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机器猫

机器猫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21: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4-21 06:55 编辑

第十二周分享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理解:
大德之所以能容下万物,莫不禀受于道,法则于道。道在生成世界万物,我们要描述它,但道是道太深远辽阔了。虽然“道”深微妙,但一切事物已经包含其中了。深远宽广的“道”,其中有实质的物质;深远难以捉摸的“道”,其中有精微;万物生长发育的根本是真实存在的,其中有不变的规律。从今天到古代,“道”的规律没有改变过,在万物开端的生发成长中都有道的规律的影子。我是怎么知道万物的成长的规律呢?因为我知道了“道”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个事物,体悟到天之道的规律。
心得:
1、读这一章真有些”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看着好像读懂了,但实际像风一样,在脑海里没留下什么痕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理解:
曲道反而能保全,屈就反而能伸展,低洼处才能盈满,破旧才能更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只会惑乱。所以圣人守道,树立天下的法则。不自我表现,反而能突出;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能保有功绩;不骄傲自满,所以长久。正由于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他争。古人所以说的“曲道反而能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确实是能做到的。

心得:
1、”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就像很多北方人一样,自吹自擂,酒桌上拍胸脯咂脑袋,但一到真正做事时就溜边边,有人说东北的GDP为什么总是全国最低,就跟他们地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做人的标准。


第三月月度小结1、内容回顾: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主要讲圣人与道为一,深不可识,又是如何的深不可识,以及如何才能笃守大道,不让智巧滋生。第十六章虚极静笃 主要讲圣人致虚极守静笃,返于大道,复天命于万物。进而讲,只有符合天道政冶伦理的统治,才能让天下永久太平。第十七章皆谓自然主要讲圣五治理天下,崇奉天道,施不言之教,行无为之治,便可天下治平,百姓皆会怡然自得。第十八章 仁义之伪 主要讲大道崩废,终致国家昏乱。从反面阐明了,如果不以道治理天下,就会招致天下大乱。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主要讲如果天下已经无道,应该怎么挽回呢?绝弃圣智、仁义、巧利,做到以天救人,以质胜文,就可以让天下返于大道,把流离失所的孩子都带回家。第二十章而贵食母 主要讲如果天下已经失道,事道之人行走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呢?圣人弃天天之伪,浑其心同于道,保道养真,以救天下之民,复天下之真。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主要讲大道之象与大道创生万物之理。只有守道,才能了解万物之所以然。第二十二章圣人抱一 主要讲圣人曲己全道,抱一而治,返古圣至真之道,自然之教于天下。
2、体会:
      这个月读下来,整体的感觉是前三周特别不想读下去了,分享都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心态。从这周开始,感觉身体有劲了,愿意沉下心来仔细阅读,更主动的去查阅资料,也打算把前面的依次好好复习一下。不足之处是对于经文的理解还是流于表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2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分享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理解:
什么都不用说,万物呈现他本来的样子。暴风骤雨通常都维持不了一整天,所以万物都这样,看上去越是猛烈,生命便越是短暂。是什么兴作的暴风骤雨呢?是天地。天地兴作的暴风骤雨都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以人智为政,所兴作的伪巧之术呢?所以守道的人,就合于道;好德的人,就合于德;失道失德的人,就会丧失所有。天道永恒不殆,所以天下永远也不会出现昏乱;德合于天,则能德蓄天下。离道丧德,为政失本。人失道而起伪教化天下,是不可取的。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原文: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理解:
出离于道,无法立大道于天下,松脱大道,就不能再行于大道。曲道全己,为自见,不能明大道;圣人不以自己为直,大道才会彰显于天下;圣人不自盈,才能功成事遂于天下;圣人不自恃有功于天下,天下才能长久的安宁太平。君王所立人治之道,对于大道来说,也是画蛇添足的累赘行为。不道则伤物,残生害性,对于有道的圣王,不会道外立道,道外行道,他们从不处无道之境。

心得:
1、“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着道的演化方式去运作,那就自然认同于道,按照德性的方式去演化,就会有同等德性的人与之相应;如果走失道路线,自然就会跟失道的人捆绑在一起。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意,努力与合道的人合作,与善人为伍,拥有正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15: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5-5 15:24 编辑

第十四周分享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理解:
有一个事物在混沌中产生,先于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它无声又无形,独立长存永不改变,运行不息,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她叫什么,我称呼她为“道”,勉强给她命名为“大”。它广大无边而无所不至,无所不至而无所不穷极,无所不穷极又返归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就是其一。人取法于大地,取法于天,取法于道。道的法则则是道本身一直的样子。

分享:1、“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很多事情我们静观其变就好,过分地去在意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尊重“道”的法则,尊重自然规律,放轻松去体会万物发展的规律。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天、地、道,道的法则是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直不变的。道的最重要原则是生养万物而不居功自傲。

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为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理解:
重是轻的根本,清静是躁动的主人。所以圣人在外行走不离开载重的车辆。就算过上荣华的生活,也能安处其中,超然物外。连普通的聪明人都知道不离开自己的“辎重”,为什么国家的君主却看重自己身体享受的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根本--国家呢?不要离开自己的根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躁动就会失去控制。
终日行不离辎重,指天子修身以重。燕处超然,指天子修身以静。

分享:
1、“重为轻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很多结果的根源,不能忽略根本。比如一个人的身体与事业的关系,健康是前面的1,金钱、名誉、地位等都是后面的0,后面的0可能很多,但是如果前面的1丢了,后面所有的0都没有意义了,所以身体是事业根本,身体是排第一的,为重,事业是身体带来的一个结果,所以重才是根本。

2、理清自己生活中哪些是“根本”,哪些是“浮光掠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0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周分享

第二十七章  不贵其师
原文: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理解:
善于做事是不留行迹的,善于指令是不会留下后患的,善于理财是不会依靠数据的,善于守护是不用加锁,谁也打不开;善于制定契约就不会制定可怕的条例,因此圣人善于让人尽其才,所以没有没用的人;善于让物尽其用,所以没有废弃物。这就是顺守大道,承袭了过去的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普通人的老师,而普通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师爱资,看起来聪明,实际是犯了大迷糊,这其中的道理,就是最精要玄妙的地方。

分享:
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我们要善于变换角度去看问题,不要坚持用惯性思维去思考。
2、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来让我们得到提升的。我们的胸怀要宽广,世界是多元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其特点,并无好坏的标签,如果能用多元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好处,我们就不会钻牛角尖,路就会越来越宽阔。
3、每一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公司的领导应该多具备一些培养人才的耐心和信心。生活中,我们也更应该用欣赏和发现他人优点的眼光去看待人,这样的生活才会充满希望和正能量。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理解:
明知雄强,却安于雌柔,天下就像水归流到溪中。甘愿作为天下的低谷,放低自己,就跟永恒的德行在一起了。就回归到了婴儿般纯净、无分别心的状态。处于特别明亮的位置时,也要保持昏昧的状态,作为天下的楷模。成为天下的楷模,德行就不会有差错,就会回归到”道“的状态了。处于荣耀的状态时,也要保持”辱“的姿态,做天下的低谷。甘做天下的低谷,永恒的德行才会伴随你,充满德行,就回归到未经雕琢的朴实状态了。”道“的原则散开以后存在于万物之中,有道的圣人用了道的法则之后会成为领导者中的领导者,”道“这种大建制是没有割裂的痕迹的。

分享:
1、掌握的资源越多,成就越大,地位越高,就越要低调。
2、真正的危机是在自己内心存在的,内心的状态出了问题,外在的危机就会趁机而入了,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道不远人,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可以利用”道“的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23: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5-19 23:01 编辑

第十六周分享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理解:
君王不以道治天下,图谋以人智取天下,以人智治天下。我看他好像是完全停不下来的样子。能够化育天下万物的神明之能,不是人智可企及的。以人之工巧,为者必败。败而不己,必将失去天下。天之神化运天下,万物行于自然之道;以人之工巧理天下,万物随之于人智之伪。以自然之息相吹,无不出于神化;以人之机心相吹,行于人之工巧造作。神化之,物则强健以成;人化之,物则羸弱以病。君王唯有去甚、去奢、去泰,天下万物才能自成其天,生生不息,才不会因为人智妄为。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己,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理解:
有道的圣王,则不会以兵强天下,如果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军队所到之处,总是荆棘丛生。战事之后,必是凶年。善用兵的人,只求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不借武力来逞强。圣人要成天下之功,需勿矜、勿伐、勿骄、勿强、勿罢黜天道。事物过于强盛就会衰败,过于强盛是不合乎道的,不合道就会很快消亡。

对这两章的整体体会:
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就是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3、”物壮则老“,任何人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就必然会面临衰败,即所谓“月满则亏、物极必反”。
第四月月度小结
1、内容回顾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主要讲所有的人智之教,都不过是飘风骤雨,不能持久。唯有天道,才能使天下安以久。所以圣人要行自然无为之道,为政以天为本。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主要讲圣王应该立自然之道,行自然之道,而不立人之道,行人之道。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主要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六章轻则失根 主要讲君王守道中的重静之术。第二十七章不贵其师 主要讲天道自然之教与人道智慧之教并存,圣王应该行天道自然之教,绝人道智七之教。做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有智慧而不用,虽智大迷,才是统治天下的要妙。第二十八章大制不割 主要讲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天人不离、天制不割之道。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 主要讲如果以人灭天,强取天下而为之,那么就会以人刑物,自败自失于天下,所以圣人应该去人复天。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主要讲君王慎兵之道。
2、体会这个月读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流畅,但仍有做油漆工的时侯,而且有时有断章取义,是该警惕!随着整体大家的吟诵氛围起来,我真心佩服能够大胆吟诵出来的同学,我虽然也在吟诵,但还没那个勇气晾出来。另外对吟诵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是文字真的能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07: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2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18-5-19 07:41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啊

又刷油漆了,扛起半截就开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4: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5-26 19:36 编辑

第十七周分享
第三十一章 用兵贵右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兵器是不吉祥的东西。大家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用它。君子平时以左为贵,用兵时以右方为贵。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该用的东西,万不得己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打仗胜利了也不要觉得是件好事,如果认为是好事,那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是不能得到天下的。吉事以左方为上,凶事以右方为上。所以副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这是说出兵打仗用丧礼的仪式来安排。杀人太多,以哀痛的心情面对。打了胜仗,用丧礼的仪式去对待。


第三十二章 通常无名
原文:
通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侯五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的,朴质的。虽然微妙无形,天下却没有人能使它臣服。侯王如果能守道,万物就会自然归从。天地间阴阳之相合,就会降下雨露,没有谁指使就会自然均匀。万物兴起后,有了各种名称,有了名称后,也就要知道各种事物的限度,知道把握度,就可以避免危险。行道于天下,万物都将归服,就像河川归宗汇入江海一样。

这两章的整体体会:
1.做人处事,虽非战争那么残酷,但吉凶祸福之事却在所难免。是居左阳以德对待,还是居右阴以恶行事?所得的结果却完全相反。
世人多以私欲去徇好恶,争人我,贪名利,斗是非,逞凶强,此等所为,皆是尚右的阴杀之事。看起来可以得势于一时,但种下的恶果却是不堪设想。
2.万物生于道又归于道。在万物繁纷,物欲横流,人心难平的当今社会,止欲生悔,知止返道,更显得特别重要。万物万事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都有其量与度的界限,有太过或不及之两端,而两端都不是当止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2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8-6-2 22:47 编辑

第十八周分享

第三十三章  不失其所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理解:能够打开视野,叫作智慧;能够自我洞察,叫作透彻;能够在竞争中获胜,证明了你的力量,能够自我约束才是强者,能够知道自己发展的边界,不再受制其它条件的限制,这叫富足,能够真的身体力行的去做自己本心的那个愿望,叫做有志气,自始自终不离开生命的本位就能够长久,哪怕到了你死的那一天,你所开创的那个轨道和法则也会传播下去,这个叫做长寿。

心得:
1、贵、贱、多、少,凡是可比较的都是可替代的,只要生活在比较中,总是感觉到汲汲自危,因为自身的主干价值没确立,把握自我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2、必须去除社会的魅惑,去除魅惑的方法必须去参与他,而不是躲避他,在参与的过程中去观察、演化他,去除他,但是要坚持自己的路。
3、法身常在,运作出一套可供后人参考的轨迹的法则,财富、思想都支法留存下去,唯有这套法则才可以作为精神传承给后人,作为他们最好的庇护。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理解:
大道是没有参照物的那种宽泛,他可以左住君王,也可以庇佑臣民,他对万物是平等的,万物都依赖这套自然法则生长,大道总是养护着众生,养护着万物,不当他们的主人,他无私无欲的服务于一切万物,可以说是太卑小了,但是万物最终都要归于道,他却不做这个主,正因为不做这个主,他可称为大。无穷尽的运作下来,他始终不会去充这个大,所以成就了他的大。

心得:
1、这章读下来去运行一下我们的心灵空间,检查一下我们内心有多少欲求、多少卑微,这些都会让我们终成其不了大。
2、万物没有主人,大道都不做主,他们各有各的路径,这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各有各的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 00: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归成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2:24 , Processed in 1.073196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