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2-8-12 22:30 编辑
20220812星期五 第九周第6天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原文抄写、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谋篇第十 第一天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雍,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提问:今天的经文,定义了谋术的审情、三仪以立和从古生奇等最基本操作环节。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跟权术不同,谋术的工作对象是什么? 第二天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权术谋事,谋术谋人。今天的经文讲,同情相亲与相恶,异情相亲与相恶四种情形下的“节”,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谋术为什么会失败? 第三天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的内个环节中,同情异情,相亲相恶的不同情形,是导致事情进程断续的原因。今天的经文,进一步讲述仁勇智与愚不肖贪两组六类人在“节”中的关键欲求,对事情进程的影响机制。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谋仁勇智和愚不肖贪两组六类人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第四天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雍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要以整体观来处理,两类六种人在事情演进的各个环节中异同亲恶,才能有效使用谋术。今天讲使用昨天的谋术,需要使用摩高微符拥乱的计谋,并注意正奇公私。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对人主与人臣之言,一个言奇,一个言私,是何道理? 第五天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谋术运用中的正奇公私,今天的经文讲谋术运用中的阴阳关系。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华夏思想总是讲,凡事要阴,让对方无法了解自己的打算,要随顺对方---也可以叫做谦虚谨慎,跟最近几十年的时风很不一样,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 第六天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制人与制于人之间,握权与制命之间的阴阳之道。作为谋术结语,今天讲述华夏道统与谋术的关系,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中正,如何理解和操作? 一、原文抄写 二、查字正音 1众:“乑”、“众”、“眾”和“衆”,“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 ( 从,相随) ( 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从”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楷书异体字“乑” 将正体楷书字形 中的第一个“人” 写成 ,将第二个“人” 写成 ,将第三个“人” 写成 。楷书异体字“众” 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 写成上下结构。 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 加“口” 、或 加“日” ,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 误将金文字形 中的“日” 写成“目” ;楷书异体字“衆” 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 写成“血” 。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2见:見,甲骨文 ( 目,用眼看) ( 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目”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目”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见” ,依据草书字形 ,将楷书字形中的“目” 简化成下框“冂” 。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见,视,用眼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3择: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观察辨别、拘捕嫌犯。擇,金文 ( 睪,观察辨别、拘捕嫌犯) ( 廾,双手),表示拘捕嫌犯。有的金文 将“睪” 写成 ,省去“廾” ,加“攴” (持械击打),表示强力拘捕。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睪” 写成 ,以“手” 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廾” 。 造字本义:动词,观察辨别、 拘捕嫌犯。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睪”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择”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睪” 简化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擇,柬選也。从手,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择,柬拨,挑选。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睪”作声旁。
4事:“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 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 ( 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 将国旗“中” 简写成 ,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 则进一步将国旗“中” 简化成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将“中” 简化成 。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 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中”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5高:高,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建在环形城墙 上的多层塔楼 ,下方的“口” 像城墙的门拱。古人在城门的城墙上建筑多层塔楼,目的是在垂直方向远远超越地面的位置,让守城卫兵获得俯看和瞭望城门周围的宽广视野,以便在城门面临危险时发出预警。简体甲骨文 、 、 把多层的尖顶塔楼 简化成 、或 、或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塔楼 简化成 。 造字本义:名词,城墙上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楷书 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 承续篆文字形。甲骨文的“京” 、金文的“亭” 、甲骨文的“高” ,字形相似,含义相关:“京”是环护都邑的城墙,多引申为都城;“亭”都城内供王亲贵族祭祀的楼台,尖顶无墙,但可遮阳蔽雨,多引申为供行人或游客歇脚的简易建筑;“高”是城墙上的多层楼台,多引申为由上往下大距离的俯瞰状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从高。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高,崇高。字形像台观建筑高耸的样子。字形采用“冂”作边旁。囗,与“仓”、“舍”字形下部的“囗”意思相同。所有与高相关的 字,都采用“高”作边旁。
6深: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表示伸手探穴。深,金文 ( 水,潭) ( 罙,即“探”,伸手探洞),表示探测潭底。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伸手或用工具探测潭底。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木”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深,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从水,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深,河川。源出桂阳南平,向西流入营道。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罙”作声旁。
7制:制,甲骨文 ( 木,树) ( 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 字形中的 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 表示刀剪 之间的枝叶碎屑 。有的金文 用“未” 代替 ,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 在繁茂的枝叶“未” 与修剪工具“刀” 之间加“彡” (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 写成不知所云的 ,将篆文字形中的“刀” 写成“立刀旁”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古文制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制,剪裁。字形采用“刀、未”会义。未,表示植物的果实已初步长成,略有滋味,末梢和新枝可以剪断了。一种说法认为,“制”是“抑 止”的意思。,古文的“制”写法如此。
8隐:隱,籀文 ( 穴,山崖、洞穴) ( 工,生产器具) ( 又,持守) ( 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 ( 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 ( 爪,抓) ( 工,生产器具) ( 又,持守) ( 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 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左耳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 ,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 简写成“急” 。“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隱,蔽也。从,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9匿: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喏”的本字,表示答应。金文 ( 匚,是“匸”的变形,围墙,表示躲藏) ( 若,即“喏”的本字,表示应答),表示藏而不应。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若” 写成 ,明确“应答”含义。 造字本义:动词,藏身躲避,不回应。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若”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匿,亡也。从匚,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匿,逃亡。字形采用“匚”作边旁,采用“若”作声旁。
10忠: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与四周等距离的核心位置。忠,金文 ( 中,核心位置) ( 心,感觉和思维器官),表示内心的中央,即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中”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把对方放在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出于道义而非出于个人回报地、自觉利他地、真诚专一地为之服务。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儒家提倡在处理社会关系时遵循“忠恕”之道,以达成封建时代农业大国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忠”指充满敬意维护上级,用心专一;“恕”指推已及人,抱持同情同理之心包容下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忠,敬也。从心,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忠,尊敬。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11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 ( 言,说话) ( 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 是“心” 的竖写)。金文异体字 用“千” (数量巨大)代替“心” ,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 用“人” 代替“千” ,用“口” 代替“言” 。篆文 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籀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12中:中,甲骨文 ( 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 ( 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表示南北方向两旗相连,即表示两国南北毗邻。有的甲骨文 在两旗(两国) 之间的二分位置,加一个圆点指事符号 ,表示国家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两国之间;并在圆点指事符号 两侧各加一点 ,代表东西方向的两面旗或两个国家;即甲骨文字形 表示南北东西四方周围与其他国家毗邻,或者说,国家位于南北东西的四面诸国之间。有的甲骨文 省去表示东西方向两面旗的两点指事符号,并用“囗” (国家或疆域)代替圆点指事符号 ,表示两国之间的国家。简体甲骨文 将字形 下端的旗帜“㫃” 省去。极简甲骨文“中” 进一步将上端的旗帜“㫃” 也省去,字形最终简化成特殊指事字:一竖指事符号 表示国土相连相邻;一圈指事符号 表示国土所在位置。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籒文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中,事物的内部。字形采用“口”作字根。中间的一竖丨,表示上下贯通。,这是古文的“中”。,这是籒文的“中”。
13正:“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 ( 囗,城邑、方国) ( 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有的甲骨文 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囗” 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 ,写成指事字。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 写成短横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止” 写成 。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彳”(行)另造“征”代替。古人称不义的侵略为“各”,称仗义的讨伐为“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从正。㱏,古文正。从二;二,古上字。,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正,纠正,使恰当。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所有与正相关的字,都采用“正”作边旁。㱏,这是古文写法 的“正”字,采用“二、止”会义,二,表示上苍。,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正”字, 采用“一、足”会义,足,也是“止”的意思。
14谷:“ 谷”是“ 峪”的本字;“ 硲”是“ 峪”的异体字。 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豁口、山口。 谷,甲骨文 ( 重“八”,即多重切分) ( 口,山口),表示多重切分大山的系列山口。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由多重切分大山的山口所构成的U形狭长低洼地带。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多定居于有水源保障的河谷;作为农作物的“穀”也多产于山谷、河谷,榖在谷中,由此古人常常假借同音的“谷”代替“榖”。当“谷”被假借为“穀”之后,楷书 加“山” 另造“峪”代替。楷书异体字“硲” 用“石” (岩崖)代替“山” ,表示山岩沟谷。《汉字简化方案》用“谷”代替“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谷,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从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谷,泉水出隙,汇入河川,群山夹水的地形称作“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像河水半隐半现地出於山口。所有与谷相关的字,都采 用“谷”作边旁。
三、背诵 已经提交微盘 四、翻译 智慧要用在众人目前无法察知的地方,才能也要用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智慧和才能的使用贵在隐秘,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隐秘,那么就不要选择应该公开做的事来实施,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智慧、才能不能够做到隐秘,那么索性公开自己的谋略主张,用之来做事,向对方显示自己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对方。所以,先王处世的法则是讲究“阴”。俗话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深莫测,圣人治世的法则在于隐藏不露。”运用智慧、才能虽然讲究隐秘,但是不能失去忠信、仁义和中正的法则。能够懂得在忠信、仁义和中正法则的前提下运用谋略的人,才能和他谈计谋。能够懂得这些道理的,就能够悦近来远,让天下归服。 五、理解联想事例 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找找看有没有关系,在夫家好像办事不兴找关系,娘家却是一有事先找关系。找关系办事都是私底下进行的,有时候在别人不知不觉中通过找关系就把事办成了,反而按照明面的规则难办事。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述制人与制于人之间,握权与制命之间的阴阳之道。作为谋术结语,今天讲述华夏道统与谋术的关系,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中正,如何理解和操作? 中,事物的内部。正,仗义的讨伐。遵循事物源本真实的现象,不只是天地的使者,对天地忠信,也不仅仅是对百姓仁义,而是同天合道,不偏不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