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天(第十周)
今天任务:
自己命名写一篇文章,从天道的角度论述一下,人应该把自己做成什么样?怎么做?做成了会怎么样?
素人之大(初稿) 《道德经》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之所以能与道天地三者并列为四大之一,是因为人一旦成为素人后,就能替天行道而为天之子。 一、什么是素人? 先说说什么是素。 事物生成的顺序规律是:道(无形太易)——形(始于德之气之太初,成于太始)——物(始于阴阳之质之太素)——象——符——数——理(名重于后代),人在太素处得以确定诞生。 我认为素是解结归一的过程:以道德仁义礼五者的要求,把现在已有的无德宗邪的体解开,回到始的状态,归一,才能应天时地利再五而体。素的外在操作是义礼,内在操作是道德仁,在哪个环节启动都能实现素,无高低之分,只是应时而动。素的工作环境就是俗,素俗而通,就能实现名重于后代了。 那么,素人就是素人是与原始相通,具有进程性的明道理的人——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在时间空间里都是发着光芒能照耀他人的人。 二、素人正道积德守仁遵义安礼 素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我们就来分别说说素人的构造。 假如素人是个动宾短语,素是对人的一个动作,那么素人为什么必须正道呢?这个问题理解清楚了,就能解决实现生活中很多问题。我认为有这三个原因: 原因一:虽然人是从道里长出来的,但有些人就是会脱道,所以杰士强调“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在道中站好,守住守正。 原因二:有些人不离道,但愣是不知道如何蹈道,还影响别人蹈道,所以豪士强调“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按这个方式蹈道,就能正道。 原因三:有些蹈道蹈个一时半会儿还行,一个人蹈也还行,但长久地、与自己的组织一起蹈下去就会出差错,所以俊士强调“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 所以素人这个动作必须要正道,才能“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在这里,素就是尽。 求人之志就是求素人之志,也就是积德。素人的志就是内立功外成事,那么内立功外成事的本质是什么?保证在道中蹈出阴阳,一生二,那么素人求人之志的本质就是阴阳相胜。 在道里蹈以求人之志而能有德,有了德之后,就要用,不用就没有得(德)。用的过程中,心的状态怎样才能保证内外都德足而全?本德宗道。本与宗都是动作,以德为本,以道为宗,就是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道的指引下展示出德性,那做这套动作能产生什么意义呢?就是志心笃行之术,形成心有素人之志、行有竹笼鞭策而正的心的通道,即仁心。 人生为天之子,在内部道正德积仁守之后,就要让万物所盗,也盗万物,就是说人活着就离不开集体,那么怎么保证个体与集体、人与万物互相促进以能立功立事?那就是遵义,赏善罚恶以实现人之所宜,个体宜、集体也宜。 仁要守,是在向外输出的门槛上要做的事,德性不够就守不住。奇欲内志输出在外形成事实了,赏罚一出,义理就能使人就不得不回到门槛的位置守好仁。 道正德积仁守义遵礼安是个人成人的过程,也是人类组织从生到成的过程,人类组织能良好运转就得有人伦之序,即有礼。如果组织在生成过程中缺德缺仁而义不足,但当礼成为戒律,也能鞭策人在行礼的过程中受理率性而守仁积德正道,“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所以《原始章》说,“夫为人之本,不可缺一焉”。道德仁义礼,礼在最外层,是素的体现,也是素的秩序。 三、人应该成为素人 前两天上地面课,同学们不约而同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自尊。大家多多少少都自尊不足,而用情绪隔离真实,让自己陷入情绪的包围之中,于是在事情进程中就显得智慧不足,面对一些问题就无法站在公的立场上有力地处义,而躲在私数里画圈圈,缺德无仁无义无礼,这样就不说立功立事了,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处理好。要想生活幸福,家庭美满,就要把这个长歪的体解开,回到成体之前素的状态,再按道德仁义礼标准模型重新成体,解体又成体就能明通审达,就成了素人。 人做成素人的努力方向是正己化人,“如此理身、理家、理国”,也就是在要生活中应用,圆不行而方不止,做素人不是做学问研究,搞出一个放之四海都正确的规律,而是要针对自己的问题,拿下私数,进入公数,真正实现“不可与理违”。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俗事(仁)里安礼遵义,安进心里尊在行动上,必然道正德积,人就素了。 四、素人为域中四大之一 素人,在人间的事无一例外都成功成事,祖祖辈辈的精神都在心舍里存着,天地日月之公数在心里运转着,“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这么自由的一个人自然光芒四射,照耀着每一个人的心间,而被教化,所以人就能为四大之一。 反之,还在为蝇营狗苟之事伤心伤神的人,只会被天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