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铃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9 10: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9章 天下神器(默写)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之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30章物壮则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一、字(本子上)
29
*败:象形的败的场面是:手持器械敲打尊鼎。敲破尊鼎,损毁家当。
*失:手未抓牢而丢落
*执:双手被木枷夹住
*或行或随:前面行,后面随,后面的被前面的带着走---说成因果有点牵强、有点大,那是什么?这个体会出不来...出不来就放弃了(!)。偷偷看了下老师的分享:主从关系。嗯,心里的感觉被贴上了。
*或嘘或吹:出气急为吹,出气缓为嘘,吹比嘘力气大和快。嘘和吹在说什么呀?二者的差异?....又偷偷看了公众号和老师的...影响力的大小...(重新回头感觉一下吹和嘘,感觉有点在套,为什么要用吹和嘘这样不明显的效果来说明影响力的大小呢?怪别人)
*去泰:泰,通畅。去泰,(疑问:通畅还不好吗?)
*神:1造化之良能,天神地神山神河神雷神,是指一种能、神能良能,...之神(顽固的习惯,把神人化,感觉里总是有个无形的人,作为神的象征)2在中华文化中,神还指祖先神,死后配庙的先人
*神器:既指帝位,也指帝王事天治人为政之道。
30
不道早已:我把“已”理解成语气词了。停止,结束。死亡。不道早死早亡。

二、经文理解
(29)
      君王(不以天道)以人智去治理天下,我看他越这样干越停不下来。
      天下神器(能化育天下万物的神明之能),不可人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样做就像是手持器械将尊鼎击破,亲手毁掉天下,执持着人为之道也只会是失去它)。
      因为,事物之间的关系上有主有从(或行或随),影响力有小有大(或嘘或吹),事物自身状态有强有弱,有生有死(或载或隳),所以,圣人行事不过分(去甚)、不铺张浪费(去奢)、不为人欲大开方便之门(去泰),如果泰了、开了方便之门了,人先伤物,物后伤人,人物两伤,天下尽失。

(30)
      以道佐人的帝王(主人),不会以兵强天下,这样做(行为)的恶果很快就会被奉还。(会怎么样呢?)
      师之所处,就是战争发生的地方,生灵涂炭,田地荒芜,到处荆棘丛生。大军过后,战争过后,必有凶年,人或死或逃,少人耕种,收成不好,闹饥荒,社会陷入物质匮乏之中。
      所以合道的行为(善者)就是顺应天道,顺物自然之果。
      想得到好结果,勿矜(端着长矛、虎视眈眈),勿伐(讨伐、打仗),勿骄(骄傲自满),果而不得,就停下(当前的行为),勿强(强兵。强人欲人智,)
      事物强壮之时,成为走向衰败之始,(自揣而老),是谓不道。不道者早死。

三、概括
29章,揭示了“道为万物之宗”中的具体情形:万物之行随(主从)、嘘吹(影响力大小)、状态强弱、
载隳(生死/运化与崩毁),均不是人为,不是“自身之间的相对性”,而是天机道引(道-天-时-命-气-机-巧谱系)
30章,揭示了“一切皆‘得天之果而已’”之理!要得天之果,于内勿矜、勿骄,于外勿伐,不得已(不得就要停下来反省)、勿强。(矜:拿着矛的样子、恃。伐:兵刀相见为伐、自称其功为伐)

四、体会和疑问
1、得天之果而已:我有个心病,我是做事的,嘴上不说,有没有果,总惦记着我的作用、功劳(自矜)。

   
五、第四月小结
(第23章《希言自然》--第30章《物壮则老》)
标题(首句)
天道之理
天道之行
人智之行
23
希言自然
---得之理(做什么就成什么)
道者同于道,道亦乐得之;德者同于德,德亦乐得之。
失者同于失,失亦乐得之
24
余食赘形(企者不立)
失道:余食赘形
不自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外)不自是(以已为正--内)不自伐(自称其功为伐--外)不自矜(自恃--内)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5
道法自然(有物混成)
---四大:道 天 地 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大者,道义在肩,大者,一而不易有其常2、逝:大者不易却不可不易3、远:逝者变易之极则至辽(体会到道之大)4、反:返道
26
轻则失根(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怎么成为轻根?静怎么成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
不贵其师(善行为辙迹)
善人者,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知源流本末)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守道,知子守母
善结(统御)无绳约而不可解
不善行:故意做不善言:言说的太多
28
大制不割(知雄守雌)
--大制不割(整体观,不割裂不碎片)
知雄守雌(源流本末)知白守黑(外内/显隐、源流、主从、变化趋势、要求与需要...知荣守辱(繁荣与衰败)
不知源流本末不知外,也不知内,也不知主从不知趋势、不知要求,更不知需要
29
天下神器(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万物之行随(主从)、嘘吹(影响力大小)、状态强弱、载隳(生死/运化与崩毁),均不是人为,不是“自身之间的相对性”,而是天机道引(道------巧谱系)
去甚、去奢、去泰(善闭)
30
物壮则老(以道佐人主者)
1、一切皆“得天之果而已”2、物壮则老,即:不道者早已
要得天之果,于内勿矜、勿骄,于外勿伐、不得已(不得就要停下来反省)、勿强
有没有成果,总惦记着我的功劳


      生活里,人和道在斗争呢。。。
      读经,文玲、苗苗、小迪、黑雪、冬梅在群里分享了吟诵和歌诀,好,听到大家的声音,感觉比文字要真切。黑雪唱的情感,有情有气有力,比陈琴老师的还要打动我。我也开口吟诵了。最近一周出差多,在路上就温习前面章节经文,发现有些字又倒退了,有些理又不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5 07: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5-26 23:02 编辑



   我订的小本子,方便携带。有时是默写,有时是抄写。31背得不熟,32还没全背下来。29-30,听大家吟诵自己也学,感觉比较熟。还没有琢磨出来歌诀的规律,有的字长一点,有的顿一下,有的排比句之间可以连得紧凑一些,只是多听和模仿。


第31章
一、字(本上)
“左”,为阳、为生,“右”为阴、为杀、为不可见不可察。古代常用左手右手的某些动作表示呼求祷告
二、经文理解
31
    夫兵者,不祥之器,会让物成为恶物,生灵涂炭,故有道者不会处于不善之境地(如用兵、杀伐毁、物或恶之)。在和平时,君子居则贵左,以“为人或物之养阳摄生”为务;在战争年代,用兵贵右,用兵则奉行能打胜仗、能藏能隐、机智、神出鬼没(古代称之为诡道)((军事思想1:战争是为和平,以战止战/以有道胜无道。军事思想2:时刻牢牢把握主动权)
    兵者,不祥之器(战争的正义性,为了和平而战,以战止战),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军事思想3:中华文明,贵生,贵自得,不侵略他人;以战止战,目的是打跑侵略者),恬淡为上(军事思想4:虚静应物,战略藐视战术重视,居高临下、闲庭信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打了胜仗,并不美;而以之美者,是因为乐在杀人。(军事思想5: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那些乐在杀人者,其志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的。(军事思想6:以王道兴天下,不以霸道横天下)--乐杀人者的代表就是美国,抢劫全世界,耍流氓。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先礼后兵也。虽然战争已经爆发,能不以武力解决的,诉之以和平解决手段,武力、兵者作为备选。(军事思想:先礼后兵,有礼有节)--现在我们国家军队之战斗力的标准“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符合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原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无法避免使用武力之时,非主力部队在明处,主力部队在暗处。(军事思想8:不暴露主力,关键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狭义)我军主力部队出击,大获全胜,敌军大败,谈判之时,我方言居上势,握有谈判的主动权,这时要对敌军的死伤举行丧礼,劝对方放弃抵抗,尽早结束战争,仁义是关键。(军事思想9:仁义之师)(以古察古:言居上势指天子誓师,以丧礼处之,指祭祀,祭祀上帝-恭天之罚、祭地-保卫社稷、祭祖-捍卫祖先打下的江山)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谈判失败时,敌人拒绝投降、负隅顽抗,则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全歼敌人,杀人众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扫战场,替他们感到难过,为天泣l。
    战胜,以丧礼处之:战斗胜利,和平回到人间,祭奠、纪念、缅怀我军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给英雄们举行丧礼,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时也是战争教育,和平是鲜血换来的,忘战必危,要有忧患意识。(国庆节,我们国家领导人到天安门英雄纪念碑举行纪念活动、献花、瞻仰,以丧礼处。缅怀,奋进,建设强大的祖国)
三、概括
    阐述了道德经的朴素、本真的军事思想:1兵者不祥之器(战争是为了和平,不是为了侵略)。2居则贵左(和平时搞发展)--用兵贵右(聚焦备战,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3恬淡为上(战略藐视,战术重视)。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先礼后兵)。5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不暴露主力、关键时候予致命一击)。6谈判之时,是仁义之师。7谈判失败,坚决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8战争胜利,祭奠缅怀先烈,战争教育,和平是鲜血换来,知忧患,知奋进。
四、一点感想
  中华文明,对于战争和和平的理解、追求、践行,是合道的。原天地之至美之真。目前解放军军队的建设方向正向着本章里这样方向发展。
  这也让我想到经济是经世济民。正也。国家还是在这样努力着的。虽然现在社会还有很多乱相,我有种相信正在改变,微信里有个视频,农民们把摘下来水果比如香蕉、橘子,蔬菜比如蒜苔、茄子在大锅里的不明液体里涮一下,应该是沾的农药为了保鲜不烂。我同事亲眼看到农民们把挖出来的红薯沾药,种土豆、麻山药、西瓜都要放药,长得又大又好。老百姓想吃到不打药的水果和蔬菜,菜农们种出这样的蔬菜,把这样的供与求连接起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5 23: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5-26 15:46 编辑

第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一、字(写本上了)






川;(看到这幅图,我并没有感受它,我直接去看字典的解释去了,在解释的提示下,发现,这幅图,真形象啊!今天忽然发现,我依赖字典,我让它成为了我的大脑。抄一遍,只是做了个搬运工。这是纯思维工作方式。看看这幅图,真形象啊!川,两山之间流淌的河水)
朴:原木。从“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里理解朴。天人合一、人同于道,浑然若一,为朴。
二、经文理解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道就是常,就是无名(无名,无命),朴,君王与道合一为朴,朴虽小,朴虽微难察,天下万物不敢使之臣服。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诸侯各王若能守朴守道,万物将正,则自宾,宾服于大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雨露,润泽万物,老百姓不需要人的政令,自己能能自然而然地做到和谐、均衡。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道生万物之始,就有天道伦常、万物纲纪,叫做有名。既然有名万物之母,万物纲常已定,万物无不法则天地而存,君王也明白停止人智之治,罢人以复天,万物恢复自然秩序、最好的生态,不会危亡。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打比方说,道之在天下,就如同川谷之于江海。川谷是江海的源头。(这个比喻我感觉有点对不上,反着了)
三、概括
人同于道,就是朴,朴虽微妙难察,却是生万物之母之源、伦理、运化之宗,(始制有名)。故君王要守道。因为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四、疑问和体会
1、道常无名,名,自命也。无名,无命之命,不自命,故曰无名,不自命,故能永恒。---名,自命也,不是命名的意思吗?
2、辱,已经有好几个意思了。
荣:繁荣、旺盛的样子。
辱:*衰败。*耻辱。相关本义:错过农时,失耕时,在田地里惩罚人
*器物尚未萌发、具备生成任何事物的可能性
*造字:辰,是天时,寸是手持。人守着天时的模样。辱为下---对应宠为上
3、这章还是反复在说人要守道,知有守无,道是万物之母、之宗之法则。我没什么特别感觉,老调重弹的感觉,真有点大不敬。嗯,我心里偷偷在说“还是不具体,不具体,太笼统,太笼统”。
4、祭祀活动,沟通天地,了解造化的运动规律。
      ?
  清明上坟,祭祖…生命传承…然后呢?空白了…老师说,是宣誓用自己的力量搞好家庭建设,强化生而为人的决心。…生命传承,传到我们、孩子这里…和祖辈见面,汇报,把家庭建设好,欲情亲恩善,向善努力。
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打比方说,道之在天下,就如同川谷之于江海。川谷是江海的源头。--平时的理解,百川归大海,江海是源头---不对!其实不叫归,归是人对这种表面现象的理解,是川谷注入了江海,川谷才是源,川谷虽小,多,源源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17: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33 知人者智(不失其所,死而不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一、 字(在本子上)
二、 经文理解
(知人者智)知道人智之智——知人智不及天道,知人智之局限,是真智。人智:智巧,局限。比如:依赖感官、依赖思维。“知人”落在具体生活里,就是知道了解别人的状态、目的等
(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状态,还知道是人智状态,还是天道状态,这是明。
(胜人者有力)真胜过别人的人,有大智力
(自胜者强)自胜者,自知然后自胜、自已率自己、做自己心师者,强。有力量、强大。(自胜者,以道自佐,守天道,镇已欲,是谓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知足,知天足、知人之不足者,(奉天运化天下,不妄施人之智巧),富已富天下
强行者有志)强于合道的行动的人,有志!有志向。
(不失其所者久)不失其所,所:家,根,源也。不失其所才者,能生活发展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死,澌也,人所离也;散声,尽。“死而不亡”,死为何?死于人道、离于恶念妄为不亡为何?亡,逃也,不亡于道,守道,天道长远,万物常自然。治身:守道而保身,而全生,养亲,尽天年,是谓寿。
三、 概括
33章,有道之人在知、胜、行方面的状态,其根在于不失其所(道),死而不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的根子(也是智与明的根子),在于知足:知天之足、知人之不足。不是平常认为的“我现在有什么,然后我知足了”。强行者有志,志的根子在于符合不符合天道。
四、 体会:
1、“人”者智、胜“人”者有力,第一遍理解时,我理解成“别人”,窄了。这里含着对人类的认知。“知人”落在生活里,就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陌生人活生生的人的状态,他们所说所做,心情,需要,这是知人者智。智和明有共通之处。
2、强行者有志。强于行,而且是正确的行动,在于有志。初心。抗日、解放全中国...长征...红旗渠...自我建设、家道建设...现在要强于做聚焦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17: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6-2 09:11 编辑

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为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一、字
泛:浮也。浮现。
左、右:古时人们面南背北而居,左为东(阳),右为西(阴)。左右合起来,可阴可阳、可生可杀、可显可隐,变化无穷,意指操控、驾驭。
衣:依也。上衣下裳。人所以依以庇寒暑。
二、经文理解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泛起、浮现兮...无所不在...乘道而驾,以经世致用。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为有)万物依靠道以生,而道——不辞,以言辞教化,不争功,(不说这是我做的、那是我做的);功成而不为已所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依道而养,而道“不以万物之主而自居”,知常,无私欲,道这种衣养万物却“不以身自见、见无可见”的状态或特性,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万物归返于自然之教、天然之长,而道却“不以万物之主而自居”,对它们进行宰制,道复,万物皆归,道全,万物皆成,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圣人自始至终都做到“不以身自见自大”——退身全道, 故能促成道之无所不生、无所不养、无所不成。
三、概括
  第34章阐明怎么行道,“不为主” (不为万物之主)、“不自为大”的道理。

四、体会:
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发现我有一个低级错误,一个理解习惯,“万物”放在前面,我就直接把万物当主语,…万物恃之以生,万物不辞,根本不管前面有“大道”、后面的“功成而不名有”。断裂、造孤岛地理解。
2、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道是母亲,生万物;物有天性和特质,就会长;道养万物,成其所成,而不是万物的主人;孩子既感觉到从父母那里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和养分,又能伸张绽放而没有阻碍(自己作主,能作正确的主),是其所是,成其所成。
3、小为何?---我感知经验里对小的理解,局限于物体体积的大小,根本理解不了“朴虽小”“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象形的小字,是三个小竖杠,象形字典里说,小是沙的本字,小的本义是指细沙之小。说文:小,物之微也。
---对微有感觉,搏之不得名曰微,用触觉也感觉不到,为微。道不以身自见,虽造化万物,但见无可见,故可名于小。
大为何?道义在肩为大。
4、这几天头疼,右上侧部位最强烈。好像神经一直在绕圈圈,通路有限,绷得很紧、松驰不下来;过热;狭窄,不通。红梅把吟诵发给我了她唱的,谢谢红梅拉着我。推昨天骑自行车在马路上,前面听陈琴,后面就大声吟诵,感觉要动气,动情,动神,后来感觉头轻松了,不疼了,就像通了。
  对吟诵和歌诀,表面上安排不出来专门的时间,实际上心躁,静不下来,还有心里有不信,有不信的实体,感觉在胃里、胸膛里、头里,黑乎乎的,黏的,糊在身体组织里。。。。唱起来,读起来了!
  素心和机器猫自己吟诵,带学生们吟、读。苗苗、小迪、未知、空气自己吟读带孩子一起吟读。黑雪吟得特别动情,他女儿每天也吟唱,他抱孩子的时候也会吟。。。小娟和女儿合唱。。。我先吟读起来,有感觉了,再推荐给小外甥女(高中生),还有侄媳妇(中学老师)。丈夫听了说像邪教。女儿没在家,估计会很排斥。任重道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 00:00: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加油,玲兰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8 0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6-8 00:56 编辑

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36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经文理解
   (35)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牢牢地执持着天地之常然(大象,不易之象),天下百姓都会来归附(天地之常然),
既见天下百姓都来归附,而不祸害、剥夺他们。
(乐与饵,过客止)
   “说好听的话”(乐:好听的东西)和“以利益诱人”(饵:好吃的东西),会让归附于天地之常然的人呐停下脚步。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把道(执大象,执持天地之常然)说出口,淡淡乎无味,要看也看不到,要听也听不到,用了道,不可能就放下它;不会像用东西那样,用了就放下它了,道不是这样的,所以是执大象,是抱道不离。

(3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要使事物收缩,一定坚定地使之扩张;将欲使事物衰弱,必固使它强大;将欲使事物凋废,必固使它兴盛;将欲夺事物之命、使之消亡,必固使它深化到无法再演化(与)。
   (是谓微明)
这是道之微明,这是人微妙难察之明。明了,明白,心如明镜。
   (柔弱胜刚强)
无极胜有极。柔弱,喻指无极,刚强,喻指有极。有极之物,都不会长久,越积其极(比如过度做什么),越接近灭亡。人执道之无极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不可脱于渊,(才能生,否则就死了),国之利器(王道)就像鱼离不开水渊那样,也不能出离大道,是无极者,不可见、不可闻、不可用,即不可以示人。

二、概括
   35:说了两点:一,执大象(守道)---天下归附----而不害天下--怎么是害呢?乐、饵(好听的话和用利益诱惑)去诱惑天下,是害天下。
二,人的感受里的道的样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既:用完就放下,离开了)
  36:提出了无极和有极的概念,有无相生的过程。(无极比无,外延要小)无极中变易出物象之极(有极),事物开始有了属性,会尽最大可能扩张这种属性,不会再变化成其他事物,直到它消亡。

三、体会和疑问
1、我在体会一个内在反应模式或者一个顽固的私欲,它是暗箱操作着的,它不大可能自然展现它特别的力道、方向、目标,用打压它的方式在削弱它,结果越来越强。---这是在积其极。
在生活里我是开启着观察它,让它表演的,但是让它展现的空间和氛围不足---这是没守住:本章里说的“体无极之道,用无极之用”,具体就是形成一个稳定的装纳下它的心量。
    为什么没守住呢?心掉进情绪里了。又掉进自我打压里了,积其极。这个极和上面的极具体内容不同。
     如果守住了这样的心量,结果会怎么样呢?从暗箱操作到自然展现,被装纳被观察被善待,到达。扩张--强大--兴盛--
     看到“柔弱胜刚强”,真就表面地理解成“柔弱的事物可以战胜刚强的事物”,比如水滴石穿。但是相反的论据太多了。---所以,用现在的语境理解不了道德经。
2、不可以示人:从字面上我直接理解为“不能让人看见”,就是要保密,这有点窄,但是也能理解一些东西,比如: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国之利器是什么?各个领域的核心技术、政治经济军事情报,要保密。不然就会变成敌人的利器、变成了自断命脉。
3、(柔弱胜刚强--对应--无极胜有极)---为什么老子说话有点故意让人误会呢?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白云公众号里说,这不是谋诈之术,不要歪曲。可是确实一下子就让人往上面想,在表面字面上。又矮化是吧?这四组排比句,在揭示事物向有极一方运行和演化,事物尽最大可能扩张展现自己的属性,是积其极。向无极一方运行和演化是消其极,趋向收缩 弱小 凋废 灭亡。
     我不明白这个,这里好像在暗示:有极不合道、无极才合道。可是事物自然长成自己的样子(有极),不也是合道的吗?
4、这两章,吟诵和歌诀都学会了。 把握住了节奏之后,更能注入精气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6-16 08:34 编辑

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一、经文理解
“道常无为”,道于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降甘露于万物不令而自均。---这样万物自生自长,自化自育,自成自灭,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万物,是其所是,成其所成,尽乎其命,是谓“道之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诸侯各王若能笃守此道,万物将能根据天道完成自我教化,率乎其性、尽乎其命。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天生其变,物成其化,化而生性,性起而作。其中就会有人之奇欲兴风作浪,这时我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致虚极、守静笃),让他们止息下来。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亦将使奇欲不兴。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不欲(奇欲不兴作)以静,天下有正、方能定,天下将自安定。
二、概括
   本章(37)是道经的最后一章,阐述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奥妙,道之于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则归于无名之朴:自生、自化、自育,率乎其性、尽乎其命,成其所成。
三、体会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和“天下有正方能定”,在心里沉着下来......能开口说说心里窝着的事。
     最近在老家和大嫂相处,碰到大嫂的强势,侄子说起他们小两口吵吵闹闹,丈夫说你要智慧地引导她,我说,不能什么都是媳妇做主,当丈夫的,要....(当时我感觉我真实的意思没表达出来);大嫂接过话头,很自信地说“都是媳妇做主”。
     当时我没吭声,我心里被她的气馅压倒了,有点没法跟她交流,她的私心总是藏在公心里,就像朔水形容的,棉里的针,那种隐秘地扎,你有口说不出...心里动荡起,不能思考。(被抢白,心里难受,---欲作)
     事后,安静下来,(不欲以静),心里是明白的,谁做主,要看什么事,关乎大家庭的事情的,私心太重,做主了,暂时得到利益,其时失去许多。以我的经验来看,大家庭的事上,是丈夫在举旗定向,我有矛盾和反对的时候,很多年前,老家坟地要扩一块地,大嫂出主意、我们出钱,我就为这份被安排、听不到作为哥嫂应有的承当(哥嫂也应该拿钱,可是拿不出来,让你们掏,心里有点不落忍)感到愤怒,但是还是委曲求全地同意,心里明那个理(祖坟也是家庭建设的一部分),委曲的是自己的情绪,是那股气,那股气是在一个小格局里的,在意钱,在意不公平,在意那种被迫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1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6-16 13:35 编辑

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一、经文理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高的德行(上德),是行于真正的大道之上,无名、无欲、无为,隐而无形;不德而德(不德),是真正的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低层次的德行(下德),是经常把德行挂在嘴上、铭刻在心里,要求、教育自己和别人要有德、不失德,这是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无为,让人遵循天地常然,即回到生活现场、真实的人人、人与环境的互动现场里,自然而为;不需要用“人为、人智”去干预和裁制,是谓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下德,失去了天地常然,不知道该怎么生活,所以人为制定出准则,是谓下德为之,用人为的准则去干预人的生活,是谓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人为的准则,就会各说各的,仁,应运而生)上仁,各说各的,道不同不相谋,互不侵犯。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道不同不相谋,但总有底线,义,应运而生)上义为之,上义,做正当的事,禁绝不正当的事。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哪些正当、不正当又造成了困扰,礼,应运而生)上礼,大家坐在一起商讨正当不正当的事项、列清单、写协议,有不答应的,就会攘臂撕毁协议、作废。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当人们失去天地之常(失道),要维系社会秩序,就要效法天地、人为制定准则(后德);连天地也不效法了(失德),就每个人自己说算、相安无事(后仁);自己说算也不行,大家试图用自己的准则约束他人(失仁),就出现共同接受一个正当性原则,社会正义(后义);社会正义作为最低限度的规范,也不能维系社会秩序了(失义),就用礼数约束人们(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礼,是忠信之薄、不牢不厚的表现,是人失离真心交流、失离本然的开始,人心、人的行为、人的生活变得混乱的开始。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前面这样的行为规范的智识,是道造化万物之不断变化的表象,是愚蠢(人智)的开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所以真正的大丈夫,处道德之厚、不居礼义之薄;处道德之实(实者,无名之朴),不居其华,不被事物表象和观念所迷惑。
    故去彼取此。---因此有道之人,去薄取厚,去华取实。
二、概括
   第38章是德经的第一章。德(德行),人行于道,为德。人行于什么道,相应就有什么德,德行有上下高低层次。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
上德下德的五个层次:
1行于天地常然大道
2行于“可道而不可名之道”
3行于“有名而无欲之道”
4行于“有欲而无为之道”
5行于“有欲而有为之道”
德:失去天地常然,效法天地、人为制定准则为后德。
仁:每个人自己说算,相安无事。
义:共同遵守一个底线:正当性、社会正义
礼:用礼数约束大家
三、体会
    这次公公去世在老家办的丧礼,我感觉丈夫和我就有一种自动去遵守礼数、行礼数,以完成为父亲送终的仪式和过程,礼体是什么呢?是心里的孝,是领承,是决心继续兄弟姐妹团结、给母亲养老送终、给下一代作出表率,把小家庭大家庭建设成为有根的家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13: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月小结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6-16 13:33 编辑

标题(首句)
天道之理
天道之行
人智之行
31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朴素、本真的军事思想
1兵者不祥之器(战争是为了和平,不是为了侵略)。2居则贵左(和平时搞发展)--用兵贵右(聚焦备战,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3恬淡为上(战略藐视,战术重视)。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先礼后兵)。5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不暴露主力、关键时候予致命一击)。6谈判之时,是仁义之师。7谈判失败,坚决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8战争胜利,祭奠缅怀先烈,战争教育,和平是鲜血换来,知忧患,知奋进。
32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人同于道,就是朴,朴虽微妙难察,却是生万物之母之源、伦理、运化之宗,(始制有名)。故君王要守道。因为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有道之人在知、胜、行方面的状态,其根在于不失其所(道),死而不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的根子(也是智与明的根子),在于知足:知天之足、知人之不足。不是平常认为的“我现在有什么,然后我知足了”。强行者有志,志的根子在于符合不符合天道。
34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阐明怎么行道,“不为主” (不为万物之主)、“不自为大”的道理
35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执大象(守道)---天下归附----而不害天下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既:用完就放下,离开了)
乐、饵(好听的话和用利益诱惑)去诱惑天下,是害天下。
3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无极和有极,有无相生的过程无极中变易出物象之极-有极,事物开始有了属性,会尽最大可能扩张这种属性,不会再变化成其他事物,直到它消亡
柔:复归于婴儿弱:复归于无极
刚:只知雄,不知守其雌(知长而不知生,无根之树)
强:只知白,不知守其黑(故化无可化,极其极而终)
37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奥妙,道之于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则归于无名之朴:自生、自化、自育,率乎其性、尽乎其命,成其所成。
1、化:随机应变为化
2、天生其变,物成其化,化而生性,性起而作
3、化而欲作,镇之以无名之朴
4、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化而欲作,不守道常,不守天地之常
     本月结束了《道德经》中道经的理解。明确:
1、道为万物之宗(道生、类、化万物)(道生万物:形质上为万物之宗。道给万物设定运行法则和秩序为伦理、为类。道给万物生生不息演化提供动力,为造化)
2、道无形无象,无状无质,用人的感知是无法接触的。用体会。
3、合道的生活才是有效的生活,所以要抱道不离。抱道守道
4、怎么抱道不离、守道:(还有感觉的)
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致虚极,守静笃。
载营魄抱一。抟气致柔,明白四达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7 09:50 , Processed in 1.07266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