然会上升做主,这样心理问题就解决了。实腹强骨是从身体上来说的,肚子填饱了,筋骨强健了,身体就会好。心理和身体都好了之后,身心一体,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智商情商都高,那还用担心巧言令色之辈扇风点火吗?


  第四章 冲而用之
  一、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二、译文
  道,无限的虚无向外涌现,并用以创造万物,但是天地却没有被塞满的时候。道是那么的幽深而旋涌着,看上去万物都是从它那里涌现出来的。在万物复归于道之时,道摧毁了它们的锋芒,解构了它们的组织结构。当万物照耀之时,道是它们辐射能量的来源,应和着这个光芒万丈生机盎然的宇宙;当万物瓦解变成一片废墟的时候,又混同尘埃回归道里,等待下一次再被涌现。道清淯透明,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好像在昊天上帝之前就有了。
  三、分享
  1、道生万物而不塞满天地
  道是怎么样生成万物的呢?冲而用之。即无限的虚无旋涌着向外并创造万物。道源源不断地生成万物,为什么天地没有被塞满呢?成住坏空。万物既被道所创造,又终将回归于道。所以当万物尖锐苛刻、光芒四射时,道会替它收敛和调和,因为这种状态不可能持久;当万物纷纭消亡化为尘埃时,道也随之混同伴其左右。最终尘归尘,土归土,清澈透明,好像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道啊,在昊天上帝之前就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15: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周:道德经5-6章分享

  第五章 天地不仁
  一、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二、译文
  天地以道为本,没有仁慈心也没有冷酷心,把万物当做草狗一样让它们自行荣枯。圣人以天为本,没有仁慈心也没有冷酷心,把百姓当做草狗一样让它们自行兴衰。天地之间,正像一个风箱,虽虚漠寂寥却不致匮乏,一鼓动就源源不绝。议论太多很快就会走投无路,不如守住虚静的道本。
  三、分享
  1、天地不仁
  我们总会幻想老天爷是救世主,老天爷是仁爱的,它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做了善事会奖赏,做了恶事会惩罚。所以总会有人在诸事不顺时,大骂老天爷不长眼,让自己受苦,让看不惯的人逍遥快活。老天爷其实很公平,在它眼里没有坏人,也没有好人,一视同仁。你遵循道的规律就会积德,有德之人当下解脱,快乐自在,这就是福报。如果你认为只有财货才是福报,已经不在道上,德行丧失,天道自会惩罚,不仅钱财得不到,身心也饱受折磨。
    天地不仁,实则大仁。它不会为了满足谁的私欲而改变规则,满足私欲对你是小仁,对万物则是大不仁,看上去是在施恩施惠,实则坏法坏道。规则伦理没有了,道之不存,万物何在?不仁就是大仁,不爱就是大爱。天地如此,圣人之治也是如此,不偏爱偏私,不厚此薄彼。它创造了你,你便好自为之。你好,它不喜;你坏,它不忧。你尖锐苛刻、光芒四射时,它会对你打磨和调和;你纷纭消亡、化为尖埃时,它也混同其中不离不弃。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之间,可以比作一个无比巨大的风箱,看上去是空的,却可以鼓动气流。正如天地之间万物流转,生生不息。多言是因为使用心思、卖弄智巧,对应第二章的不言,如此这般很快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契天合道,守住根本。根不能松,人根一松,身心就断了源头,就会枯萎,然后拼命想抓住外物来弥补。抓到的是看得见的废铜烂铁,失去的是不可见的力量之源,终至走投无路。


  第六章 谷神不死
  一、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二、译文
  虚谷之神不会死亡,可以称为无有终时的雌性鸟兽。玄牝之门,可以称为道生育天地的出口和根源。它延绵不断,若隐若现好像存在,使用它不乱不亡。
  三、分享
  1、谷神不死
  谷是山谷,天地之良能曰神。谷神就是使谷成为谷的天地造化之良能,即道。用山谷来打比方是因为谷的虚漠寂寥与道类似,也像上章所说的风箱,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谷神不死是说道是不会干涸、枯竭的。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牝就是指神奇的道。这个道有门有出口,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之根便是扎在玄牝之门的水里,汲汲于此,化生万物。人有人根,人离了根,就像树离了水,终为腐朽。道是那么的无私,只有你愿意,其活水便可以源源不绝的供应。但是有个条件,虚心弱志,实腹强骨,不如此找不到玄牝之门——生门。人人都想生,却轻视根本,以智巧获得外物为荣。找了一堆没用的东西放在残缺空洞的身体上,外表光鲜,内部腐烂,却是找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16: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月总结

  学习道德经已经四周,通过这样的学习,确实感觉到收获与进步。与以前的泛泛而读不同, 通过熟读、专研字句,观看老师、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常有豁然开朗之感。道德经有很多种读法,我们可以通过体会思考,选择最究竟的读法。当然这个究竟也只是当时认为的究竟,哪天觉得不适合了,也可以推倒重来。毕竟道德经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人的层次水平阅历也在不断变化。偶尔也会感到担心,能否坚持一年?因为2018年,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事情会越来越多,可用时间会变少。当然这也是提高自己的机会,有的人觉得困难,有的人不觉得困难,关键还是在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40 , Processed in 1.087717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