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迪

况智迪的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22: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二十六课现象的概念形成的评课

一、进程
(1)连续提了五个问题:
1、感知觉总结阶段的生活拎出来,一个多月天天做作业,请同学们打个包,起个名字。
2、从这个阶段到此时此刻为止,又是一个阶段,把这个段落真正地区分好,起一个名字。
3、这两个段落中你本人的状态、功能有什么区别?
4、当我们识别出来两个状态下我们的不同,被我们知道了后,你现在想说点什么
5、刚才这个过程里头我们去认了些什么
通过这5个问题让同学们现场确认了各种认,把认要操作的对象连成一串,就会产生做个人不难的感觉。认没认清楚都认了,承认了,就正眼看它了。
(2)同学分享
这一周我有转录任务,再次听了一遍同学的分享,对老师的驻太佩服了,黑河女那么不想说,老师还是能驻住,就驻在不想说上,不断地认,不断地受,黑河女想退一点,也能跟着退一点,继续驻在退后一点的位置上。
老师指出:忍着忍着就认了,不是硬忍,把感知者和感知的对象连接起来,把主体联系起来。没有觉性的忍就会往后退。
(3)强调这一周的练习的注意点:程序没换,选小事情按程序做,保证通过真现象去认。
解释现象是现出来的象,一切全是现象。在我们这个层次,世界就是现象。所谓现象,其本来的意思,是指外部世界在人的内部世界所形成的作用成果。就是我们的感知。
提倡用心按程序来做。

二、不同

1、我没想到要在现场进行认的练习,只是想到在思维上去总结这一周认的结果。现场认既能实实在在地练习,又能通过认进行总结,还能让同学们真实地体会到不断地认能认到真理,就成了人。
2、老师指出:认没认清楚都认了,承认了,就正眼看它了。这样的认很重要,同时在与黑河女的谈话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在我的意识里,总是会认为能解决问题才值得去承认,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就不想看。那么,以我的这种模式,就忍不了,也就发挥不了培的职能。
3、老师指出在我们这个层次,世界就是现象,就是我们的感知。把感、觉、认的过程再次串起来了,通过现象把认知结果呈现出来。我没能在心中把身体、情绪、现象的概念的形成纳入到一个体系里,因而就不能理解按程序练习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8: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二十七课“心”的概念形成过程的课程设计

一、课文编写
心,是一个没有心理学定义的概念,为什么心理学定义了那么多的心理现象,一百多年来却没有给出这些心理现象的母体的定义?
心是一个充满变动的现象,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心”。于是人们为了区别一事一心的“心”跟核心的心,经常会使用本心、自心的概念。所以心,首先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普通现象,而是一种功能性,所谓心性:
心性三要素:先于人而存在,后于人而消失,自动导引人向善向好。心性即中心性、主体性。
不同的心成就了不同的自我印象、自我概念。认识自我,需要仔细的认识心性。
黄帝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当人看到看的物与看到物的人时,我们因为知道万物因为有位有序,而不容易产生好恶,我们就进入了“事不关己,气定神闲”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就自动有了善恶分辨,而向善向好。这就是心性。
练习:驻在觉知处

二、课程进程

1、对现象概念的形成进行总结。提问:形成了几个现象的概念;对这些现象形成概念后有什么感受;你是怎么确定这些概念是正确的。引出对“心”的认,而形成概念。
2、同学分享
3、结合同学的分享及同学们的反馈,对“心”的概念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对心性进行解释。
4、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每天坚持不少于五次对心的认的练习,积累对心的概念。

编后感
实打实地做几次练习,驻在觉知处进行体会,就有所认,自然就能进行编写。如果继续练习,就能更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18: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二十七课对心的概念的形成的评课

一、老师通过提问“感性活动(感觉认)中有言语参加与没有言语参加有什么区别”来提示大家认到一个现象:我们的言语参加太多,产生的客观效果就是远离真实,离开现场。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自我否定,就是一种死的感觉。
这点蛮震撼,第一,我没发现大家在群里的分享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的现象;第二,我一直羡慕可以说很多话的同学,觉得话多是有知识,因为有这个好恶,而脱离了现场,如果不是老师提问,我依然对这个现象无知;第三,被老师引导来到了这个现场,一下就认了,确实不需要什么言语。
二、清晰地感知高路低路、感性理性之间的转换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感、觉、认各是一种操作;另一个线索是言语参加的多少。
我认为一条线索是劳动者(感知者)对劳动过程(感觉认的进程)的感知;另一条线索是劳动者(感知者)对劳动结果的感知。使用这两条线索也是对心的认。

三、老师与同学的谈话,展示了心认心的过程,心和心不断交会。
老师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我在谈话过程中,当我认为我收集够了信息后,就会想着缩短进程,没耐心,如果实现不了,就会着急,然后就离开了劳动现场。

四、点出练习与之前同与不同之处。
我觉得这是一个点睛之笔,一是与感觉认紧密地结合起来,由于认得多而产生了部分的识,二是把主体感清晰地呈现出来。

五、讲解什么是心
当细致梳理了心与感觉认的关系后,心就稳稳当当、十分鲜活地存在于我的心里。接着再来认心,就能对老师梳理出来的三个特征就有了清楚的体会,而不像上课之前那样觉得心这个概念太过缥缈不可描述,有质感能触摸。自我概念的形成也被展示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7: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7-19 17:44 编辑

对第二十八课真理基本要素的形成过程的课程设计


一、课文编写
在二十六课里,我们在对比每天提交作业的感觉和后来每周提交一次作业的感觉后,认出了一条真理:看来吧,还是要天天逼着。
呈现出来的过程:感-觉-认.....认-识
那什么是真理?
理:理,因别而得;别,因识而得;识,因认而得;认,因觉而得;觉,感感而得。
真:真相、真知,经得起验证。
理必须要真,才有用。
练习:
感知.....
  觉知你的感知获得“认”
  觉知你的认。

二、课程进程
1、对心的概念的形成进行总结。提问:说一说这个周认心的收获。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再次认心。从而指出真理的基本要素。
2、同学分享
3、结合同学的分享,请同学们回答所发现的真理。
4、对真理基本要素进行讲解:真和理。
5、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按程序,争取每天发现(获得)一条真理。


编后感
自己做了一下练习,要发现得到真理不难。但退出练习程序,又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到了一条真理。其实这时就产生了一条真理:脱离劳动现场进行认,就是不能获得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7: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二十八课对真理的概念形成的评课

一、对心的梳理
心的末:去向、趋势,情绪是心的运动趋向。我们特别容易关注末。
心的本:质感、质性,我们的心到底怎么样。当我们意识到末时,可能会陷入到困境,怎么脱离困境,就是认到心的本上。
心的根:形成机制和决定条件。如果认到心的根上,就能使我们的心发生改变。

——这样梳理后,在理论上对心的根本末是挺有感觉的,但拿一件自己的事进行梳理,就又会贪在心的输出上,不愿意离开,而无法认识心的本和心的根。更奇妙的是,用别人的事件,又能梳理清楚。所以,不是我们认识不够而细节把握不好,不能像老师这样培训学员,而是我们自己陷入了心的末里,形成了困境。并不是我们真的不知。所以“认心的根本末的图景”任务,对于培训师们来讲,应该就是增加跳出来认的经验,获得自己与学员一体的整体性认识。

二、总结认这个操作,而引出真理这个概念。

身体、受、世界、心,四样东西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这本身就是一个认。生而动,和合。
这个系统加上真理就完美了。真是通神,阴面;理是阳面。真,跟祭祀有关的字,敬神时的感觉,叫真。这样得到的理,就是真的理。真理在手,就是上通神下接物。再把“身体、受、世界、心”放到一起,生活就会感到更不错。

——还是缺整体性,和对心的根本末梳理一样,“专门”提到整体性,还是能操作,可是日常总是忽视,于是一直没明白老师为什么这么设计课程结构,直到这时才明白过来。明白过来了也是因为认了,认出了真理。这就是对认的觉。这一步少了,当培训师就会糊涂。

三、同学分享

真理就是事实求是获得的认。真人又真理。真是先事而生,理是时谋时虑躺不平。人的天命就不是躺平的,当我命由我不由天时,就躺不平了。躺平就是不想做人了。

四、解答疑惑:我们这样折腾出来是真理吗?
真理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真理在人民群众手中。对社会从事建设性生活的人就是人民。真理就是实事求是。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不断产生真理的过程。把来访者引到真实的心理内容,获得领悟性的认识。最真实的感受来自于身体。
第一我们要有信心,除非我们不是劳动者
第二真理是认“身体、受、世界、心”中自然产生的

——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讲,如果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没有信心,那我们可能真脱离劳动现场,得到的确实不是真理。

五、讲解练习
本质是获得领悟性的认识,怎么进入领悟性的现场:对我们的认再作一次觉知,心沉下去,把那一个对象,和把相关的主体客体放在一起觉知;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对认再做一次觉知
感知.....
  觉知你的感知获得“认”
  觉知你的认。

——进入劳动场,对认进行觉知,就能获得真理,做了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22: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二十九课认知与语言及其逻辑的课程设计

一、课文编写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的感、觉和认,在获得其本体之后,会自其本体之处,生出一种轻量化、信息化的输出趋势。由此一种新的心理现象,言语便诞生了。言为心声。言是一种心理现象。
言为心声,声动生响,响而成音,是为语言。语言起源于心理——全人类的母亲都被呼做妈妈,但其本质确是物理现象,却又能够作用于心理——而成为社会(文化)现象。
从言语到语言的,是一个连续进程,其中的内在机制,可能在于人的本体系统跟镜像系统之间的相继启动。
言语,启示了“知”的本体机制;语言,实现了“知”的表征性的、独立性的输出输入功能。这样,人的心理这种纯粹的内部活动,便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外部联络通道。
言语作为心理的代表,遵循着自然所定的运行规律,保障了世界向人的通讯;语言作为社会现象,遵循着某种自然机制所界定的逻辑规则,保障了人向外部的通讯。两套系统都可能正确的反映真实、运算正确和输出正确。
至此,人便拥有了两套与世界打交道的系统。一套是以本体运行的感觉认系统——感性系统,获得对世界的把握,形成对世界的具体性把握、概括性把握和联系性把握。另一套是,依靠镜像系统运行的感觉认系统——知性系统,形成对世界的具体性反映、概括性反映和联系性反映。两套系统并联运行,便是人们最常见的心智活动型态。
        感     觉     认
        知     知     知

练习程序:
    感知你的某一个身体部位
    使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
    觉知你的感(知),觉知你的(感)知,觉知你的知变成“言”,觉知你的“言”变成“语”。

二、课程进程
1、对真理的概念形成进行总结。提问:说一说这一周确认了几条真理?你是怎么确认这些是真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真理。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导至言语的理解上。
2、同学分享
3、同学们反馈,体会言、语的区别。
4、对言、语进行区别,保证知性活动正确地反映真实、运算正确和输出正确。
5、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在感知觉知的练习中,体会“知”的进程。

编后感
如果一直能觉知感知而得的知而有言,反过来,通过言语进入知性系统再回到感性系统,两个系统一阴一阳互相推动,就能正确地反映真实、运算正确和输出正确。知性系统之所以被我们搞成了妄想多想,就是只要知不要感,知和感分裂了。有了这些体会,课程设计就有了根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21: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7-30 21:17 编辑

对第二十九课认知与语言及其逻辑的评课
一、回顾开课以来:
先做感觉、知觉练习,到后来还是做感觉、知觉练习,最终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有效地认,理解我们人类“认”这个心理操作。
1、在这里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认?
认赋予了生命的存在。接着老师就着重强调了父母对孩子的恩:生之恩、养之恩。有恩就要感,有恩就要报。这是认父母,认自己的生命来源。
2、然后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认是什么?
从操作进程上来讲,使用的方法是感觉。从范围上来讲,我们认身;认受(情绪的开端)外部世界在我们心里的一个反应,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去对应外部世界的那些客观存在,或者是我们自己内部的客观存在,那就是受;认现象;认心;认真理。
老师提出:生活是我们的专业。生活就是生命的活动,所有人共同的专业就是生活。认从生活出来的。
3、接着又提出第三个问题:我们认的这些成果(身、受、现象、心、真理),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属性呢?
事物本身的。
4、小结:从所有的回答中,认出一个真理:人必须靠自己活。这种感觉可以叫感性,感性就是真实性,直接性或者叫觉性。
——这三个问题是从同学的回答中延伸出来的一个重要的讲解。我认为重要,是因为跟生命有关跟活着有关,是心理的根,但我们在讲所谓的心理学时,往往会忘记这个根,而舍本逐末只谈所谓的心理。这种舍本逐末形成的原因,还是在感觉认上,映像系统与认连接得不够紧密,对知的觉不够,忽略了进程,知就滚来滚去,定不了性。不管是上课还自己做练习,这点都是一个容易忽略的地方。

二、两个系统:
本体系统、镜像系统(生物学定义)。今天开始转到镜像系统。镜像系统中运转的是知性。
——虽然说的是两个系统,但通过前面的总结,感性系统和知性系统的连接很紧密,这个转折就非常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如果自己犯了上述的错误,忽略了认-知的进程,那这个转折就会做得很生硬。

三、同学分享:
——被老师第一次说结束的迅速反应惊到了,惊的内容是没有陷入两个知的纠缠,快速跳出来进行罩场,同学也随着这个罩场,减缓了两个知之间的滑动,认真连接起来。而之所以会惊,是那种:呀,差点陷进去了,还好被带出来了。

四、同学反馈
1、听众听得很明白,她不知道,但她认而不知,想知才想说。不知道自己认了。
2、获得知的阻碍的表现是老打滚,所以知就是发不出来
3、阻碍知发不出来的东西是另外的知,每当认-知时,另外的人就推出其他的知来,占了这个知的资源,那这个知就知不成了。
——提出了认而不知的情况,一个知占了另一个知的资源。这在听谈话时,我没能准确地辨识出来,因为没有辨识出来,就会跟着知滚来滚去,失去了觉知。

五、讲本节课内容
知不会由我们本体(感觉认)生出来的,是由测量系统测量出来的。同学的分享展示出镜像系统不为这个知(成果)工作。知性系统的最前端,要跟感性系统的认相连接。如此就讲清楚了练习程序及要点。
练习的目的:去认知的发生、发展过程。
言是认和镜像系统刚刚接触,接触得不是很充分,时间不是最长还没有形成语的时候,语是由别的东西加入的,他们接触之后自然发生的,其实就是镜像系统里边的感知,对认的成果的一个感知,这时会形成一种冲动,想说点什么。言为心声。
声动,声响,出音了,就成了物理现象,用于交流,就成了社会现象,就有了规律、逻辑。逻辑的根就生在语里,逻辑是具有自然属性的。
——落脚点还是认,是对知的发生发展进程的认。两个系统连接得更紧密了,高路低路都具备。这让我感觉到,真不是我们知识不够才讲不出来,而我们认得不够。从感性系统到知性系统的进程都认到了,这节课就能自然流出来,如老师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8: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8-3 18:47 编辑

对第三十课情绪与主体感概述的课程设计

一、课文编写
情绪,是对受有好恶的判断而产生的。好恶就来自于自身的缺陷,满足了缺陷就好,不能满足就是恶。
主体感产生于自身实有的部分,实有部分与世界相交产生需要,这个需要能不能被满足都是积极的体验,而不会有情绪,以能更好地满足需要。

二、课程进程
1、对知的进程进行总结。提问:说一说这一周的收获,感性系统与理性系统的怎么连接起来的,语言交流怎样才能保证真实性。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导情绪与主体感的理解上。
2、同学分享
3、同学们反馈,体会在主体感和情绪的不同。
4、讲解情绪与主体感。关键词:缺陷-实有;需求-需要;消极体验-积极体验。
5、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情绪与主体感。

编后感
主体感站在有上说话,编写课程也要站在有上说话,不是要把缺陷消灭完了才能当培训师。只要有,就能做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2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8-10 23:03 编辑

对本周无课的评课

1、被老师那么坦然地说因特殊情况而停课一周的通知而震动,我不能从大局上去判断停课一周师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没有促进,我只会考虑的大家对我的评价如何,会不会说收了钱说停课就停课了,言而无信。也是因为担心被人否定而不敢停课,而管不了形势如何死要死在岗位上,这样的勤奋是自伤。
2、对同学们的观察:一部分同学言语越来越多,好像找到了一个可以说的突破口,前面一直说感觉感觉,情绪没有展示的地方,这下有了言语,情绪就有了舞台,而言语变多。那这时的言语就不能真实地表达世界,只有基于感-觉而挤出来的言语,才能真实反应世界。另一部分同学言语似乎更少了,也是在情绪里打转,只是归因于自己,而形成不了可以交流的语。总的来说,这一周同学们练习中展示出来的情绪很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23: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三十课情绪与主体感概述的课程设计(修改)

一、课文编写
情绪,是对受有好恶的判断而产生的。好恶就来自于自身的缺陷,满足了缺陷就好,不能满足就是恶。
主体感产生于自身实有的部分,实有部分与世界相交产生需要,这个需要能不能被满足都是积极的体验,而不会有情绪,以能更好地满足需要。

二、课程进程
1、对知的进程进行总结。提问:说一说连续练习两周有什么感受?大家对同学们的发言可以观察到一个什么现象?基于前面的回答,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感性系统与理性系统的怎么连接起来的,语言交流怎样才能保证真实性?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导情绪与主体感的理解上。
2、同学分享
3、同学们反馈,体会在主体感和情绪的不同。
4、讲解情绪与主体感。关键词:缺陷-实有;需求-需要;消极体验-积极体验。
5、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情绪与主体感。

编后感
本来以为可以不编写了课文了,但看到桂香姐发出来的评课才被提醒,那这周能编些什么?发现是可以再次修改课文和进程编写的——一旦放假就飞了,守不住职,并不是真的无事可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6:59 , Processed in 1.07656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