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5-26 08:37 编辑
一眨眼,又周六了,这一周读得还可以,就是体会欠缺,还是有点进不去的感觉。
大意: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道” 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心得:
一、在家庭养育中,生活中,重视建立仪式感
一直挺排斥仪式的,尽管老师也经常说仪式的重要,还是没有听进心里去,读完这章,有点入心了。想想生活中,有什么仪式可以定下来?感觉未知这一块做得很好,可以向她讨教。譬如开学,譬如对长辈,譬如春节……
摘:
《道德经》所说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制度,也就是日常礼仪以左为尊,包括军战在内的凶险的事情反过来,以右为尊。这样将日常生活与军战之事分隔开,一左一右,一吉一凶,在礼仪上就给军战之事贴了个标签,是不同于日用常态的。所谓吉事、凶事,涉及中国古礼的分类,历史上的演变很复杂。清初人秦蕙田的《五礼通考》,系统总结古礼演变,是一部考据较为翔实的著作。我们就依据这部著作,对古礼的分类做一点常识介绍。 中国的古礼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吉礼的主要内容是祭祀,包括国家祭祀天地日月、山岳河海,地方祭祀境内山川、先贤勋烈,民间祭祀祖先、土地神等等。祭祀是社会共同体的信仰载体,所以居五礼之首,称吉礼。 嘉礼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礼仪,包括皇帝即位改年号,观星象、定时令以布政,行政区划的体国经野,政府系统的设官分职等等。民间的婚礼、教学礼仪、加冠礼、宴饮聚会的礼仪等,也属于嘉礼。 宾礼是社会交往的礼仪,通俗地讲可以分为待客之道和为客之道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天子接受诸侯和蕃国的朝觐,天子遣派使者访问诸侯国或蕃国,诸侯之间的会盟,民间的相互走访等等。 军礼可以顾名思义,就是建军养兵、行军打仗的礼仪。具体内容则包括军队建制,出师的文檄和仪式,检阅,誓师,田猎,行军过境的祭献活动等等。 凶礼是应对灾荒、丧亡的礼仪。丧葬用礼,很容易理解,所谓慎终追远,寄托哀思,凝聚情感,都可以通过丧葬之礼体现出来。至于灾荒,都是急茬儿,也要弄那些繁文缛节的礼仪吗?在这个问题上,或许正显现出中国传统礼乐制度的思虑之周延。如“备荒之政”,也就是防范灾荒的预警机制,又如“散利”,也就是赈灾,都力求在日常生活中,以礼仪的形式养育成从容应对的习惯,不至于出现赈灾者摆出救世主的姿态、灾民哄抢赈灾物资的场面。
二、这一周特别强烈的感觉就是领导者的层次,我们老大整个财务乃至整个公司都很拥戴她,虽然她基本上不在公司了,但她说的话,下面的就是听,就是愿意去做。她让你感觉生活有有奔头,自己很不错,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而老二说的话,却总是让人沮丧、对抗,因为她一说话,就让你感觉自己很差。所以离职,我也找老大商量,老大真的给到我们支持的感觉。她就是这样默默在存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