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小鱼儿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9 22: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5-19 23:08 编辑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    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     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    视为不道     不道早已

自我理解:以大道辅佐天下主宰者,不会用武力强取,因为天道有因果循环。大军所在的地方,民不聊生,荒凉丛生。战争过后,一定会有灾难。因此,善者都只是得到善果而已,并不敢以武力强取。得到善果后勿矜、勿伐、勿骄、不离(道)、勿强。(道的规律就是)物壮则老,(自己壮大自己)视为不道,会变老早早结束。

物壮则老    视为不道    不道早已:还是指要抱道,人在得(善)果之后,可能会矜   会伐   会骄,会脱离道,自己壮大自己,这是不合道的,必然不道早已。物壮则老是自然规则,然而壮却是自己选择的,这视为不道。因为道的法则是功成事遂身退,不会有壮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22: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5-19 23:15 编辑

四月总结
       这个月状态好很多,虽然还是赶在最后交作业,但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觉察还是推自己向前了一步,在写心得时,顺畅了许多,我认为这是平常注意把思维点总结并与之前的内容串联的结果,总之,虽然结果未见,人已受益,内心还是满足的。
       读书过程中能够结合起之前的内容,关于道的网络和框架正在形成中,新进同学们都吟诵了课文内容,很是羡慕。自己平常都是已歌诀体读诵,同学们读得抑扬顿挫很好听,很有感,也想尝试,待自己满意也许会有勇气发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5 16: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  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    用兵则贵右   
兵者    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   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    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    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自我理解:厉害的武器是不祥之物,是不好的东西,有道者都不用它。君子平时居在左,而打仗用兵时就处在右(不合道)。战争是不好的事情,不是君子的选择,不得已而用之。淡泊寡欲才是君子(修道,顺应天道)之首选。胜利并不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歌颂胜利的人只是喜欢杀人(众多这件事)。喜欢杀人的人是不会一统天下的(不道早已)。吉事尚左,凶事(兵者)尚右,(因此布兵时)副将在左,主将在右,(战争是大凶之事)要怀着丧礼上一样悲痛的心情,死了许多人,悲哀泣之。即便是战胜了(仍然死了许多人),还是要以丧礼处之。


吉事居左  凶事居右:左,除了方位的意思外,还有卑贱的意思,大道总是处众人之恶,若谷,若浊,因此我们古代以左为尊,应该是顺道而为吧。用兵乃凶事,都居右,即不合天道。

恬淡为上:少私寡欲才是道之所处。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君子用兵虽不得已,却也是自食恶果,因此,更要谨慎小心,要回归于道,切不可好战。也只有心性恬淡才能以丧礼处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5 16: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5-26 22:17 编辑

三十二章

候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于江海

自我理解:天道自然的存在状态就是没有固定的形态规则,它的本质虽然小,但天下却不敢以它为臣。侯王若能守道抱朴,万物都会自然臣服。天地合道降以甘露,不需要人制定什么法则而自均。人类社会建立法令制度时(天道坏 行人道),要知道(已经离开天道)停止,停止人道可以回归天道运行不殆。打比方来说,道对于天下就像川谷对江海一样(生而不有,是根源)。

知止可以不殆:在错误的道路上停下来就是前进了一大步,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及时迷途知返,不可陷于人欲而不自知。有个体会,当我们的行为合道时,人是清明的,而离道时会被各种情绪欲望淹没,人也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只要能意识到错误就能停下来,从而回归于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 2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永寿

自我理解:一个人能够了解别人那么他很有智慧(人智),能够了解自己那么他是明白通达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懂得知足的人才是富有的(去人欲);行常人所不能行之事称为有志;不忘初心,坚守本位才能长久,身虽死却能(将道)永远传承下去称为永寿。


个人非常喜欢这一章,短小精悍,很好理解,却很难做到。最后一句“死而不亡者永寿”更是极大地安慰了我思念逝者的心。不失其所者久,于我们做事也很有帮助,只有我们坚持自己的目标,持续努力,才会达成所愿,始终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长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 21: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   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     故能成其大


自我理解:大道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万物依道而生,道不辞也不居功自有,衣养万物而自命为万物之主,常无欲,(本质)可名为小;万物都归其所有而不主宰万物,包容万物可以称道为大。因为它始终不自以为大,故能成就自己的大。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常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8 11: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6-8 13:40 编辑

三十五章
执大象   天下往
往而不害     安平泰
乐与饵     过客止
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足既

自我理解:如果执守天道,则天下归之,天下归之而行天道,因此安宁平泰。若以利诱之,则过客止。然而道却是平淡无味的,看不清楚,听不清楚,用起来似是无穷无尽。

乐与饵    过客止:人很容易受到诱惑而停止(自己的脚步)。
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然而大道却是平淡无奇的,人容易受诱惑,更容易忽略平淡无奇的事物,陷入人欲,沉沦于人道而不自知。而天道是淡乎无味的,也是清明的,令人守中不辍。因而平平淡淡才是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8 11: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6-8 13:39 编辑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    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    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自我理解:想要收缩,必须要先扩张,想要使(事物)变弱,必须先让它强大,想要废除它,必须先使它兴旺,想要拿过来,必须先要给出去。这才是(道)非常精妙之所在。柔弱可以胜刚强,就如同鱼不能脱离渊,国之利器(天下,天下之道)是没办法展示于人的。

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     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    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    必故与之:这不仅是一套操作方法,更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物壮则老,物极必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8 11: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6-15 16:41 编辑

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   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   天下将自定

自我理解:道的状态是无为,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侯王若能守道不离,万物就会依道自然化生。化生后生起欲念(人欲)者,我将会用无名之朴(道之本源)来镇压它,守住无名之朴的状态,就不会起欲念,没有欲念自然静定,天下将自然安定。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万物自化后,会自然而然产生欲念,所以要抱守无名之朴,这句话使我体会到道德经存在的意义,一直以来,都说常无为常无欲,总认为道原本在那里,我们原本就是守道的,只是我们总为人欲所控,不能守道。读到这里,放下心来,人欲的产生是自然的,而守道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3 20: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6-16 16:41 编辑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    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
前识者    道之华    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不居其薄      处其实    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自我理解:德最好的状态就是并不表现出德,这个才叫作有德,不好的状态就是处处都要体现德,这就反而无德了。上德不刻意去做出有德的样子,下德刻意为之让别人认为有德,上仁是行不言之教,通过自己仁义来引导别人,上义就是教化人们去做有义的事。用礼的教条来约束人们,而人们不响应就强行要求人们遵守。所以天下失道后就会施行德治,失德之后就会施行仁治,失仁后就用义,失义后就用礼。而天下用礼来教化时,忠信都非常浅薄了,施行礼教是天下大乱的祸首。所谓有预见的人,只是取了道的表面的浮华的部分,其实是愚蠢的开始。所以大丈夫都要处道德之厚,不能浮于浅薄的礼仪之处,了解道的本质,不流于浮华的表面。去彼取此。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我们总是用文明礼仪来要求自己,殊不知礼却破坏了我们原本天然存在的忠信,把原本自然的事非要刻意为之,结果只得到了表面肤浅的东西,丢掉了本质,只有表面的礼,没有发自内心的信,正是愚蠢的开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6:09 , Processed in 1.096562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