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贺荣仙

荣先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 15: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10-20 22:18 编辑

第三十六周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析字:哀,悲愤的一方,即正义的一方。宝,身也。


       第69章理解与体会
      古代用兵的人说过:“我不敢挑起战争,而是不得已而应战;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这意思是说我行军无阵容,攘臂无勇士,掌握无利器,诱敌不入套。祸事莫大于目无敌人,目无敌人会牺牲自己。所以敌对两军力量相当时,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体会:不敢为主而为客。战争的艺术,不固执自己的主观,视客观形势而动。善于适应客观环境,顺着环境的自然趋势,达到自己的目标。
      不轻敌:行无行,行军无阵容,谓自视无谋略。攘无臂,攘臂无勇士,谓自视无实力。执无兵,掌握无利器,谓自视武器差。扔无敌,诱敌不入套,谓自视敌高强。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低的位置,谨慎的作战。接人待物亦如此,不要忽略细节,就是不可以轻敌。



第七十章  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70章理解与体会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可是人们没有谁能够理解它,没有谁能够实行它。言论有原则,事物有主体。正因为没有理解这道理,因此不了解我。了解我的稀少,效法我的难得。因此圣人好似外面穿着粗布衣服,怀内藏着宝玉。
      体会:言有宗,事有君。思想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中心重点。为什么要读道德经,因为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常常人云亦云,见风就是雨,没有自己的主心骨,通过读经,经过思考,形成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根。做事也不能事无巨细就闷头做,抓住重要的、关键的事情,就把握了全局,不被琐事包围而不见重点。
      
      两章整体把握:第69章先主张勿肇兵端,次自视力量薄弱,再戒惧目无敌人。
                             圣人识得自然的规律法则,与外人又不同,是“被褐怀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15: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10-20 22:34 编辑

第63章—第70章  月度总结


      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指出行事的原则。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因为按原则行事能成其大的道理。
      第64章,安定的事物易保持,脆弱、细微的事易消散。论消患之道,在防于未然,治于未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两章讲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65章,民之难治,在于多使用智巧。玄德,才能大顺。
      第66章,江海为百川所趋,圣人为人心所向,都是由于“善下"的原因。
      第67章,立国之道。立国持有三宝,就伟大不同一般。而“慈”尤其能得天助。慈故能勇,俭故能广,后能成器长;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能救。
      第68章,圣人能以德配天,获得三宝,必须有不争之德: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69章,首先,不要先挑起军事争端。其次,自视力量薄弱,再次,不轻敌。不得已时而应战,故哀者胜。不争之德,正是取胜之道。
      第70章,明白自然是有规律法则可寻的,就是明道。但能识得自然规律可寻的人廖廖。以规律指导言行。圣人识得规律,但又与外人不同,“被褐怀玉”。

      总而言之,这八章讲如何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2 22: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10-13 21:42 编辑

第三十七周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71章理解与体会
     懂得了还以为没有弄懂,是最好了;不懂得却以为已弄懂,则是缺点了。因此圣人没有缺点,由于忧虑有缺点;正因为忧虑有缺点,因此没有缺点。
     体会:不知,知,病也。人为什么会生病,天下为什么会生病。一切疾病的根源,不论是天下,还是人身,都是因为子失其母所导致。子失其母,如同水失其源,树失其根。根本不固,焉能不病?对人而言,这个根本是什么呢?就是管好自己的吃喝拉撒睡,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吃饭,起居作息有规律,依自然循天而行,过正常人的生活。想想我年轻时,长期加班熬夜,吃饭就是带两个包子去应付。多年的欠账,现在身体不好,中医说是体内寒湿重、气血不足,神倦。于是开始做艾炙,依靠艾炙不吃药。受人本食气的影响,仍然不重视吃饭。现在终于幡然醒悟了,吃才是根本,五谷为养,五畜五果为助。现在天天熬各种杂粮粥,站桩,早睡,养精气神,身体慢慢恢复,也许需要三年或更多的时间才能回正。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第72章理解与体会
      人民不畏惧君主的权威,那革命的权威就到来了。不要逼窘人民的处境,不要压制人民的生计。只有不压制,所以才不会遭到厌弃。因此圣人自我了解,不自我显示;自我爱护,不自我抬高。所以抛弃后者,采取前者。
       体会:自爱不自贵,有道德之人,精神足全之人,必是自爱的人。自厌自弃的人,是因为缺德。缺德必自戕,自戕必自厌。人为外披之褐,德为内怀之玉。应存天德。
       人要能够自知,要有自知之明。圣人自知,不自欺,能够做到自爱、自重,能够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能够爱人。但是圣人不自贵,自己不认为高贵。所以真正的圣人之道是自知自爱不自贵。

两章整体把握:圣人什么都知道,外表显露出来的是不知。
                       民不畏威的后果和民不厌弃的道理,圣人之道是自知自爱,舍弃自贵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4 11: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贺荣仙 发表于 2018-10-12 22:30
第三十七周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以知其子,复归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9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10-20 22:33 编辑

第三十八周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析字:敢,逞强。恢,大。


      第73章  理解与体会
       勇气用于逞强就不得好死,勇气不用于逞强者是生路。这两路勇气,有的受益,有的遭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它的原故?自然的规律,不用争就会取胜,不用说就会作出回答,不用召唤就自会到来,看似松懈却善于安排。自然的罗网极为广大,网孔稀疏却没有漏失。
       体会:读本章让人体会到天下万物都是按天道那股力量在运转,保持动态平衡,天道在主宰着这一切。天道,像一张广大的网,包罗天下万物,对天下万物,无所不胜,无所不应,无所不验,无所不谋。天道从未有所失验。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说的天道。
       我们做人应该向天道学习,天道不争,不言,不召。我们一辈子都在争,而天道不争而善胜。天道虽无言,是有感应的。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都是不召而自来。是什么召来的呢?就是我们的一个个念头。所以人要每天要练觉察,要三省吾身,觉察我的每一个起心动念。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析字:大匠,高明的木工。


      第74章  理解与体会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恐吓他们?假使人民总是怕死,那搞反常活动的人我可以逮捕来杀掉他,看谁个还敢呢?如果人民总是而且肯定怕死,总是有主管杀人的去杀。那代替主管杀人的去杀,这是代替高明木工砍木材。代替高明木工砍木材的,少有不伤到他的手的。
       体会:民不畏死,生死是自然现象。在天道自然状态下,人不会畏惧死亡的。人做了或利或害的事,天道会给出报应,这有点像佛教里的因果报应。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应该畏惧天道,人在做,天在看。天地能生万物,同时也能杀万物,生杀之间的或利或害,老天爷有能力、有道德、有理,不会错杀一个人。人道是做不到的。


两章整体把握:
       先讲逞强与不逞强的不同后果,然后讲自然的一般规律(天道),明告天道不容忽视。
       死是吓不倒人的。妄图代司杀者杀,没有好下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第31章)哪位暴君,能逃天网恢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1 13: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0-21 13:55 编辑

现在要看见有谁用佛教里的东西说什么,我一下就觉得有点扎眼,因为现在是学传统文化,稍带对佛教审查其真伪的时期。
“人做了或利或害的事,天道会给出报应,这有点像佛教里的因果报应。”---我也说不好,好像因果报应也没有大错,但又感觉没有说透,在一个很狭小的地方说。那么因是什么呢?佛教回答了吗?在因果这个地方说,因是天道

圣人之教,是谓道统。圣人之教,又是什么?先有天地---圣人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之学-----圣人把天地之道抽象成人文之理-----教化天下。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指这个道统之中的圣王之学,圣王之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2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10-27 21:59 编辑

第39周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析字:贵生,贵重其生。求生之心重,保养太过,将欲不过,而适以易死。至人非爱不生,顺其自然,无所容心,若无以生为者然。外其身而身存,贤于重用其心,以贵生而反易死也。


  第75章  理解与体会
       人民遭受饥饿,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吞食赋税过多,因此遭到饥饿。人民难于统治,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有所施为,因此难于统治。人民不怕死,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养生太优厚,因此不怕死。只有不把养生当回事的人,比重视养生的人更高明。

       体会:统治者以人道治国,各种欲望多,好多得;老百姓的税赋重,百姓的余粮就不足,故百姓挨饿,只好铤而走险,天下乱。以天道治理天下,百姓靠天运吃饭,自给自足,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古代的帝王们注重养生,请一些道士给他们炼长生丹,服用这些所谓的长生不老丹反而死得更早。所以保养太过,易死。养生应顺其自然。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76章  理解与体会
     人活着是柔软的,死了就僵硬了。草木生长着是柔脆的,死了就干枯了。所以坚强的东西是短命的一类,柔弱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一类。因此军队强大了就会破灭,树木强大了就会断折。坚强的走下坡,柔弱的往上升。

     体会:这一章又讲到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想到了和孩子在一起时,父母不要太强硬,居高临下的命令孩子,应该适当的示弱,和孩子好好的沟通。


     两章整体把握:民饥,难治,轻死,都由上迫使之然。75章补充说明“无狎其所居,无压其所生”的道理。
                76章通过人和草木生柔弱,死坚强,得出结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天之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2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铃兰 发表于 2018-10-21 13:42
现在要看见有谁用佛教里的东西说什么,我一下就觉得有点扎眼,因为现在是学传统文化,稍带对佛教审查其真伪 ...

你也被洗脑了,对佛教抱审查其真伪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8 1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6: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11-3 21:47 编辑

第40周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七章  理解与体会
         自然的规律大抵有如上弓弦吧!高了的压低它,低了的抬高它;有多馀的减去它,不够的补足它。自然的规律,是减去有多馀的来补足不够的,人们的行事就不是这样,是减去不够的来供奉有多馀的。谁能够把多馀的拿来供奉天下?只有能够遵循自然规律的。因此圣人作育了万物却不矜持,大功告成却不自居,他不愿意显示自己有馀。
       体会:”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是公平的,你有余,老天一定给你拿掉一点;你少了,老天会补上一点。但是人道不是这样的,人道是锦上添花,损人而利己,没有雪中送炭,故人道会遭受惨重的报应。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我们要做一个有道的人,自己各方面有余则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可以是人力上的、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帮助。带着孩子去做做力所能及的义工。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第七十八章  理解与体会
       天下没有东西比水更柔弱,可是攻陷坚强却没有东西能胜过它,因为它是没有东西可以代替的。微弱的胜过强大,柔软的胜过坚硬,天下没有哪个不知道,但是没有哪个能遵行。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遭到屈辱的责任,这才叫社稷的主人;承担国家出现灾祸的责任,这才叫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反面的一样。
       体会:水是最柔弱的东西,没有骨头,但是水滴石穿。最强硬的东西易折断。老子在本章又强调柔弱胜刚强。
        做一个单位的领导,要能担负起其他人的一切痛苦,为员工挑起全部的责任,这样才能做一个领导人。
        突然想起我家以前请的煮饭阿姨,真的是这样,我真心待她,她家里的八十多的老母亲如果病了,我都会准许她回老家探望老母,一回去就是十多天,我从没计较过。她在我家也干得不错,干了几年,大家是相互的。

两章整体把握
        77章先讲自然规律,然后说人世常情,再看有道者的选择,最后说圣人的自处。识得天之道,应知所去取。正面的话好像反面的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58 , Processed in 1.085009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