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刘丹

刘丹的《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3: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第2天



调整树形图,说说调整过后的好处

  将符言放在枢机的位置,上承道,下行术,符道而言,符万物之宜而言,两边对照而言。守符言的位置,守道与术之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23: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第3天(8.30)
重新体会整张树形图,用文字概述鬼谷子要点。


一、捭阖第一是整体氛围。天地阴阳,捭阖之道,人与万物泡在天地阴阳里,阴阳开合无处不在,描述了阴阳的运行及其形式。人作为万物之一存在于天地之间具有观阴阳开合以把握万物运化的能力,守在天地交附给人的能力与万物之间,守司其门户,唯有此才能守天地的门户,守好人的门户,里外相应相符。
二、进入对方的天地,通过对方的语言,利用反复之术的操作洞察对方的内心实情,勿忘情失道,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此处有符应。
三、内键抵戯,建立内合关系后还要进行关系管理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抵巇的操作,才能把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长期内合在一起。
四、飞箝忤合,建立外合关系,强调立场。内合外合不可混为一谈。
以上为整篇文章的思想体系,为道。
五、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在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在外做工,从了解对象,建立关系,出计谋,风险防范几个方面描述立功立事,为术
六、符言作为总述,枢机所在,将道术合在一起,守则合,合则符,合于天地阴阳的运行,为天地守神,合于万物之宜,为万物善为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23: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第4天(8.31)
编写讲述鬼谷子全篇思想的讲解提纲
一、应该做成什么样的人?
(1)捭阖第一,圣人之在天地间,观阴阳开阖,以天地阴阳之道,守司其门户,门内门外忙活。
(2)反应第二,进入对方的门,通过对方的语言,利用反复之术的操作洞察对方的内心实情,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3)组织与人
内键抵戯,建立内合关系后还要进行关系管理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抵巇的操作,长期内合在一起。
飞箝忤合,建立外合关系,强调立场,敌我。内合外合不可混为一谈。
二、具体怎样做
(1)揣篇摩篇 了解对象
(2)权篇谋篇 建立关系出计谋
(3)决篇 风险防范
三、符言枢机所在,将前面两部分合在一起,守则合,合则符,合于天地阴阳的运行,为天地守神,合于万物之宜,为万物善为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3: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第5天(9.1)

全面列举,鬼谷子所引发的你的思、想要点
1、阴阳捭阖无所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制人和被人制的不同体会,但其最主要的原因和原理是什么,有点萌芽还不究竟
2、反应的通道。穴蜂式的封闭运行,莫环的扭曲运行,以及其他的运行方式与反应章所描述出来的运行通道,双向八车道,截然不同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都是一个人一个脑袋。
3、内揵抵巇。亲子关系有血缘,打断骨头必然连着筋。夫妻关系是唯一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内结,内揵抵巇,特别抵巇是夫妻关系维护的方法论。
4、飞箝忤合。飞箍没有多少感受,因为外合本来做的不好,对忤合感受深刻,计谋不两忠,立场问题决定一切,分不清内外,外结用内法,内结用外法的错乱
5、得情实。文中很多地方对得情的把握很多讲述,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忘情失道;测深揣情;情合者听;料其情,同其情....每天情来情去,对情的把握在这里可能可以概括成,情绪与主体感关系,有主体感才能得情实。文中的得情的主体感的浓度分值,比日常中的体会要高一些,如此得的情实直接而不混杂。
6、揣摩权谋决。做事的一套流程。
7、符言,口为心的门户,如此说话才能得符应,符天地,符人情,符现实环境,和合的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23: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第6天(9.2)

讲解提纲
一、学习鬼谷子的初心
二、鬼谷子的全文梳理及结构
三、鬼谷子中的人与事(符言)
四、实际生活中
1、人事分离,得情不实。
2、内结外结用之于反。
3、小结 做事无章法规律

五、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第7天(9.3)

读书心得,不少于800字
一、学习鬼谷子的初心
  看到老师的读书招募贴上的第一句话就写着,一个人被控制着生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当控制者是个自私鬼的时候尤其如此。可是,人对人的控制,人对事和事情对人的控制,不可避免,想不被控制确实不行。我们可以指望控制我们的是圣人,还可以指望我们自己的“蔽”少一些——直接接受规律的控制而不纠结于是否被人被事控制。就被这句话吸引住了,受控与控制是有些感觉的,但说不清楚,就想在这个主题上,从鬼谷子写的经书里得到一些答案,得到一些明了,怎么就受控了,怎么可以合道的直接接受规律的控制,而无其他的纠结。
二、鬼谷子的全文梳理及结构
  全文归纳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道(捭阖到忤合篇),为思想体系,第二道为术(揣篇到决篇),为方法论,中间为枢纽的符言,道术和合结构。
1、捭阖第一是整体氛围。天地阴阳,捭阖之道,人与万物泡在天地阴阳里,阴阳开合无处不在,描述了阴阳的运行及其形式。人作为万物之一存在于天地之间具有观阴阳开合以把握万物运化的能力,守在天地交附给人的能力与万物之间,守司其门户,唯有此才能守天地的门户,守好人的门户,里外相应相符。
2、进入对方的天地,通过对方的语言,利用反复之术的操作洞察对方的内心实情,勿忘情失道,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3、内键抵戯,建立内合关系后还要进行关系管理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抵巇的操作,才能把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长期内合在一起。
4、飞箝忤合,建立外合关系,强调立场。内合外合不可混为一谈。
以上为整篇文章的思想体系,为道。
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在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在外做工,从了解对象,建立关系,出计谋,风险防范几个方面描述立功立事,为术,方法论。
   符言作为枢机所在,将道术合在一起,守则合,合则符,合于天地阴阳的运行,为天地守神,合于万物之宜,为万物善为谋。
三、鬼谷子中的人与事(符言)
  鬼谷子中的人是圣人,守司天地门户,门内是天地,门外是世界,中间是符言圣人门内门外的忙活,守着门内天地阴阳运行的规律,受控于天地运行之理,这是符,主动的符(服),合于外部世界的真实运行,外部世界也有内符,以天地运行之理获得内符。天地与世界是一样的,守则合,合则符,执符而言则无所不应,人以这样的状态去做事,事中有人,人中有事,人事相符,这是合道的控制。
四、实际生活中
1、人事分离,得情不实。
  事中无人,在做事,但对事情当中的人的元素,得情不实,包括自己与别人的符应不周,带着情绪事是做完了,也可能边做事边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有事无人而人事分离,事而无功。
2、内结外结用之于反。
亲子关系有血缘,打断骨头必然连着筋。夫妻关系是唯一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内结,内揵抵巇,特别抵巇是夫妻关系维护的方法论。对夫妻关系的维护不足,惹到了就是以敌人对待,立场上用之于反。
3、小结 做事无章法规律
揣篇到决篇的方法论,一条一条连贯流程,做事的流程,对照自己的行事风格,很多断点,无章法可言。
五、总结
  受控于自然规律,是合道的受制,就象心里住着圣人,注视着手里的符是否相应,言是否有符。受控于情绪,是逆道的受制,手里只有自己所在乎的东西,符无所应。两种不同的受控,前可制人,后则制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15: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持枢  第1天(9.4)


一、抄写原文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二、查字正音
1、持:“寺”是“持”的本字。寺,金文之,止,不动又,手,表示持握),表示持守、维护、控制。有的金文以“寸”代替“又”。有的金文加“口”),表示辅政官员聚集的地方。有的金文加“邑”都邑),表示“寺”是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地方。秦代前后称都城接待官员的地方为“寺”;汉代开始亦将接待西来高僧的地方称为“寺”。当“寺”的“维护、持守”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手”另造“持”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保守,维护,控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持,握也。从手,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持,抓握。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2、枢: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周围有护墙保护的聚居地。樞,篆文木,门轴區,比喻确保门轴运转的凹槽),表示门轴之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枢”,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化成“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樞,戶樞也。从木,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枢,门轴的槽。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区”作声旁。

3、干:干,甲骨文长柄树杈十,“的变形,表示抓握),表示手握树杈利器。有的甲骨文在树杈的两端各加一块尖利的石块,表示以尖硬石块加强“干”的攻击力(该字形后来演变成“单”)。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在树杈两端加“角”,表示将兽角绑在树杈以加强攻击力。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以狩猎、格斗的尖利树杈武器。隶书误将篆文的树杈状简化成。(见引申线索第1-3义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干,犯也。从反入,从一。凡干之屬皆从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干,侵犯。字形由倒写的“入”和“一”构成。所有与干相关的字,都采用“干”作边旁。

4、逆:“屰”是“逆”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屰”写成。古籍多以“逆”代替“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逆,迎也。从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逆,相向迎面而行。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屰”作声旁。同一动作,在关东叫“逆”,在关西叫“迎”。


5、成: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6、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财宝。敗,甲骨文貝,财宝攴,持械敲打),表示毁坏宝贝。有的甲骨文用“鼎”(至尊的象征)代替“貝”(财宝),表示毁坏尊鼎。金文用“賏”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强调毁坏大量钱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敲破尊鼎或宝贝,损毁家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敗,毀也。从攴、貝。敗賊皆从貝,會意。贁,籒文敗从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败,毁坏。字形采用“攴、贝”会义。“败”、“贼”都采用“贝”作边旁会义。贁,这是籀文的“败”,采用“賏”作边旁。

7、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8、养:“䍩”和“養”是“𢼝”的异体字。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𢼝,甲骨文羊,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鞭子在山地驱赶羊群。甲骨文异体字将“羊”写成,并用“行”(行进)代替“攴”(挥鞭驱赶),表示驱羊出门放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篆文异体字“飬”将籀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用“食”(喂饲料)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攴”(挥鞭驱赶),表示以圈羊喂草代替户外放牧。造字本义:动词,牧羊或圈羊喂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籍多以“養”代替“𢼝”和“䍩”。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養,供養也。从食,羊聲。𢼝,古文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𢼝,这是古文写法的“養”字。


9、藏:“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


10、纲: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绳织的捕猎工具。綱,甲骨文“网”的简写,捕网糸,绳),表示提网的总绳。籀文写成“木”(柄)、“糸”(绳)会义,表示提网的手柄。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网”写成“岡”造字本义:名词,提网的总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岡”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纲”,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岡”简化成“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綱,維紘繩也。从糸,岡聲。㭃,古文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纲,控网大绳。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岡”作声旁。㭃,这是古文写法的“纲”字。


三、翻译
  抓住关键,就是说顺从春季让万物生长 ,夏季让万物得到充分的养育,秋季让万物充分的长成,冬季让万物得到储藏保有,这是自然运行的自然法则。不可触犯而违背它。违背自然法则,事情即使一时做成功了最终也是失败。所以人主为政治国的关键就是顺应自然之道,出生、养育、长成、保有,是不可违背的,违背自然之道,即使一时兴盛最终必然走向衰败。这就是天道,是作为国君的根本纲领。


四、心得
  枢是开关,开门或关门,持枢是控制着开关,把开关握在手上,就象人要出门,自然的打开门,回家自然的关上门一样,枢是受控的,由人根据正常的需要而正常的使用,以实现枢的功能,这是正常的枢的使用。不正常的枢,任由枢如鬼打头般,自己成精了不受人的控制,想开就开,想关就关,人反被枢所持的灵异事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之道的枢(开关)掌握在道的手里,万物被持。
  作为人的开关,人枢与道枢相通,顺应自然之道。顺则生(春生)养(夏长)成(秋收)藏(冬藏),逆则走向衰败。

结合自己对华夏思想的理解,说说鬼谷子讲要持的枢,可能是个什么样的枢?
  天枢与人枢,天人之枢相通。


五、背诵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中经  第2天(6.20)


一、抄写原文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遭世异时危,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知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习,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二、查字正音
1、拘: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纠结。拘,篆文(手,抓)(句,纠结、绑),表示抓捕并捆绑。籀文加“糸”(绳索),强调“用绳索捆绑”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逮捕,捆绑嫌犯,看押。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句”写成

2、执:“執”是“挚”的本字。執,甲骨文(幸,拷手的枷锁)(丮,伸出双手的人),表示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枷“幸”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同时将金文字形中伸出双手的人“丮”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丮”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幸”简化成“提手旁”。当“执”的“拘押嫌犯”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手”另造“挚”代替。

3、俦chóu:形声,字从人,从寿,寿亦声。“寿”意为“长时间的”。“寿”与“人”联合起来表示“终生的伴侣”、“老友”、“世交”等。

4、依: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衣,上装,借代前胸)(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

5、养:“䍩”和“養”是“𢼝”的异体字。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𢼝,甲骨文(羊,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鞭子在山地驱赶羊群。甲骨文异体字将“羊”写成,并用“行”(行进)代替“攴”(挥鞭驱赶),表示驱羊出门放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篆文异体字“飬”将籀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用“食”(喂饲料)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攴”(挥鞭驱赶),表示以圈羊喂草代替户外放牧。造字本义:动词,牧羊或圈羊喂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籍多以“養”代替“𢼝”和“䍩”。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6、阗tián: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填”的省略,表示充塞。闐,篆文(門,借代家园)(真,即“填”),表示塞满家园。造字本义:动词,各路宾朋与热闹喧声遍布家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

7、坑:“坑”是“阬”的异体字。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抗”的本字,表示挣扎反抗。阬,籀文(阜,山地)(亢,即“抗”),表示在山上活埋反抗者。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用“土”代替“阜”,表示在地上活埋。造字本义:动词,在地上活埋反抗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坑”代替“阬”。

8、抑:“印”是“抑”的本字。印,甲骨文(爪,抓住)(蹲跪着的人),表示将对象制服跪地,并强制在其额头烙戳记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印”的“强制烙印”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抑”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官府强制性在发配边疆的罪犯额头上烙戳发配记号。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9、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井”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研”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研)写成“开”。“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10、容: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窗洞,代居所。容,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窗洞,居所),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古鈢字形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写成“宀”、“谷”会义的结构,表示“山谷中的居所”。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

11、貌:“伯”与“皃”同源;“皃”是“貌”的本字;而“䫉”是“貌”的异体字。皃,甲骨文(白,雪色的)(人,人体),表示老人的头发雪白。古人秉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蓄须蓄发,老人的须发长而白,头部形象特征突出,因此古人以老人头部长而白的须发,借代人体的外貌特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皃”的“头部形象”本义消失后,籀文在“皃”字基础上加“豸”(猛兽)另造“貌”代替,表示人与动物头部发型、发色千姿百态、风采各异的形象特征。造字本义:名词,人与动物丰富而各异的头部发型、发色特征。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豸”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皃”写成。篆文异体字“䫉”则用“頁”(头部)代替“皃”,强调“头部形象”的含义。“皃”的同源字“伯”,甲骨文将“皃”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表示头发发白的老人。古籍多以“貌”代替“皃”和“䫉”。  

12、斗:斗,甲骨文(凵,开口的盛器)(十,“又”的变形,抓持),表示带手柄的开口盛器,即长柄勺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开口盛器“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整体字形与“毛”相近。造字本义:名词,长柄勺子。隶书承续金文字形。俗体隶书略有变形。楷书将俗体隶书字形中的勺形写成,将俗体隶书字形中的“又”写成。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开口盛器简化成两点,至此“斗”字面目全非,勺形全失。长柄勺为“斗”,用斗打酒为“升”。《汉字简化方案》中“斗”合并代替“鬥”。   

13、郄xì:“郄”是“郤”的异体字。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城邦。郤,篆文(谷,山岭间涧水汇集的洼地)(邑,城邦),表示山谷中的城邑。俗体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谷”字上部的两个“八”写成“爻”,误将篆文字形中“谷”字下部 的“口”写成“凵”,将篆文字形中的“邑”写成。楷书异体字“郄”则将俗体隶书字形中本该写作“谷”的写成,将俗体隶书字形中的“邑”写成“右耳旁”。造字本义:名词,山谷中的城邑,据传为晋国大夫叔虎所受封的城邑,即今山西沁水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古籍多以“郤”代替“郄”。古籍也常假借“郤”或“郄”代替形似而同音的“隙”。

三、翻译
  《中经》说的是能求助陷入困境或有急难的人,只有能言善辩,德行浓厚的人才能够做得到。救人于困境之中,那些被解救的人,就不会忘记你的恩德。能言善辩之士,多行善事,广施恩惠。施行厚德的人,行事都依据于道。而救牌困境中的人,目上的是豢养他们,使他们供自己召唤。士在乱世之中往往会遇到不遇时的危险处境,有的仅免一死,有的成为善于加害嫉妒的能言善辩之士上,有的放弃仁德崇尚武力而成为一世雄主,有的被拘成为罪人,有的明哲保身,有的在危败的情形中谋得自立。
  所以为人处世之道,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制服别人就掌握着主动权,被别人控制就会丢掉性命。因此有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知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等方法。《本经》是记录如何做到这些方法的根本道理的,其运用时变通的要点在《持枢》和《中经》

四、心得
中经之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能言厚德才能救人救物于穷急,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德厚德薄成为指标,就象家里存的钱(德)多才有救人救物的资本。施德者,依道,而家里存的钱(德),积的德是从道中来,尊道贵德而来。从根处说,救人救物的表面是人,但并不是人本身,而是圣人以道莅天下救人,天下人都能从道的根源处得到蓄养,不会因为离弃大道而离弃自己,使得天下万物也都能从道的根源处得到蓄养,不会有遭天放弃之物。所以中经之道的关键贵在施道于人(制人者握权),而不是人施于道(制于人失命)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在鬼谷子的论述体系中,持枢、中经、本经及本经阴符七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本经阴符七术为阴(内 阖)            持枢 中经(枢)          本经为阳(外  开)

五、背诵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2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中经  第3天(9.6)


一、抄写原文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淫僻,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之。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知音者,谓声气不同,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悲,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音也。


二、查字正音

1、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

2、容: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窗洞,居所),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古鈢字形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写成“宀”、“谷”会义的结构,表示“山谷中的居所”。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

3、貌:甲骨文白,雪色的人,人体),表示老人的头发雪白。古人秉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蓄须蓄发,老人的须发长而白,头部形象特征突出,因此古人以老人头部长而白的须发,借代人体的外貌特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的“头部形象”本义消失后,籀文在“皃”字基础上加“豸”(猛兽)另造“”代替,表示人与动物头部发型、发色千姿百态、风采各异的形象特征。造字本义:名词,人与动物丰富而各异的头部发型、发色特征

4、爻:甲骨文两根算筹相交错、组合两根算筹相交错、组合),表示用众多算筹组合、计算、推算。金文由三(多)个(组合)会义,强调多次的、复杂的算筹组合。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效法天地之变的规律,用阴阳的组合(八卦)变化,推测、计算世事的变化

5、影:篆文日,太阳京,高大亭台,借代楼台建筑),表示日照楼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当“”的“影子”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彡”(光彩)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名词,太阳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暗斑。  


6、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是“(向)”或“(饷)”的本字,表示主宾相向而坐,亲密共餐。,篆文鄉,即“嚮”,宾主相向而坐,亲密共餐音,说出的话),表示宾客以谦辞回应主人的盛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鄉”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用“向”(相互面对面)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同音的“鄉”、用“口”(说话)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音”,另造“”字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主宾之间应酬答谢

7、僻:篆文厂,岩崖辟,即“避”,躲避),表示为逃开野兽、逃开兵灾而躲进偏远岩穴。篆文异体字用“人”代替“厂”(岩崖),表示逃避者。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可怕灾难而躲进偏远岩穴

8、淫:篆文水,雨水㸒,即“婬”,放纵性欲),表示降雨放纵,即雨天连绵不断。造字本义:动词,降雨过度,雨天连绵不尽

9、温:甲骨文像一个人站在水中皿,即“盆”的省略,浴盆),表示站在浴盆里洗澡。简体甲骨文省去“止”,将简化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站在水中的人写成“囚”(“泅”的省略,浮游),表示漂浮在浴盆中。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囚”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皿”写成。当“𥁕”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溫”代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𥁕写成。俗体隶书将“𥁕简写成“昷”造字本义:动词,将浴盆里的水加热到不冷不热的宜人温度,以便浸泡洗浴

10、恩:金文因,依靠心,感激),表示感激依靠。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内心所感激的借以渡过难关的外来帮助


11、爱: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简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

12、接:金文手,招纳妾,小老婆),表示男人纳妾。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人在娶妻之后纳妾

13、商:甲骨文辛,锥、凿穴,岩洞、石洞),表示开凿安全栖居的岩洞。有的甲骨文将“辛”写成“双辛”,强调集体开凿岩洞。有的甲骨文加“囗”(即“囧”,窗洞),表示在岩石上凿穴凿窗。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四个“口”(大量窗洞),表示在岩洞里开凿众多采光通风的开口。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古凿岩而居、或穴居于大型溶洞的部族

14、角:甲骨文像牛或其他大型动物头上弯曲、尖硬、带纹路的自卫器官,古人将其用作量器和乐器。金文在顶端加,表示挂扣。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的挂扣状写成了“人”造字本义:名词,牛、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亦用作量器和乐器

15、翼:金文飞,飞翔異,即”的本字,披戴),表示身披羽装,尝试飞行。有的金文羽,翅膀異,披戴双脚,奔跑),强调飞行所需的羽装和助跑。人类自古渴望飞翔,中国古人尝试在肩背上系着人工翅膀,借助跑产生的风力实现飞天梦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肩背上系人工翅膀,助跑试


三、翻译

  所谓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就是根据卦爻和卦象来推测事物的吉凶征兆,这也就是爻所起到的作用。就像依据阴阳爻的位置和卦象之理可以推断吉凶,可以从一个人的外在行动、声音、体态容貌等信息推测出他的内心世界。有道德操守的人,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说话必定称引《诗经》《尚书》中的文句,行为既不过分,也不邪僻越轨,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容貌庄重,表情温和,不能通过外在相貌来猜测他的内心。遇到这种情况,就赶快隐藏自己的真情,弥补好语言和行为中的漏洞,离他而去。
  所谓闻声知音,就是处理双方意气不合,彼此之间施恩惠和行友爱不能相通的一种方法。因为商与角不相合,徵与羽也不相配,能作为四声之主的,只有宫声了。所以音调不和谐,人听起来就会感到难受,因而言谈话语或说话声音中如果有散、伤、丑、害的毛病,那么,说出的话必然是非常刺耳而无法让人接受的。即使有美好的品行,受人赞誉,也不能像比目鱼、比翼鸟那样亲密无间,互相配合。这都是由于意气不合,言语不协调的缘故。


四、心得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的缘起是从人心所产生,人心的活动,是外界事物触发的结果,有感于外界事物而心动,用声表现出来。物—心生(性)—心动—心放行—声,闻声知音,听到最外面的声的结果,由此可知对方的心性的进程,感于何物而发出此声。散伤丑害是在感物心动后,心随意就直行放行而无守,内部的变化呈现在外部,也可以说是情绪性的反应,偏性。发出来的声音刺激又很直接的作用于外部的世界,散伤丑害必然遭到世界的反作用,不能与外界气合。在心放行的位置,认为是一个机,类似于音调者的位置,有个音调者在位观察并结合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合于内外,发声或不发声。经文中说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宫居中,与中经之道,振穷趋象,施之能言厚德相对。宫(土)主运化,在心放行的位置,守着,音调而化而发,为有守之人。

提问:昨天的经文列举了中经制人而不制于人之法,今天的经文讲述其中的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为什么能够制人而不制于人。
形容体貌,声音之法,以见内外之实,合于内外制人握权,失于内外之实制于人失命。

五、背诵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7 2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中经  第4天(9.7)


一、抄写原文

  解仇斗郄,谓解嬴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也。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郄无强大,御无强大,则皆无胁而并。


二、查字正音
1、斗:斗,甲骨文凵,开口的盛器十,“又”的变形,抓持),表示带手柄的开口盛器,即长柄勺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开口盛器“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整体字形与“毛”相近。造字本义:名词,长柄勺子

2、郄:“”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城邦。,篆文谷,山岭间涧水汇集的洼地邑,城邦),表示山谷中的城邑。俗体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谷”字上部的两个“八”写成“爻”,误将篆文字形中“谷”字下部 的“口”写成“凵”,将篆文字形中的“邑”写成。楷书异体字“郄”则将俗体隶书字形中本该写作“谷”的写成,将俗体隶书字形中的“邑”写成“右耳旁”造字本义:名词,山谷中的城邑,据传为晋国大夫叔虎所受封的城邑,即今山西沁水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


3、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移动速度极慢、可以轻易捡拾的贝壳类动物。,篆文,即“蠃”省略,移动速度极慢、可以轻易捡拾的贝壳类动物羊,温顺的食草动物),比喻羊弱如蠃,毫无防御能力。造字本义:形容词,羊只因老幼瘦弱而毫无抵抗力。


4、微:”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

5、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


6、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

7、势:埶(艺yì),疑为“執”(执zhí)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勢,篆文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

8、负:負,金文),表示人驮贝。貝是远古货币,拾贝者驮贝而归,远行者驮贝而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肩驮贝而行。

9、卑: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


10、御,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加“攴”(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缰绳)写成“午”。有的金文将“人”形写成“卩”,“人”形模糊;同时加“辵”(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


11、胁:脅,篆文劦,即,众人合力肉,代身体)。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强力挟持,威逼其接受要求



三、翻译

  所谓解仇斗郄,就是团结弱者,使强者互相争斗;斗郄,就是使强者互相争斗。强者相斗之后,对于胜的一方,就高扬他的功劳,壮大他的声势。对于弱者失败一方,就为他的失败感到悲哀,为他的衰落感到伤心,侮辱他的名声,羞辱他的祖宗,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弱者奋起。如果胜者听到自己的威势,一味地进攻而不知退,弱者听到己方失败,受到损伤,反而会强大实力,倍增力量,拼死抵抗,那么结果也许会改变。无论对方的势力和威力有多强大,我们的防御也会更加强大,皆可胁迫吞并它。


四、心得
仇是追究伤害,攻击报复,对有仇的对象穷追不舍,只有报仇的目标,穷急。对于关系是内结还是外结并不分析调查,制于人于仇,制于人者失命。解仇,就要把仇来进行调查研究,从仇中走出来,有区分做更有建设性的目标,斗争也要讲智慧。振穷趋急,以仇(私)为动力,振发动力(哀其负,伤其卑,亏其名,耻其宗),以建设性目标为急,做出内结外结的不同应对,敌我分明以应对。

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中经之术中的形体容貌和闻声知音,今天讲述解仇斗郄,“辩说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故羸微为仇,从而解之;强者为隙,从而斗之也 ”,弱者之间相斗,宜解之;强者之间相斗,宜斗之。提请思考的问题是,解仇斗郄与中经之道“振穷趋急”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用中经之道振穷趋急才能做到解仇斗郄。


五、背诵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18 14:49 , Processed in 1.126532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