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黑河女

黑河女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4 22: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忙死了的忙的写法告知我们是心没了,知道没有迟,是真的知道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09:3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53章、54章 一、经文原文 53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54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餘;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二、整体理解 我是道与万物间的中介者、观察者,既知其母,又以知其子,复守其母,行走在知其母的大道上,对弯弯曲曲的小道(只知其子)是很谨慎的。因为大道是平坦的,而世人却多喜欢走这些邪径(只知其子)。(人为构建的)社会统治体系,随着社会的演化越来越复杂。一切都在拾阶而上,离复归于大道,也越来越远。田里的土地(精气之田)都荒芜了,仓廪里(精髓之仓)也都空了。可是(建构这个体系的人)穿着华丽的衣服(用着各种巧智文字)、带着宝剑(制定各种法令)、饱餐精美的饮食(对食物穷奢极欲)、占有充足的财物(对财富,难得之货的过度追求)。这是过分追求私欲(实心虚腹),而不是大道的体现(虚心实腹)。         真正的有道之人,以天之道治国,则不会把天下从天道中拔出来。真正的有道之人,需要牢牢的抱住大道,让天下永远不脱离天道。不忘其宗,不忘其母,才会让世世代代得以传承。像这样来修身合道,才能返璞归真;像这样来建造家庭使之合道,才能家和万事兴;像这样来建造一个乡,才能持续兴旺;像这样来建造一个国家,才能使国家上下通达,兴旺昌盛;像这样来治理天下,才能使天下太平。因此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关照别身,用自家来察看关照别家,用自乡察看关照别乡,用自己的国家察看关照别的国家,用平天下之道察看关照天下。我是怎么对整个天下了如指掌的呢?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天下只有一件事,没有更多的事,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洞悉天下万物。 三、具体心得: 这两章对第一章最有感。介然有知。处于道与万物之间,既知其母,又以知其子,复守其母,往返于大道。在这个位置上,豫兮犹兮。只因为“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稍不留神就到了邪径上。“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餘。是为盗夸。非道也哉。”体系构建的越复杂,离大道也就越远,外部越是华丽,内部越来越虚,这是让我把之前所学归零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09:3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月总结 这个月读了47到54章;这几章对我来说,我读到的就是三个字“停下来”,不要再走了,回来才能闻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警告我不要再往死里作:“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只有“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警惕不要总是往邪径上跑。以前总想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想要干一番事业,殊不知“修身、修家、修乡、修邦、治天下”都是一回事,自己欺骗自己,那些其实是“盗夸”,非道也哉。 可是说是这么说,找到了方向,要袭常,要回家,要返,真正这么做的时候却又感觉到内部有东西让我步步回头,似乎心里还是有不甘,有个巨大的恐慌。 这几章开始读白云先生的解读也读出感觉来了,之前总是将信将疑,这几章读的时候觉得几乎每一句都有共鸣。德经比道经好像更具体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23: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逐句译文不是整体概括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23:2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经文原文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二、整体概括 第55章讲德性至全至厚是什么样的状态,拿赤子来做比喻。重点在这个“和”字。不和也就是不合道的,不道早已。 译文:德行淳厚的人,如同那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狠的鸟也不搏击他。他虽然筋骨柔弱拳头却握的密不透风。他不知男女交合之事,阴茎却会翘起,这是精气充沛的缘故。他即使终日号哭嗓子却不会哑,这是阴阳之气淳和的缘故。知道阴阳和合就是知常,知道天地万物之常就是通达大道。放纵生欲是不祥的征兆,纵由生欲主使精气是逞强。物过于强大就会老去衰退,这是不符合大道的,不合道的事物早晚都会死去。 第56章讲万物通于一德是什么样的状态,。重点在这个“同”字。玄同,同于大道,所以无法用任何人为标准去描述和言说,万物皆自然。 译文:至道至德者不会去描述这个道与德,能言说和描述的也不是至道至德。对于万物来说,摧断它们的锋芒,解开它们的纷乱,让它们与道之光同和,与天地同尘,这就是玄同,大道之同。道纯德厚者,是一,是素,是朴,是独。没有亲疏、利害、贵贱之别。世人也就不会因亲疏、利害、贵贱而追求、执取它。所以是天下至尊至贵者。 三、具体心得: 1、读“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这一段想起以前看一部讲包拯的电视剧,片头有一镜头是包拯因一出生又黑又丑被父亲当作怪物扔在深山里,老虎看见了舔了舔舌头又走开了。当时不知其意,现在想来大概编剧一开始就用这个镜头在立意:包拯是一个德性醇厚之人。道纯德厚者无欲无求,也就不犯万物,万物不与其争,“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也就不损其全。 2、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生生之厚者,动之死地。以欲动其气,不懂敛藏,强则断,断则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8 1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8-18 14:12 编辑

黑河女,分享往前提了。这周我拖沓了。黑河女在群里的分享,看到了真实的面对、表达出来和行动。不言之教。
复制文档到文坛后,段落和行首的空格就没有了。是这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22:4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铃兰 发表于 2018-8-18 11:14
黑河女,分享往前提了。这周我拖沓了。黑河女在群里的分享,看到了真实的面对、表达出来和行动。不言之教。 ...

很感动,铃兰姐的默默关注。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外地,没带电脑,只能用手机发,无法编辑,所以贴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等回去在电脑上再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22:5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57、58章 一、经文原文: 道德经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二、整体概括 57章从反面和正面来具体讲一个内圣外王之人,应该会怎样治国用兵平天下。 以道治国,不妄为,不妄施,不以人助天;以奇用兵,对于天下已经滋生蔓延的不合天道之物要兴兵除患,以奇制奇,克奇复正;以不发号任何施令取得天下。我是凭什么知道要这样做的呢?因为:天下禁忌越多,人道越是盛行,百姓的精神和物质越发贫穷,离道越远;人们以各种人智治理国家,只会让国家日趋衰落;人们越来越讲究巧智,各种不和道的事物也会越来越多;法令越多,盗贼也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不做不合道的事情,百姓会遵循大道自我教化;我努力使自己清心,百姓会朝着大道的方向自我修正;我不发号任何施令强制他们执行,百姓自然会使家底厚实;我没有奇欲,百姓也会复归于朴。  58章讲如何以正治国,如果以人道治国,那些具体法令规则只会让人们越来越迷惑。 圣人以道治天下,而不去以人助天,这样的的政治,看似什么也没做,天下百姓自化自正,反而能行不离天,保持天真淳朴。圣人反复审察,这个应该怎么做,那个应该怎么做,生怕有个疏忽错漏,百姓为了遵循这些条条框框,也会疏薄诈伪。因此,圣人治天下,方方面面都要用到道,用道且不裂道;其身正法正,并物而有所不取,应物而不失其和;以迂为直,知进退开阖之机;持大器之正,见素抱朴,故能应万物无穷。 灾祸来临时,幸福可能就依傍在里面;幸福来临时,灾祸可能就伏藏其中。谁知道它们的究竟?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正会转变为邪,善会转变为恶。人们因为这个迷惑,已经很长时间了。 三、具体心得: 1、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上面的过于警惕,反复审查,看这里是否有错,那里是否到位,细致琐碎;下面的就会紧张,为了避免出错,会应付,会造假,机诈满面,不踏实不放松。 2、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过了头,气象过大,就有可能变成执取,变得谨小慎微,成为人为妄施,变成奇。善过了头,择善固执,有可能成为迂腐,因小失大,不识大体,反而为恶。善也可能导致恶,这一点挺触动我的。我有时候就是过于坚持某些原则了,忧虑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5 22: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点分享均来自生活实际经验,有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11:3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经文原文 道德经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德交归焉。 二、整体概括 59章重点在讲这个啬字,厚藏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无论是管理天下百姓还是护养天性,莫过于厚藏不妄为。厚藏,就是早做准备;早做准备是不断积蓄德性;不断积蓄德性就可以没有不能胜任的;没有不能胜任的也就不知道它的终极;不知道它的终极才能掌管一个国家;有了掌管一个国家的德性,才可以长久;这就是须臾不离大道,德须臾不失其正,才是长寿久立之道。  60章重点在于“两不相伤”,治理国家时天、鬼、圣人互不打扰,万物才能归于大道。 治理大国就如同烹饪小鱼小虾,不要去做任何人为处理和打扰。以道治天下,妖魔鬼怪也不会显灵;不只是鬼怪不会显灵,天神也不会侵越人;不止是天神不侵越人,圣人也不会去僭越人。无论是鬼怪、天神还是圣人互相不侵害,天下才可共同归于大道。  三、具体心得 读这两章读不出感觉,好像离的有点远。 1、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 厚藏、保养、积蓄,早做准备。非无为,不人为。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重积德才可无不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5:15 , Processed in 1.072339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