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小迪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6 12: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5-6 14:11 编辑

最近参加某个培训心里浮出了三个问题
1、为何为师?
2、为何师(学)?
3、怎么学?
师和学很有可能与学习无关,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归属获得一个资格安放一种情绪,连“揣而锐之”都算不上,所以有些人看起来好学,好为人师表,其实肚子里没货,越学越忧。“有为利无为用”不管哪个方面在生活中都没能被实现,放不下利,却从不为利。
师只是一个位置,一个通道,不仅是一个人的功劳,但作为学生,只能看到代表师的那个人,因而要逝要远要反,才能大。老师行不言之教时,就是最好的教学,当己无有师之用。
当学习这个本能没被偷换成其他工具时,学习就不是以文为文,就是一种操作,往返出入于玄牝之门,而能为天下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6 21: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5-8 20:33 编辑

第十五周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合道之行无辙迹;至信之言无瑕谪;万物纷纭并作不用筹谋思虑;与万物同返为道则为闭,应物无穷,无关楗仍不可开天;与万物抱道合一,无人文教化仍不可解散。所以,圣人救人救物返道,为天下复其天,而无弃人弃物。这就是沿袭大道。善于事天治人者不以己为人师,不善于事天治人者以身为天下资。不奉行人智之教,不以人助天,行不言之教、自然无为之道,大智若愚,才是要妙。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
认识人之雄健,笃守玄牝之门,承载着天下万物。承载天下万物,不离常德,复归于德全之人。认识显于天下之昭照,笃守玄冥之昏昏,为应对天下之法式。为天下式,则不更常德,而复归于无极,应物无穷。认识人之荣威,笃守道之虚静,滋养万物而不争。滋养万物而不争,天道之德厚足,复归于敦朴。以朴为器之法散化为万物之用,见素抱朴,乃统天下。天道之治,不离不忒,不割不裂。

字义:
1、谪:形声。从言,( chì)声。本义:有意指摘,责备。
   谪,罚也。——《说文》
2、筹:形声。从竹,夀声。本义计数的用具。
   筹,壶矢也。——《说文》。谓投壶之矢为筹。
3、策:形声。从竹,( 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4、谿:形声。从水奚声。本义山沟山谷
   谿,谷也。——《广雅》
   若高山之与深谿。——《吕氏春秋·察微》。注:“无水曰谿。”
   川曰谿。李注:“出于山入于川为谿也。”——《尔雅·释水·水注》
   涧谿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毛注:“谿亦涧也。”
5、谷: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水注谿曰谷。——《尔雅·释水》
6、忒:形声。从心( yì)声。本义差误
   忒,更也。——《说文》
   忒,差也。——《广雅》
7、守: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8、制:制、本同一词,后来分化,“制”用于具体的制造,“制”用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两章分享:
1.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
日常之善,循本然之善。如何才到做到?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逝,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故而不弃人弃物,远而反。善闭善结则为器,曲则全。
2.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
知道雄白荣的同时,也知道雌黑辱,明白雌黑辱与雄白荣的转换关系,即使处于雌黑辱时,依然能守中,转化到雄白荣时不自见自是自矜自伐,顺其自然。
工作生活环境即使不太合道,自己也不能离道,复归于婴儿,朴散而成器,而为大制。
3.大制不割
万物为刍狗,百姓为刍狗,何割之有?
人不离道,载营魄抱一,何割之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何割之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何割之有?
若有割离,则无顺其自然、无委屈求全,则非大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3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5-17 20:50 编辑

第十六周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随或行,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为了治理天下而人为之,这样是很危险的,治理天下不能以人之巧智。以巧智治理天下以获己利,一定会败;牢牢把天下攥在手里,因骤雨不终日,而一定会失去天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万物有或随或行,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的特性,绵绵不绝用之不勤。为者执者都不符合这样的规律,因而失败。因此,圣人要去甚去奢去泰,善闭善结。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治理天下之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而不以兵强天下,大必反。战争过后,不论胜败,都哀伤遍野荆棘丛生,人智人强大过天地,非自然,必遭天谴。因而善人的功绩不过如此,不敢取强。要有善果,必须勿矜勿伐勿强,顺其自然委屈求全而不得已。物壮不反则老,是谓不道,离衰败就很快了。

字义:
1、執: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捕罪人也。——《说文》
2、隨:形声。从辵。隨,从也。——《说文》
3、行:象形。本义:道路。行,道也。——《说文》
4、嘘:形声。从口,虚声。本义:缓缓吐气;呵气。出气缓曰嘘。——《声类》
5、吹: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6、甚:会意。小篆字形,从甘,从匹。甘是快乐;匹,匹耦。沉溺于男女欢情。本义:异常安乐。甚,尤安乐也。——《说文》
7、奢:形声。从大,者声。本义: 奢侈,不节俭。奢,张也。——《说文》。徐灏曰:“奢者侈靡放纵之义。故曰‘张’,言其张大也。”
8、泰:形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骄纵;傲慢。骄泰奢侈。——《国语·晋语》
9、事: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职也。——《说文》
10、hào 喜爱,与“恶”()相对
11、huán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 huán)声。本义:返回。还,复也。--《说文》还,返也。--《尔雅·释言》

两章分享

1、用陈琴歌诀体背诵,并不了其技巧,但当用一口气读完一句,有起有伏有节奏时,经文和身体真的能结合起来呢,而能较快速地背住。关注点不在记忆本身上,也不在理解上,而是与身体的共鸣共振,读经就有些不一样了。因而本周译文第一次未对照白云先生的译文,纯粹自己的理解,感受很不一样,更入身体。但这样很容易产生偏颇,故更要小心。
2.甚奢泰,不一定是有意为之,更多的时候是自己无法觉察的行为。大则逝,则远。如果只停留在人身上,停留在局部,肩上扛不住一,抱不了一,就是甚奢泰。去甚去奢去泰,不仅要勿矜勿伐勿骄勿强,还需要远逝善闭。如何检验自己有没有甚奢泰?就是在面对别人的甚奢泰时,仍能守中;若稳不住,就两人的甚奢泰在打架。
3.如何应顺万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的变换呢?知守为,大制不割!
4、这一周依然如以前那样忙碌,但超过预期的疲惫,有两三天都疲惫得睁不开眼,甚至有一次差点在工作中睡着了,昨晚到家倒头就睡。早上很焦虑,都周四了,连译文都没做,可身体并没有为此而配合,在去工作的路上又睡着了。而中午快速转移至另一个工作地点的路上时,却出奇的好精神,站在轻轨里甚至都不需要抽出一只手去把扶手,用手机高效率地完成了译文和分享。接着身体恢复了常态,一下午至晚上都很精神,而能上电脑继续完善。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果而不得已。

一个月总结
1、老想着怎么向一位朋友正名,我并没有显摆。今早读书,读到多则惑,发现自己又私了,深怕失去一段关系,乃余食赘行。若她真的被我刺激,也是一件好事,一如既往,屈则全,洼则盈,枉则直,少则得。
2、功成身退,功成不成身都要退,功成不成也不能退。家庭氛围有变化不是我的功劳,也有我的功劳,位置更要好好地守住,静为轻根重为躁君。
3、为天下母,知荣守辱,在道不一定是一件让自己舒服的事,也不一定就能得到荣誉,甚至来不及实现功成事遂再身退,处众人之所恶!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09:0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07: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辨字的坚持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0 15: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5-24 07:49 编辑

第十七周

第三十一章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为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居上势,而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字义
1、兵: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兵,械也。——《说文》;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2、祥:形声。从示,羊声。本义: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如:吉事有祥。——《易·系辞》;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左传·僖公十六年》。〈形〉吉利。祥,福也。从示,羊声。一云善。——《说文》;祥,善也。——《尔雅》。李注:“福之善也。”
3、居:(1)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后作“踞”。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说文》。(2)当;担任。如:居位(居官任职);居职(在职,任职)
4、左:会意。从又从工。""意为"相助""互助""协助""""工作"""""联合起来表示"按吩咐工作""辅助工作""协助工作"。本义:辅助。引申义:辅助的位置。左,手相左助也。——《说文》。俗字作“佐”。
5、右:(1)形声。从口,从又,又亦声。""本义指"右手""主力手"""意为"吩咐"""""联合起来表示"主力手出手,并吩咐左手帮忙"。本义:主力手、可以呼唤左手提供佐助的手。引申义:主力手的位置。(2) ;帮助。后多作"" 。右,助也。从口从又。--《说文》。徐锴曰:"言不足以左,复手助之。于救切。"右者,助也。--《易·系辞》
6、恬:形声。从心,从舌,甜省声。合起来的意思是把心思放在舌头上去感受滋味的甜美。所以本义: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恬,安也。——《说文系传》;恬,静也。——《广雅》;恬淡寡欲。——曹丕《与吴质书》
7、尚: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尚,曾也。——《说文》。曾: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词性变化:〈动〉尚假借为“上”,尊崇。尚,上也。——《广雅》。

译文

用战争来统治天下,不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伤物害民,故有道者不处。天下太平安居乐业时,统治者治理天下则贵佐,如果天下出现暴乱,就要贵右,以战争禁暴除乱。兵者,治凶之器,乃不祥之器,唯有禁暴除乱才可以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复天之道。战胜因死伤太多而不以此为美,以胜为美者,则乐杀人。乐杀人者,失天道,则不可得志于天下。左主吉,右主凶,故护主将的偏将军居左,主杀敌的上将军居右。天子帅兵出征前的誓师仪式,要以丧礼处之; 战争过程中,杀人众多,要以悲哀泣之;战胜,仍要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字义
1、臣: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2、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3、宾:賓 bīn〈名〉形声。从贝,冥( 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賓,所敬也。——《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  宾者,接人以义者也。——《礼记·乡饮酒义》
4、合:会意。从亼( 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合,合口也。——《说文》;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引申为开合之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庄子·达生》
5、制:(1)制定,用文字规定。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盐铁论·刑德》;周之王也,制礼。——《左传·哀公七年》。(2)规章,制度。擅作典制。——《史记·礼书》;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
圣人与道为一,深不可识,无身无名,功成身退,而朴小,不敢以人为治理天下。若侯王能笃守天人相合,抱道守一,万物皆自宾于大道。天地相合,生养万物,不需要人的政令,就能自然而然地均施天下。万物之始就了天道伦常,天道伦常既有,君王就该停止人智之治,万物就可以不被毁灭。道对于天下,就像川谷为江海的源头。

两章分享
1.分清左右之职,辩清得失,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败而不恶,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恬淡为上。
2.微妙玄通,复归于无物,故道常无名。见素抱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故朴无大小。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可以不殆。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自宾自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7 1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6-1 15:44 编辑

第十八周

三十三章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字义:
1智: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正名篇》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
2明:朙 míng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 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与“昏暗”相对。《说文》朙,照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3胜:勝 shèng形声。从力,朕( 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說文》从力,聲。本从舟,省作月。任也。《廣韻》舉也。《正韻》堪也(《說文》勝也。又任也,可也)。《廣韻》勝,負之對。
4、自: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说文》自,鼻也。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疏》自,由也。《傳》自,從也。《廣韻》用也
5、有: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不宜有也。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偁。引伸遂爲凡有之偁。凡春秋書有者,皆有字之本義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日下之月,衍字也。此引經釋不宜有之恉。亦卽釋从月之意也日不當見食也而有食之者孰食之月食之也。月食之故字从月。公羊傳注曰不言月食之者其形不可得而覩也故疑言曰有食之。引孔子曰:多聞闕疑,愼言其餘,則寡尤。又聲,云九切。古音在一部。古多叚有爲又字。凡有之屬皆从有。
6富:富形声。从宀( miān),表示与房屋宫室有关。畐( fú)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像人腹满之形,合“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
7、志:《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8、久:《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
9、寿:《说文解字注》() 久也。久者、從後灸之也。引伸爲長久。此用長久之義也。

译文:
知人之所能为智,自知人智之局限为明。胜人者雄天下,自胜者守雌。知天之足者因天运而自然,福;强制人欲妄为者守天道之志。不失万物之所德者,弃人助天之妄为而抱道守一者,长寿!

三十四章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字义:
1、泛:《說文》浮也。一曰流也。通作汎。汎,《說文》浮貌。一曰任風波自縱也。
2、恃:《說文》賴也。从心寺聲。《廣韻》依也。
3、辞:《正字通》俗辭字。《佩觿集》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乱。又《說文》訟辭也。《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又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4、主: zhǔ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说文》主,镫中火主也。又,君主,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书·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吕氏春秋·察今》今世之主。

译文:
大道无所不在,泛于天下,自然而然,可左可右。万物依道而生,但道不会用言语教化其生长,也不会因其依赖而名为己有。道泽被万物而不以己为主,无欲有、欲得、欲宰,退身而不自见,故名为小。万物皆归附于道,道不以己为主,无所不蓄,故名为大。所以,圣人自始至终都要做到不以身自见自大,退身全道,去人之大,而成天之大,故能成其大。

两章分享:
1、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可左可右,可前可后,终日不可失其所,知足强行,积德养正,故能长寿。
2、退身全道,不以己为主,不自见自明自伐自矜,改我自由为自由我,曲而全,洼则盈,故能成其大。
3、两个对比:一是,弱其妄为巧智之志,强守天道抱一之志。二是,不以身自见,强制人欲,不自彰天下,朴小,而名为小;去身全道,成道之大,而名为大。
当在这两个对比中纠缠不清,欲似有非有似出非出时,一句“万物为刍狗”就能瞬间让人清醒,自知为刍狗则明。
4、自知后由贪爱变仁爱,而能理直气壮骂孩子了,不用透过保护孩子来保护自己。以前以已为中心的我死了,守中的我未亡。

因为表弟来借钱,而第一次认真仔细地算了一下家里的固定开支,发现已经大于了收入,然后才理解了老公的焦虑,才了解我辞职后对他的压力。还说什么曲则全,有了才能曲,自己都还没有,拿什么来曲啊!根本就没有资格说累说辛苦,离利还早着呢,就去想着无!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重点在前面,先把前面的枉洼敝做好了,后面的直盈新才可能出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 2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6-10 09:56 编辑

第十九周

第三十五章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字义:
1执: zhí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执,捕罪人也。——《说文》
2、既: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又:完毕;完了。既而曰。——《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谷梁传》

译文:圣人执大道,百姓前来归往。圣人不伤物害民,不自为大,天下则安平泰。礼乐与赏罚,非天之道,百姓就会停止继续前来归往。自然之道,玄牝之门,至虚至静,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无物可操持。

第三十六章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字义:
1、歙 xī
(1) 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歙,缩鼻也。从欠,翕声。——《说文》。字亦作噏。
(2) 通“翕”。收缩,敛息。开阖张歙。——《淮南子·本经》;开闭张歙。——《淮南子·精神》;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淮南子》
2、固 形声。从囗( 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固,四塞也。——《说文》;亦孔之固。——《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

译文:
闭人道,则天道必张;弱人道,则天道强行;废人道,则天道必兴;夺人道,则天道常驻。是执大道之虚静。人道强则天道弱,人道弱则天道强。人不可以脱离天道,人之伪巧不可以教化天下。

两章体会
1.这一周花了大部分的精力在和吟诵握手。虽然从小就不怎么唱歌,只哼哼,完全没有唱的经验,能开口对我来讲就是很大的进步,还不能顾及是否能按规则吟诵。但却兴致勃勃,一天比一天有感觉,甚至在公交车站等车时都在小声地唱。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从心里发出的一股不会受任何外界影响的力量,不管有没有相应的经历,有没有老师的教导,那股力量就那样原生态地存在于身体里,是造物主给予的力量,用之不可既,鱼不可脱于渊。
2.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挫其锐解其纷,归根复命,希言自然。
3.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往而不害,安平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0 10: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6-24 10:11 编辑

第二十周


第三十七章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字义
1、为。爲 wéi
《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又《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又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又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2、化。
《說文》化,敎行也。《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
又以德化民曰化。《禮·樂記》化民成俗。
又《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
又泛言攺易,亦曰變化。《易·繫辭》擬議以成其變化。
3、作。 zuò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作,起也。——《说文》
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4、镇。鎮 zhèn
形声。从金,真声。本义:对物体施加压力。镇,博压也。——《说文》
5、正。 zhèng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译文

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行不言之教,是谓无为;却无所不生,无所不化,无所不成,是谓无不为。君王若能笃守天道,万物将根据天道完成自我教化(自然之教)。化而欲作人道之教,我将镇之以守道之出口,天人相合。天人浑然为一,则君王不复起人道之教。知常不妄,虚极而静,万物便能自成其成,而守其正。

第三十八章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字义
1、德。
《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
又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謂善敎。
2、仁。
《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3、义。義 会意。
《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又《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4、礼。禮 会意。从示,从豊( 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
《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5、华。 huā会意。从芔,从芌( xū)。“華”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华,荣也。——《说文》。《傳》華謂文德。

译文

天德对万物不加以教导,行自然之教,是以有德;人之德不放弃行有言之教,是以无德。天德处无为之事而持无可持;人之德治理天下而持人智伪巧以制。人德之上者(仁)以人德教化天下,但不会强制百姓,而无以。上义者自觉遵守仁的标准规范,而有以。用礼加以强制规范,对不自觉遵守者只能攘臂而扔之。所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用礼教规范人的行为,人伦取代天伦,则忠信不能自成,而天下昏乱。君王制礼,看似先见之举,而道散成文为华,而天下愚昧。是以守道之君子处天真素朴之厚,不居忠信之薄;处道德之实,不居仁义礼之华。所以,去人德去仁义礼,取天德存上德。

三十七、三十八两章录音

两章分享
1、不欲以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故天下将自正。
2、从“德、仁、义、礼”的字义来看,离朴离自然离一越来越远,而越来越表面化以成文成制。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愚之始——不承认自己很蠢,还洋洋得意自己很聪明——华而不实啊!

一个月总结
反复地读着经文,却没有什么感觉,木木的,只知道一直以来太过自以为是、争强好胜,以为那是有责任有担当,以为遭人讨厌是因为别人不够好。若合道,是上善若水,是曲而全,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是众人皆谓我自然。是自己做得不好啊!前天是爸爸的忌日,看着跳动的烛火,一下明白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明白了爸爸的苦。好难过啊!继续读书,好好读书,不妄为。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
只能当祈使句读,把这些句变成板子一下一下打下来,受着,知道该被打,却不知道如何去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7 10: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8-6-21 21:40 编辑

第二十一周

第三十九章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字义
1、得。
《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2、一。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3、贞。
《說文》卜問也。从卜,貝,以爲贄。《徐曰》《周禮》有大貞禮,謂卜人事也。
又《易·乾卦》元亨利貞。《疏》貞,正也。
又《文言》貞者,事之幹也。《書·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疏》天子有大善,則天下得其正。
4、致。
《說文》送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
又招致也。《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繫辭》備物致用。《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
5、蹶。
《說文》僵也。一曰跳也。《廣韻》失脚。《孟子》今夫蹶者趨者。《莊子·人閒世》爲崩爲蹶。
又《荀子·儒效篇》竭蹶而趨之。《註》竭蹶,顚倒也。
6、榖。
《說文》楮也。《詩·小雅》爰有樹檀,其下維榖。《註》惡木也,《本草》作構。《爾雅翼》葉無瓣曰構。《埤雅》皮白者榖,皮斑者楮,蓋一物三名也。
7、琭。
《廣韻》玉名。《韻會》玉貌。《老子·道德經》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註》琭琭喻少,珞珞喻多。一云承上文,貴以賤爲本言。蘇轍註:非若玉之琭琭,貴而不能賤,石之珞珞,賤而不能貴也。
8、珞。
《五音集韻》郞擊切,音靂。與礫同。小石曰礫。

译文
惟初太始,受道之造化之物:天得道以清扬;地得道以稳固安宁;神得道以造化万物;川谷得道以源源不断;万物得道以生生不息;侯王得道以天下正。他们都致于得道为一。天无以清扬,恐怕就要裂开;地无以安宁,恐怕就要崩废;造物之神无以灵,恐怕就要造化不再;川谷无以源源不断地充盈,恐怕就要枯竭;万物无以生生不息,恐怕就要灭绝;侯王不以德为上,恐怕就要招致败亡。故,侯王之贵,在于为政以德为本;侯王之高,在于以德为上以人为下。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这正是以其不自生而化育天下,以德为贵啊,难道不是吗?故侯王不贵其资,如同有很多空车厢用以载物,而不化为物放入车厢中承载;不要像玉之琭琭,贵而不能贱;也不要像如石之珞珞,贱而不能贵。

第四十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字义
1、用。
《說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疏》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書·臯陶謨》天討有罪,五五用哉。
又《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
又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
2、弱。
《玉篇》尫劣也。《釋名》委也。《增韻》懦也。《書·洪範》六極,六曰弱。《傳》尫劣。《疏》尫劣是弱事,爲筋力弱,亦爲志氣弱。鄭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氣弱也。《禮·曲禮》二十曰弱冠。《疏》體猶未壯,故曰弱也。《釋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

译文
返而复归乃道之动,归根曰静,静笃极虚曰弱,乃道之用。万物归根于有,有归根于无,无名天地之始。生而不有,与物相反,是谓玄德。

两章录音

两章分享
反礼为义,反义为仁,反仁为德,反德为道,是谓道之动。惟初大始,道立于一,至纯至虚,至弱至朴,为天下贞,是谓道之用。道之动用,以德府之,而天下万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

捂了一周多,慢慢有了一点新的感受。当不从我出发,不把得失当回事,不计较对错,事情就变得简单了纯朴了。对也许就也是错,错也许就是自然,当抱着对错我都要捱过去,都不会舍弃,哪怕最终共同走向灭亡,我也受了,冤屈也就没有了。不和人比对,无所谓我做的和你做的是不是一样的,无所谓你说的是不是事实,无所谓公平不公平,无所谓功劳大小。我能改则改,顺则顺,能妥协就妥协,改不了顺不了妥协不了,就把气受着,再改再顺再妥协。少言寡语,低头看路,行道做德,海阔天空。人的潜力好大,只要愿意受,一切皆能受,绵绵无尽。若要立志,则刚直非能曲,而失全,如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柔弱胜刚强,有生于无。

何为贱?就是彻底承认自己是刍狗,不公平也公平,生来就是作为祭祀用的,就安安心心把本职做好,扎进生活里,别老是以为自己是一只不一样的刍狗,以为自己可以唱大戏,而在自以为是中死去。承认错误,勇于直面自己的弱点,彻彻底底成为一只贱命的刍狗。于是,贱命而认命,或行或随而至德,抱一守中,而复归于道,而贵而静而妙,是以贵以贱为本。能作贱,是美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6-13 20:30 , Processed in 1.11272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