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8-24 21:57 编辑
20220824星期三 第十一周第4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符言第十二 第一天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提问:上一章讲述了决策的操作。本章讲述如何执行。今天的经文讲守位和守明,这是执行决策的两个起点。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做才是守位?聪明智(慧)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谓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好的执行力需要首先守位,然后是耳聪目明心智。今天讲要听得好必须要具有德术的正静(因情),要有德术。而德术正静,需要赏罚保障。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德术的操作要点是啥?赏术的原理是啥? 第三天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右主因。 提问:德立明位,昨天经文讲赏罚立德,今天讲述赏罚问谁,和能问对人要知因。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对于自己做得对不对,该向谁请教?对了错了的,谁来赏罚? 第四天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右主恭。 提问:位明德赏,昨天的经文讲赏罚善问,荧惑不再;问之以因循理,故能长久,自位明德赏至问因,执行的事情本身似乎已经构成一个单元闭环,闭环之外,还需要有其他闭环或者要点协同运行,“执行”,这件事才可以完善运行。今天经文讲述的是周与恭。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君与心为什么一定要“周”?经文中的“恭”与“洞天下奸”、“谙变更”是什么关系? 一、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1周:周,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 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 ,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 。有的甲骨文 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 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 ,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 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 将纵横划分的封地 简写成“田” 。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 ( 封地而建) ( 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 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 写成“用” 。 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用” 写成 ,“田”形若隐若现。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周,密也。从用、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周,密闭。字形采用“用、口”会义。
2群:“群”是“羣”的异体字。君,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主宰、统治。羣,甲骨文 ( 众多羊只) ( 攴,鞭策、驱赶) ( 口,呟喝),表示牧羊者吆喝着将四处散落的羊只驱赶到一起。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 (呟喝)和“攴” (驱赶)合写成“君” ;并同时将“君” (主宰、统治)作为声旁。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君”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羊” 写成 。俗体隶书 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 造字本义:动词,牧羊者呟喝、驱赶,将众多羊只聚集在一起。古籍多以“羣”代替“群”。《汉字简化方案》用“群”代替“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羣,輩也。从羊,君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群,同辈人。字形采用“羊”作边旁,采用“君”作声旁。
3乱:“𤔔”是“亂”的本字;而“𤔐”是“𤔔”的异体字。𤔔,金文 ( 上下两只手相配合,精细操作) ( 缠绕在织机上的交错丝线),表示两只手相互配合,精细操作,理顺交织在织机 上的混乱丝线 ,以便持续纺织。当“𤔔”的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乙” (不打结的顺滑丝线)另造“亂”代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手工理顺织机上交错混杂的丝线。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𤔔” 写成 。俗体隶书“ ” 将篆文字形中由爪 、糸 、工 、又 所构成的“𤔔” 省略成“爪” (抓持、操作),强调“手动”理顺混杂或打结的丝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爪”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双手“廾” 。魏碑中的俗体楷书“乱”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𤔔” 当作“辭”的省略,并用“舌” 代替简化“辭”,表示辩、讼双方所陈虚实难断,头绪混杂不清。古籍多以“亂”代替“𤔔”和“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乱”采用俗体楷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乱,理清混杂的丝线。字形采用“乙”作边旁,“乙”表示理清纷杂的丝绪。字形也采用“”作边旁。
4无:无,篆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 字上加一横 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 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兀” 写成 。“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5开:開,金文 ( 門,户) ( 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 连写成“开”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開,張也。从門,从幵。,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开,开张大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开”字。
6闭:閉,金文 是指事字,在门栓“闩” 上加上一竖指事符号 ,表示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一根木棍,构成牢固的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撞。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十” 写成“才” 。 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木棍,构成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简体楷书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才” 写成“下”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闭”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關”(关)表示拉上门栓,拒绝出入;“閉”(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閉”(闭)是更彻底的“關”(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閉,闔門也。从門;才,所以歫門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闭,将两扇门板拉合。字形采用“门、才”会义。才,是用来顶住门板的木棍。
7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 ( 羊,通“祥”) ( 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 双眼 写成 。有的甲骨文 将一双眼睛 写成 和 。有的甲骨文 将一双眼睛 省略成一只眼睛 。金文 ( 羊,即“祥”) ( 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羊”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 写成“艹”加“口”的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善,吉祥。字形采用“誩、羊”会义。“善”这个字,与“義”(义)、“美”同义。
8原: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 ( 穴,石洞) ( 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 加“下” (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 将表示向下的水流 省略成“下” 。金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厂” (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泉”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泉” 写成 。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 又再加“水” 再造“源”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厵,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厵,泉水的本源。字形采用“泉”作边旁,像泉水从石崖下流出。篆文字形灥,采用“泉”作边旁。
9长:長,甲骨文 是象形字,像一个人 头发飘散 的样子。有的甲骨文 像头发飘散 、拄着拐杖 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 在头发飘散形象 的基础上加“又” (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 突出了人 的头上飘飘的头发 和拄杖的手 。籀文 ( 头发) ( 发簪) ( 人),强调头发。篆文 在籀文的“人” 里面加“手” 。 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長,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长,时空久远。字形采用“兀、匕”作边旁。兀,是高远的意思。匕,表示久则变化。字形采用“亡”作声旁。,是倒写的“亡”字。所 有与长相关的字,都采用“长”作边旁。仧,这是古文写法的“长”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长”字。
10飞:飛,金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鸟儿振动双翅 的样子。籀文字形 画出翔鸟的完整形象,鸟头鸟身 和振翔的双翅 。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鸟头鸟身 简化成 。有的篆文 省去表示鸟头鸟身的 ,并将左右对称的双翅 写成上下重叠的双翅 。 造字本义:动词,鸟儿振翅翱翔。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的双翅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飞” ,用单翅代替篆文字形 的双翅,即简体楷书字形 是篆文字形中一支羽毛 的变形。“飞”是鸟儿振翅翱翔,“翱”、“翔”、“翻”、“翩”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飛,鳥翥也。象形。凡飛之屬皆从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飞,鸟振翅而翔。象形。所有与飞相关的字,都采用“飞”作边旁。
11树:“尌”是“樹”的本字。尌,甲骨文 ( 木,小树) ( 豆,盛器) ( 又,抓、手持),表示手持木苗栽种在盆子里。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屮” (草)。当“尌”的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木” 另造“樹”代替,强调种植对象为木本植物。 造字本义:动词,盆栽木本或草本植物的小苗。《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树” ,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中笔画复杂的“壴” 简化为“又” 。在甲骨文字形中,“树”是动词,表示植树;“木”是名词,表示一棵树。“树”的本义与“植”的引申义,都有“栽种木本幼苗”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树”表示一系列动作,包含“栽种木本幼苗”、并“对木苗的成长加以管理和塑形”,系列动作指向追求幼苗的最终生长结果;“植”的“栽种”引申义,表示一个简单动作,只有“栽种草木幼苗”的意思,强调“竖立”的动作,并不强调动作的结果与影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樹,生植之緫名。从木,尌聲。,籀文樹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树,播种、培育、种植等农事的总称。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尌”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樹”字。
12微:“ ”是“微”的本字。 ,甲骨文 ( 長,长发的老人) ( 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 加“辵” (行进),强调行进。篆文 大体综合了金文“ ” 和 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古籍多以“微”代替“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微,隱行也。从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13洞: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一致。洞,籀文 ( 同,相一致) ( 水,水流),表示有水流、说话有回音的岩穴。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同” 写成 ,将籀文字形中表示积水的“水” 写成 ,将籀文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 造字本义:名词,有水流、会发出回音的巨大岩穴。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同”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洞,疾流也。从水,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洞,迅疾的流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同”作声旁。
14谙: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暗”的省略,表示不公开的、悄悄的。諳,篆文 ( 言,诵读) ( 音,即“暗”的省略,不公开的、悄悄的),表示暗诵,即背诵。 造字本义:动词,因熟知于心而默念背诵。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音”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谙”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諳,悉也。从言,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谙,知悉。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音”作声旁。
15恭:甲骨文中“龚”与“恭”通用。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供”的本字,表示敬奉。恭,甲骨文 ( 龙) ( 共,即“供”,供奉),表示敬奉神龙。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 字形。有的金文 加“兄” (祝祷),突出崇拜主题。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廿” ,省去“龙” ,同时加“心” ,突出诚心。 造字本义:动词,虔敬地供奉神龙。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恭,肅也。从心,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恭,态度肃敬。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共”作声旁。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君主考虑事情不能不周到,要善于平衡各方利益;君主一旦做得不周到,那么群臣之间有人就会因照顾不到而生出祸乱。群臣处于无常状态,内外信息就不会畅通,君主怎么能够知道问题出在哪呢?如果君主不能成功解开与与群臣之间的误会,并能成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能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上主要是在说明周到的重要。 一要使眼睛看得更远,二要使耳朵听得更远,三要建立搜集信息情报的联络点,让自己始终处于对各种情报信息的明确了解之中。要明白知道千里之外的情况,了解隐蔽微小的事情,这就叫做能够洞察天下,这样所有的奸邪之徒没有不敢不更改的。以上所说的是君主在表情上做到恭。 五、理解联想事例 人主的工作是要全局性和全面性,不能有盲点,不能是个外行,想起之前很多单位的领导都是跨专业的,所以把单位搞得一塌糊涂,并不是说这个领导的能力有问题,有一些行业的专业性特别强的时候,领导未接触过,就会出现乱的情况。 长目、飞耳、树明,君主对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都一清二楚,隐蔽细微的情况也都了解得很详细,奸臣无所遁形。赏罚分明的法度,全面详尽掌握情报和信息。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位明德赏,昨天的经文讲赏罚善问,荧惑不再;问之以因循理,故能长久,自位明德赏至问因,执行的事情本身似乎已经构成一个单元闭环,闭环之外,还需要有其他闭环或者要点协同运行,“执行”,这件事才可以完善运行。今天经文讲述的是周与恭。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君与心为什么一定要“周”?经文中的“恭”与“洞天下奸”、“谙变更”是什么关系? 周,密闭的。君与心周了,才能没有盲点,如果不周知万物,则不见原,那也就无法掌握外面的事物,不能做有效的指挥。 恭,虔敬地供奉神龙,态度肃敬。君主威势尽显,则奸臣无所遁形,一览无余的,则不敢作奸犯科,变得老老实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