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 情绪与主体感观察(2)恐惧-焦虑与安宁-动荡感 一、课前回顾 1、情绪对人的生存的作用是如此的自相矛盾(情绪被当做生命体验本身,觉得离了情绪不行,有时又带来麻烦)是不是说明咱们人这物种是有问题的?在对这样一个提问的讨论和引申背景下,结合上周练习让大家确认有没有必要引入主体感来和情绪相对应? ——以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会让人挺冲击的,是啊,人这个造物有问题吗?心里的这种冲击才能带来深入地、根本性地思考。在心里确认引入主体感概念的必要性,这是后续课程和练习能踏踏实实进行的重要前提。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模糊的感受,让大家意识到认感受动机为主体感的必要性, 但是没有深入到根本上即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区分。老师通过把眉毛当胡子这样一个比方更加形象地把情绪和主体感的关系呈现出来,再结合前面的提问,这样就能意识到之所以不能确定主体感引入的必要性和对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和不加区分是有关的。 2、对上周练习中呈现的问题进一步阐释。上周练习大家在感受动机上做的比较浅。并指出根本问题就在于我们对情绪做感觉认首先就要对情绪做一个梳理,不能凭生活经验上把情绪当做一个迷糊的概念,而是把情绪做一个区分,主体感和情绪,合起来叫感性反应或者叫感性体验。 ——结合老师对练习的评讲,就清楚了老师前面的这个提问依据于对大家上周练习情况的细致把握,回顾一下上周我对自己内心的疑惑没有去理清,也就更难看到其他学员疑惑的根本了。要深入地认,模糊的地方反复地认,认清楚。 3、认感性活动此时此刻有什么话要说?结合大家的反馈讲到感受性动机的区分。系统要求和个人要求(是否舒服)是区分感受反应是主体感还是情绪的重要指标。总结上周是通过认感受相关的一系列反应之后,把主体感和情绪做了一个区分,找区分的重要依据和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区分的基本方法。接下来通过喜怒哀惧和主体感的对应练习积累对情绪及主体感的知和识,进一步培养和加固对主体感和情绪的区分。 ——这样一个回顾和过渡让学员对课程的前前后后的安排会有一种系统的认识,就是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要到什么位置都比较清楚了。 二、分享 1、小陈的分享语速很快,我听着的时候会有一点点烦躁,就是感觉想让他停下来体会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老师非常稳得住,比如去体会私心在身体的什么位置,以前我自己体会包括让别人体会的时候我都会焦虑:找不到啊,听到小陈所描述的,我也会怀疑,这好像还是在头脑层面啊,回听的时候有一些体会,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让他在体验上多停留一会儿,也许对比有的人仍然程度是不够的,但是对于特别容易往头上走的此时哪怕多停留一会儿都是很宝贵的,可能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想到之前的感觉认操作中的“驻”,就是忍着停留在那里,只是做这样一个操作,而不是想着有什么样的结果,比如能不能找到怎么样。就这样一次次就会不一样。想到刚跟陈老师上课的时候,这样分享的时候或者每次提身体感受的时候都是完全找不到感觉,现在对比一下还是有很大的改善,这就是一次次反复驻的效果吧。而作为咨询师就是要让来访者能驻在那里多停留一会儿,帮助他完成这样一个操作。 2、对大家在分享这一段反馈进行点评,公心就是知道我们这个追求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可能性。不是要消灭私心。私心要实现必须要理性去运行,理性要实现,必须要私心来坚守。心里既有情绪又有主体感或者全是的时候就用这样打组合的方式解决问题,内部有一个核心组织,外部有一个联盟。大多数人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原则。但是以这种二分思路来做心理建设解决问题是会出问题的,另一个自我建设的思路,就是教化私心让他也变成公心,这个方法就是用感觉认的方式, 这样内部主观现象和外部客观现象就不是心和色的关系,而是一的关系;不是两个多元自我之间的合作, 而是唯一。 ——听老师讲这一段的时候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主体感和情绪也不是分裂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统一于感觉认。 三、新课 这周要继续上周的练习,回顾上周的练习具体做法,并说这周的练习怎么做。其中感性活动的动机——你到底要干什么, 把动机找准的两个建议:描述要简略, 把某事做到什么程度, 一句话简单明了,深入到内心深处去认。主体感和情绪都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本质是镜像系统的第一反应,。这个练习对我们有帮助的原理在于有意识地唤醒我们的主体感。 ——老师的讲解非常具有操作性,对每一个指标都结合大家上周的练习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