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 情绪与主体感观察(5)愉悦满足--统整破碎感
评课
一、课前串讲 1、练习表没弄的事作材料作公开讨论,建议怎么做合理? 两种分类回应 (1)个体性,我的,我怎么了,情绪方向 (2)立足于自己解决,主体性方向 主体感与情绪两个方向对事情的效果,心里的姿态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没想到这节课是这样的开头,现实的事件都可以做为材料,应用于教学当中。虽然在事件中有自己的元素,但并不妨碍材料的应用。如果是我说做表而没有做出来,不会这么坦然,用主体感与情绪两条不同的路径来说,大概率会跌入情绪中,输出悲痛。老师的做法是主体感的体现。以主体感的输出指标,行为输出活力,以事情为目标的输出。也显示出做培训师这个位置上内部的不同,内部心力多寡状态。
2、统整感定义。统整感是作为一个体的完整性(精神本体),统 相互协同,整,不缺,协同的不缺的。 3、主体性特征用四个指标描述 (1)统整性(空间):体性在空间上内聚,不光是整体,还有统一。 (2)秩序(时间):体性在时间上是不是持续的。只有在感觉认的频道上才是活在当下。因为缺失就失去了秩序,依照规则保持的秩序。 (3)安宁(输入):被世界刺激的接受中心。身体是投射之池,我作为系统中的存在,是具有自我性的,相对独立性,这些不一样,我能够安而宁么?保持我的个体性。 (4)活力(输出):行为输出中心。作为个体和系统是统一的,看输出动机,是以系统的要求为动机,还是以我舒不舒服为动机。输出会得到反馈,会感受到成功和失败,核心是有没有力量输出。 ——空间时间输入输出主体性指标,在我的感觉里这四个指标虽然是四个单独的维度,而四个维度并不是单独的,应该是立体而有联系整体性运行形式。试图把他们统整成一个图式,还有些不通。单就这四个指标把个体与组织,内与外的互动都联系了起来。单就这四个指标,在练习的维度上已经足够深入的体会,所以我在想,统整不成一个图式,是各练习的根处还未相通,浮在上面的大概的图式,在根处连接性不强的前提下,显现不明。这四个主体性的指标,在其他的课程框架是似乎没有,但也可以找到一点的相似处,比如安宁的输入,刺激的接受中心,是不是可以和个体性的范畴相对应,活力的输出是不是可以和社会性的范畴相对应。而四个指标与情绪的联系,比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内容更有延展性和丰富性。只能说这个指标对应的框架,老师展示出来了,讲解清楚了,我还消化的不够,够的消化。
4、情绪(喜怒哀惧)与主体感的对应性,区别与联系在哪里,需要做总结。提出本节课有两个任务,一个是继续布置用统整感跟愉悦情绪这一对的练习方法,一个是提出一些问题来,下个星期做总结用。 ——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没意识到一个小单元结束的节点要做总结了,虽然老师在课堂列表上写的很明显,心中还是没挂这条弦。自己总结不了,自然引导不了学员的总结。
二、学员分享 没分享具体的事,在不断的感觉认的过程中,一部分的认,和其他部分组成整体的认,独阴独阳的统整。 ——每节课的分享,如何在分享内容中提取本课所需要的对应元素,这可有些困难,之前觉得没困难,现在又越发觉得困难,反正在容易与困难两边跳,而不是在走中间的路。也类似老师回答桃子问题的答案。
三、分享反馈 统整感,空间上内聚,有核心凝聚大家,两个部分不是孤立的,是有关系的,关系还是统一的,核心和核心的作用。统整感上停留的不多。统整是把碎片缝合起来,感觉认是针线。感觉认是万能基础工具。 四、本课 1、关于愉悦情绪。统整感不足产生的情绪是愉悦,如果人是完全统整,是感受不到愉悦的。快乐,高兴,满足都是愉悦情绪,愉悦是主体感缺乏的表现。做法没难度,观念上有困难。 2、以图表为例讲解主体感与情绪的体验区别。从主体性统整下积极,是积累让一个东西成形,是建设性的,主体性破碎的时候还是积极的,也会稳定,去补去做建设;情绪满足之下的体验特性,进入愉悦,并不是人生命的最佳状态。生命的最好状态是在感觉认的过程当中发现的事实,一种淡定的安宁感。 ——从体验上做区别,会有体认上的确认。
3、提示注意练习当中对愉悦的态度。 4、提出问题,主体感与基本情绪的配对关系?内部的运行关系?提醒去思考主体感怎么样就变成情绪了?主体感与情绪的动态的运作关系,而不是静态的名词。 5、情绪生成的是人格,没变成情绪生成的是心术。 6、满足 幸福与爱。满足是愉悦情绪的核心,跟爱和幸福相关。幸福是持续深刻的满足,主体感范畴内没有什么幸福。幸福的背面是爱,爱是不满足。爱与欲使人愚笨。 ——关于愉悦,满足,幸福与爱的解读都有些颠覆,如果是自己来讲,不敢这样颠覆的讲,怕对面对冲过来攻击,知道了怕攻击,再看这些解读,其实都是正确的,讲正确的事还怕什么呢,和老师的状态相比,差的是底气吧(自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