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张文玲(竹子)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6 09: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7-16 09:29
为人父母着实不易,相爱相杀,建议看现在正热播的《陪读妈妈》剧中妈妈的感受是你我的真实表现。加油!

好的,一定去看此热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6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酷热的天气,人很容易情绪发生波动,也许是自己的某种心理暗示,感觉这两天的心情很不好,压抑,烦躁,饭不想做,习不想学,觉睡不好,尤其昨天下午躺在沙发上,明知道自己的很多书等着看,但就是提不起精神来,电视开着,自已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脑袋昏昏沉沉,心里有个声音说,不能这样了,赶快起来,所以在这样的声音召唤下,起来,走到院子,吃了一些水果,与狗玩了一会,邀请爱人一起去看电影《我不是药神》,整个人算是调整过来了,体会一下,就是自己的那个主体人格不能趴下,时刻觉察自己,我怎么了,而不要陷入到情绪的泥潭里出不来,尤其是看到电影以后,知道我们生而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钱是至高无上的吗?NO, 钱只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一个工具而已,健康快乐,当然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精神上的健康,心理上的积极,时刻看到我们目前拥有的,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处天地之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就如我们的天气有时晴朗,有时乌云,有时雷电,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波动,但知道这个度的把握。
  好了,这段时间对《道德经》的背诵有些懈怠,从40章,开始默写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开始本周的作业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翻译: 天下即人身,人身即天下,无须离道而寻道,无须出户而知天下,圣人抱一合道,无须窥外物以见道。
物与道相反,出离道,缘名物以求道,求索越多,出离越远,对道的认知就会越少
以道观之,一就是多,多就是少,是谓其知弥少。
所以圣人知足之足,虚静自处,抱一内守,得见大道,而不会跑出大道,在天下万物里翻找大道,不能跑到道外去寻找道,因为道不可道,圣人治理天下,去人复天,以天治天下,万物皆自然而成。
心得: 翻译完47章,想到一个故事,一个人傍晚在公园里丢了一把钥匙,但他总在路灯下找,原因就是因为路灯下亮,看完哑然失笑,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何尝不是犯这样的错误呢?自己没修好,反倒总是抱怨周围的环境不好,导致自己的情绪不好,心情不好,生活不幸福,道不远矣,我们每个人的家就是个道场,这个道场足以让我们修炼,不出户,知天下,不用走多远,我们周围的人事物,足以让我们看到自己是个什么人,就如这次去西安玩,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动不动出去旅行,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然,旅游有这样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不是说你看了多少风景,见了多少人,而是在走着走着的某个际遇中,看到了自己。不要向外求,一个人就是一个天地,一念一乾坤。
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了解具体的事物而言,它好像每天都能让人有所增益,而对于道而言,这些知识却只能成为束缚人心智的桎梏。损弃人道之政,损弃世俗的行知和名物桎梏,便能得闻天道,闻道之后,损掉小知,第二步,损掉人智之政。人为物理人情所蔽,以至于不能见天道,损弃物理人情,人道为政,则天道自复,天道复,君王为政以天,以天治天下,而不已人道为政,是谓无为,君王不以人道为政,天道复,天下无不治,无不平,无不和,无不顺,无不成,如果君王不以天道治天下,而以人道治天下,为政以人,越勤于政事,则天德越亏,天德不足以配天,故不足以取天下
心得:其实这章,我是迷迷糊糊的,这里的益,损,并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好,不好,而是你学的知识越多,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德,则会离道越来越远,想起一句话,我们不怕流氓,怕的是有文化的流氓,是呀,他把所学了的知识没有用在道上,则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就如现在的人分四个层次,有德有才是一等,有德无才是二等,无德无才是三等,而无德有才是四等,现在想来还是很有道理的,就如现在的某些人做些缺德的事,还振振有词。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不妄为,无不为,做些自己能做的有德的事。


   两章总的体会:书读得好,就一定活得好吗?未必,主要看你的德怎么样?所以对现在的有些大学生为什么进了大学,容易得一些空心病呢?不知道方向了。道不远人,从身边做起,自己的人道怎么样?如作为一个女性,你的未出嫁前的女子道,出嫁后的母亲道,媳妇道,老太太道,是否做得圆满,在道上,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歪理越多,离道越远,故学会无为,而无不为。慢慢体会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2 1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体会说得好!自己的生活即道场,不向外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3 18: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贺荣仙 发表于 2018-7-22 10:59
你的体会说得好!自己的生活即道场,不向外求。

道不远求,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加油,一起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0: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觉观?对全身乃至场景能够感知到,然后再对前面的感知做一个感知,对心的感知才是觉。
今天在发现儿子在看手机时,在听到爱人说很忙时,我的心里升起一个生气,我知道我动心了,我的意念又动起来了,然后更大的一个我出来了,我知道了我生气了,然后看这个生气的源头在哪里?还是外面的人,事,不符合我的需要,我的需要是儿子学习优秀,心里健康,我长脸,那这个需要怎么去满足呢?我抱怨,我生气,我指责有用吗?NO,几年的相处下来,证明完全是无用的。所以必须换个策略,心里有个停顿,而不是一味的发火,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动就生火,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道理知道,但做起来太难了,所以才会出现矛盾,纠结,冲突。关键还是潜意识,还是旧习惯作祟,所以追根究底,还是我们的心性问题,一个人首先必须有能力自主其心,如果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和言行,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被流俗的价值观绑架,被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左右,被自身的种种欲望和情绪困扰,所以还是静下心来,修持自己,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真正的修行“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功夫方能得力。好了,坚持下去,自己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地,践行,修心.....  开始学习<道德经>
  49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没有自己的喜好,偏失,或欲望,以天下百姓共同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百姓的德行合乎道的,圣人以道养之,不合乎道的,圣人亦以道养之,这才是圣人之德,真正合乎了大道,此谓德善.
尊奉大道者,圣人以道教化他,不尊奉大道的,圣人依然也会用大道教化和改造他,君王以德配天,去天天下之伪,复天下之真,是谓德信.
圣人在天下的作用,汇聚天下所有老百姓的心愿,所有老百姓都属于圣人的耳目,供圣人来看来听,圣人都能像小孩子一样微笑接受他.
50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从出生到鼎盛再到衰亡.人的生命的三重生死机变,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发生在他身上的趋生运动有三分,趋死运动有三分,还有三分是因为不善于摄生,把原本趋生的运动,导向了趋向于死.生物都存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圣人通彻生死之密,运用大道,可以主宰生死.圣人行于大道,在险要的地方也不需要躲避兕虎,进入乱军,也不必要披甲.
无入而藏,不营其内,犀牛不会用角攻击,猛虎不会用前爪攻击.天下无争无乱,甲兵又如何容其刃呢?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不把自己致于死亡之地.
  心得: 写完这两章,感到一种格局的大与完整.
   49章,物来则映,物去则散,重要的一颗心,内心有多大的力量,你就有多大的格局.而怎么修心?觉察与观照,知其是,知其非,坚韧与毅力不断的修持自己,去掉心里的怒恨怨恼烦,知道情绪的产生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没被满足,那怎么会被满足?需要分清事实与想法,看清事实,不要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管住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不急不燥,与人为善,做到自己能做的.
   50章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即使你为人父母,也不能恃为父母,而强求孩子去做些什么,只能合理引导,一些必要的挫折,磨难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我们要舍得让孩子去受所谓的罪.才能成长.生.老.病.死,生,住,坏,空,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蓝图上绘出自己最美的图画就好,不攀比,恬淡虚无.活出自己的一份精彩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5 11: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7-24 10:20
什么是觉观?对全身乃至场景能够感知到,然后再对前面的感知做一个感知,对心的感知才是觉。
今天在发现儿 ...

你能时刻觉察,不错,你的体会也让我发现你的格局比较大!修行非一日之功,相信你的定力会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9 0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溪 发表于 2018-7-25 11:15
你能时刻觉察,不错,你的体会也让我发现你的格局比较大!修行非一日之功,相信你的定力会越来越好!

亲,我们是俗人,允许自己一步步来,每天进步一点点!一起携手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30 0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开始学习《道德经》第51章,52章之前,想先谈谈这周的思想变化,这一周发生了很多事情,也让我的思想有了些许的震动及起伏,还好,自己有了些许的觉知,体会自己的需要,感受,同时也能够站到对面去,体会别人的感受,避免了生活中很多的不愉快,会停下来,会问问自己,你这样说意味着什么?你这样做,你的需要在哪里?与自己的另一个子人格去对话,事情就有了许多转机,其实也主要是《道德经》的某些话语给了些许的启示 ,为而不争,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会少很多事端,先学会止,再慢慢进,就如一个盛满了污水的杯子,你必须先有勇气把里面的污水倒掉,才有可能装进净水。加油!会越来越好的!  好了,开始学本周的51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以是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万物皆出于道,入于道,皆由道而生,德惟道是从,万物唯德是从。天地相合,阴阳相推,物得以成形,道生,德蓄,万物方得以成,物循天运而化,应时节而变易,故成天下之势,万物都是因为生长形成在这个往复几十亿年的生死运动中,遵循道,德,才能生成来。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是天下万物的主宰者及主导者,而德按道的运行法则去生长,发展则为贵,这都是自然而然的规律
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天下万物有道生成,并按道的规律去生成,发育,成熟,直至到达鼎盛而衰落。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了万物而不占有,有利于万物而不居功,引导万物运动成长而不主宰,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德。
第52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万物都有起源,这个起源被称为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指圣人得道,知万物知所以然,就可以知天下之然,知天下之然,又知天下所以然,永远不会有危险产生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废人道之教化,闭人以合天,则终生不会招致天下乱亡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开人之天,立人道之教化,君王为政以人道为事,不复以天为事,只有天才能救天下。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从小的地方看到大的方向,能守住柔弱安心于谦卑的状态。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圣人能够积天德,抱一不离,与天相合,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则终身不会招致灾殃祸患。如此治天下,方为遵奉常道。
两章的总结:
   51章,进一点阐述道与德的关系,以及富与贵的区别
  52章  通过描写母与子,小与明,柔与强之间的关系,再次说明了道的重要性,说明了因与果的联系,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有开始,有原因,有推动力,这个就是道,自上而下看,是道生一,一生二,(阴与阳)二生三(太阴,太阳,少阳,少阴,阳明,厥阴)三生万物,从而告知生命是怎么发生的,生死怎么循环的,人生病,是因了逆了天地之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逆了万物之势(生-住-坏-空),
所以一个人所谓的成功须有几个条件,第一,大势,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第二,我们所处的人是怎么样的,第三,我们本身的性格有怎样的优势劣势,如何扬长避短。
心得体会,1.所谓的柔,并不是一摊泥,而是指弹性,我们当柔则柔,这个度的把握就需要有智慧的参与
                 2.因果关系,与人为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我们做为一个个体,先做到自己的善,但此处的善,并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如东郭先生式的,不加分辨的善,是合乎道的为善,惩恶扬善,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善。
                 3. 富与贵的关系,富只是物质上,而贵则是精神上的富足,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贵人,然后富也就不请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8 0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气憨热,就连平常很少出汗的我,也时常汗湿衣夹,每当这时就突然想到《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既然这样,就换个心态去对待它,夏天吗,本就是这样,那份狂躁就少一些。这不正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吗?你接受了它,不内耗了,反而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好了,开始学习第53章。
  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矣,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翻译: 我知道奉道不移,以大道治天下。圣从唯开人之天为慎,不敢妄施妄作。圣人以天治天下,抱一为天下式,以天道为治国式法,天下统于一,圣人立而可治,奈何君王,常废天之天,而开人之天,崇尚以人道治天下,而以人道治天下,不知复守其母,是谓而人好径。
以人道治天下,天下总会出现频繁的崩溃和易姓而王的状况。这样一来,农事疲敝,农田都荒芜了。农事不兴,田地荒芜,粮食自然歉收。国家贫弱,百姓穷苦。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都是古代的一种等级制度的划分,更多的一种礼仪的讲究。以更多的财物来满足人们的欲望。治天下本为天道所为, 现在,国君把天下从天那里偷走了,而施以人道之政,而非天道。
  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翻译:真正有道的人,以天之道治国,则不会把天下从天道中拔出来,统治者需要牢牢地抱一不离,让天下永远不脱离天道,天下万物,皆有所宗,不忘本,以大道修身,,以道正已,其身乃正,去伪存真,以道正家,男女同德,以道治乡,那乡将会继续兴旺下去,持续扩张,以道正国,国泰则圣五之德丰。以道正天下,天下太平,则圣王之德普,与天德相齐同。 我是怎么对整个天下了如指掌呢?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它们都是一件事,没有更多的事。


  这两章的心得: 突然有种格局被放大的感觉,有种原来如此的感悟,道不远人,我们做为普通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在自己的道上,建设好自己的家庭,以道治人,可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以道治家,可以家庭和睦,子孙兴旺,以道治乡,可以使一个超家庭大组织,基业常青。尽力做到自己应有的本份,做为父母的孩子,尽孝道,做为孩子的父母,尽慈道,做为别人的配偶,尽媳妇道。
  另外,对于礼的一个认识,自古以来,就有阶层划分,这不是问题,每个阶层做好每个阶层的事情,而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月总结:  47-54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不学日益,不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善建者不拔,善抱着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重抄一遍,对自己的心理又是一个撞击。其实道不远人。道在日常功用间,一个人如果掌握自然和社会运行在的大道理,如月盈必亏,祸莫大于不知足,内心有力量,秉持自己内心的遵道原则,出生入死,生也是死,要不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有的人20几岁,看似活着,其实已死。只有遵道贵德,无为而无不为,为而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抱道不离,知因果,从小处见大道,守柔曰强,上善若水,做好自己,修之于身,修身以安人。修身先修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的基础是情感,学会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放大格局,做好自己能做的,应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21: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身先修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的基础是情感,学会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放大格局,做好自己能做的,应做的

说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7 10:44 , Processed in 1.088451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