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小鱼儿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5 19: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4-21 22:29 编辑

二十二章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自我理解:有了部分才有全部 , 有了弯曲才有直;有了洼才能积盈,破旧才能出新,抱道守中才能有所收获(合道),多了就会陷入迷乱。因此圣人都是以道立行天下,不固执己见就能做到明白豁达,不自以为是就能彰显于外,不自夸才能成就功业,不自满才能长久。因此只有不争,天下就没有什么能与之争。古人所说曲则全这句话,岂会是虚假的?的确是可以保身长久之道。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这个排比句我感觉说的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互证存在,有了部分才会有全部的说法,有了弯曲的状态才会显出直的状态,有了洼才会有盈,有旧才会有新,最后说的是守道要抱一。有时我们会把这些作为我们行事的准则,但在这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道的状态。
诚全而归之:全归,谓保身而得善名以终。语出《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既寿而贵,保家全归。” 胡适 《序》:“向来小说家最爱教他的英雄福寿全归。”参见“ 全受全归 ”。   诚,真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1 22: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小结
这个月真的过的飞快,而我读书的状态也是和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日常的生活也是忙乱,总是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读书节奏。写理解和心得时也总是卡壳,感觉理解了表达不出来,急得不行。如果我有守中的话,那么就是我知道我的作业一定会完成,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认为(出门那周真是准备不足,低估了出门在外的客观和内在的阻碍)。
关于道,我是更加茫然了。之前读书,知道了道,天道,行天道,现在真正是觉得恍兮惚兮,云里雾里,似有似无。以前当做方法论来学的东西忽然就变成了说明文。读的时候既认同又别扭。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习惯了查字并且喜欢且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8 23: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自我理解:自然之道是无法言说的   暴风没有持续一早上的   暴雨没有下一整天的    谁主宰这些呢   天地    天地尚且不能长久   何况人呢    因此行道者同于道   修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行道者道亦会成就他    德者   失者亦如是    信心不足是因为没有完全相信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乍一看 信心十足    行道者道亦乐得之  为什么不行道?细一想又为了道亦乐得之而行道了   想要自然行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又信不足焉了。(读书真的是要反复思量,慎之又慎。)道亦乐得之是行道的自然结果,不是目的和奖赏。
希言自然:自然之道需要慢慢体会,不可言说。自然是合道的,行的是不言之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8 23: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  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自我理解:踮脚难以久立    跨步难以远走   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都难以明白合道,自夸自满也难以成就功业长存。这些在道上都称为余食赘行,不好的东西。因此行道之人是不会这样去做的。   

有些我们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对于我们自身的成长来说都是毒瘤恶瘤,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要不得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要时时觉察提醒自己,才能“修得正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5 17: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远   远曰逝   逝越反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自我理解: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它寂静无声,空虚无形,独立长存而不随外界改变,循环运行而不停止,可以为天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把它写为道,勉强给它起名叫大,大(根本)就是远(深远),远就是逝(无边无界,难以形容之大),逝就是反(返回到根本)。因此,天下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居其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大曰远   远曰逝   逝曰反:  道的基本规律就是循环往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虽然无穷无尽大,最后仍旧回归本源。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大地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包容万物,人作为四大之一,要效法大地:同时,人也依赖于大地而生,不可逆行,居于高山,平原,湖畔,都有不同的生存法则,因此人要法地。同理,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5 17: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   躁则失君

自我理解:重是轻的根本,静是燥的主宰。因此圣人终日以天下为重(自身为轻),虽然获得赞誉,仍然淡然处之。怎么万乘之主总是只看到自身(轻)而轻天下(重)呢? 只顾及自身就失去了根本,急躁而不能修身就脱离了自身的主宰。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致虚极  守静笃   道的根本就是静。重为轻根,我们要重视根部的滋养,要法地,滋养自身(修身养性),滋养万物。(联想我们平常见到的植物,都是根重花叶轻。花叶类似于我们的名利欲望,根(性,德)才是我们要努力滋养的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5 17: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6-15 15:57 编辑

为什么总在最后关头才完成作业?

就最近的状态来说,书每天都读,每天都有思考,然而作业始终是任务,要重视,要完美,不会随时记录所思所想,总是要归纳整理,结果却是写作业时思绪不畅,磕巴难写,很少会有新的认识产生,还丢了一些看书是产生的自己感觉良好的想法。

没有形成自觉,是没有觉还是觉其他了?我想大约是没有觉。老师很早就提过读书的态度,包括读书时不能再床上,我之前大约都是在临睡前看书,经过老师提醒后,改为早上书桌前,但还是没有端正读“经”的态度,比较随便,查查字典,看看白云和南怀瑾的导读,有感的地方想一想,冲突的地方捋一捋,就完事。没有庄严肃穆的心态,自然随自己的思绪飘荡而不整理。在读的时候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考,所以总认为没有完,只有拖到最后一天才去整理,仓促间难有进步。

对于老师说的背后的东西和系统完全无感啊?(大约要持续观察思考才行,愿后续会有补充)


5月6日--5月13日   本周又是最后关头才完成作业,回想整个过程,我始终记得要在周五完成作业,然而周四想到该写作业时,想着明天写,周五还是一样的。最终还是拖到了周六晚上,这次是明确体会到,我要去写作业时有个什么东西阻拦着我,读书时时比较顺畅的,为什么写作业就困难了呢?心里是有这样一个念头:读书是自己的事,写心得不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做的。因此写作业哦,是给老师看的,不是发自内心要去写的,所以一直拖。
那读书会是我自己要入得,是我想要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读书方式和态度,并且向往那种读书记笔记的状态,现在又自己不去了。在原地打转,不知该怎样才能前进。

5月20--5月26日      本周有所进步,第一章于周五完成,比较从容,第二章还是没有整理好,拖到了周六。然而这周我发现,周六我是比较忙的,要写作业只能拖到晚上,就会很焦虑,总结归纳时就会有组织语言的困难,就会写得磕巴。

5月27日--6月2日         这周六一 ,三个活动三天,感觉自己连续转个不停,很多规律被打破了,体会到容易受外界影响,是自己没有守住,守字在体会中重重滑过。

6月3日--6月16日           这两周,隐隐有种内在的规律在运行,会读会想,却没有任务感,自然而然做一件事,读不懂也坦然,不能像同学们一样吟诵也坦然,自己练练,作业也没有了紧迫感,到了周四周五自然想着写作业,有空就会来写,即使到周六没完成也不急,找时间写出来就好,不像之前一直是拖着的感觉,知道要去做,却一直不去做,直到最后一刻。做的感觉真的好于想做的感觉, 不焦虑,不自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7: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5-12 22:17 编辑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   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  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   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   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自我理解:真正的善行不留痕迹,善言不会针对和指责任何人(行不言之教),善于计算却不需要计算的工具,善锁无锁却难开之门,善结无结不可解之结。因此圣人常遵循天道救人,因为遵循天道所以不会放弃任何人,也常常救物,从不弃物,这就是慢慢入道的过程。故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也是善人的教材。不好为人师,也不寻他人不是。虽然已是大智慧,但看起来像大迷糊,这才是道的精妙所在。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锁无锁却不可开之门,结无结却不可解之结,与其说是入道以后的结果,不如说是我们在循道时遇到的困难,我们太过于着相,反而难以了解道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7: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5-12 23:31 编辑

二十八章
知其雄   守其雌  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   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   守其黑   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   常德不忒   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    守其辱   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   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自我理解:知道(事物的)表面,守住它的根源,像溪水一样流向低处(寻求根源,道),像溪水一样谦下就能不离于道,像婴儿般在道。知道行为(白,外显),守住内心的起心动念(黑,内在),是天下一切运作的规律,起心动念乃至行为都运用这个规律,道就能够亘古不变复归于无极了。知道(事物的)荣耀 ,守住繁华背后的平常自然,就像山谷一样虚怀若空,如此才能(道)足,回归到本性。本性散去后,形成了道的法则,圣人用之,形成了关于道的政治制度,故真正的大制就是没有制度(道法自然)。

知其白   守其黑:心念的善恶,有时行为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真正表现人善恶的是心灵之善恶,起心动念间那一刹那的善恶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2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 于 2018-5-19 22:45 编辑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   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   或随   或呴    或吹     或强    或羸    或载   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   去奢   去泰   


自我理解:欲将天下占为己有,我看他是不能成功的。天下这个神器是不由人为的。人为把控它是会失败的,抓的越紧也就失去的越快。因此万物运行都是要么自己走,要么跟随,要么自己拼命努力,要么顺其自然,因而有强有弱,有生有死。所以圣人都要不过分,不奢华 ,不贪图安泰(顺道而为)。


去甚   去奢   去泰:抱道守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做事留有余地,不贵难得之货,且要随道而行,不能贪图安逸平稳。人很容易在某个地方就定下来,执于此,然而道却是生生不息,想要抱道不离须得放弃安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2:30 , Processed in 1.070438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