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木木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9 19: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6-24 01:38 编辑

文——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字——
得:《说文》行有所得也。《玉篇》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
       又赋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礼·曲礼》临财毋苟得。《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孟子》求则得之。
       又贪也。《论语》戒之在得。
       又《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犹特地也。《全唐诗话》贯休入蜀,以诗投王建曰: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又叶都木切,音笃。《老子·道德经》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一:《说文》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
       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
       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
       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词》好语似珠穿一一。

天:《说文》显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宾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壳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缊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壳。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

地:《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白虎通》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把心藏起来),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其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

神:《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曰》申即引也,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
       又《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乎日,人之神栖乎目。
       又神明。《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又鬼神。阳魂为神,阴魄为鬼。气之伸者为神,屈者为鬼。
贵:《说文》物不贱也。《易·系辞》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书·旅獒》不贵异物,贱用物。
       又《玉篇》高也,尊也。《易·系辞》崇高莫大乎富贵。《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诏王驭万民,六曰尊贵。
       又《礼·祭仪》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注:贵谓燕赐有加于诸臣也)。
       又《孟子》用下敬上,谓之贵贵。
       又欲也。《战国策》贵合于秦以伐齐(注:贵,犹欲也)。
       又《玉篇》多价也。《前汉·食货志》器苦恶贾贵。
       又《释名》贵,归也,物所归仰也。

高:《说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易·系辞》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注:高谓天体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贵。
       又《史记·高祖纪注》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理解与体会——
       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清气上扬为天,浊气下沉为地,得一则清扬浊沉往复不已,天清地宁;造化万物之神得一而拥有造化之力;造化之谷得道之本始设定而从虚空中源源不断生出万物而充盈;万物得道之本始设定而能够自己生活;侯王得道而以道为天下正固。他们都遵循道之本始设定。如果天不遵道,不清扬而生沉浊,那天恐怕就要裂开了;如果地不遵道,不沉浊而生清扬,那地可能就要崩坏了;如果神不遵道,则无造化之力,那造化恐怕也就不再了;如果造化之谷不遵道,则不能源源不断生出万物,那它恐怕就要枯竭了;如果万物不遵道,则不能自己生活,那他们恐怕就要灭绝了;如果侯王不遵道,不能通达知晓天地谷神万物之道而还其各得其所,那么他恐怕就要僵化而失脚了。所以,亨通显达来源于未通未显之本始设定,亨通之能来源于未通不能之基础。 侯王自称无父、无妇、不自生不自成,正是以道之设定为本啊,不是吗?不自成器,就像车厢不会自己生出新的车厢一样。不为光洁的美玉,亦不为坚硬的石头。
       大逝远反,反于道,为道之运动。虚极静笃、无形无象之弱,为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天地之谿谷,谿谷生于将它与道相连接的无。

       感觉需要整理,整理很必要。
       1、无是脐带。不住。哎呀我好烦躁。好嘛,住-不住,我经常觉它一哈。
       2、不为美玉,不为石头。这个……这个……我都不晓得我为了啥还是没有。今天有个事儿,很难分辨,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6 23: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7-1 00:19 编辑

文——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若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字——
上: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       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
       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
       又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中:《说文》内也,从口丨,上下通。《段注》内者,入也;入者,内也。然则中者,别于外之辞也,别于偏之辞也,亦合宜之辞也。作内,则此字平声去声之义无不赅矣。许以和为唱和字,龢为谐龢(音和,调)字。龢和皆非中之训也。周礼中失即得失。从口丨,下上通也。云下上通者,谓中直或引而上或引而下,皆入其内也)。
       《易·坤卦》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左传·文元年》举正于中,民则不惑(注:举中气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又《前汉·律历志》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书·召诰》王来绍上帝, 自服于土中(注:洛为天地之中)。
       又正也。《礼·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礼·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注:断民罪,使轻重得中也)。
       又心也。《史记·韩安国传》深中宽厚。
       又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
       又成也。《礼·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中,犹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
       又满也。《前汉·百官表》制中二千石(注:谓满二千石也)。
       又穿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中其茎(注:谓穿之也)。
       又盛算器。《礼·投壶》主人奉矢,司射奉中(注: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圆圈,以盛算也)。
       又《礼·乡饮酒义》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

下:《说文》底也。指事。《玉篇》后也。
       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
       又贱也。
       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摯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已下,故言下也。
       又《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
       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邢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

我:从戈。上声。《说文》施身自谓也。《广韵》已称也。
       又称父母国曰我,亲之之词。《春秋·隐八年》我人祊。
       又《说文》或说我,顷顿也【按顷顿,义与俄同(——时间很短,突然)。然字书从无作俄音者,存考】。

吾:从口。上平。《说文》我自称也。《尔雅·释诂》吾,我也。《左传·桓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楚辞·九章注》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并称,详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又《广韵》御也。执金吾,官名。《前汉·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注: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以名官)。又《后汉·百官志》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注:应劭曰:执金革,以御非常)。
       又《集韵》棒名。《古今注》金吾,车辐棒也。汉官执金吾,吾,止也,执金革御非常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隶校尉亦得执焉。

理解与体会——
       善为士者,闻道则笃守大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而行,然则无有静笃,行之若存若亡;下愚之人,闻道则大笑之。道,非愚人所能及,故愚人以为之道,不足以为道。常道,非道。故古语有言:明道之于明物,乃反往之理,明道则反于昏默幽冥;进道之于进物,亦反往之理,进道则退后;平坦空旷之大道,却如丝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至上之德,如川谷之于江海;至广之德,不言无为,引万物复归于朴,其犹不足;散朴为器,建德而为之,如若盗天;返璞归真之人,浑兮,其若浊。知白守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不萌不荣,复归于无极;大疆大域,无有边际;天下神器不自成,天下成而成,大器晚成;执天下神器,行不言之教,大美而不言,大音而希声;神器之造化,乃自成而非人为,大象无形可拘;道无边无际,不自生而生,希声无形,功成而不名有,故曰道隐无名。唯此不名之道,善施而成万物之真。
       道生太极,太极生阴阳,太极阴阳合为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而和而生;负阳抱阴,持而盈之而已而杀。不自生不自长、不强不壮,为人所恶,而王公以之为称。故物或损其荣华,进益其实;或损其实,而进益其华。人之所教自生自长、刚强之雄道,我亦教之。强梁者不成其全而不得其死,我以为此乃教父。
       道经——道,浑浑噩噩恍恍惚惚,是道恍恍惚惚还是我恍恍惚惚,“嘘……不要说”。
       德经——德,行道而德。“嘘个P,你跑撒!”哎哟,第一回写到这么晚。这段时间莫名事情多。不是莫名,是真的多了很多事,以前跑掉的事。然后,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啊。也不是,时间还是有。这个必须行的道啊,哎呀……要行,要的,该的。唉……这个是我现在看来的真的恍恍惚惚了,不是以前跑的那种。都是旷,有什么不同呢?气不同,心气不同,底气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3 13: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7-8 00:13 编辑

文——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字——
柔:《说文》木曲直也。
       又柔者刚之反。《易·说卦》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书·洪范》沈潜刚克,高明柔克。《老子·道德经》岂非以其柔耶。
       又安也。《书·舜典》柔远能迩。
       又服也。《左传·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
       又草木新生曰柔。《诗·小雅》薇亦柔止。
       又国名。《前汉·地理志》属琅琊郡。
坚:《说文》刚也。注,土刚也。
       实也,固也,劲也。《诗·大雅》实坚实好。《礼·月令》季冬之月,水泽腹坚。
       又将在中军曰中坚。《后汉·光武纪》冲其中坚。
       又《谥法》彰义掩过曰坚。
名:《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玉篇》号也。《广韵》名字也。《春秋·说题》名,成也。《左传·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又自呼名也。《礼·曲礼》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又呼人之名也。《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世妇。
       又名誉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又《春秋·说题》名,大也。《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又名号也。《仪礼·士昏礼》请问名(疏:问名,问姓氏也。名有二种,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号之名。孔安国注尚书,以舜为名。郑君目录,以曾子为姓名,亦据子为名,皆是名号为名者也。今以姓氏为名,亦名号之类)。
       又号令也。《周语》言以信名(注:信,审也。名,号令也)。
       又文字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于方(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疏:名者,即今之文字也)。
       又《春秋·解题》名,功也。《周语》勤百姓以为己名(注:功也)。
       又《释名》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
       又《尔雅·释训》目上为名(注:眉眼之间)。
身:《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
亲:《广韵》爱也。《孝经序》亲誉日著。《注》慈爱之心曰亲。《荀子·不苟篇》交亲而不比。《注》亲谓仁恩。《周语》慈惠保民,亲也。
       又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又《增韵》躬也。《诗·小雅》弗躬弗亲。《笺》言不躬而亲之夜。《礼·文王世子》世子亲齐玄而养。《注》亲,犹自也。
       又《释名》衬也。言相隐衬也。《增韵》姻也。《礼·大传》亲者,属也。《疏》谓有亲者,各以属而为之服。
       又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则六亲固。
货:《说文》财也。《广韵》货者,化也。变化反易之物,故字有化也。《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书·洪范》八政,二曰货。《传》货,宝用物。《周礼·天官·大宰》商贾阜通货贿。《注》金玉曰货。《前汉·食货志》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又赂也。《左传·僖二十八年》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使曰:以曹为解。《注》货,犹赂也。
       又《玉篇》货,卖也。
多:《尔雅·释诂》众也。《诗·小雅》谋夫孔多。《增韵》不少也。《易·谦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礼·表记》取数多者,仁也。
       又胜也。《礼·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闻子游丧事有进无退之言,以为胜于已之所说出祖也。
       又刻求也。《左传·僖七年》后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称美也。《前汉·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
       又战功曰多。

理解与体会——
       天下万物莫不由阴阳二气冲和而成。冲和阴阳之气,乃道之虚漠之气,至柔之气。天下最坚硬刚强的东西,于它也如无物。这无形无状、无物无像的虚漠之气,驰骋于天下万物啊。因此,我知道人之所为,都益之而损,而弃人复天为无为,则是损之而益。道充盈万物,万物得以生以成,啊。不言,不贵其师不爱其资,无为,万物奉天而成。具有这样德行的人,太少了。
       名与身,身与物,得与失,莫不居于二元对立之罅隙中。求名则身先,身先则害物,害物则失道,失道则不得其死。唯有退身全道,才能行不言之教,具无为之益。爱之甚,道之亏;藏之多,道之寡。观天知天道,抱道而行,与道为一,则足。出离大道,以物为尊,则辱则亡。观己知己所为,知进则退,知往则反,反则去人复天,复归于道。知足,道不亏;知止,道不离。长长久久。
       查个字没有尽头,这个字关联那个字,那个字底下还有那那个字,它们是都在说它,但是那边还有个地方我不晓得啊,那个是怎么说的?完了,没有界限了,查不完了。写个翻译有好多东西在涌动,前面道经是怎么说的来着哎呀忘记了,又翻回去看看呐;上次我体会到那个是什么来着,和这个好像相关但是我记不清了哇,是怎么回事来着再找找感觉呢。完了,没有边界了,写不清了。平时也是啊,我就是容易没有边界坐不正位置。我在哪里,止在哪里,这样才说得上反呐。这是个重要的事情,要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0 13: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7-13 23:51 编辑

文——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字——
成:《说文》就也。《广韵》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
       又平也。《周礼·地官·调人》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杀伤人,故共乡里和解之也。《诗·大雅》虞芮质厥成。
       又《左传·隐六年》郑人来输平。《公羊传》输平犹堕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又终也。凡乐一终为一成。《书·益稷》萧诏九成。《仪礼·燕礼》笙入三成。《注》三成谓三终也。
       又善也。《礼·檀弓》竹不成用。《注》成,犹善也。
       又《周礼·天官·大宰》八法五曰官成。注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又《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注》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也。《释文》凡言成者,皆旧有成事品式。
       又必也。《吴语》胜未可成。《注》犹必也。
       又倂也。《仪礼·既夕》俎二以成。《注》成,犹倂也。
       又《礼·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注》计要也。《周礼·天官·司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又《司马法》通十为成。《周礼·冬官考工记》方十里为成。《左传·哀元年》有田一成。
       又重也。《尔雅·释地》丘一成为敦丘。《注》成,犹重也。周礼曰:为坛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又《释名》成,盛也。
       又《谥法》安民立政曰成。
若:《说文》若,择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辞·九歌》采芳洲兮杜若。《梦溪笔谈》杜若,即今之高良姜。
       又顺也。《书·尧典》钦若昊天。《传》敬顺也。
       (段注以下为假借)又汝也。《仪礼·士昏礼》勗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
       又如也。《书·盘庚》若网在网。
       又乃也。《周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又语辞。《仪礼·士相见礼》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疏》若者,不定之辞也。
       又《前汉·武帝纪》民年九十以上,为复子若孙。《注》若者,豫及之辞也。
缺:《说文》器破也。《玉篇》亏也,破也。《书·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贯列缺之倒景兮。《注》列缺,天闪也。
       又《广雅》缺,去也。《篇海》少也,毁也,玷也。
用:《说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疏》唯宜潜藏,勿可施用。

       又《广韵》使也。《左传·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杜甫诗》古来才大难为用。
       又功用。《易·系辞》显诸仁,藏诸用。《疏》谓潜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诸用也。《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又货也。《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疏》谓在上节俭,不为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礼·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榖皆入,然后制国用。
       又以也。《诗·小雅》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古乐府》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骊驹。
       又庸也。《论语》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又《增韵》器用也。《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用以容。《传》器实曰用。
       又《广韵》通也。
弊:《广韵》恶也。《前汉·元帝纪》重以周秦之弊。
       又《广韵》困也。《后汉·耿弇传》军士疲弊。
       又《玉篇》坏也,败也。《史记·仓公传》脉法曰:不平不鼓形弊。《扬雄·逐贫赋》礼薄义弊。
       又《玉篇》顿仆也。《周礼·天官·兽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注》弊,仆也。
       又弊弊,经营貌。《庄子·逍遥游》弊弊然以天下为事。
盈:《说文》满器也。《博雅》满也,充也。《易·丰彖》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诗·齐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左传·庄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礼·礼运》月生三五而盈,三五而阙。
       又《祭义》乐主其盈。《注》犹溢也。
       又《扬子·方言》魏盈,怒也。燕之外郊,朝鲜冽水之间,凡言呵叱者,谓之魏盈。
冲:《韵会》和也,深也。
       又稚也。《书·金滕》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注》冲,幼也。
       又谥法,幼小在位曰冲。
       又凿冰声。《诗·豳风》凿冰冲冲。
       又垂貌。《诗·小雅》鞗革冲冲。
       又《说文》涌摇也。
       又《玉篇》虚也。《老子·道德经》大盈若冲。
       又飞也。《史记·滑稽传》一飞冲天。
直:《说文》正见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书·洪范》王道正直。
       又准当也。《礼·投壶》马各直其算。《史记·平准书》以白鹿皮为皮币,直四十万。
       又《增韵》当也。《仪礼·士冠礼》主人立于阼阶下,直东序西面。《疏》谓当堂上东序墙也。
       又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寻。
       又《玉篇》侍也。《晋书·羊祜传》悉统宿卫,入直殿中。
       又顺也。《诗·郑风》洵直且侯。
       又犹宜也。《诗·魏风》爰得我直。
       又犹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
       又犹故也。《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又埋枉曰直。《韩愈·王仲舒墓志》公知制诰友人得罪公,独为直其冤。
       又直来,无事而来也。《公羊传·庄二十七年》直来曰来。
       又《礼·月令》田事既毕,先定准直,农乃不惑。《疏》准谓轻重平均,直谓绳墨得中也。
       又骨直,谓强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骨直以立。
       又语发声。《史记·龟筴传》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义曰》直,语发声也。
       又柄也。《扬子·太玄经》玉豆雕篹。《注》篹,笾属,雕刻饰其直者也。《疏》雕镂其柄。
       又殖也。《扬子·太玄经》直,东方也,春也。质而未有文也。《注》直之言殖也。万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叶也。
       又《扬子·方言》袒饰谓之直袊。《注》妇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袊也。
       又《韵会小补》器直,曲尺也。梓人用之。
屈:《说文》无尾也。
       又曲也,请也。
       又《增韵》郁也,轧也。《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孟子》威武不能屈。
       又作绌。《荀子·非相篇》缓急羸绌。《注》犹屈伸也。
       又通作诎。《史记·晏婴传》诎于不知已,而信于知己。
巧:《说文》技也。《广韵》能也,善也。《韵会》机巧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山海经》义均始为巧,倕始作下民百巧。

       又《增韵》拙之反。《韵会》黠慧也。《道德经》大巧若拙。《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
       又《广韵》好也。《诗·卫风》巧笑倩兮。
       又《韵会》射者工于命中曰巧。《孟子》知譬则巧也。
       又《广韵》伪也。《诗·小雅》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传》出言虚伪,而不知惭于人。《礼·月令》毋或作淫巧。《注》淫巧,谓伪饰不如法也。
拙:《说文》不巧也。《书·周官》作伪心劳日拙。《道德经》大巧若拙。《战国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又《释名》屈也。使物否屈,不为用也。《史记·范睢传》楚之铁刃利,而倡优拙。
辩:《说文》判也。《广韵》别也。《易·履卦》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又详审也。《周礼·天官》惟王建国,辩方正位。
       又明悉也。《易·大有》明辩皙也。
       又《集韵》巧言也。《礼·王制》言伪而辩。
       又争辩也。《礼·乡饮酒义》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
       又《说文》治也。《书·酒诰》勿辩乃司。《左传·昭元年》主盟者谁能辩焉。《注》辩,治也。
       又微辩,讽谕也。《礼·儒行》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
讷:《说文》言难也。《玉篇》迟钝也。《广韵》謇讷也。《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关尹子·九要篇》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躁:《说文》作趮,疾也。今俗别作躁。非是。《释名》躁,燥也。物燥乃动而飞扬也。《易·系辞》躁人之辞多。《礼·月令》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注》躁,犹动也。
       又《齐语》骄躁淫暴。《注》躁,谓扰也。
胜:《说文》犬膏臭也。从肉,生,意兼声。一曰不熟也。徐引礼记,饭胜而苴熟。《礼·内则·秋宜犊麛膳膏腥释文》腥,音星。鸡膏也。说文作胜,云:犬膏臭也。
       又《集韵》七正切,音婧。《山海经》玉山有鸟焉,名曰胜遇。《注》音姓。 又新佞切,音性。与腥同。星见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又《五音集韵》所庚切,音生。饩肉也。
寒:《说文》东也。《释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时也。《易·系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书·洪范》庶徵曰燠,曰寒。《传》焕以长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左传·昭四年》黑牡矩黍,以享司寒。《注》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语》火见而清风戒寒。《荀悦·申鉴》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
       又穷窘也。《史记·范睢传》范叔一寒至此哉。
静:《说文》审也。从青,争声。《注》徐锴曰:丹青明审也。

       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
       又《书·尧典》静言庸违。《传》静,谋也。
       又《诗·邶风》静言思之。《传》静,安也。
       又《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又《诗·邶风》静女其姝。《传》静,贞静也。
       又《广韵》息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刑。
       又《韵会》澄也。
       又《广韵》和也。
正:《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注》守一以止也。《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易·乾卦》刚健中正。《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备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书·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尔雅·释诂》正,长也。《郭注》谓官长。《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杜注》五正,五官之长。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礼·王制》史以狱成告于正。《郑注》正,于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载也。《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
       又正人,寻常之人也。《书·洪范》凡厥正人。《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周礼·天官》宰夫令群吏,正岁会,正月要。《注》正,犹定。
       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王霸记》曰:正,杀之也。
       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质也。《论语》就有道而正焉。《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注》谓质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为凭曰正。《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论语》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

理解与体会——
       大成如亏、如破,其功用不可坏。大满如虚,其功用不可穷尽。大直如不伸,大技如拙朴,大明如钝塞。有为胜不为,而有为则往则狂热则害,守静则君则反。反于道,天清地宁,天下万物将自正。

       天下有道之时,人们弃却跑马躬耕于田。天下无道战乱频仍,战马活跃于城邑之外。网缚莫大于令人贪而不已之物,神不福之害莫大于不知止,灾病莫大于贪求有所获。故知道之足全,而抱道不离,天下恒正而全。
       哎呀,有个什么生气模模糊糊搅来搅去,在这里,在腹腔里。很小一个,很坚持很顽强很无畏的样子……知道他的那一刻,我第一反应还是想一脚给它踹出去……

两章概括——

       大道之成若缺,逐成、盈、直、巧、辩,则往而利而害,天下失道则躁则战乱、灾祸不止,弊物穷用。唯有不以己身为先,退反于道而抱道不离,天下万物方可汲取道养而自正而全,生生不息。

月度总结——
       其实我没什么时间概念诶,日复一日的就这样过着,还好有班长提醒月度。一个月,四个星期。这四个星期,读了些啥?从道经过渡到德经啊,感觉是有些不同,从天上落到地面来脚踏实地了些似的。伴随家庭观察,有些看起来是难关恨不能在它面前自杀的东西得看得碰,还不能按我自己的什么意愿去搅和。整天都觉得很难,但经常又一愣神觉得不难。或者,经常觉得不难,一愣神就又觉得好难。我想想,整体来看觉得不难的时候多一点儿,因为难不难都要抱一啊,要抱道不离啊。不离,负阴抱阳让我有了个底,每次翻面儿都提醒自己转回来。嗯,对自己的观察和提醒来得自动了些,顺了些,有效了些。哦,是知道的人长大了一点儿,还不能时时静重,但功用能发挥了一点儿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4 16: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木这个学习态度真好,果然是好苗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7 12: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7-20 12:38 编辑

文——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字——

户:《说文》护也。《释名》所以谨护闭塞也。《六书精蕴》室之口也。凡室之口曰户,堂之口曰门。内曰户,外曰门。一扉曰户,两扉曰门。《易·节卦》不出户庭。《诗·豳风》塞向墐户。

      又民居曰编户。《唐六典》户部掌天下户口。
       又止也。《左传·宣十二年》屈荡户之。《注》止也。
       又《前汉·王嘉传》坐户殿门失阑免。《注》掌守殿门,止不当入者,而失阑入之。
       又《尔雅·释地》觚竹北户。《注》北户,南方之国。
       又《礼·月令》蛰虫咸动,启户始出。《注》户,犹穴也。
弥:《说文》弛弓也。
       又徧也。《周礼·春官·大祝》弥祀社稷祷。《注》弥犹徧也。
       又《类篇》终也。《诗·大雅》诞弥厥月。《传》弥,终也。
       又《广韵》益也。《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又《广韵》长也,久也。
       又远也。《左传·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备弥甥也。《注》弥远也。
       又祲也。《周礼·春官·(耳氐)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弥。《注》弥者,白虹弥天也。
       又弥缝,补缺也。《易·系辞》弥纶天地之道。《疏》弥,谓弥逢补合。《左传·僖二十六年》弥缝其阙。
       又弥弥,犹稍稍也。《前汉·韦贤传》弥弥其失。
       又弥龙,车饰。《史记·礼书》弥龙所以养威也。《注》索隐曰:谓金饰横轭为龙。
见:经电切。《说文》视也。《段注》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听而不闻者。浑言之则视与见、闻与听一也。耳部曰听、聆也,闻、知声也。此析言之。从目儿,用目之人也。会意。
        《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疏》德被天下,为万物所瞻睹。《书·立政》灼见三有俊心。《礼·王制》问百年者就见之。《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观,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义。《史记·五帝纪》舜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前汉·东方朔传》未得省见。《注》言不为所拔识也。
        又《通鉴》汉武帝元光五年,张汤、赵禹定律令,务在深文,作见知法。
       又形甸切。《广韵》露也。《易·乾卦》见龙在田。《疏》阳气发见,故曰见龙。《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显见无由达。《注》凡卑于尊曰见,敌而曰见,谦敬之辞也。《史记·淮阴侯传》情见势屈。《师古曰》见,显露也。
       又荐达也。《左传·昭二十年》齐豹见宗鲁于公孟。《注》见,荐达也。谓为之绍介,犹论语云:从者见之也。
       又见在也。《史记·项羽纪》军无见粮。《注》无见在之粮。《前汉·高五王传》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六人为王。《集韵》俗作现。
       又《集韵》日朝也。《诗·小雅》见晛曰消。《笺》韩诗作曣,云:见,日出也。
为:《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
       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
       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
       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
损:《说文》减也。
       又卦名。《易·损卦》损下益上,其道大行。《疏》下自减损,以奉于上也。
       又伤也,贬也,失也。
取:《说文》捕取也。《玉篇》资也,收也。《广韵》受也。《增韵》索也。《礼·儒行》力行以待取。《史记·鲁仲连传》为人排难解纷,而无取也。《管子·白心篇》道者,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
       又《韵会》凡克敌不用师徒曰取。
       又《前汉·王莽传》考论五经,定取礼。《注》师古曰:取,读曰娶。

事:大曰政,小曰事。《广韵》使也,立也,由也。《释名》事,伟也。伟立也。凡所立之功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
       又《诗·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注》三公也。
       又《诗·大雅》三事就绪。《注》三农之事也。
       又奉也。《礼·曲礼》年长以倍,则父事也。
       又营也,治也。《史记·曹参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理解与体会——

       不出房门便知天下事,不自小窗窥视便见天道。与道相分离,越远,则知道越少。所以,圣人不离道而知道之足全,与道为一而不欲见一有形有名之道,不为之以人而成天下自然。
       治学知物日日有所增益,行反为道日日有所减损。损行知损智巧,复天之道。天道复,安平泰。天下无不治,无不平,无不和,无不顺,无不成。治理天下之道,无为而无不为。以人道治天下,则不足以取天下。
       对头。
      
两章概括——
       自门而出而探寻、自窗口而窥视,皆以人政择取而有阈限。知天道之全,抱道不离,则与道为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则普天之下,何者非我?有所知必有所不知,有所名必有所不名,有所成必有所不成,出离大道,则天下不复为一。离道而往,背道而驰,名物愈将无所穷尽。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惟反大道,弃智去巧至于无为,天道乃复。治天下以天道,则无不成。

点评

向你学习,咬文嚼字,每个意思都准确理解了。整体理解精简到位。果然是我的学习榜样!  发表于 2018-7-22 1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6 13: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7-28 21:57 编辑

49-50
圣人无事以取天下,身天下心百姓。合道者,待之以道;不合道者,亦待之以道,行道不离而德,常德不爽而信。圣人之在天下,敛气省神以心天下万物。百姓皆聚于圣人之侧,圣人返之若孩。
万物出道而生而始,反道而死而终。个体趋生性十之有三,趋死性十之有三,因其不善摄生而导死之数亦十之有三。何故?生生不息而厚而往而死。听闻善摄生者,不遇兕虎、不被甲兵。何故?善摄生者,知天道命数,终日行于大道而无生无死。
两章概括
       无事,不出离于道,待人于己皆合道而为,那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哇。连生死的问题都没了。完全没。好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3 13: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8-4 23:50 编辑

文——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字——
道:《说文》所行道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诗·小雅》周道如砥。《前汉·董仲舒传》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
       又《广韵》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易·系辞》一阴一样之谓道。《又》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大禹谟》道心惟微。
       又顺也。《书·禹贡》九河既道。《注》顺其道也。
       又国名。《左传·僖五年》江黄道柏。《注》道国,在汝南安阳县南。
       又《韵会》州名。汉属零陵郡,唐营州,改道州。
       又当道,草名。《博雅》当道,马舄也。
       又《正韵》言也。《孝经》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又由也。《礼·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理不虚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
       又治也。与导同。《论语》道千乘之国。《史记·文帝纪》道民之略,在于务本。
       又引也。《左传·隐五年》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
       又从也。《前汉·淮南王传》诸使者道长安来。《山海经》风道北来。《注》道,从也。
德:《广韵》德行也。《集韵》德行之得也。《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诗·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书·皋陶谟》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疆而义。
       又《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书·盘庚》施实德于民。《诗·小雅》既饱以德。
       又善教也。《礼·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注》德谓善教。
       又感恩曰德。《左传·成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疏》德加于彼,彼荷其恩,故谓荷恩为德。《后汉·樊晔传》光武微时,晔餽饵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韵会》四时旺气也。《礼·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谥法》绥柔士民,谏争不威,执义扬善,曰德。
       又《说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兑:《说文》兑,说也。《易·兑卦》兑亨利贞。《释名》物得备足,皆喜悦也。
       又《韵会》穴也,直也。
       又《正韵》易兑为泽。泽者,水中之钟聚也。
       又《荀子·议兵篇》仁人之兵,兑则若莫邪之利锋。《注》兑犹聚也。与队同。
       又《正韵》移易也。《唐·丁芝仙诗》十千兑得余杭酒。
袭:《玉篇》重衣也。《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服之袭也,充美也。
       又《乐记》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又《说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袭朝服。
       又合也。《周语》朕梦协于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礼·曲礼》卜筮不相袭。
       又重也。《左传·哀十年》卜不袭吉。
       又入也。《晋语》大国道小国袭焉曰服,小国敖大国袭焉曰诛。
       又受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故袭天禄,子孙受之。
       又掩其不备也。《左传·莊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又杂袭,杂沓也。《前汉·蒯通传》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理解与体会——
       万物由道而生,为德所养,道生德养而成其形,顺应天时变易而成其势。故万物以道为尊,以德为贵。尊道贵德,则得以深根固柢,得以生长而成其自然。长、育、成、熟、养、覆,扎根于道,为德所养。全其命而复归于道。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圣人以道之大化而任物自然,是谓玄德,至高之德、至道之德。
       天下万物始出于其母——道。得道,则知天下之所以然。知天下之然,而守其所以然,天下不殆。天门开阖,知雄守雌,则不乱不亡;离雌逐雄,则往而乱而亡。知其然,更知其无形迹可显之所以然,是为见小明道。知其雄强,而复守其母,是为守柔,守柔为强。强行德而复归道,不离,则无灾殃。如此,便是尊道。
       这两章看起来说得很复杂,其实挺简单,就是笃守静重,笃行道德,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啊,就是不要自以为是在那儿乱想乱蹦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4 2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8 14: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8-12 11:19 编辑

文——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字——
介: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又助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又《爾雅·釋詁》介,善也。
又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
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又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
又閒厠也。古者主有摈,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又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註》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
又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又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
又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于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又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又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又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又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又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又《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
又姓。晉介之推。
又與芥同。《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爲纖介。
又叶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 《說文》作爪,从人介于八之中。《正譌》爪,分畫也,限也。从人从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

畏:惡也。《廣韻》畏懼。《增韻》忌也。
又心服也。怯也。《易·震卦》雖凶无咎,畏鄰戒也。《書·呂刑》永畏惟罰。《傳》當長畏懼,惟爲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釋文》畏如字。徐音威。○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註: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杜子春云畏當作威。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釋文》畏,烏回反。


理解与体会——
       为事而不为物事所累,介然其间,知雄、守雌,行于大道,以逐雄之施为恶。大道甚为平坦广阔,而人好行小路、抄近路。以致朝政更替频繁,田地荒芜失耕,仓廪空虚无补。居道之华,尚贤贵货,而弗处其实。此乃盗之于天。不道,早已。
       建道者非于道外立律,抱道者毋使散于道外,然则万物有宗,自当繁衍不息。以道修身,其身乃正,去伪存真,其德乃真。以道齐家,男女道同而德真,家庭兴旺,其德乃余。以道治乡,人人修身以合道, 一乡之气浑然一体,不离不亡,其德乃长。以道正国,安内攘外,上下通达,国泰民安,其德乃丰。以道平天下,天子之德如日当空,天下莫不自均而太平,其德乃普。治身、治家、治乡、治国、治天下,皆以道治之。我如何知天下如是?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耳。
       很有感觉的两章,但我都不晓得该写点啥……好多可以写,但又似乎没啥好写的——这些不都是做的么。体会啊,很庞杂也很单一,就是,一个个地去看那点好多好多,但是方向一样一样的。那些点,就是反道路上那一块一块的小石板儿嘛。

月度总结——
       有大感觉,那么大,大到天下去那么大。这个和前段时间禅修那个主题扣起来了,就是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累积的过程,也是个无为而为的过程,就是……它是个很主动的过程。哦是,说了半天想说“主动”。想说主动呢,是因为……抱一,主动是抱一发力的感觉。啊,就是嘛。看着那个抱一者好像是很不强,但那个绵绵啊,哎哟喂呀。无有入无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6-13 14:41 , Processed in 1.107968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