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双玉

龙渝芝《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8.29第十二周第二天

调整:

好处:
整个系统能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23: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8.30第十二周第三天
重新体会整张树形图,用文字概述鬼谷子要点。
答:
1. 出发点是“守司门户”。
2. 言辞的效力源于“口为心之门户,心为神之主”。
3. 以捭阖、阴阳之道为根基,贯穿全文十二篇;与人交谈的言辞操作(揣摩、权谋、决)以反应为根本。
4. 内外要分明——内揵(抵巇),飞箝(忤合);不能内外不分、内外不明。
5. 在内外分明的基础上应用具体操作(揣摩、权谋、决),管控执行情况(符言),才能正,才能合事,才能把第1点做成。
6. 人、事、关系都要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阴阳变动则生生不息,不守旧。
7. 揣摩、权谋、决,审察现象,评估规律,根据现象背后的规律、类比而游说内揵(抵巇)、飞箝(忤合)关系里的人。
8. 循环往复,总是在事物本质上进行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01: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2-9-1 01:41 编辑

2022.8.31第十二周第四天
编写讲述《鬼谷子》全篇思想的讲解提纲。
答:
     《鬼谷子》讲述上古圣人是如何用一张口说的言辞来纵横天下,控人、控事、控关系,以完成天道使命——与君权配合,造福百姓。
      捭阖篇为全篇的总纲。通过捭阖篇,我们了解到圣人完成自己的使命工作,牧人、求事实为己所用,要用到捭阖之道。捭贵周阖贵密,周密贵微,在不知不觉中“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捭阖之道,言善始事、言恶终谋,阴阳相求。这就是说人之法,万事之先,圆方之门户。
      接着讲了第二个根本道术,反应术。本篇讲如何说话能让人一下就听进去——根据象比,“钓语合事”,应之。对方不说怎么办?“以象动之”,“重之袭之”。说的话(做的事)已经不合时宜怎么办?反之复之,重新求其实情。所以能“符应不失”。与人交谈时,当注意先知己,己先审定,才能不被对方所牧。反应之术的具体应用则在揣摩、权谋、决-符言之中。
      内揵、抵巇、飞箝、忤合篇则是讲以什么样的标准、原则去明辨、建立、处理人的关系。
      内揵,“素结本始”,建立志意一致的同道组织。根据各人的谋事状态,决定不同的行事方案,见其类得其情,揵之开之。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关系出现裂缝,圣人首先需要“独保其身”,用抵巇术进行修补,根据裂缝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塞、却、息、匿、得。实在已经无法挽救了,则“抵而得”。
      飞箝,在内揵组织之外志不合但有利可用的人,需要用飞箝建立外部联盟,统一战线壮大我方的力量,以消灭敌人。用之于天下、用之于人,则要度权量能,恰好钳制。当联盟关系发展出现变化,则要用忤合术干脆利落地处理——“计谋不两忠”,合我利则飞箝,不合我利者则忤之。忤还是合,都要根据时势与我方利益而灵活化转,并非忤合一次就永久如此。
       如何具体操作内部组织的建立与维护、外部联盟的建立与处理呢?这就是揣、摩、权、谋、决、符言的应用了。
       揣、摩篇,讲掌握天下国事、人主谋虑情欲的实情。怎么才能获得揣术的调查结果呢?道隐微摩,以其类摩之,则内符必应,实情必出。
       权、谋篇,讲建立控权关系,然后谋人用人。根据揣摩得到的人的实情、状态,用针对性的说辞,让人信服我方,心甘情愿一起干事。建立关系后,关系形态不同则收益不同,注意“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同时根据仁、智、勇、愚、贪、不肖等各人不同的特质,分派不同的事务。以制管事,事贵制人。
      决篇,当事物进程遇疑,根据祸福导向,祸则不做,可则决之。“决情定疑,为万事之机”。决,然后才是执行;决的导向直接影响执行的结果。
      最后的符言篇,讲行动要符应于前面的言辞交谈所获得的实情、谋虑和决策,怎么才能符应呢?这就是落实事物进程发展变化的主导者,要安徐正静在其位“以待倾损”,目明耳聪心智,“勿坚而拒之”则德,赏信刑正,用天-地-人系统分析研究时势、人事变化,因人所求而用人,周常而内外通,恭诚而明变洞奸,用人名实相生,最终阴静形成。君主要做到这九点,则需要圣人的辅佐。
      全文十二篇,环环相扣,宏微相嵌,有序不紊,向我们呈现了圣人如何“豫审其变化”而御人主,用人谋事,安内、联盟、攘外,使天下这一个超级复杂系统得以整体运行,维系百姓众生的存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9.1第十二周第五天
全面列举,鬼谷子所引发的你的思、想要点。
答:
1. 重新认识了口之言语与心、神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以前压根没觉得言语有什么。
2. 关于内外有别:
   ①很受震动,从中看到了自己是反其道而行之,内用抵巇,而我下意识会内用忤合,这让我心里产生了一个警铃;
   ②对忤合中“计谋不两忠”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大幅消减了我左右摇摆、总想两全的犹豫,从而让我的“决”出得更顺利;
   ③内外异同的鉴别、划界,是守司门户的关键,不容模糊或者混淆;
   ④内外有别的关系建立、维护是可以主动去控制的,通过反应、揣摩、权谋、决、符言的应用。
3. 通过“圣人之术”、“奸邪之术”的引导、辨析,看到自己心中所谓的“不忍心”、“良善”都是不符合经文事实的,认同并肯定《鬼谷子》本身才能读下去。联想:论坛主题帖里写的“美化、丑化都是否定,只有实事求是才是肯定”。
4. 揣、谋、权、谋,罗列了各种人、事、言辞的具体应对,其中所蕴含的象比、规律、本质像一张网。
5. 捭阖之道最终通过符言这一步在事情上成形。
6. 一想到这是战国时期苏秦张仪所用的道术,感受到了华夏的绵延。
7. 有模糊感觉的:
①与家里人、周围人的关系更清晰了些;
②自己的主体性强了些;
8. 不足:
日常去应用练习、操作不够,没有时刻去有意识地练习,如揣摩、权谋的主动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23: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2-9-3 23:42 编辑

2022.9.2第十二周第六天
整理自己的心得提纲。
答:
一、心态变化(度夏)
     情——实情
二、全篇文义整理
     梳理描述架构及各部分横向、纵向的关联。

三、心得总结
1. 捭阖——根据天地法则,与人和;人包括自己、他人。
2. "己先审定以牧人",管住自己的口(口-心-神),管住自己的志和情。
3. 内外有别的不断明晰。
4. "计谋不两忠”→“决”。
5. 做事与守志(关联第1点)。
6. 华夏绵延,“为往圣继绝学”的触动。
四、不足
有做的就入味了一些,没做练习的就浮着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04: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2-9-4 05:12 编辑

2022.9.3第十二周第七天
根据昨天的提纲,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心得。
答:
一、心态变化(度夏)      情→实情
      初开始,对《鬼谷子》有自己各种的情绪感受,在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情感感受角度上而理解《鬼谷子》,所以总觉得吃力。就像这个夏天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特别讨厌高热流汗、汗湿衣服的情绪。在情不在志。       经过圣人之术、奸邪之术的辨析,看到了《鬼谷子》作为一部经典,其自身的本质与价值,后续理解就顺得多。就像理解到夏天的本质就是天气之热交于地气,承认并顺应这个规律,情就不再生烦恼。
       对“人情世故”的关系维护也摆正了心态,通过内揵-抵巇、飞箝-忤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就是存在各种关系要去打理的,不是自己逃避打理关系就不存在,不是不想去做打理关系就不存在。《鬼谷子》教我们主动去管理关系,而且是有章法地顺应天地之道、捭阖之道去系统性管理。
二、全篇文义整理
      梳理描述架构及各部分横向、纵向的关联。(蓝色箭头表示时势的变化)


      如果全文十二篇是一棵树。
      捭阖阴阳之道是所有操作的种子,种子生发其他篇的操作;其他篇的操作都是由种子化形长出的芽(树);内揵-抵巇、飞箝-忤合是芽(树)的根;反应术是芽(树)的茎秆(树干),下连根,上连枝;揣摩、权谋、决是芽(树)的枝叶,“决”定福花开、定祸花不开;符言是树开的福花;果是一件事(既指守司门户,也指具体的某事)的结果,开花的质量(花的数量、分布、品质等)直接关系着这件事的成果质量(事成的数量、分配、品质等);果也孕着籽(种子)。
      种子所携带的使命是“守司门户”。微观的使命是做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做好一个任务。宏观的使命即维系百姓众生整体的延续(在延续里管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不圈地自闭,也要把搞破坏搞灭绝的敌人消灭掉),就像大自然里的树,通过各种“种子”方式,延续一个族类的存在。有的树已经灭绝,有的成了珍惜物种或正在成为珍惜物种,有的漫山遍野都是——联想:历史长河里的不同文明、人种。
      以下为各篇的理解。
      捭阖之道为圣人之术,圣人之术的道一为“守司门户”,后续十一篇的具体操作都是为了完成这一个任务。 捭阖之道既是人心往来的开关,也是关系变化的开关,是阴阳相求而事物发展变化的开关。捭阖术怎么用出来呢?通过口说言辞而控神。因为口为心之门户,心为神之主。
      内揵、抵巇、飞箝、忤合篇则是讲以什么样的标准、原则去明辨、建立、处理人的关系。
      内揵,“素结本始”,建立志意一致的同道组织。根据各人的谋事状态,决定不同的行事方案,见其类得其情,揵之开之。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关系出现裂缝,圣人首先需要“独保其身”,用抵巇术进行修补,根据裂缝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塞、却、息、匿、得。实在已经无法挽救了,则“抵而得”。图中“内”字箭头指向捭(阳)阖(阴),是君臣上下之事远近亲疏的阴阳形态(如“远而亲,近而疏”、“合而不结,阳亲而阴疏”),而不是“合”、“不合”的分类。
      飞箝,在内揵组织之外志不合但有利可用的人,需要用飞箝建立外部联盟,统一战线壮大我方的力量,以消灭敌人。用之于天下、用之于人,则要度权量能,恰好钳制。当联盟关系出现变化,则要用忤合术干脆利落地处理——“计谋不两忠”,合我利则飞箝,不合我利者则忤之。忤还是合,都要根据时势与我方利益而灵活化转,并非忤合一次就永久如此。图中“外”字箭头指向捭(阳)阖(阴),是 “反-合”、“忤-不合”的分类。
      其中,内揵-抵巇、飞箝-忤合,都需要根据对方的言行表现、时势的变化来反之应之。

      如何具体操作内部组织的建立与维护、外部联盟的建立与处理的事情呢?这就是揣、摩、权、谋、决、符言的应用了。(这个在原文的体现,如:内揵篇“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而牧人民”是先做调查研究,再控人做事;“揣策来事,见疑决之”,先揣摩实情,遇到疑惑的时候用决术决策;飞箝篇,“用之于天下”一段有揣术的量权揣情,“用之于人”一段也含有揣摩的操作)
      揣术里,量权的各项指标和数据是“象”,这些指标和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数理、意义是“比”;揣情的喜惧是“象”,“不能隐其情”的情是“比”;蜎飞蠕动是“象”,“无不有利害”的“利害”是“比”。怎么掌握到这些信息呢?通过摩的操作来获得(“摩者,揣之术也”)。怎么摩?根据象比的规律(象为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比为物归其类),量身打造,把内符微摩出来而应(应是十摩的静、宜、悦、动、发、成、洁、期、求、谄)。
      权术权事:我方通过权住事,建立双方信任关系,以便我能控你做事(以谋术做事),你也心甘情愿跟着我做事。权术第一段“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却论者,钓几也”为反-应术的操作:根据对方的言行表现,做需求呈现、效果呈现、信任呈现(效果的肯定性确认)、成交呈现、售后呈现。第二段的十言也是反-应术的操作:根据对方的言行表现,“佞言者,谄而干忠……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这里的“反”应该是忤合的“反”的意思?)”。应的原则是“参调而应,利道而动”。同时,权术交锋的过程中,我方要“自知而后知人”、“己先审定以牧人”(反应篇)。所以口为机关,我方要关闭情意。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权术的原理。病、恐、忧、怒、喜是象,感衰气而不神、肠绝而无主、闭塞而不泄、妄动而不治、宣散而无要这些是比。“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是应。智者、博者、辩者、贵者、富者、贫者、贱者、勇者、愚者是象,博、辩、要、势、高、利、谦、敢、锐是应。“言多类,事多变”以及每一类人说的话都体现着他背后的需求——这个是比。总之,对方是什么人,就会说什么话;我方要控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谋术谋人:控权关系建立后就要安排人做事了。先做分析,把度材、量能、揣情(这三者即揣摩之术)获得的信息放进三仪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大环境来设计行事方案(谋略);接着因制谋事。另一方面,“相益则亲,相损则疏”数句,对应内揵组织、飞箝联盟的状态解读。
      仁人轻货、勇士轻难、智者达于数明于理、愚者易蔽、不肖者易惧、贪者易诱是象比,各自的任务分派是应,“为强者,积于弱也”数句是原理。第四段“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等,都是根据象比而反应。要想真正成事,就“制人”,而不“见制于人”。
      在揣摩、权谋的交流对话里,如果对方不说话怎么办?——“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不管对方说什么话,都最终达到“同声相呼,实理同归”的效果。
      决术:前面一系列的操作已经形成方案了,决术决策做不做。拍板做不做的原则就是趋福避祸。阳德、阴贼、信诚、蔽匿、平素以及阳励、阴励、平素枢机‘六种“可则决之”都是决策之人反-应的具体操作。
      符言:决术拍板这事要做,符言讲牵头做事的人(君主)来掌控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的效果。对“右主”二字本义的理解:(君主是)根本性掌握人事发展方向和进程的顶梁柱。君主首先要“安徐正静”、“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守位,不偏位、不离位。然后在守位基础之上,做到明、德、赏、问、因、周、恭、名。这九项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事情成果的品质。
      关于反-复:在揣摩、权谋、决、符言的操作里,如果时势变化或情况不对头不符合事实,则反往现场,重新复其本质。
      全文十二篇,环环相扣,宏微相嵌,有序不紊,向我们呈现了圣人如何“豫审其变化”而御人主,用人谋事,合志安内、联盟攘外,使天下这一个超级复杂系统得以整体运行,“系吉凶大命”,维系百姓众生的存续。

三、心得总结
1. 捭阖——根据天地法则,不圈地自闭,与人和;人包括自己、他人。
2. "己先审定以牧人"。
管住自己的口(口-心-神),管住自己的志和情。否则控人之前,已经被他人所控了。我想我和自来熟的人处不好,可能是因为对方一直是控权方,游刃有余,而我不能实现反控则一直处于被控的状态。
3. 内外有别的不断明晰。
①对内外有别没什么认识;
②对外内有别的“别”有模糊感觉;
③能分类哪些人是内、哪些人是外;
④发现自己一直在用忤合处理内部关系,事实上内外不分,在关系里造成了很多“不通”、“不连接”、自己的痛苦,而触发保护性反应(隔离);
⑤对内外有别的“别”有更清楚的感觉;
⑥画大纲图,通过群讨论发现自己的思维仍是下意识将内揵按照外部联盟来分类处理:内揵分为“合”与“不合”的情况;
⑦进一步明晰内、外、有别;
⑧承认内部关系用抵巇;
⑨尝试母子关系的修复(抵巇),事成了,有一次成功经验。
4. "计谋不两忠”→“决”。
对忤合中“计谋不两忠”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大幅消减了我左右摇摆、总想两全的犹豫,从而让我的“决”出得更顺利。
5. 对打理关系的逃避心态平和了一些,处理事情没那么封闭了,试着该和哪个人交待就和哪个人交待。
6. 做事与守志。
事情来的时候,有时候心中有“志”的感觉。在志的感觉下,就能调控自己的情绪,或者适当抑制住负面情绪而不让负面情绪来给我搅事;看到事情是怎么样的,然后与人沟通、交流事情怎么处理。
7. 安徐正静四个字的体会。
事多而杂乱的时候,练习“安徐正静”,把当下要做之事的安、徐、正的情况在心里说出来,就能引自己静下来了,安定在“位”上。而不是像以往 为静而静,反而心理更紧绷,是紧绷的平静。
8. 华夏绵延,“为往圣继绝学”的触动。
这是鬼谷子所创,战国时期苏秦张仪所用的道术,。这部经典绵延了两千多年,现在出现在我们的手里、我们的眼前。——一想到这个,心里就很感动。我们的先辈有无数的人“为往圣继绝学”(联想到了老师说的“把经典做在身上,把自己做成经典的样子”),然后传到了我们的现世。好像这部经典有很多、很多话对我们说,又好像它只是很祥和地待在那里,并不多说一字。
四、不足
有做的就入味了一些,没做练习的就还是浮着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23: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9.4第十三周第一天【原文及抄写】
持枢, 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查字正音】
1. 持:寺”是“持”的本字。寺,金文之,止,不动又,手,表示持握),表示持守、维护、控制。有的金文以“寸”代替“又”。有的金文加“口”),表示辅政官员聚集的地方。有的金文加“邑”都邑),表示“寺”是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地方。秦代前后称都城接待官员的地方为“寺”;汉代开始亦将接待西来高僧的地方称为“寺”。当“寺”的“维护、持守”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手”另造“持”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保守,维护,控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2.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周围有护墙保护的聚居地。樞,篆文木,门轴區,比喻确保门轴运转的凹槽),表示门轴之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枢”,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化成“区”
3.春: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籽萌芽扎根。萅,甲骨文林,林野日,太阳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有的甲骨文林”改成,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野草重新发芽吐绿。有的甲骨文艸”写成四个,表示春风带来漫漫丰草。金文将字形简化成三形会义:艸,绿草屯,生根发芽日,暖阳),表示暖阳暖风催生遍地绿草。篆文、隶书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将“ 连写成,字体严重变形,至此形消失,”形消失。造字本义:动词,严冬之后,风和日暖,使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4.夏:夏,甲骨文口,圆圈,代表天体、太阳頁,动脑筋思考的人),表示太阳当头,阳光直射,农人考虑生计。对于远古时代靠天吃饭的中原先祖来说,在秋冬季节农耕难有作为,因而一年一度太阳回归北方的季节,显得特别宝贵,值得高度重视,抓紧时间耕种生产。有的甲骨文将形似“口”的圆圈写成明确的“日”,强调农人和太阳的依赖关系。金文将上下结构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的,并加(双手)、加“夂”(脚),表示太阳回归之季,手脚忙碌,抓紧农业生产。有的金文省去“日”,同时再加“卜”(观测天象)、加“耒”(翻地的农具),强调在太阳回归北方之季,先民观测天象,手持刀,脚踩耒,应季农忙。有的金文用“刀”(砍斫拓荒)代替“卜”(观测天象)。篆文基本承续简化的金文字形,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刀”造字本义:名词,中原农人抓紧耕种生产的太阳回归季节隶书承续篆文字形。简体隶书省去双手,简化为“”,以致本义线索模糊。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最早推广焚山造田的首领为“炎帝”;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为“尧”;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为“鲧”;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始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5.秋:”和“”是“𥤚”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𥤚,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侧视的昆虫,侧影突出了蟋蟀的两根长须、椎头尖嘴、轻捷长足、宽大腹部、透明薄翼。有的甲骨文加“”而写成会义字:像蟋蟀的昆虫火,借代烧火做饭的灶台),表示天气转凉之后,喜欢藏身于灶台带有余温的缝隙中的蟋蟀。籀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须写成“禾”,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蟋蟀躯干写成“龟”,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火”写成。至此,字形由甲骨文的演变成籀文的,面目全非。篆文异体字“秌”省去籀文字形中的“龟”,将籀文字形中上下结构的写成左“火”、右“禾”的“”。隶化后楷书异体字“秋”将篆文字形的左“火”右“禾”结构,调整成左“禾”右“火”造字本义:名词,天气转凉、蟋蟀啁鸣的季节。“𥤚”的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龟”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楷书异体字“龝”省去“四点底”。古籍多以“秋”代替“𥤚”、“龝”和“秌”。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生,长,收,藏。古籍有时假借“”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代替“”。
6.冬:“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各加一点指事符号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冬,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冬”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同时加“仌”(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造字本义:动词,结束一个结绳记事的主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牢”简写成“夂”,并将篆文字形中的“冰”简写成两点。当“冬”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纟”(结绳)另造“终”代替。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7.逆: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屰”写成古籍多以“逆”代替“屰”。
8.藏:”是“”的异体字;而“”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当“”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臧”写成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和“”。
--------------------------------------------------------------------------------------------------------------------------------------------------
“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
9.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绳织的捕猎工具。,甲骨文“网”的简写,捕网糸,绳),表示提网的总绳。籀文写成木”(柄)、“糸”(绳)会义,表示提网的手柄。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网”写成“造字本义:名词,提网的总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纲”,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岡”简化成“冈”
10.正:正”是“”的本字。,甲骨文囗,城邑、方国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囗”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写成指事字。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写成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彳”(行)另造“征”代替。古人称不义的侵略为“各”,称仗义的讨伐为“”。
11.养:“䍩”和“養”是“𢼝”的异体字。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𢼝,甲骨文羊,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鞭子在山地驱赶羊群。甲骨文异体字将“羊”写成,并用“行”(行进)代替“攴”(挥鞭驱赶),表示驱羊出门放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篆文异体字“飬”将籀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用“食”(喂饲料)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攴”(挥鞭驱赶),表示以圈羊喂草代替户外放牧。造字本义:动词,牧羊或圈羊喂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籍多以“養”代替“𢼝”和“䍩”。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翻译】
      控制门轴两端的臼槽,就是春天萌发、夏天生长、秋天收割、冬天闭藏,是天运行的正义,不可以横加干涉逆行、违背。违逆了这个规律法则的,即使做成了事,其根本上或者长远看来也是失败的。所以人之君主也有天道的臼槽,在天道的臼槽里生发、治理事物,这也是不可以横加干涉逆行、违背的。如果违背,即使把国家治理成盛世,也是会衰落的。这就是天道,天道是人之君主治理国家的总纲。
【理解联想事例】
1.管理者牧人管事,需要在天道的臼槽里做。
2.持枢,控制门板在臼槽里转动。两扇门板的四处门轴要插在臼槽里,这样两扇门板才能被人顺畅推动,关键的门闩的开阖则决定门板的开阖。如果四处的臼槽方位不对称、错位、乱位,那门板要想实现开阖(控制门闩开闭)就是一个很不稳定的随机状态。
【今日问答】
提问: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结合自己对华夏思想的理解,说说鬼谷子讲要持的枢,可能是个什么样的枢?
答:
我觉得可能是定位之枢。
例如华夏的二十四节气是臼槽,种庄稼这件事,就是要明白现在定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进度,就做什么,“惊蛰包包谷团,立夏栽秧子”。人君的定位,例如上一代的人君是打天下之人,那么轮到这代人君了,他该守天下了;如果上一代的人君用和亲争取了休养生息时间,积攒了本钱,这一代的国君就该向匈奴下战书了。如果该守天下的时候却使劲开拓,虽然会盛名一时但是会衰落;该开战的时候却仍然保守蜗居,虽然获得了一时的安稳但是匈奴还会再打过来,还可能会错失最好的时机。
【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23: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9.5第十三周第二天
【原文及抄写】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查字正音】
1. 振:“辰”是“”的异体字;而“辰”是“䢅”、“振”和“辱”的本字。,甲骨文,是“石”的简写,借代石器是“丮”的简写,即“执”的本字,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器,进行原始的劳作生产;其中“是“石”的简写、是“丮”(执,双手抓持)的简写。简体甲骨文将“石”简写成,将“丮”简写成。甲骨文异体字用“又”(单手抓持)代替“丮”(执,双手抓持)。当“辰”的“手持石器、砍斫挖凿”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又”(抓持)另造“辱”代替、或甲骨文加双手“廾”另造“䢅”代替、或金文再加“手”另造“振”代替,强调手持石器的劳作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辰”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提手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辰”写成。作为动词,古籍多以“辱”或“振”代替“䢅”;作为名词,古籍多以“晨”代替“䢅”。
2.穷: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弓身屈体。,金文穴,洞躬,弓身屈体),表示人在穴中,无法站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穷”,以“力”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躬”,表示无能为力。古籍常“贫穷”、“贫困”并称——“貧”是缺乏钱财,没有支点,经济不自由;“穷”是没有出路,失去希望,身心不自由;“困”是环境不利,行为被动,人身不自由。
3.趋: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割草,收割,获取。趨,篆文走,跑芻,收割),表示跑着抢收。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庄稼成熟时迅速抢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
4.急: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追赶、捉拿人犯。,金文及,抓人心,情绪),表示被人追逼的感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感到被追逼,感到紧张焦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5.救: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图、努力实现。救,金文求,力图、努力实现攴,持械打击),表示极力打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极力打击,力图阻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

6.俦chóu:“寿”意为“长时间的”。“寿”与“人”联合起来表示“终生的伴侣”、“老友”、“世交”等。本义:终生伴侣。
7.盖:盍(),金文字形像护罩盒,器皿),表示器皿的护罩。当“盍”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草,茅)另造“蓋”代替,强调以茅草为材料。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茅草遮蔽屋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盍”;有的隶书则误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羊”
8.tián: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填”的省略,表示充塞。闐,篆文門,借代家园真,即“填”),表示塞满家园。造字本义:动词,各路宾朋与热闹喧声遍布家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

9.xì: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浠”的省略,表示流量小的河流。郗,篆文希,即“浠”邑,村镇),表示在河流冲积地上发展起来的村镇。造字本义:名词,在河流弯道北岸的冲积地上发展起来的村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10.摄:攝,籀文手,表示抓持、控制双手捏耳),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双耳手,表示抓持、控制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摄”,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耳简化成“双”
11.纪:的本字。,甲骨文、金文像丝绳缠绕绑扎的样子。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在“己”的基础上再加“丝”另造“紀”代替,强调用丝绳打结作记号。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远古结绳纪事,后加“言”(语言、文字)另造“記”代替,表示言传或以文字载入。穿绳打结为“系”;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12.经:“巠”是“的本字。巠,金文的变形,表示在织机上精心布置众多纵线,以便横线穿织;三条纵线上的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功所在,“壬”(任)表示布置纵线是纺织中的重要能力。当“巠”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糸”(丝)另造“經”代替,强调“布线”的工序。齐侯钟上的字形明确了“壬”的字形。有的金文字形写成:将“壬”的上面一横与织机形象的下面一横重叠,导致“壬”的字形模糊。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壬”字形因此消失。造字本义:动词,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横线穿织有所依据。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经”,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至此“壬”的字形与织机上织线的形象“巛”都消失。
13.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纠结。拘,篆文手,抓句,纠结、绑),表示抓捕并捆绑。籀文加“糸”(绳索),强调“用绳索捆绑”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逮捕,捆绑嫌犯,看押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句”写成
14执:“執”是“挚”的本字。執,甲骨文幸,拷手的枷锁丮,伸出双手的人),表示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枷“幸”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同时将金文字形中伸出双手的人“丮”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丮”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幸”简化成“提手旁”当“执”的“拘押嫌犯”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手”另造“挚”代替。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翻译】
       “中经”,讲的是那些为了辛勤拯救穷困、快速济人危难而施用能言、厚德的人。如果他们救助了困境中被束缚而不得自由的人,穷困之人不会忘记恩德。所谓能言,长时间地行善、广博地施惠。所谓施德,动能循理而能依道而行。所谓救拘执的人,能利用救助的恩惠驱使小人。当当世的时势混乱不适宜之时,或者仅仅是免于填坑,或者成为善于加害、嫉妒能言善辩之人,或者放弃仁德而崇尚武力成为雄主(强者为尊),或者被拘抑为罪人,或者悲叹着独守善道,或者不断在损毁中自立。
      因此,道(中经之道)的关键贵在施道于人,而不是人施于道。施道于人者手中握权,人施于道者会失去天命。因此有“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等方法。《本经》中记载如何做到这些的原理,运用变化的要点则在《持枢》、《中经》两篇中。
【理解联想事例】
1. 俦善博惠,不打无准备的仗。
2.联想到了现在的“欠人情”,这也是一种控权关系。做人情的人施道于人,欠人情的人受制于人。
【今日问答】
提问:
今天的经文讲,中经的意思大概是说,有道之人如何守道义于天下的道术,可以称之为中经之道。中经之道在于“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中经之要在于“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制人而不是制于人的道术有: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并指出这些道术有其基本原理和运用中的变化规律。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在鬼谷子的论述体系中,持枢、中经、本经及本经阴符七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没有读过后两篇,依据原文意思理解持枢、中经为阳,本经及本经阴符七术为阴,阳为应用的要点,阴为道数原理。
【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7 01: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9.6第十三周第三天
【原文及抄写】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下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查字正音】
1. 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研)写成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2. 容: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窗洞,代居所。容,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窗洞,居所),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古鈢字形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写成“宀”、“谷”会义的结构,表示“山谷中的居所”。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
3. 象:𤉢”和“𤊱”是“”的异体字。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𤉢”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𤊱”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𤉢”和“𤊱”。
4. 体: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以“人”“ 本”会义的结构,另造简单字形“体”,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5. 貌:”与“”同源;“”是“”的本字;而“䫉”是“貌”的异体字。皃,甲骨文白,雪色的人,人体),表示老人的头发雪白。古人秉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蓄须蓄发,老人的须发长而白,头部形象特征突出,因此古人以老人头部长而白的须发,借代人体的外貌特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的“头部形象”本义消失后,籀文在“皃”字基础上加“豸”(猛兽)另造“”代替,表示人与动物头部发型、发色千姿百态、风采各异的形象特征。造字本义:名词,人与动物丰富而各异的头部发型、发色特征。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豸”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皃”写成篆文异体字“䫉”则用“頁”(头部)代替“皃”,强调“头部形象”的含义。“”的同源字“”,甲骨文将“皃”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表示头发发白的老人。古籍多以“貌”代替“皃”和“䫉”。
6. 爻:,甲骨文两根算筹相交错、组合两根算筹相交错、组合),表示用众多算筹组合、计算、推算。金文由三(多)个(组合)会义,强调多次的、复杂的算筹组合。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效法天地之变的规律,用阴阳的组合(八卦)变化,推测、计算世事的变化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7. 影:”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用以瞭望预警的高大亭台。,篆文日,太阳京,高大亭台,借代楼台建筑),表示日照楼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当“”的“影子”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彡”(光彩)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名词,太阳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暗斑。  
8.响:”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是“(向)”或“(饷)”的本字,表示主宾相向而坐,亲密共餐。,篆文鄉,即“嚮”,宾主相向而坐,亲密共餐音,说出的话),表示宾客以谦辞回应主人的盛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鄉”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用“向”(相互面对面)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同音的“鄉”、用“口”(说话)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音”,另造“”字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主宾之间应酬答谢
9.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10. 僻:僻”是“”的异体字。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避”的省略,表示表示躲避。,篆文厂,岩崖辟,即“避”,躲避),表示为逃开野兽、逃开兵灾而躲进偏远岩穴。篆文异体字用“人”代替“厂”(岩崖),表示逃避者。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可怕灾难而躲进偏远岩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僻”代替“”。
11.淫;”是“”的本字。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帝王在宫廷中与众多宫女放纵性爱,寻欢无度。,篆文水,雨水㸒,即“”,放纵性欲),表示降雨放纵,即雨天连绵不断。造字本义:动词,降雨过度,雨天连绵不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㸒写成。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字音相同,古籍常假借“淫”(降雨过度)代替“婬”(纵欲过度)。当“淫”被习惯性假借代替“婬”后,俗体楷书再加“雨”另造“霪”代替,强调久雨不停。古籍多假借“淫”代替“婬”和“霪”。
12.和:”是“”的简化异体字;“”是“”的异体字;“”也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13.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依靠。,金文因,依靠心,感激),表示感激依靠。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内心所感激的借以渡过难关的外来帮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因”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14.爱:愛”的本字。,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简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爱”,采用行书字形,行书字形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和“夂”简化成“友”。楷书由“愛”简写成“爱”,不仅导致金文字形中的“欠”形(温柔的呢喃)消失,连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15.同: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16.接: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小老婆。,金文手,招纳妾,小老婆),表示男人纳妾。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人在娶妻之后纳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辛”写成“立”,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17.配:配,甲骨文酉,酒坛人,酿酒师三点指事符号,代表酿酒师往酒坛里投放发酵剂料),表示酿酒师调放剂料。有的甲骨文省去三点指事符号。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右耳旁”,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已”造字本义:动词,根据酒坛内酒米、酒水的容量比例,调放酒曲,发酵制酒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18.逆: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屰”写成古籍多以“逆”代替“屰”。
19.须:”是“”的本字。須,甲骨文人,成年男子像下巴彡,毛发),表示长在下巴上的毛发。有的甲骨文与下巴上的毛发分写。金文代甲骨文的下巴形象,表示須”为长在面部的毛发。有的金文写成“页”、“彡”会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古人敬重自生自长的毛发,所以两腮和下巴粗茂的毛发便成了男子的非有不可的标志。造字本义:名词,男子两腮和下巴标志性的毛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简化成“页”。古籍多以“須”代替“鬚”。
20.调:調,篆文言,商议周,全而不漏),表示全面商议。造字本义:动词,为达成一致在各方间商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调”,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翻译】
      见到形态就能通晓它是隐藏起来的事物的外在表现,大象的身体用头部符号就可以代表,这就是爻卦产生的原理。就像依据阴阳爻的位置和卦象之理推断吉凶,可从一个人的外在行动、声音、体态容貌等信息推测出他内心的实情。德行有操守的人,眼睛不看相互排斥、攻击的,耳朵不听篇邪不正的,说话必定是像《诗》《书》那样的句子,行为举止不过度地沉溺于偏僻的活动/习惯,以道来突出自己的形态,以德来藏容身体,相貌端庄容色温和,不能通过他的象貌特征来获得他的实情。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就隐藏好自己的实情,弥补好言辞的缝隙,不与他交谈。
       通过知晓听到事物的声响而能够知道它声音的道理,就能测探出双方声响、音律不协同,恩惠和友爱不连接的情况,所以、商、角二音不相合,徵、羽不能匹配,能成为四声之主的,只有宫音。所以音不和,听起来就难受,这就是所以声有散、伤、丑、害特征的,说出的话音必定是违逆于耳朵的。即使有美好的品行、受人赞誉,也不能像比目鱼、比翼鸟那样和之一体没有争端,互相配合,就是因为由于声气不合、声音不顺调。
【理解联想事例】
1. 察言观色,从一个人微小的言行表现中知晓其实情。儿童体察成人尤其是父母的这项能力可谓是天赋,审察父母的形容体貌和声音,以此知道父母的底线或者套路。父母有所偏好的、不和的情况,总容易被孩子套路住。孩子成为制人者,父母成为制于人者。
2.“见形为容,象体为貌”,以管窥豹,。“闻声和音”,听人说话,我方反应的、即将说出口的话要合时宜、合事宜,不合宜的话不能说出口。
【今日问答】
提问:
昨天的经文列举了中经制人而不制于人之法,今天的经文讲述其中的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为什么能够制人而不制于人?
答:
一个是因为用形容体貌、声音之法的人是“有守之人”,端正德和,别人无法“象貌而得之”,另一个是有守之人通过形容体貌、声音之法,见微知类,已经把对方的不同、不合、不调把握得透彻明了,所以能够以此制人。
【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7 23: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第四天任务【原文及抄写】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查字正音】

1. 解: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解,甲骨文双手,抓持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刀”(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和“牛”简写成汉语中常“解剖”并用,“解”表示分割动物肢体,目的是化整为零;“剖”表示切开动物的胸腹,目的是进入内部观察。
2. 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挥臂攻击。仇,篆文九,“究”的省略,追究),表示追究对方。造字本义:动词,追究伤害,攻击报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3. 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移动速度极慢、可以轻易捡拾的贝壳类动物。,篆文,即“蠃”省略,移动速度极慢、可以轻易捡拾的贝壳类动物羊,温顺的食草动物),比喻羊弱如蠃,毫无防御能力。造字本义:形容词,羊只因老幼瘦弱而毫无抵抗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4. 微:”是“”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
5.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
6. 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麻服,孝服。哀,金文衣,孝服口,哭),穿着孝服哭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披麻戴孝哭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
7. 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中箭。傷,篆文人,士兵,即“”,中箭),表示士兵中箭。造字本义:动词,身体中箭受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伤”,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8.污:“污”是“汙”的异体字。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竽”的本字,表示吹管乐器。汙,篆文水,唾沫、口水于,即“竽”,吹管乐器),表示口水留在吹奏过的竽管上。造字本义:动词,吹竽时口水弄脏了竽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误将“于”写成“亏”古籍多以“污”代替“汙”。  
9. 卑: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十”。俗体楷书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扇形写成
10,苟: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勾”同源,表示勾连。苟,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人头发上沾满了带刺芒的蒺藜。有的甲骨文将蒺藜形状的简化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由“人”形和表示植物的“艹”所构成的简化成,并加“口”,写成会义字。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句”(勾),并以“勾”为声旁;同时加“艸”,强调其植物属性。造字本义:名词,中国特有的伞形科藁本植物,果实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皱纹,体轻质硬,果柄易折断,果球表面的芒刺容易粘附人或家畜的毛发,以便四处传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卄”,将篆文字形中的“句”写成
11.胁:脅,篆文劦,即,众人合力肉,代身体)。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强力挟持,威逼其接受要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翻译】
       解仇斗郄,就是团结弱者,使强者互相争斗;斗郄,就是使强者互相争斗。强者相斗之后,对于胜的一方,就高扬他的功劳,壮大他的声势。对于弱者失败一方,就为他的失败感到悲哀,为他的衰落感到伤心,为他的名声感到耻辱,为他的祖宗感到羞耻。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弱者奋起。如果胜者听到自己的功劳与威势,一味地进攻而不知退,弱者听到己方失败,受到损伤,反而会强大实力,倍增力量,拼死抵抗,那么结果也许会改变。无论对方的势力和威力有多强大,我们的防御也会更加强大,皆可胁迫吞并它。
【理解联想事例】
1. 哀兵必胜。
2. 逆境激发人的潜能。越是困苦的环境,越能看到人为信仰而奋斗的精气神。
3. 对提问的回答的联想: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中国联合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力量送上去的。
【今日问答】
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中经之术中的形体容貌和闻声知音,今天讲述解仇斗郄,“辩说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故羸微为仇,从而解之;强者为隙,从而斗之也 ”,弱者之间相斗,宜解之;强者之间相斗,宜斗之。提请思考的问题是,解仇斗郄与中经之道“振穷趋急”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振穷趋急是解仇斗郄的准备工作。振穷趋急积累弱者的力量,如有必要就联合弱者的力量(解仇)集结为强者,可与强者相斗。
【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6 10:56 , Processed in 1.156754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