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胡冬梅(Tammy)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6 10: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6日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理解:
第七十三章阐述人道之弊和天道之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
舍慈且勇,勇而敢为,是为灭天循人。天人相决,则天杀人。是以勇于敢则杀。不以天灭人,顺于天,循天行,则天生之。是以勇于不敢则活。君王如果认为勇于敢为人道可以便民利天下,而结果就会招致天刑之祸。君王如果认为勇于不敢为人道,是对治天下没什么作为,好像这样是对天下无益民之利,但是结果反而会是天降大恩。所以君王为人道治天下,利害是根本无法把握的。天清地宁,天地不与万物相争,而万物莫不由其出,生杀予夺,皆存乎天。万物千变万化,不过于阴阳。天地以阴阳相推变化之,复以阴阳相推应对之。天生天杀,看上去像是有规律,又像是完全随机的。而万事万物,又都像是自然而然而来,自然而然而去。天地万物,就像连成整体的一样,生杀互根,生生死,死生生;恩害互成,害生恩,恩生害。就好像,背后有一个擅长谋划者,在推动着这一切。天道,就像一张天网那样,对天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胜,无所不应,无所不验,无所不谋。并且从未有能脱免者,天道也从未有所失验。
第七十四章讲,如果人君以奇治国,代天司杀,必将会失去天下,并且殃及自身。
生死,天理而已,自然现象而已。所以在天道自然状态下,人是不会畏惧死亡的。人道之治不符合天理,还要维持这种秩序,就只能用暴力和恐怖手段,用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来统治百姓。人君以生杀予夺,以威权立人德,以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来统治天下,这就会让百姓常畏死。对于敢为奇者,以人之道治国者,为了卫道爱民,我将以天道之名,杀死他。如此以来,天下谁还敢以人道治国呢?天道生万物,杀万物。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人君以人道之杀,代天道之杀,则是一个技艺拙劣的人,来乱砍乱杀。人生人杀之门一开,代天司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君王失道乱天下,不仅会失天下,必然也会殃及自身。

心得:
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国君治理国家,以人的那点智慧和能为,怎么可能和天道之功相比呢。为什么人应该效法天道而治国,因为天道是把一切都设计好的,完备而永恒。人以自己有限的不完备的一己之知,去以人助天,代天行德,是不自量力,是败事有余,是画蛇添足。所以,老子认为,只有天道,才能做到无所不为,无所不治。天地创造了万物,推动变化了万物,随着万物的变化,又能动态的根据已有的变化,给出新的变化。而且,它可以通过生杀恩害,使万物保持着自然均衡。在这样伟大的力量面前,难道人不是很多余,很渺小吗?如此伟大的力量,在它面前,人何为呢?人丧其天,要么畏,要么狎,生杀皆失其机,是谓勇于敢则杀。人合其天,不畏亦不狎,生杀皆得其机,是谓天人合发,是谓勇于不敢则活。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和草木虫鱼飞禽走兽,并没有什么不同,由天地所生,寿终正寝,再归于天地。草木会畏惧死亡吗,动物会畏惧死亡吗?都不会。正常人,自然的人,也不会畏惧死亡。人是天生的,只有天,才有权力带走人的生命。人由天生,故由天杀。人非人生,故不由人杀。天生天杀,道之理。人生人杀,道之亡。亡道,必失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1 14: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冬梅的心得里,我看到了:人合其天,不畏亦不狎,生杀皆得其机,而非人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6: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10-26 09:49 编辑

10月23日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徙,柔弱者生之徙。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理解:
第七十五章讲君王以人道为政,求益生以助民,实为害民。只有为天道,才是真正的益民贵生。
君王以人道治国,人德好欲,好多得,必重税赋,税赋太重,百姓留给自己吃的余粮就会不足,以至于挨饿。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把自己当成了天,不仅代天生杀,还代天施为。以天治天下,百姓自足自富,本来并不存在轻死的情况。为了缴纳税赋,不得已舍身逐利,用生命去抽取财货,贵物而贱生,这是轻死的一方面。第二方面,当百姓无论怎么努力也满足不了税赋时,只有自杀或者造反。这是轻死的极端情况。统治者迷信以奇治国,以人道为政可以增益于天下。越折腾,劳民伤财就越严重,天下就会越贫穷不足,百姓就会越来越轻死。闭人之门,人德不出,君王以天道治天下,以天德蓄养天下,这样才是真正的贵民之生。
第七十六章讲人道处下,天道处上,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刚出生的小孩子,骨弱筋柔而握固,精神足全。等人死的时候,浑身都是僵硬的。草木初生的时候,是很柔脆的。而在它们死的时候,却是枯槁的。所以,生和死是同时发生在万物身上的、交织并行的两种运动。天徙之以生,人徙之以死。以兵强天下,则天德沦亡。兵之所以强,故天德所以亡。天德亡,则国灭。故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德与物反,物之所以强,德之所以亏。是以君王治天下,务须要闭人之门,绝人之德,以人德为下,故谓强大处下。德之所以厚,物之所以生,生则可以久。是以圣人治天下,唯有以道为尊,经德为贵,才可以天胜人,以德胜物。胜而不伤,资天下以利,是谓柔弱处上。

心得:
1、无以生为者,贤于贵生。七十五章从物质生活,社会秩序,生死轻重等三方面,阐述了国君以人代天,以智治国,会造成社会贫困,国家昏乱,人们轻死而重利,无所不为的后果。这样的社会,就是乱世的样板。要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天下大乱的局面呢?老子认为,统治者,不代天有,不代天宰,不代天杀,不代天生,任百姓凭天运而自然的生活作息,他们就会自足自富,百姓人人都富裕了,整个国家也就富裕了。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自然就会安宁。人们的生活,都过的很幸福安康,他们自然就会贵生重死,不妄为作乱。所谓贵生,贵天生,所谓重死,重天杀。生死在天,而不在人;富贵由己,而不由人。求生者以人敝天,贵生者通天达生。敝于天者,天刑之。贵生者,天宝之。天刑之民,不得其生,亦不得其死。天宝之民,穷理尽性,达于天命。
2、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进一步阐述了生死之道。强大处下,死亡行进走的越多,越强大,那么死的就会越快。所以处下。柔弱处上,生命运动,行进的越多,则寿命才能更长久。国与国之前,比的是什么呢,不过是比,谁能存国更久。当敌国都灭亡了,我们的国家还在国运永昌,所以柔弱处上。人有个身体,弄的一身疾病,这在老子看来,不可以有身。人有了个国家,弄的亡国了,这在老子看来,不可以有国。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有身呢,贵生不病者可以有身。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有国呢,万世传承,恒久不亡者,才可以有国。身不病,家不破,国不亡,其道理都在于此,柔弱主生,刚强主灭,故柔弱者可长久。通过读经,感觉道理明白了不少,也澄清了很多是是而非的观点,但具体怎么做还是有些迷茫,只能是在生活中时时地去觉察,慢慢地去矫正,还有就是反复地去读,加深领悟,让老子的观点深入到内心,成为不自觉的行为准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14: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就是整体概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2: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11-2 16:06 编辑

10月29日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理解:
第七十五章阐述了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圣人以天德奉天下的道理。
天之道,它难道不是和张弓的道理一样吗?强大者,人之下德。积人德所得,不会一直强大下去,天道会以死亡来瓦解它和摧毁它。柔弱者,天德之积,天道会贵之以生。积人德之厚,故能有余。人德厚,则天德薄,则天道必损之。积人德之薄,故为不足。唯积人德之不足,才能存天德之厚,则天道补之。天道损积人道有余者,而补积人德不足者。人之道,以刚强胜柔弱,是以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谁能积天德之有余,以天德奉天下呢?唯有以天道治天下的圣人。为天道,而不以圣名自恃自矜。成天下之功,而退身全道。不欲开人之天,不欲为人之道。唯有德者,才能以德奉天下,尚贤则失德,失德则天下乱。故圣人不欲见贤。
第七十六章讲,天下之人好积人德,唯圣人积天德配天而王天下,对于治天下来说,以天德之柔弱胜人德之刚强,正言若反。
天下最柔弱的事物莫过于水,水和天道一样,至柔至弱,水攻万物,通利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克。道,驰骋于万物之间,而万物莫之能胜。水无常形,似道之无极,无极则无以易之。天道之治胜人道之治。天德之慈胜人德之勇。天下人都知道是天造化了天下,是天在主宰天下。但天下人都好积人德,而不好积天德。所以,圣人说:正因为众人恶积天德,圣人唯天德是积,圣人才能够以德配天,成为一国之主。圣人不以人德助天益生,众人皆以人德益生,求生生之厚,而恶天道无为之益。积人德者臣,积天德者王。能常处无为之益,圣人之德,配天之极,故能为天下王。合天道之言,以正治国之道,在世俗人看来,似乎是刚好和人德相反的。正因为圣人反物合道,性修反德,才能天德足全,配天而王。

心得: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历史上,那么多的朝代更替,那么多的流民暴动,那么多的农民起义,为什么?都是天道的自然均衡法则在起作用。天道贵均,贵公,贵大,贵同。以天观之,人无贵贱高下。天道的运动,是生在行进。人道的运动,是死在行进。所以天道贵柔,人道贵强。人道贵强,就会本能的进行兼并,损不足奉有余。天生万物,初始设定,人都是一样的人,而到了人类社会,一部分人成了高贵的人,一部分人成了卑贱的人。有余者高贵,不足者卑贱。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这个思想的源头,就来自道德经。人为什么富贵了,发达了,要兼济天下呢,这背后的驱使力量是什么呢,它的驱使力,就是天道。因为天道贵均。道者贵天,以行天道,所以才能以有余奉天下。
2、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以俗观之,世人所好,不过富贵显达荣耀贤能于世。世人所恶,不过不器不物不荣不显。不器不物者,为世之垢。圣人不欲见贤,是以受国之垢。处道而不处物,物物而不物与物,以道莅天下,方可为社稷主。以人之道有为,助人之生,曰益生,益生曰祥。以世人观之,不益生,曰不详。以天之道无为,达人之生,曰贵生,贵生曰王。以天道观之,贵生者,曰长久。受国不祥,不为人之道,不益人之生。而为天之道,而贵天之生。合于人道者,是为天下臣,合于天道者,是为天下王。反者道之动。美言合俗,正言合道。美言若正,正言若反。玄德,与物反矣。正言,与世反矣。

月度总结:
这个十月真是多事之秋,屡屡传来癌症不治的消失,无论是自己的亲友,还是社会知名人世,无论贫贱还是富有,生命的尽头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更能够理解天生天杀,人力之不可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反观那么多的人对死亡恐惧,是没有实现人生的目标吗?他们的目标又是为了什么?个人的财富、名利、子孙……人德好积,天德不积。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读了这么久的《道德经》,应该也知道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吧,但愿能知行合一。

编号
主要内容
学习收获
第七十一章
圣人病病,是以不病的道理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圣人以德立威,以德为贵,天下不病的道理。
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三章
人道之弊和天道之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第七十四章
君王如果以人灭天,以威立德的话,那么一定会招致祸殃。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五章
君王唯有不以奇治国,不为人道之政,才算是真正的利天下。
无以生为者,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柔弱胜刚强,圣人以德为贵的道理。
柔弱胜刚强。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余的道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八章
天下之人好积人德,唯圣人积天德配天而王天下,对于治天下来说,以天德之柔弱胜人德之刚强,正言若反。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5 11: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11-5 11:50 编辑

11月5日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到治之极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至治之极。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理解:
第七十九章从反面阐述了柔弱胜刚强才是圣王之道。不以柔弱胜刚强,就会无以应,无以胜,伤以积,怨以积,乱以积,积乱成灾,则天下亡。故曰,唯虚静柔弱是从,以道御物,以柔弱胜刚强,方能为天下王。天道无亲,常于善人,圣人以天德胜天下之人德,虽胜而不伤人的道理。
虽然你伤害了我,但是我选择原谅你,不报复你对我的伤害。即便宽恕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但是内心里面却会一真耿耿于怀。以人德宽恕别人,通过和怨来积人德,这并非德善,恰恰是德不善。因为只有天德才是德善,而人德不足以为善。圣人执天德,而不责于人,天德无积故无争,无争故无怨于人,无怨故能无责。圣人以德配天,故能合于天之上德。以人德相争,无德。无德司彻,司人之害天,司人之伤人。害天伤人者,必不能胜万物,而必为万物所伤。天道非人,无得之以亲,亦无失之以怨,故天道无亲。圣人有道,方能可以德配天,以德胜天下,胜而不伤,乃为圣王。
第八十章进一步阐述,圣人以德配天,治理天下,一个至治之极的完美天下,会是什么样的。
老子主张把诸候国分封得越小越好,让诸候国的人口越少越好。诸侯国不好强,百姓不好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天子统治天下。国小民寡,虽有提高劳动效率的机械而不用;百姓安定富足,不会涉险远徙;即便有舟船,也不会乘着它们到处远徙;即使国家有了军队,也派不上用场,因为根本不可能会发生战争。使人虽有智慧而不用,废人之天,复天之天。天下正平,病无可病,争无可争,乱无可乱,治无可治,是谓至治之极。在天下太平的社会中,百姓心中恬淡,口中自甘。以自己族群的衣冠服饰为美。安居乐业,讲礼仪伦常。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然后人们才会守其礼,乐其俗。一个太平社会的生活景象,就在于这四个字:甘美安乐。诸侯国很小,住在这个国家,就能看到那个国家。人们住的很近,甚至都能听到邻国的鸡犬之声。百姓皆自足自富,自得自乐,根本没有和邻国贸易交往的需要和欲望。天足之足,与外无求。安而无忧,自成其天。

心得:
1、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人们的婚姻,都是怎么破裂的呢,先有不善,然后积不善成怨。积怨难返,于是反目成仇。这个积不善成怨,是怎么来的呢,都是在于,双方都喜欢“执左契而责于人”。都想处上而不处下,处上者,又不能以德待人,反而处处责备配偶。这样就出现了怨。生活中,大奸大恶之人,大是大非之事,毕竟是少数,多数都是琐碎事。婚恋关系中的吵架,不睦,离婚,根本原因都是“自认为”自己有理,对方无理,自己执左契,对方执右契。另一方通常也是这么认为的,双方都觉得自己执左契,都互相责备,于是家无宁日。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理解了这句话,可以挽救大多数的婚姻。
2、甘美安乐。对于乘天运而化的人来说,邻国之人,和屋后的一棵树,山上的一块石头,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一个物件。甘美安乐,都承自于天,而非成之于人。任何人的甘美安乐,都与他人无关,都是自己和天地之间的事。这便是太平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况,得天而自足,得天而自乐。这便是得大自在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2 16: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2日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理解:
第八十一章接着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道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有真言而不美。人道之言以文饰之,以礼隆之,悦人耳目,俗人皆以其为美。但这种美言是不符合天道的。善为道者,执一而通万物毕万殊,无所不通,无所不周,是以不辩。有辩者,则有不知焉,有不知者,则道不通焉。通天道者无所不知,才是真正的博大,深不可测。而蔽于曲学者,不过是井蛙之识,知虽杂多,却互不相通,终不能毕万殊而归一。圣人配天道而有玄德,故能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生而不有为不积,为而不恃,是谓既以为人,己愈有。长而不宰,是谓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至虚至静,至柔至弱,故能生万物而不勤,应万物而不争,胜万物而不伤,利万物而不害。圣人之道,天道也。为天道于天下,不见可欲,不见可得,不与道争名,不与天争功,不与天下争利。慈以积德,俭以卫德,不敢为天下先,不害道伤物。辅万物以自然而不敢为,是谓为而不争。

心得:
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配天道而有玄德,故能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生而不有为不积,为而不恃,是谓既以为人,己愈有。长而不宰,是谓既以与人,己愈多。如果天道长养万物,长成了就收割掉,据为己有,占为己功,那么天下万物,就不可能繁荣昌盛。圣人之治天下,也是如此。凭天运而生,凭天运而长,凭天运而成,圣人愈是以天化民,而不以人之道宰制百姓,那么天下就会越来越兴旺。天下越太平昌盛,百姓越甘美安乐,那么他们圣人就会越受到万民拥戴,百姓乐推而不厌。所以说,圣人既以与人,己愈多。
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至虚至静,至柔至弱,故能生万物而不勤,应万物而不争,胜万物而不伤,利万物而不害。人之道,有形有势,可穷可尽,可言可辩,有情有欲,好争好强,好名好利,好伪好智,好损好伤,好巧好夸。以人之道治国,争矣,乱矣,殆矣,亡矣。天之道,无形无极,无穷无尽,无言无辩,无情无欲,柔而无争,无名无割。故能莫知其极,应物无穷,胜物无穷,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是以为圣人至虚至静至柔至弱,同于天道,以天道为之于天下而不行人道不争。以天之道治国,则国之福,太平之至治。人道私而好争,天道公而无争。以人之道治国,则国灭。以天之道治国,则国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2 16: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八十一章总结
编号
主要内容
原文
第一章
一种完备的宇宙观,道可道,非常道。道有三重:至道、天道、人道
名有三重:无名、有名、命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万物作而不辞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这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圣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在具体细节上面,讲述道是怎么生出宇宙万物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人应该以道御物,在根源上把握天地万物,而是为纷纭的万物所迷乱,要做得到抱道守一,以道治国,这就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之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如何以无生有,创生天地。道生万物为何能永恒不息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由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递推到圣人治天下,因后身外身故能天下治的道理。理念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圣人如何在具体方法上治理天下。圣人善为天道,其天德若水,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圣人功成事遂之后,应退人道,全天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具体应该如何去人道全天道。圣人抱道守一,去人道全天道,以天道爱民治国,是谓玄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天道集虚,圣王用道,贵于用无。唯有以道之无,才能御天下万物之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要如何去人之道,存天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圣人以天建道,而不以人建道,故能无身无患,宠辱不惊。以道为贵者,才可以托天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圣人通过修炼,可以通彻大道,与道为一,同于大道,与大道浑然为一的道理。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圣人与道为一,深不可识,又是如何深不可识,以及如何才能笃守大道,不让智巧滋生。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或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守道要旨。圣王致虚极守静笃,返于大道,复天命于万物。只有符合天道政治伦理的统治,才能让天下永久太平。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第十七章
圣王治理天下,崇奉天道,施不言之教,行无为之治,便可天下治平,百姓皆会怡然自得。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不以道治国,以人道治天下,大道崩废,终致国家昏乱。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天下已经无道,绝弃圣智、仁义、巧利,做到以天救人,以质胜文,就可以让天下返于大道,把流离失所的孩子都带回家。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圣人弃天下之伪,浑其心同于道,保道养真,以救天下之民,复天下之真。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第二十一章
阐述了大道之象与大道创生万物之理。只有守道,才能了解万物之所以然。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圣人曲己全道,抱一而治,返古圣至真之道,自然之教于天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圣人为什么要行自然之教所有的人智之教,都不过是飘风骤雨,不能持久。唯有天道,才能使天下安以久。所以圣人要行自然无为之道,为政以天为本。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不有信焉。
第二十四章
圣人应该立自然之道,行自然之道,而不立人之道,行人之道。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衿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天人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君王守道的重静之术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征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天道自然之教与智慧之教并存,圣王应该行天道自然之教,绝人道智巧之教,做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有智慧而不用,虽智大迷,才是统治天下的要妙。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虽智大迷,具体应该怎样做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天人不离、大制不割之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有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不可为的道理如果以人灭天,强取天下而为之,那么就会以人刑物,自败自失于天下,所以圣人应该去人复天。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可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慎兵之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圣人用兵之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君王罢天奉人是行不通的天不仅不会臣服于人,它还会惩罚悖天之人。君王只有罢人复天,复守天道,天下才能长久安定,万物才能长久处于最完美的自然生存状态中,所以道之于天下,如同川谷之于江海。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君王要明白,真正能泽被天下的是道,而不是人唯有绝弃人之伪,复返天之真,才能不失其所,不亡其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君王只有退身全道、退人全天,才能立天下圣功,全其圣功,故能成其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不以人害天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闭人之出口,张道之出口,绝弃人之道,尊奉天之道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圣人无欲,万物自化,天下自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
以人德治天下,会一步步走向大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万物莫不以德为贵,君王只有以德为贵,才能正天下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君王去伪存真,去文复质,去巧守朴,复归于道,用道之弱的道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生育化成万物的,是道,而不是人。圣人应该退身全道,勤而行之,造福天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之理和损益之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道理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圣人为政以道为本、道为功之实、圣为功之名、圣人无名的道理。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君王去人复天,清静为天下正的道理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的两种不同的政治后果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圣人如何才能见天道,如何才能不行而知、不为而成的道理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怎么才能做到不为而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道理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圣人摄生守国之道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善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圣王尊道贵德之理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圣人治天下,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的道理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第五十三章
人之天不可开,人之道不足取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圣人之治,应该立天之道,行天之道,天下才能长久,君王才能以天德府天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君王含天德之厚,无人道生生之厚,则人无以害天的道理。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天人本为一,圣王唯有抱一而治,才能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圣人以无事取天下的道理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以正治国,而不以奇治国的道理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重积德无不克,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天人两不相伤的道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上德若谷,以德畜小国的道理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君王治天下,非以人贵天下,而以天贵天下。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如何修炼守道,去人道,贵天道。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圣人为道慎终如始,则治天下终无败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则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君王应用谨记天之道不可失,人之道不可违的道理。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圣王以德蓄天下、以德为胜的不争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可以以天之德胜人之争。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圣人唯有怀不争之德,才能以德配天的道理。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圣人用兵,以天而战,以天救之,以慈卫之,不与不先,哀兵必胜的道理。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圣人披褐而怀玉,外人而内天的道理。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一章
圣人病病,是以不病的道理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圣人以德立威,以德为贵,天下不病的道理。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人道之弊和天道之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君王如果以人灭天,以威立德的话,那么一定会招致祸殃。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君王唯有不以奇治国,不为人道之政,才算是真正的利天下。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柔弱胜刚强,圣人以德为贵的道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徙,柔弱者生之徙。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余的道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之人好积人德,唯圣人积天德配天而王天下,对于治天下来说,以天德之柔弱胜人德之刚强,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常于善人,圣人以天德胜天下之人德,虽胜而不伤人的道理。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圣人以德配天,治理天下,一个至治之极的完美天下,会是什么样的。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道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点评

哇撒,冬梅的这个总结把我震撼到了,汗颜呐!  发表于 2018-11-18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2 16: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mmy 于 2018-11-16 10:29 编辑

《道德经》第一轮读完了,从1月26日到今天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多少年没有这样仔细的来读一本书了,幸亏有老师的敲打和群里各位同道支持才坚持下来,感谢大家,也为自己到达终点而开心。这种读书的方式对我促进很大,在读书的过程中因为规则的执行,也曾经遇到过很大的情绪扰动,愤懑之下几乎要自己退出,那些情感是那样的真实。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抄写、诵读、理解、体会、写作业,这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而又充满了新鲜感。在学习的过程看到了自己与某些同学的差距,有时候群里的讨论自己看不太懂,但暂且输入自己的意识,等到能明白的时刻到来。
终点也是起点,读完又好象回到刚开始的那一天,这样一本深奥的书,一遍只是囫囵吞枣,还有好多东西是模糊的,但至少把以前一些流俗的误读得到了更正,后面要对照自己的笔记进一步地加深理解。


我推选的三名优秀的同学:苗苗、黑雪、素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0:20 , Processed in 1.096257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