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铃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6 13: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6-16 13:35 编辑

德经
经文
上德
下德
层次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下德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仁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上礼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道-德-仁-义-礼-法(层次)
厚............薄
实............华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处道德之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去薄取厚,去华取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1 21: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23: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7-14 21:06 编辑

39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40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
(顾不上查了。没心思查了)
(灵:造化之枢)枢:户枢也。从木区声。户所以转动开闭之枢机(制动之主)也。如:北斗第一星,谓之天枢。言行君子之枢机。
*区:踦區,藏匿也。
*致:送诣也。

二、经文理解
    39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一者,道也。
   自古以来(昔),得一者(宗道从德者):天清、地宁、神灵、谷盈、万物生、侯王贞。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神(造化之良能)——得一则灵(造化之枢实施);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生息繁衍);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贞)”。其致之一也。天、地、神、谷、万物、侯王,他们遵行道的本始设定(致:送诣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人害天,天无以清,恐怕将会裂开;地无以宁,恐怕将会崩废;神无以灵,徒有造化之能,而无法施以造化之为,那么神恐怕将会停歇了;万物之源的川谷无以盈,失去了源源不断的造物原材料供给,恐怕将会枯竭;万物无以生,恐怕将会灭绝;候王无以贵高,即失德、无德,(贵:以德为贵。高:以德为上),恐怕将会蹶倒败亡。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贵(亨通显达于他物。如:长成的好品种的庄稼)以贱(未亨通显达之前。之如种子)为本、为源,高(人视贵为高)以下(人视贱为下)为基。所以侯王自谓孤(无父)、寡(独)、不成才(不),这是以贱为本,不是吗?
  (在舆服制度里,乘舆之礼,彰贵;佩玉之礼,彰德。)所以这就遵行(致)了“乘车级别之繁杂”不如“心中无车”(数舆无舆),心里没有车的等级,世俗看来就像微贱之心之人,以贱本。也就不用追求各种各样等级的闪着光泽的玉、(那就是)一块块小石头。

40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从失道到得道的过程,是道在动(道之动)。道无所有、无所执、虚极静笃、看上去不高不贵不强(弱者),是道的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三、概括
   第39章:*得一(得道)的事物有;天清、地宁、神灵、谷盈、万物生、侯王贞。得对失,失道呢:天裂、地废、神歇、谷竭、万物灭、侯王蹶。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贵是亨通显达于他物,为贵,贱是亨通显达之前的状态,为贱。
       *礼的流行,人蔽于物时,怎么办?数舆无舆,不欲玉石,反道者也。反者道之动
   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用道之弱,从失道的状态反(返)回得道的状态。
          *道之弱:道无所有、无所执、虚极静笃、看上去不高不贵不强。---以物观道、以俗语之,力求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来沟通。

四、体会和疑问
  1、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贵:天清地宁神灵...显达的、阳的。人谓之贵。原始概念
贱:致一、得一的...那些不显的内部姿态...阴的,贱的)人谓之贱。原始概念。
  2、天清地宁,天不清地不宁,我能接受。神无以灵将恐歇---;我原以为:神既然是造化之良能,那自然就是灵的,就会实施造化出来。能,是可能性,还没有到做和行动那一步。
  3、孤(无父母)、寡(独)、不成才(不---都是指不自生的意思。我不明白,不明白“何为自生”,桃子说自生的动作是表征,这样就明白了。比如不断地想,就是自生。
  4、数舆无舆:数舆不如心里无舆。举例子,礼,用车,人心里不再把车的档次挂在心里,心里装的是本分、本分对应的事情。不是说不用车了,级别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快读不下去了。近两周没有背下经文。没有和生活联系。   生活里呢,就是做实事越来越多了。不足是越害怕表达,越觉得自己不会表达。说话少了。
   看群里讨论,看不懂,越结合生活来说,越好。看见看似在莫名其妙的对象上的讨论,心里很恼火。不在一个世界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0 15: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书里在41章里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给出得道的方向和术法。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给出得道的路标和地图。
  第一句,有感觉。发现失道,才会启动往回返。比如,做聚焦练习时着急,和在体会里呆不住,经历这个煎熬,然后再回看,会安静许多。那,这怎么就是道之动呢?不是,我是说这是道之动,那,在道的状态,就不是道之动吗?
  第二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得道的路标和地图?-----感觉太大而化之了!嗯  这个感觉说出口,就回看自己。这个感觉是在符号表征层面在感觉的。往背后走,有和无的更细微实在的感觉,就不觉得空泛,无可执持了。就有了很基本的路标和地图,万物--有---无--道,然后里面还装满了具体和详实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0 23: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6-30 23:51 编辑

4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昩;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一、  字
*闻:知闻也,从耳门声。(往曰听,来曰闻)
*纇:丝节也。丝之约结不解者曰纇。(又,不平也)
*进:登也。前也。效也。又近也。(寻捕犯人为追,追兽为逐,追鸟为进,鸟很机灵的,追鸟要更加的警觉)
*渝:变污也。
*隅:角。角落
*贷:施也。
二、  经文理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智之人闻道之后,勤而行之,在生活里体悟练习得多和广泛。中智之人闻道,若存若亡,一会行道、在道,一会失道,没有(比如这一刻心在场,知道了,也会在生活里体会练习,但是下一刻,心飞了,忘光光了)。下智之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以为然。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不让下士大笑的道,还真不是真正的道。所以建言书写出这样的意思:
  明道若昩;进道若退;夷道若纇。-------真正明道的感觉,就像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进道,也就是行道,其做法和时尚流行的比,就像反其道而行,就像在倒退。夷道,搏之不得名曰夷,把持也把持到的道,就像丝结,已经结得结结实实、浑然一体、看不出头尾,解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上德若谷,源源不断;广德不是教导别人怎么做怎么做,给人的感觉就像“不给足了别人”,这种不足的感觉比如这样的“怎么我要方法,总是不给我呀”。建天德治天下、治自己的内部世界,用非已有,治非已功,若盗天之道。质真,返璞归真,与流行时尚相比是,朴实无华,好像变污了一样。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大白,真正的白(显的,阳的)是心善渊、言善信、动善时、事善能,并不为彰显而彰显什么(辱);最大的区域是没有角落,无边无际(有角落,指到边界了,有局限)道,也没有角,无边无际,无所蔽);最大的器,是以道御物的具体执用之物,它的生成要比任何其他器物要晚慢,因为它不自成,后其成而成。执天下神器而统御天下,行不言之教,虽有大美而不言,虽有大音而希声。(有形之物再大也是小,因为有边界)真正的大象,是无形的,要多大就能有多大;道没有边界涯际,不自生而生,不言、希声,无形无状,看上去像隐形一样没有踪迹可察,道是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道,善施且成万物也。
三、  概括
  40章揭示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得道的方向和术法。41章接着阐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或存或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进一步向人提示,行道之士,其行为特质:“明道若昧、进道如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皆因行道,唯道(不是人,虽然是人在行)——善施且成万物。
四、  体会
  我有“闻道若存若亡”的特点,我聚焦练习做得少,就是闻道之后的亡。亡的时候,我不是大笑之,我是假装看不见、听不见,像懒汉无赖。能知而反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0 23: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6-30 23:55 编辑

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一、        字
二、        经文理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者,冲虚之气(元气);一气生阴阳二气;冲气和阴阳二气,合为三(冲气、阴气、阳气?);三气生万物,冲气撮合阴阳二气相合,生成万物,万物的差别,本质是阴阳的配比不同而表现出来信息结构上的差异。
  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时,负阴抱阳,阴者为形,阳者为神,光有阴阳之气还不能生万物,还要有冲气这个编程员来编程。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人们所厌恶的,就是不生不长、不够强大,而王公却以此称自己。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所以万物,或者损掉物外在的荣华,但却有益于生存更久;或者增益万物的外在荣华,会导致损害。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人之所教,就是流行文化(人们厌恶不生不长、不够强大)对人的无形之教。这些,我也会教行,这就是益之而损的道理,越这样折腾越有损害。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梁与柔相对。强梁,柔弱的反面),强梁者,益之太过而损之太快,不尽天年,不得其死;这种只知雄不知守其雌的教行,是为雄之道,所以称之为教父。
三、        概括
  阐明益之而损(损之而益)的道理,益外之光华,而有损物之生命的道理。
四、        体会和疑问
1、“人们厌恶不生不长、不够强大”的意思,是指受不了表面的不生不长、不荣不华、不强,然后会舍本逐末地追求表面的生长和强大,比如掠夺式毁灭式开发自然资源,得到一时的经济利益。为了追求学生成绩之强,家长或老师要求学生去上课外辅导班,都是益之而损的道理。 
益之而损之理,不是说不要真的生长和强大,是要合道地去引领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产业的发展。
2、我没明白经文里益之而损的原理。
  经文里从道生万物的过程讲来:道生一(冲气),一生二(阴阳之气),二生三(冲气、阴气、阳气),三生万物,冲气和阴阳二气以生万物。万物皆为阴阳二气配比不同,负阴抱阳之时,主生。
  然后呢?益之而损,是指益阴、损阳?3、本周把上周没背下来的重新背了,都没背过。现在就是敢说这个没背过的真实情况了。
  模仿黑雪的吟诵,自己在下面吟诵了。我想自己琢磨调调,这花费了不少力气,这必须有一定积累才可以自然吟出,知道还不想放弃,想出名、想壮,我这也是益之则损。
  今天作业是赶出来的,好辛苦。辛苦在哪呢?用时间长,二是和家人都不同拍了,人家表现出了理解的样子,我更自责了。我的人气就是这么被自己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5 23: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7-5 23:45 编辑

第43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一、字和词
益:(象形的益,下面是器皿,上面是横着的水,溢出状)饶也。从水从皿。饶,饱也。凡有余曰饶。(溢的本字)增也,进也,加也,又多也。
间:隙也
希:望也。(天下希及之)
无有:至柔之柔、无形无状、无物无像,冲和之气,未始有物,是谓无有
无间:至坚之坚,坚硬到没有间隙。(我又想多了,我直接理解成 无的空间)

二、经文理解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之至柔——道,能驰骋在天下之至坚的物里。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至柔之柔、无形无状、无物无像,冲和之气,未始有物,是谓无有。至柔之气依然能驰骋在这没有间隙的最坚硬的东西里面(无有入“无间”),我由此知道,人之所为、有为之益,是益之而损;而道之所为、无为之益,是损之而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很少有人做这样。

三、概括
43章,进一步阐述“弱者道之用“的内在之理:“至柔(道)驰骋于至坚(物)“和“无有入无间“,引出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忽然有点明白,真做到在道,做就是全部,这时,真不用言说,不用特别为之,比如自彰)

四、体会和疑问
1、无有入无间------为什么不是“无”,而是“无有”?无不是没有哇。真无即真有。
2、对白云的公式化的语言“以人道立教、以人智为政,越是这样以人灭天,反倒越益之而损“,看到这里,直接的反应又是”空泛了,不落实“----没喂到我嘴里我想吃的。别怪白云,自己去落实。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最需要至柔的力量。于我自己的内心,就是去体会内心里最怕的经常躲着的地方。
  前不久高中同学们在老家昌黎县同学聚会,还请了班主任赵善胜老师。我隐约感觉到同学们好像对赵老师又有感情又认可似的。我却没有。好像我的心很硬。
  其实赵老师还家访过我家一次,我没在家,我妈说了我半宿,从那开始我才好好学习的,之前就是觉得学校老师不行。后来我妈问我,你感谢赵老师不?我不吭声。
  我体会对赵老师的感受。那是种硬顶着的力量。。。一个记忆里的情景总是浮现在我脑海,我作为班长教同学们唱校园的早晨,我在空道里转圈溜达着教和唱,赵老师教训般地语气说我:“别转圈了!晕。“----老师对我的那个涨满训斥之气的脸和语气。。。我默默吞下了这份教训,感觉自己像当众被抽打了外面的脸和里面脆弱的心。。。原来顶在这里。老师对我的态度。
  然后心里这种顶着的力量就松绑了很多,我能用新的眼光去回忆赵老师的样子、状态,他的那种神情,好像也出现在他的课堂上,是威严。我感受到老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在85年那个年代老师们的素质整体都很负责。。。我还反省到我对老师的态度、我的眼神是不是充满了不服气、看不起,老师也不爽啊,要打压我一下。老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去家访,和我妈妈用的什么语气。。。

  天下之至柔者,道也。柔者,亦道之用。体会就是至柔,可以驰骋和消解心里的坚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5 23: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7-5 23:57 编辑

第44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贻,可以长久。

一、经文理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名与身,你觉得哪个亲?爱慕名声,没有止境。身与物,你觉得哪个越多越好?得到与失去(亡),哪个有病了?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所以,过分喜爱什么(甚爱)一定会大耗费,自己想要的越来越多(多藏),一定会失道(失道,最厚重的亡,失根失本,可不是失去名、身、物(末)的份量)。
  知足不辱,知止不贻,可以长久。---------知“道“之全(不亏)之足(不缺),则不会自取其辱,对失道之行可察,然后,知止不贻,可以长久。

二、概括
  44章,知足不辱做为标题,很贴切。本章用“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叩问我们的真实感受,引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后果,对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三、体会
1、名与身孰亲?名与身,我更爱名,什么名呢?我在别人的印象里、评价里的。
我在意的程度有点甚!甚爱必大费!对,就是这种感觉,心会被这个名占着,费也。心里会有点慌慌张张的,怕自己表现不好,说话有点抖了,要笨手笨脚了,还感觉气短了。。。我在新的班组和班长同事们一起干活里有过这种情况。我当时觉察到了,但是无能为力,继续跌落其中,对,陷。--这里的道怎么用?当时的我,没有一个更大的我容纳慌张的我。我是有过训练的,慌)陷)后退,知道慌和陷,容许自己的一部分是这样的。。。不逃跑,在这种煎熬的、难以相呆的感觉多磨一会。。。
  我觉得跟着梦老师学习的,就是道之用,是具体的落实。现在练习聚焦,实现对情境的整体怀感知,比情绪的感知方式合道。
2、多藏必厚亡
  整理衣物时,发现以前买的衣服,后来很少穿。还占着地方。最后打包放到垃圾堆旁边,看谁能用上不。为什么买呢?当时总有一贪。贪便宜;买不着喜欢的合适的衣服,最后着急,又不甘心不买,非买一件,不满意但是能凑和,没刹车。穿着可能会瘦点,可是觉得特别好看,不要太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4 17: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4周
第45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一、        字
*成:就也。
*盈:满器也。
*冲:涌摇也。本义河中间被激流冲击;冲,衝的简化字,通道也
直:正见也。(直视正前方,接通抵达周遭环境)正也。不曲也。(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 • 襄公七年》)
拙:不巧也。从手出声。出为(绌)的省略,漏洞破绽。拙:手脚不灵活,易出差错。
辩:治也。判也。详审也。明悉也,巧言也,争辩也。辛:刀劈木的场面
讷:言难也。
躁:本作懆,愁不安也。从心喿声。疾也。不静也。
二、经文理解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成,道成也。道成(成道、全道)之行,(不会甚爱、厚藏),就像亏缺亏损了,(大成之用,天地万物皆是一个整体,以一通一),它运用起来没有损害、没有弊端。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道之盈,就像河流中心深邃的冲涌,它运用起来无穷无尽。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直,接通抵达于道,因道不可视、不可闻、不可触、不言、不思,就像绕屈着才能到达;大巧,无巧,朴拙、没有人为技巧;大辩不辩,就像讷于言。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人若躁起来、不静,能胜过、盖过道之寒(寒:大道似水);人躁,失道,狂热;静,能胜热病。清,涤除躁热后的清明、玄览;静,归根复命;清静为天下的正姿,正,止于一。

三、概括:45章讲,人可在道、也可离道,人心之机所在: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离道:人失其道,会甚爱、厚藏。。。躁热之病也。而躁能胜寒,确实能失道妄为。离道越来越远,人能做到。
返道: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人心虚静内守,抱神守一,方得清静。清静是内心姿态。
四、体会和疑问
   1、躁、热,有感觉。有时是针对自己,有时针对别人,急躁、暗自生气时,胃里热、烧得慌、硬、不知道怎么拧着绞着一团乱麻。。。现在能知道可以反、怎么返了。往后退,启动观察者,这是我的格局,涂除“这感受不好,不想要这样的感受”,得到玄览“这感受的来龙去脉、想要什么”,让混乱黑暗的内心世界这样在体会里变得清明、静笃,我的世界就有真正的领导来领导,真正的领导(君),真正的建设者,看得清、做实事、不躲不逃的,落实在我心里的这样的力量。
2、成-缺,盈-冲,两个状态或行为可以相对、可以相反,还能相互转化(相返)。因为人心在里面会捣鬼,不然不会这样。
3、正,上面的“一”,指天。“一”下面是“止”,人止于一、故能行合于天,人的一切行为要以天为准则。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天人关系,一直都是所有华夏思想里面,最基本的出发点和依据。它是其他各种关系的总纲。

守于一则能止,止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同于大通。(抄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4 17: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7-14 21:27 编辑

46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        字
却:节欲也。节制而却退也。‘天下有道 却走马以粪“,却,有反的意思。(---刷新感知!)
马:怒也,武也。武兽也。(刷新感知!)
戎:兵也。象形字,戈戟与盾牌之形
郊:本意是指距国百里之外为郊,这里指的就是战场
罪:捕鱼的竹网。网非,抓非法的人。辠:割犯人的鼻子---犯法,罪莫大于可欲,指违道
祸:害也,神不福也。
咎:灾也。从人从各,各者,相违也。病也,过也。恶也

二、经文理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有道(天下不失其天,万物不失其根),马不用战事,退返到耕田里耕地,马粪也化作了天然的好肥料。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无道(为政不以天为本、天下失其天),天下有乱,有战事,马是战马,郊外的战场,马成为了战马(战马产生)。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违背大道之始,没有比“出现可欲“更大,(这时处于风险预警,退一步还可复归于道);(如果不知止,看见可欲、再进一步,你争我抢),这样引起的祸患,没有比”不知足(失道妄为并以妄为常)“更大的;(如果继续在这条悖道之道上走下去),这样引起的灾难,没有比”欲得“(甚爱、多藏、争夺)更大。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知足之足,是指能够体会通达大道,而非“在可欲、欲得、物欲、奇欲等“的”知足“,这是常足矣。
三、概括
   46章展现了人德的工作位置:在于知常之足(常足),“能够体会通达大道“是谓知足。也展现了人怎么走向失德违道的,”满世界都以现可欲为利---不知足---欲得“。反过来,归根复命:”不现可欲---知常足---利用同体、有无同在“
   45-46两章阐明了“人怎么行于道上(有德)“的两处心法,”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和”知常足“。在道,违道离道都是人做出来的,人可以违道,也可以反道,展现了人心之机,展现了人的内在世界里有没有真正的领导、真正的君,认不认”道“母。

四、体会和疑问
    1、(抄写)
   道德经里的知足,与流俗的知足是完全相反的,它指的是,人须臾不离于大道,便能体会和理解只有道才是完备的,才是足全恒常的。天下之物,不过都是道的衍生物,它们都是细末的、不完备的、不足全的、不长久的。大道不能以物理人情作为依据和法度。
能够体会通达大道,是谓知足。失道妄为,并以妄为常,是谓不知足。体知-道之足,并能抱道不离,这便是知足之足。能做到知足之足,则天下恒常有道;君,天德常足,则天下方能常正。
   2、本章里,对这一句“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有感触。有感于我们的社会环境,现在是一个猛劲现可欲的时局,以刺激人的各种欲望和购买力为能事的商家。比如校园借贷,比如我们孩子大学毕业拍的艺术毕业照,就像拍婚纱照那样,有外景有内景,有统一服装。。。这些商家到校园里发广告,服务特别周到,每人130元。。。后来发现小学生、中学生毕业也在搞这些,奢华。都歪了。原来就是一张朴素的毕业照。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以展现性开放、性快乐为风气、为亮点为看点,微信群里转发着黄段子,还有人让自己的孩子也参与表演,模仿。。。真的是形成了一个大家喜闻乐见、黑白颠倒、不知羞耻的妓院文化! 现可欲,是外因。
   我自己有“甚爱多藏”的事物。最近回老家,看着哥嫂种的黄瓜、豆角、青椒,没有农药,绿色无害,---想要,想多要。还有家里鸡下的蛋,蛋黄可黄了,炒着好吃。大嫂拿出来点鸡蛋,让我们装上两家分,外面的我说让小姑拿走给婆婆吃,里面的我也想自己拿着,在和小姑推辞之间,心里这股阴劲和外面那阳股劲拨河。。。最后小姑坚持,我就接受了。
  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心里清明、安静安稳的时候,就有自觉性,不贪。有时,心里混浊、欲得之心翻腾,就特别摇晃。现在这样过滤心里的小九九,阴的 变明了,清了,不抓着心了,心腾出地方来了。长出主心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58 , Processed in 1.099138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