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未知

未知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9 10: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知 于 2018-10-19 10:40 编辑


理解:

   第七十三章:有胆量则行杀戮之事,没有胆量则使人活命。这两者,有利也有害。天道所厌恶的,谁知道其中的缘故呢?天之道,不争强好胜而善于取胜,不巧言争辩而善于回应,不刻意召唤而得到众人的归顺,宽缓安然而善于谋划。天道就像一张天网一样广大无边,稀疏却不会有一点儿漏失。

   第七十四章:百姓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使他们感到恐惧呢?如果以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来统治天下,就会使百姓常畏死,对于这样以人道治国的国君,我将以天道之名杀死他。如此一来,天下谁还敢再以人道治国呢?天道生万物、杀万物,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人君以人道之杀,代天道之杀,这就如同代替木匠去砍伐树木。代替木匠去砍伐树木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整体概括:

    天道广阔无边,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人生人杀,道之亡也。


心得:

    “使民常畏死”,是现在的惯常做法。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是如此,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单位的制度,家规,班规,无一不是如此。天道沦丧,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杀戮,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到底孰是孰非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1 12: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广阔无边,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人生人杀,道之亡也。-----言简意赅!
   ...... 杀戮,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到底孰是孰非呢?---检查那个“天”到底是哪个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0: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知 于 2018-11-2 17:39 编辑


理解:

   第七十五章:百姓之所以陷于饥荒,是因为统治者征收赋税太多,因此百姓才陷于饥荒。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以人道御天下、强作妄为,因此百姓才难以治理。百姓之所以轻生冒死,是因为统治者奉养奢厚,因此百姓才轻生冒死。只有不以奉养奢厚而乱施乱为者,才是真正利天下百姓、贵百姓之生。

   第七十六章: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身体会变僵硬。草木生长的时候是柔脆的,死后变得干枯。所以坚强者通往死亡之路,柔弱者通往生之路。因此,以兵强天下,天道沦亡,则国灭;树木强大就会遭到砍伐。物之所以强,德之所以亏,所以君王治天下须闭人之门,绝人之德,以人德为下,是谓强大处下;德之所以厚,物之所以生,生则可以久,是以圣人治天下,唯有以道为尊,以德为贵,方能资天下以利,是谓柔弱处上。



整体概括: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心得:

    这两章有说到心坎里去了的感觉。

    横征暴敛、哀鸿遍野、遭受反抗的事情,在我身上时有发生。因为德薄,所以生怕别人觉得自己德薄,而故做强大貌,这个假强大是不自然的、僵硬的、紧张的,所以整个人也显得不柔软。不仅内心不柔软,就连身体姿态都表现不柔软。这样的假强大,也正是别人所讨厌、容易受攻击之处。只有以道为尊,以德为贵,资天下以利,凡事恬淡处之,我的内心才能变得平和,我才能做到真正强大的柔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14: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fox 于 2018-10-26 14:29 编辑

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整体概括的样式...(柔弱是处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7: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coofox 发表于 2018-10-26 14:24
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整体概括的样式...(柔弱是处上)

打错字了,说明我多么不想柔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7: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知 于 2018-11-2 17:43 编辑




理解: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不就像拉开弓弦射箭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它,弦位低了就举高它;拉得过满可以放松一些,拉得不足就补充一些。天之道,就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而人之道却不是这样的,掠取不足的来奉养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出来供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做到。所以,圣人为天道,不以圣名自恃自矜,成天下之功,而退身全道,不欲开人之天,不欲为人之道。

   第七十八章: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冲击坚强的东西时,没有什么能胜过水,因为它以其“无”(无常形,似道之无极)克万物。弱胜过强,柔胜过刚,普天之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所以,圣人说:“处众人之所恶,积天德之不显,以德配天,成为一国之主;处天道无为之益,不求益生,其德配天之极,故能为天下王。”合天道之言,在世俗人看来,似乎是反话。


整体概括: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圣人不欲见贤、以弱胜强、以柔胜刚、受国之垢、受国不祥。


心得:

    天地自然阴阳平衡,人莫之令而自均,损有余而补不足,但是人德好争,损不足以奉有余。最近看新房子邻居们的装修,以及做土建的师傅对我的游说,对这段太有感了!每个人都想方设法地占地扩建,巴不得自己家修建成布达拉宫似的,对于真修得像布达拉宫的业主,大家又呈鄙视样。其实一方面我也鄙视他们花那么多钱,修那么多房子,根本就用不上,另一方面也有一颗想把房子弄很大的心。好在,我没有什么经济实力,所以就不那样扩建了,安慰自己说:花那么多钱修些不用的房子没意思,还怕查违章建筑的。所以,那颗好争之心,也就蠢蠢欲动而已。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知易行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8: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周总结:

1、应做之事:
       不知、病病、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杀为奇者、无以生为、柔弱、受国之垢、受国不祥。

2、不应做之事:
       知、使民畏威、使民常畏死、代大匠斫、坚强(强大)、损不足以奉有余。

3、天道之特征: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司杀者杀、损有余而补不足、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

    第七十九章:和解怨恨,心里必然会耿耿于怀,有所余怨。以人德之宽恕,来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难道这就是德善吗?所以,圣人执天德而无索求。有德之人就如同手执借据而无索求一般,无德之人就好像掌管税收的官员一样苛取。天道无亲无恩,没有偏私,合天道之善人方能以德配天,以德胜天下。

    第八十章:天子应该把诸侯国分封得更小一些,更多一些,人口更少一些。即使有代替人工十倍、百倍的器具却不使用;使百姓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即便有船只车辆,却没有乘坐远行的必要;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列兵打仗的必要。使人民重回远古结绳记事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这便是最好的治理国家的状态!人民有甜美的饮食,漂亮的衣服,安适的居所,享天伦之乐。毗邻的国家互相可以看得到,鸡鸣狗吠的声音互相可以听得到,人民直到老死,都不相互往来。


整体概括:

合天道,无人欲之索求,故无害、无怨,且有小国寡民之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至治之极的理想境界。


心得:

    读了第80章,我更加确信了朱老师他们一直在推广的“自然农法”的理论依据。自然农法提倡“道法自然”,覆盖免耕、酌情除草、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不用地膜大棚、种植当季食物、重视在地消费,提倡小农耕种模式,不使用机械化种植,农民可以在土地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养家糊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不用背井离乡去打工,也不会把老人、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很多农村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解决,环境污染也会得到有效缓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2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

   第八十一章:天道真言不以文饰貌,以人道观之不美;人道之言以文饰之,以礼隆之,悦人耳目,是以俗人皆以其为美。善为天道者,执一而通万物毕万殊,无所不通,无所不周,是以不辩;有辩者,则有不知焉,有不知者,则道不通焉。知天道者,知天下万物为一,貌似不博,实乃真正的博大;蔽于曲学者,知虽杂多,却互不相通,不能毕万殊而归于一,看似博学,实乃不知。圣人不积人德,为之以天道,以天德府天下济万物,则圣人愈有天德;以天德之有余奉天下,圣人愈有天德。天之道,至虚至静,至柔至弱,故能生万物而不勤,应万物而不争,胜万物而不伤,利万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天道于天下,不见可欲,不见可得,不与道争名,不与天争功,不与天下争利。

   

整体概括:

圣人应该谨守大道,绝弃人道,才能长久地维系天下太平之治。


心得:

    这一章又是抽人的鞭子呀!说圣人要“不信美言”、“不辩”、“不博”、“不积”、“为而不争”,反观我自己,每一项几乎都是反着做的,我害怕别人的评价,不喜欢别人说我不好;总觉得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希望别人照做,想去说服别人,跟人辩;感觉自己学的东西不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支离破碎的,顾了东,顾不了西,每天很忙乱;奇欲旺盛,好积物、好争。但是当我这样写的时候,我心里又有一个声音在说:“这几个方面最近还是松动了一些的,有一些变化。我现在能够接受别人给我提的意见,这样我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要去说服别人、跟人辩的欲望少了很多;也更感觉有的能力是适用于方方面面的,生活和工作中,我都感觉对自己的‘信’越来越强了,我越来越觉得我是有能力的了;奇欲好像也比以前少了一些。”嗯,是的,变化已经在发生了,为了让我的身心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和睦,工作更加顺利,继续努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知 于 2018-11-17 23:17 编辑

                                                  《道德经》总结

    《道德经》五千言,粗读一遍,感觉老子是从各个方面举例论述了我们做事要合道,无为而无不为。具体到方法论上来讲,我归纳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抱一守道。
    至虚静、守静笃;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涤除玄览;绝学无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不食子、食其母;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争;柔弱、处下。
    2、知足(灭奇欲)。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摒弃余食赘形;不善人之资;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4、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5、无以生为。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不贪生生之厚;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道德经》都读完了,有些东西现在也似懂非懂,也有些只言片语的东西像种子一样种在了心里,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万物之根在于道,万物不是分裂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平时处理事情的时候,知道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我们不是要去研究一个个的现象,而是以这些一个个的现象为切入点,找到最后的领导,对领导做功。也知道了,天生天杀,有功劳了,不过是我顺天没有妄为而已,不是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有多大的功劳,而应该去沾沾自喜。事情做得不好,那一定我是穷折腾,不合道所受到的惩罚。那个要搬着石头砸天的人呐,对老天爷愤怒的人呐,不想屈服于老天爷的人呐,一直在受着苦。前段时间跟儿子一起背《朱子家训》,背到“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就想着《道德经》也是在反反复复给我们讲这个道理。天道,它至虚至静、至柔至弱,看不见、摸不着,它一直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天道的力量不可逆转,唯有循道、合道,方能不把自己关在牢笼里。


    优秀同学推荐: 黑雪(坚持吟咏,带动了整个班吟咏的氛围,喜欢他那种能享受自己做事时的感觉);木木(对字义研究特别透彻,常常在生活中体会经文的内容);空气(空气说话总给我“袭明”的感觉,为什么她什么都可以体会得那么通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9:50 , Processed in 1.06922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