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2-8 13:32 编辑
千字文第十周 3、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郡:金文 (君,国王)+ (邑,城市),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朝廷直辖的大都市。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邑” 写成“双耳旁” (说文)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監其縣。从邑君聲 君:“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 (手执权杖) +(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 连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帝”;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王” ;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君”;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皇” 小结郡:君+邑是郡。(君是尹(手执权杖+口),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郡,朝廷直辖的地方,君(令)临在之地。
历史背景: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提到过中国天文学上有"九州分野"的概念,九州已经成了中国领土的代言词。最早是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仍确定为九州(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并铸九鼎,以永定九州。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推位让国"禅让制度的最后一位受益人,禹以后开始了"夏传子,家天下"等历史。但这并不是禹的错,实在是除了禹的儿子启,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接班人;而且启是大家推选上来的,不是禹自己定的。 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孔子都说,我实在挑不出禹的过失。他婚后第四天就治理洪水去了,一去就是十三年,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特别是有一次刚好禹的儿子出生。禹硬是听着儿子的哭声不进家门,而且"一馈十起身,慰劳人间事,出外见罪人,下车而问泣"。禹在位27年,享年一百岁。禹治水累得腿胫上的汗毛都磨没了,又得了风湿病,弯腰驼背的根本迈不开步子走路。后世的书呆子有专门学走禹步的,他们不知道只有得了风湿才能走好禹步。 "九州禹迹"的第一层意思是说,中国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第二层意义是,大禹治平水患之后,第一次开始丈量中国的土地。他派使臣大章从中国的极东(辽左)至极西(流沙),用脚步测量,得到的结果是中国东西共计2亿33500里零75步。又派使臣竖亥自极北(沙漠)至极南(海表)步量,中国南北共计2亿30500里零71步。 这里要注意,上古时代十进制的数字概念与今天不完全相同,上古是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兆就是十进制最大的数了。今天以万万为亿,古今数字概念不同。
百郡秦并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分天下为36郡,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又将天下分为103郡,取个整数说,就是百郡。汉朝的百郡是在秦灭六国、并土地的基础上而来的,所以叫做"百郡秦并"。前面"户封八县"中提到县,这里有提到郡,就是古代两级区域行政管理单位,叫郡县制,大体相当于现在省县制的概念。 秦以前郡小县大,周时天下分为百县,一县下辖四郡,所以《春秋》各传上说: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秦以后郡大县小。县者悬也,或悬在郡的上面,或悬在郡的下面,是一级行政管理单位。秦汉以后万户县的长官为县令,不足万户的称县长,明清时候均为七品芝麻官。 唐朝以郡为第一级单位,下有州道县,宋时加入府一级,明清时期设有府道州县,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又不一样了
意译:(九州禹迹,百郡秦并)中国天文学上有"九州分野"的概念,九州已经成了中国领土的代言词。最早是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仍确定为九州(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并铸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大禹治平水患之后,第一次开始丈量中国的土地。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