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黑河女

黑河女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22: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第十九章
1、整体释义:抛弃巧智,人们能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之说,人们自然就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自然就会消失。巧智、被利用的仁义之说、巧利这三者作为人为巧饰的道理,是不足以治理天下的。所以要使人有所适从:回归自己的自然本性,抱一而不散,减少私欲, 绝文饰之伪学,复自然之天真,自然不会有迷惑。
2、具体心得
绝学无忧。让我想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自然也就无忧。最近在想心理咨询技术的学习,各个流派的发展过程中已然渗透了人欲,如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裂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各个流派各个商家为了鼓吹自己的这个东西好,可谓各种巧诈之说,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做好咨询,本质上无非就是两个人的谈话:谈话中这两个人的体验和关系。越直接探讨这个的才是最接近中正之道。为了提高咨询水平,以前总想着要去看书,掌握某个理论或技巧,看这眼花缭乱的理论越看越焦虑。现在知道该怎么用力了,比如从自己下手,从咨询中的逐字稿和录音下手等,这才是最直接的方式,这样反而有了一种踏实心安的感觉。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就是根本指导原则。
三、第二十章
1、整体释义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自然就会去畏惧。大道广阔深远,没有尽头。
众人兴奋躁动,如参加祭祀时享受盛宴,如春天登上高台眺望。
我却独自淡泊恬静,不露行迹,如初生婴儿一样不知嬉笑;落落不群,好像无所依傍。
众人皆积累巧智,而我却丢弃它们。我真是一个“愚人”心肠啊!混沌不开通的样子。
世人都聪明并显露自己,只有我愚钝暗昧;世人都明察秋毫,只有我不露心迹;
沉静深远如大海,形迹飘逸没有止境。
世人都有所施展,只有我愚笨拙讷。
我和世人不同,重视从事物本源中汲取智慧。
2、具体心得
唯与阿,美与恶,这些世人眼中看似对立的事物,又相差多少呢?非要人为地去区分,制造很多规则,而大道广阔深远没有止境,“多言数穷”。所以虽然世人都精于巧智,纵情奔欲,“我”却质朴拙讷,抱一守中,形神不离,重视天道自然。在世人眼中,“我”这样的人是愚笨的也是孤独的。和前面第十五章对得道之人的描述是很不同的。第十五章更多描述的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令人向往的。这一章里面好像是刻意描述与世人的不同。这两章的描述恰好应证了这一章的开头:相去几何?所以所谓的得道之人也确实是不可描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22: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十九章二十章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23: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十九二十章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5: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发照片浏览起来非常困难,打开很慢,以后不发照片了。
第二十一章
一、经文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整体理解
       有大德之人的样态就是常常关照大道并遵从它。道是如何造化出万物的呢?就是一个似有若无、微妙不可测的过程。但就在这样一个模糊混沌的过程里,却包容着万物的迹象和形态;在这个深邃幽远的过程里,有万物之最小的精质,这精质非常真实,是可以信验的。从现在上溯到古代,道都是叫这个名字不会消去,依据这个可以了解万物之始。我为什么可以了解万物之始的各种形态呢?因为我了解道。
三、具体心得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生万物的过程是浑沌的不清晰不可测的,但是其中确实有万物之迹象和本质。让我想要孕育的过程,胎儿最初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要6周之后才能用B超照出来,但是新生命确实诞生了。母体的精气血这些无形的看不到的东西在养育着这个生命,让她慢慢行迹越来越明显,最后产出一个成形的胎儿。胎儿的脾气秉性大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已然形成了。大道无形,但无形中有形,知无形之道就能阅有形万物。
      惟道是从。”惟,凡思,浮泛之思也,即是常常观照、念念不忘之意。”常常关照。非常形象地展现了“孔德”的运作和样态,“惟道是从”,就要这样去做,没有比这更好的座右铭了。

第二十一章
一、经文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整体理解
      凹曲才能成全万物,弯曲才可能向前发展,低洼才可能充盈,破败才可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多得反而容易迷惑。所有得道之人往往把守道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显于众,反而能出众;不自以为是,反而得以彰显;不夸耀己功,反而有功;不自恃自傲,反而得以发展。正因为不和他人竞争,天下没有可与之相争的。古人说“曲则全“,哪里会是空话呢? 能够把这些真实不虚的道理做到,就能回归大道了。
三、具体心得
        我们通常所说的很多规则都是简单的”一分为二,区别对待“,但实际上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永远在变化的。就如第二章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有的对立概念并不像通常所理解的、字意上呈现的那样不同,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相同的,真正体验到”美之与恶,相去若何“,就不会对这一对立概念中任何一个执着,而是去把握这个变化、转化的本质,抱一不离。
从今年开学开始,我”莫名奇妙“地焦虑、失眠,陷入了一个工作上瓶颈期,白天不想做工作,晚上连续失眠好几周,整体浑浑噩噩,身心状态都很差,去吃了两周的中药也不管用,后来我决定停下来,和”对自己的万分失望“和绝望呆在一起,开始写教育手记,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记录每天的体验和想法,有时候真的感觉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做,就记一点是一点,边记录边对自己说”有什么好记的好写的,你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是还是坚持做,写完就跑也不看,慢慢地到了这个月最近这一两周,好像焦虑平息了,明确了自己在工作上的定位,找到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要从外在可观条件上评估,我现在仍然上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和去年焦虑之前的工作状态好像没有什么不同,但我自己知道我的内在已经有了一个变化,因为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我痛苦中自我选择的,不是随波逐流和未经审视的。大概这就是”敝则新“。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我可能会少一点自我挣扎的痛苦,会把它看作一个变化,而不是要急于跳出的陷阱。

第四月总结
        第十五章:对体道之士风貌和脾气秉性的描写;第十六章是守道的功夫: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第十七章是借描写不同的国家治理状态来说最理想的用道治国的状态;第十八章,人道和天道的关系,因为天道已失,才有人道。第十九章,有人利用人道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故老子倡导弃绝这样浮于表面的人道规则从属天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二十章,老子描述了自己在生活和精神状态上和遵守人道的世人们的不同;第二十一章,再次说明道与万物的关系,以道阅众甫。第二十二章,从事物不同样态的相互转化中倡导有道之人不追求事物的显象而是把守道作为法则。读到现在,感觉好像老子主要说的主题有以下几个:1、什么是道;2、道与万物的关系;3、天道与人道的关系;4、怎么守道。
       这一个月读书时仿佛找到了那个频道,就是从体验入手,具体的状态就是把我放在水里那种去感受,而不是站在岸上去研究和分析。上一个月还会经常查各个人的理解,现在也会查,但是知道那只是辅助,因为看别人说的再对再好,没有自己去体验,也不会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自己没有丝毫帮助,转眼儿就忘。找到频道的一个具体方法就是去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去体会具体的字,进入每一个字的意象,每一句话的意象,去感受。每一个字意象内涵都好丰富,在体会这些字的过程中,好像自己也到了那个时代,那样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1 1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8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章
一、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二、整体释义
行不言之教,让万物成为它本来的样子。因此强风暴雨都不会刮一整天。是谁让它们这样运行?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使其持久,又何况是人呢?
因此以听从道为天命的人,与道同体,天人合一;言行举止以道作为法则的人,便能得道;远离大道的人,自然也就不可能得道。
与道同体的人,大道也会与之相应,滋养他;与德同体的人,德也会来支持他;失于道者,那些失道的伪言之教也会迷惑他。
人言是不足以彰显大道的,所以要行不言之教。

三、具体心得
1、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远离大道的人,自然也容易被那些伪言之找上门来,容易被操控,被迷惑。所以要守神抱一。
2、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希言自然。
每读一遍就感觉到一种安定。当想要去说去做时,一定得首先关照万事万物合道的样子,不能悖道而行。因为“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从而更加能够体验到那种犹兮豫兮的感觉。

第二十四章
一、原文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二、整体释义
踮着脚跟的人是无法站稳的,大步跨越的人是无法行走长久的;自显于众者,不能明达;自以为是者,不能彰显大道之德;自我夸耀者,不得见功;自恃自傲者,不得发展。这些从道的方面来看,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有道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三、具体心得
余食赘形;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不合道的,犹如余食赘形,都失去了本来的样子,显得奇怪多余,并平添负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8 15: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你来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2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章
一、经文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整体理解
      有一个东西它浑然一体,并且先于天地而存在。它静而无声,动而无形,安宁空虚,独立长存而永不改变,周而复始地运行而不懈怠,是天地诞生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称之为“道”,也可以勉强命名为大。它广大无边,并快速运转至无影无形,在运转中又不断向远处伸展,最终却又返回到初始本原,如此周而复始地运行。道是如此,天是如此,地是如此,人也是如此。宇宙空间中有四种如此状态,人是其中之一。人向地上万物学习自然之法,地又像天那样自然运行,而天又取法于道,道纯任自然。
三、具体心得:
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这句话挺震撼我的。人作为万物之灵,最开始与天地万物还未脱离或者对立时,人也是道的一部分,是宇宙的一部分,和天地一样都是“大、逝、远、反”的运行状态。人把自己独立出来,追求文明的过程也是远离大道的过程。这说明人得道的过程是一个回归的过程,不是在追求一个新的东西,而是在找回我们本来就有的东西。这样想着心生笃定和安稳。
这个回归大道又不是说完全无为,回到和天地混沌一体的状态。人居四大之一,盘古开天地这一神话就寓言这,打破天地混沌一体的状态本身也是道的一部分,回归大道本来的样子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而是为无为。


第二十六章
一、经文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二、整体理解
      厚重才能使轻车站稳,内心安静才能掌控好躁动不安。因此,君子终日抱一不离。即使面临世俗美好生活,也能安享并超脱物外。无奈作为大国之主,却以身行轻躁于天下。
轻浮则心不定不稳,躁动则容易失去主体。
三、具体心得:
1、重为轻根。战车要跑得快,要灵活,似乎要轻才好,其实厚重才能使它站得稳。读这一句,我一下子想到现在的少年,我的工作对象们,他们动不动就会想到死甚至真的去死,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生命中缺少这个重,没有这个重所以容易飘忽,生命就显得无足轻重,不看重世界,也就不会看重自己。我还想到了我自己,一直想要挣脱这个家庭赋予我的责任,可是挣脱了这个,我又是谁呢?我感觉我在刷油漆,但又感觉这一点挺重要的。
2、静为躁君。查说文,静为审,审的原义让我想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虽然五颜六色但是看起来相得益彰、舒服,并不会觉得刺眼和突兀。心静就是警觉自己心的运行状态,并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心的能量安排得恰到好处,所以即使外面纷纷扰扰,也在掌控之中,主体感一直都在,能够“燕处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2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章
一、经文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暇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整体理解
顺应自然而行,不会留下什么车印痕迹;行不言之教,不会有过错;善于计算的人不会借助于有形的工具;善于关门的人不用栓梢所以也无法打开;打的好的结因为没有有形的绳索也无法解开。就是因为这样,有道之人常常能够使所有人从道中得到滋养从而人尽其才,没有被遗弃的人;常常能够使所有人从物中得到滋养从而物尽其用,没有被遗弃的物;这就是因袭大道的智慧。
因此,善于御人者,不会好为人师;不善于御人者,会去利用人的伪巧之智。不好为人师,不去用伪巧之智,虽然有智慧却表现得非常困惑和不明白。
这就是精要玄妙之处。


三、具体心得
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暇谪。不是不为,而是顺应自然而为,了然无痕,看似无为。而且以无才能观有。想起庄子的庖丁解牛,用精神而不是视觉在接触牛,顺着牛的经络解剖,皮骨肉轻松分开,得心应手。最近在研究罗杰斯的心理咨询案例集,看罗杰斯只是共情回应,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性回应,但个案的叙述却在被推进,变化无形之中就发生了,让人初看惊讶得有点不太敢相信。仔细研究他的回应特点,感觉罗杰斯咨询时的那种内部状态特别像致虚守静以观万物并作的觉观状态,这也是以无观有。前天看了一个EFT疗法创始人的访谈,发现他和罗杰斯一样都是通过大量研究咨询录音,直接从经验中获益,在咨询中也是尽可能地作用于人的经验,所以人本、EFT包括完形疗法等都是抽象概念比较少的。
恰是因为以无观有,才不容易被伪巧之智迷惑。
2、常善救人救物,故无弃人弃物
现在的教育就是弃人弃物。做真正的教育者就更要不离大道,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第二十八章

一、经文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二、整体理解
知晓自己的雄健,却安守雌静,做天下的溪涧。做天下的溪涧,不离大道,回复到婴儿的状态。
深知它的明了清楚,却安守暗昧,做天下的川谷。做天下的川谷,大道足备,回复到素朴的状态。大道之素朴散化开来则为万物,有道之人善用这一点则为百官之长。因此道顺应万物的本性不会使之残破,散为万物终又复归于朴。


三 具体心得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有道者,甘为人下,处众人之所恶,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以曲抱全,守不争之道,才可阅众甫。知雄知白在前,也就是不是说光是守雌守静,知雄知白也很重要。雌、辱为根据地,守着它很重要,但也要对前方阵地清楚了解并能掌控。所以守不是守其一端,而是对全局把握的基础上还能敛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2 2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河女 发表于 2018-5-12 20:50
第二十七章
一、经文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暇谪;善 ...

你的理解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清晰明了,言简意赅!心得也是直指要害,得其中心思想!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2:49 , Processed in 1.08705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