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苗苗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7 15: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对自己改变有个感觉,我发现读了道德经后更容易往内转,看到自己。在家里和父母以及岳父母总会有埋怨,最近发现,当埋怨一出来,立刻同时一个看到自己的不在道的部分就出来了,立马就惭愧不埋怨了。我执少了,不以我为大,刍狗。以前转这个弯要很久,还不服,最近立马就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 17: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 2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抄录: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宇宙空间无限辽阔,物质长久不变,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因天地不自生,天地生万物而不为万物所生,所以天地能长生。所以圣人以人为后,执天之道,人道不生,合于天道,养育百姓,是百姓生生不息,圣人才能成百姓之尊,存于天下。难道不是因为其不为人道,所以能成圣王之功吗?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合道的,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撞击,在众人所恶的不积不争地方,这几乎就是合道的了。能居天道,天下浑其心虚静自处,与天道之大恩大仁,立天道之教,以正治国而不以奇治国,行无为之事,循天理天时而为,不以人妄为。圣人唯有不为人道,不积不争,方可成天道,没有什么损害,所以也不会有过失。

两章心得:
      不自生者疑独,为派生万物独立永存的本原。疑:不可测量。无可以比较之物,故疑独。群里的讨论,对万物都是独善其身有很深的感受。独善其身是本位,万物自生即可,否则即妄。人可改造的,可改变的,是自生的。要兼善天下,必须抱道入天,无为人道,后身,外身。人实心强志,夹私太多,我就无法成为刍狗,以人为天,必争。如水通利万物,根据外物改变自己形状,沿着空虚之地,使自己通利,所行的是众人所恶的虚空之处,不与外物争撞,没有损害。不争非不行,也非逃非躲,只是不物不形,不以物自持,不积不争。过去总觉得不争为不上进,不争就理解为躲开,让开,不争就无路的感觉,只看到物,以物自持,眼光之狭窄。
      道德经读到现在,感觉很多的困惑与艰难都来源于以人为天,以物自持,以人自大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 20: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红海行动,想起群里关于什么动力使不仁的讨论。发现感觉真的只有不仁,才能大恩,牺牲这么优秀的特种兵为了救那个中国女人。从仁,从个人来说,从计算来说,那是不划算的,但是上升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那就是必须的。军人在那一刻就是刍狗,也必须是。所以昨天那种百姓所有的人都自愿为刍狗,说得小点真是为了后代,为了未来,但是能够感觉背后有一个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力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该去哪个位置,该做那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2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0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功成事遂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理解:
人积物必会满,故持人道积人德而满,不如停下;不断增加量度积人德之极,不可能长保。贵难得之货,人之道,金玉满堂是守不住的;以拥有财富名利而自以为大,尚贤贵货,会因此过失而自亡。圣人以天道治天下,成就功业,得圣人之名,这是天之功,不以人贪功,后身外身,这是天之道。

心得:
整体全段,依然在讲述以人灭天天,以人为尊,贪天之功,持物之极,非天之道不可长存之理。发现人欲望的不断膨胀,对内在缺的恐惧,也不过是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富贵而骄,功成名就,以人灭天,积人德之争。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以物自持,自然无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21: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抱一无离
载营魄抱一,能不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理解:
   承载军队般整齐的魂魄笃守天道,能抱道不离吗?集中精气达到柔和,能像赤子般纯素不杂吗?清除人道以天道阅天下,能毫无瑕疵杂染吗?爱民治国,能不以人之道而为吗?天道之门打开以天胜人(用道),或天之道闭人之道(守道),能为天道是从吗?天人合一知周万物明白四达,能不弊于名物之见,不曲学昧道吗?道生天地万物,以天德蓄养万物。不视百姓万物为己有,不贪天之功,滋长万物而不主宰万物,此谓玄德。

心得:
    此章在前面的基础上,入守天之道,更具体的阐述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状态。不言而言,老师用图片直接进行了不言之教。十章经文,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直一直不断地,告诉你众妙之门,玄牝之门,天道之门。载营魄抱一,不开小差,不阳奉阴违,全部集体朝着天道这一唯一方向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7 20: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7 2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以无为有三十幅为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理解:
     三十根轮辐可以插入一个轮毂上,因为轮毂的无,故有车之用。泥土制陶器,因为陶器中空的无,故有器之用。木头凿制开窗门户所建房屋,因为房屋中间的空无,故有室之用。所以物质有形部分为物之利(利:通利、促进);物质无形虚无部分为物之用。(用:之宗,之本。)

心得分享:
     这一段,对有无、利用有了较通透的理解。通过对利与用的辨析,真实感受了,利要有,同时更要有用。利与用并不互相排斥矛盾,也更加深刻理解有无相生。积物之利必须,但关键在用,不在利。对不忘初心有了一个真正的理解,过去说不忘初心,总是有点迷惑,初心是什么?什么样的初心是在道,怎么样算是守住了。在这里真正发现,迷惑在于,一是所谓初心本来就在利不在用,所以忘不忘初心都是空谈;二是守住用,其实就守住了初心,而往往因为积物之利,越走越远。利与用分清且不对立后,我发现,人就容易复归道,时刻检验,更有操作性,不因利而失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7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去彼存此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理解:
沉湎于外物形貌,被物所役,人眼被蒙蔽,沉迷于丝竹之音,会失去对自然天籁的聆听,沉迷味觉的感官刺激,会使人的味觉麻痹,失去对自然食物的体会。追求精神的刺激,是人心发狂,追求难得之货,积物之极,很难让人回归天道。所以圣人要实其腹,去物之所蔽(目),所以去人之道(彼)取天之道(此)。

心得分享;
结合上章的利和用,这一章更加明晰的从人日常之被物所蔽的情况,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积物所极,难得之货,使人越来越远离天道,失去初心,离开用,被利、被有,而再难复天道,复归无的情况。这里还需警惕一点,去彼取此,去,先要到才能去,所以不是反对积物,也不是反对五色、五音、无味,反对目,而是不沉湎于目,不在有中不退,功成事遂身退、拿得起放得下,首先要功成、事遂才能身退,要先拿起来才放得下,不是妄谈无,妄谈退,妄谈不要利,从而转入另一种自我蒙蔽之说,还没成就退,无用却说自己不逐利,不上进,不追求,逃避说成自己不争,而是明白四达,不积物厚,不只利无用。
从现实生活出发,让我们从精神内守,不贵难得之货,不沉湎于无色、五音、无味,去彼取此,去利取用中,从外界纷纷扰扰中看到事实,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比如孩子教育,补习班,什么是真正孩子的用,买房、装修,购物等等,都可以从中得到指引,取用去利,选择怎么样的生活,怎么样的生活状态是有利于身心的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1:23 , Processed in 1.106910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