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铃兰

铃兰的读书笔记(千字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2: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1-23 22:42 编辑

千字文08、右通广内
02、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既....亦:
既:“旡”是“既”的本字。旡,甲骨文   (转向背后的“口” )  (跪坐着的人),表示吃饱饭后,掉过头,嘴背着面前的餐桌。当“旡”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 再加“食” 另造“既”代替。造字本义:吃饱打嗝,转身离席,与“即”相反 。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欠” 写成“旡” 。近食就餐为“即”* ;餐毕离席为“既”。
小结既:一个人跪坐的侧影,口却是朝着后背方向。---餐毕离席。跪坐,也叫正坐。中国古人的坐姿。然后引申出“完成。结束。已经”

亦:“亦”是“夜”的本字;而“夜”是“腋”的本字。亦,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 的两臂下方各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人的两腋。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两腋部位。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 。当“亦”的“两腋”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肉” 另造“夜”代替,表示人体的部位。当“夜”的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月”(肉)另造“腋”代替
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
小结亦:象形的亦是站立的人两个胳膊下面有两点。表示人的两腋。后来引申出“相同”“又”的含义。

1坟: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大。墳,篆文   (土,墓冢)  (賁,大),表示大墓。造字本义:名词,比土冢更大的正式墓地,地表有碑铭。隶书 将篆文的 写成“卉” 。俗体楷书 用“文” 简化正体楷书 中同音的“贲” ,同时强调坟丘的碑铭。在古代,“坟”通常是平常人的葬地,有碑铭显示坟主身份,一般葬式简单,不担忧盗墓;“墓”* 则是王公贵族的葬地,为防盗掘,他们将陪葬珍宝与主人身份一同深埋地宫。地表有碑铭的叫“坟”,地表没有碑铭的叫“墓”。
小结坟:和土有关系,右边的部分像一个大鼎样子,有碑,表示大墓。

2典:典,甲骨文   (册,权威古籍)  (双手,捧持),表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有的甲骨文 和金文 加“等号” (重复),表示“先贤著作 = 评判标准”,强调圣贤古籍的是非评判意义。有的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 ” 写成“丌” 。造字本义:动词,主持事务的官吏双手恭敬地捧着古哲先贤的著作,以之为据进行判断和评价。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册” 写成
典,五帝之書也。从冊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大冊也
小结典:双手捧着圣王的著作,以之为据进行判断。

3坟典:三坟五典,是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有注:“皆古书名。”《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
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因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谓五帝之书。至于《八索》与《九丘》是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传就出现了“档案”,“三皇”时期的“档案”称作“三坟”,章太炎先生在《检论•尚书故言》中说:“坟,丘十二,宜即夷吾所记泰山刻石十有二家也。”是说春秋时代齐国管仲将“三皇”时代泰山十二家石刻内容抄录下来,即称“三坟”。
甲骨档案[1]
“五帝”时期的档案称作“五典”,孔安国在《尚书•序》中称:“五帝之书,称之‘五典’,吾常言也。”孔安国认为“五典”即“五帝”时期形成的档案。
除了“三坟”、“五典”,《左传•昭公十二年》又言,上古档案还称为“八索”、“九丘”。
关于“八索”,唐代学者孔颖达援引据传是孔安国作的《尚书•序》云:“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意为上古档案的“八索”即为“八卦”之书。
至于“九丘”,孔颖达解释为:“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他认为“九丘”档案即中原九州之方志。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说:“良史也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历代注家都说是“古书名”,贾逵说:“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国之戒。”
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楚灵王说这话的“昭公十二年”是公元前530年。可否由“能读”,推断“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前代的文字读物。
问题是,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
《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显然,这是从上述用字的含义上来解释的,并没有涉及这些远古典籍所使用的载体是什么材质。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笔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尚书序》的说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去追究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更不用说去探讨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了。然而,随着对符号学的深入思考(参阅笔者所著《符号之谜》一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特别是1997年以来对《山海经》的考证,以及对帝禹时代绘制《山海图》可能采用的信息载体的思索(目的是在今天重新绘制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这项工作已完成,包括42平方米的《帝禹山河图》),笔者开始意识到“坟”、 “典”、“索”、“丘”可能是指不同的图书符号载体。
众所周知,“坟”的正体字由土和贲构成,异体字由土和文构成。根据《辞海》,它有多种含义:墓,土之高者,水涯,大,顺貌,土松而起貌,书籍的一种。因此,《尚书序》将《三坟》的坟字解释为大,颇为勉强。在笔者看来,《三坟》里的“坟”字,其实是指当时的图书载体和文字载体是用土制成的,它可能是一种类似两河流域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包括陶制器皿)。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也包括石头,因此《三坟》之书,也可能采用石板载体。
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头上作画写字了,例如,直接在泥地上刻画(中国文字的发明,就曾受到鸟兽足迹的启发),在洞穴上和岩石上作画,在卵石上写字(这种有字的石头,被称为会说话的石头),而古希腊人所说的象形文字的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头上的圣字,摩西在西奈山从上帝那里获得的《十戒》,也是刻写在石板上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汉字的坟,也可以解释为有文字的泥版。 “典”字的含义有:常规,法典,典章,主其事也,质物(典当),姓(太昊娶少典氏),典籍(原特指五帝之书,我们今天知道其内容的只有尧典和舜典)。
那么,这种被称为“典”的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模样呢?这就要从典字的象形来追溯了。在汉字里,典、共、供、具、兵、其、六等字,以及冀、黄、翼和异的原形正体字,都有一种共同的符号,即一横下面加两个支撑状的点,这种符号的象形含义乃是一个陈列架或陈列物品的有腿的桌几;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桌几,而是用于陈列重要物品的器具,通常都用于重大仪式或宗教巫术仪式上。
因此,“典”的原义是指一种陈列或安置在桌几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书,它的作用相当于公告牌、公约板、神谕碑、法规文书和行为规范告示。它可能是从契约演化来的,即把小巧的便于收藏的契约大型化、公开化、庄严化,其材质可以是木板、竹板、石板,也可能是皮革、丝帛(附着在硬质材料上)。典这种文书的发明者,应当就是少典氏部落。典的进一步演化就是册,史载殷先人“有典有册”,册就是后来的竹简或木简,它们是由典的不断小型化、轻便化、折叠化、卷曲化而形成的。
“索”字的含义有:大绳,绞,法,独,尽,搜求,牵引,愿欲,须要,涕流貌。但是,索作为一种文书或信息载体,应当是指结绳纪事符号体系,或许还包括以丝帛或其它编织物为载体的文书(在丝帛上写字绘画,或者编织出能够传递信息的图案符号)。事实上,中国人最先发明了养蚕和丝帛,因此也就有条件用丝帛作为信息载体;类似的例子是,由于中国制造出了又细又长又轻又结实的绳子,以及又轻又薄又结实的丝绸和纸,因此中国人才能率先发明风筝。从这个角度来说,八卦原名八索,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谓《八索》就是丝帛文书,它源于结绳纪事和结绳占卜(卦的字形含义原指测时,结绳符号的功能之一也是计时);这就是《尚书序》称“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的由来。
“丘”字的含义有:阜,山,土之高者(或曰,四方高,中央低为丘),墟,大冢,墓,空,大,聚,区域(四邑为丘)。从字形来说,丘指有平缓坡度的地形地貌。问题是,兵字为什么也要用丘字符呢?其实,兵字实际上是斤和陈列桌几的合形,即把“斤”这种兵器(斤就是斧,具有斜面形状)陈列在桌几上,相传这是由蚩尤最先发明的,所谓“蚩尤作兵”即蚩尤部落最先把兵器作为神器来供奉。 那么,《九丘》这部书,为什么偏偏要选择用丘字来形容或指称呢?《尚书序》取其“聚”的含义,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并不完全。这是因为,丘还有山川的意思、区域的意思、庞大的意思、空墟的意思和大冢(通常都有丰富的随葬品)的意思。有趣的是,上述含义综合起来,很像是一种模拟的实物地图,即在不同模拟区域上有着象征该地理方位的物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社稷坛的五色土上陈列着相应方位的物产。更深一层地说,“丘”字在《九丘》中的使用,还表示中央的统治权力遍布天下东西南北中的所有区域。
有鉴于此,《尚书序》所谓“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实际上正是《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另一种说法,或者是《五藏山经》的另一种版本。
根据笔者对《山海经》二十余年的研究,认识到《山海经》一书系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而成,时在春秋末年,编辑改写者为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而且《五藏山经》具有地理实测和国土资源考察基础,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寻,其地形地貌基本符合4200年前的中国景观,实乃中华文明与文化第一历史宝典,亦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
因此,《九丘》是一部实物地图地理书,它平铺在一处圣洁的地面上(不需要桌几或支架),有点象今天的模型沙盘,也可能是一幅巨画,画有五区九州的山川地貌和物产,以及那里的人文景观。或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1999年9月9日,笔者和夫人孙晓琴历时多年,终于创作完成42平方米的巨画《帝禹山河图》,将《五藏山经》所记载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以及河流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其中许多神奇的动物都是由人装扮的)、人文活动场景95处等等内容全部绘出。为此,笔者曾欣然作诗曰:“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大禹若有灵,当惊图复出矣! 综上所述,可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确实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典籍,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从源头抓起,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是为此文。
小结坟典:中国古代典籍《三坟》《五典》,三坟指三皇之书(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五典指五帝之书(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还有《八索》、《九丘》,一说指河图、洛书。)

背景:
"既集坟典"说的是广内殿,因为它是收藏图书的地方,收藏了古今的图书典籍。"亦聚群英"说的是承明殿,承明殿既然是皇帝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所以承明殿里亦聚群英,文武百官、群英荟萃。
坟指的是三坟,典指的是五典。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叫作五典。三坟五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早已经失传了。坟的本义是指高大的土堆,不是说死人的坟头是坟。人死了埋在一个地方,要弄一个标记,防止以后再来扫墓找不到了,就在地上堆一个土堆,叫作坟头,但这并不是坟的本义。

意译:(既集坟典,亦聚群英)广内殿里既收集着《三坟》、《五典》等三皇五帝之书,承明殿里也聚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3: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1-25 14:46 编辑

千字文08、右通广内
03、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杜稿:汉朝一个叫杜度的人,善写草书。中国历史上写草书的第一人是杜度,不是唐朝的怀素。杜度草书的手稿,就是杜稿。
钟隶:三国时代的钟繇,写隶书是天下第一的,他的隶书真迹,就是钟隶。

漆书:漆书是在上古时期,笔墨都还没有出现以前,用树脂漆书写在竹简上的大头小尾的文字,现代称为"蝌蚪文"。 元代吾丘衍在《学古编》里面解释说:"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现代出土了商代用玉石制作的漆书笔,可见漆书既是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文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书。《晋书?束皙传》记载。晋时有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都人(今河南新乡),盗掘战国时魏襄王的墓得到13篇漆书的古籍。

壁经:壁经是指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待核实真实的历史背景),把所有的儒书都收缴上来,孔子的八世孙怕儒学从此失传,就把一部分经卷藏在了夹壁墙里边。汉武帝的弟弟,鲁恭王,想侵占孔子的旧宅修花园。在拆墙的时候发现了里边的竹简,内有《孝经》、《尚书》、《论语》等

背景:
广内殿里面除了三坟五典以外,还有什么好东西呢?还有古玩字画的真迹,例如有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汉朝有一个叫杜度的人善写草书,中国历史上写草书的第一人是杜度,不是唐朝的怀素。杜度草书的手稿,就是杜稿。三国时代的钟繇,写隶书是天下第一的,他的隶书真迹,就是钟隶。
除此之外,还有"漆书壁经"。漆书是在上古时期,笔墨都还没有出现以前,用树脂漆书写在竹简上的大头小尾的文字,现代称为"蝌蚪文"。
元代吾丘衍在《学古编》里面解释说:"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现代出土了商代用玉石制作的漆书笔,可见漆书既是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文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书。《晋书?束皙传》记载。晋时有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都人(今河南新乡),盗掘战国时魏襄王的墓得到13篇漆书的古籍。
壁经是指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秦始皇焚书坑儒,把所有的儒书都收缴上来,孔子的八世孙怕儒学从此失传,就把一部分经卷藏在了夹壁墙里边。汉武帝的弟弟,鲁恭王,想侵占孔子的旧宅修花园。在拆墙的时候发现了里边的竹简,内有《孝经》、《尚书》、《论语》等。
我看到有文章介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活埋了儒生461个是事实,这又是李斯帮忙干的。那些儒生每每在下面指责他,他本来出身就不好,母亲又不太正经,这些人天天嚼舌头,最后把他逼急了,把这些人坑于山谷之中。至于焚书,他只是象征性地烧了一部分,其余的都堆放在阿房宫。项羽火烧阿房宫,烽火连三月,所以李斯坑儒、项羽焚书。二人是罪魁祸首,秦始皇一直背黑锅。 -----------白云先生说:所谓焚书坑儒,其实是始皇帝禁私学,立官学。因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算命、巫术淫祀。
到了汉惠帝刘盈当政,发现天下没儒学经典了。于是昭告天下,看谁还藏有儒家的经典。谁家敢藏,书是没有了,只能靠背诵的功夫默写下来。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名叫伏生的九十岁老头,他默写了整部《尚书》。以后把壁经里发现的《尚书》与他默写的《尚书》对比,一字都不差,可见古人背书的工夫真是一绝。一但爆发战争,书烧了,你没有背诵的功底,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意译:(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广内殿里,还收藏着汉朝杜度的草书的书稿,三国时代的钟繇的隶书真迹,他们俩是中国历史上草书和隶书的第一人;还收藏着上古时期用树脂漆书写在竹简上的漆书,还有孔子八世孙藏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孝经》、《尚书》、《论语》等。为什么要藏到墙壁里呢?因为秦始皇所谓焚书坑儒,其实是始皇帝禁私学,立官学,收集民间书籍,因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算命、巫术淫祀。孔子后人怕儒学失传,把一部分经卷藏到墙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3: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1-23 23:36 编辑

千字文08、右通广内
04、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府: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接。府,金文   (屋顶,代房屋)  (付,交接)  (贝,财宝),表示交接财宝的房屋。篆文 省去金文字形中的“贝”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明确“府”的建筑含义。造字本义:官方藏放财宝的建筑,国库。官方存金储银的建筑为“府”,存放炮车、军用物资的建筑为“库”。
府,文書藏也。从广,付聲
小结府:现在府的字形,也能看到“把财富交付到广里”,聚集之意

罗:羅,甲骨文   (网,捕鸟的罩具)  (隹,鸟雀),表示小鸟被罩在网罩里。甲骨文异体字   (网,捕鸟罩具)  (举起双手的人),表示张臂抖网捕鱼。金文 加“系” ,表示用猎人手中的牵绳控制网罩的开合。造字本义:动词,用网罩捕鸟。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网” 写成“四”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罗” 将甲骨文字形 中的“隹” 简化成“夕” ,导致字形面目全非。古人称捕鱼罩为“网”,称捕鸟罩为“罗”
小结罗:罗字特别形象,上面一个网,下面一个鸟。搜罗,聚集之意。

夹,甲骨文 像两个人 在一个人的两腋 之下。造字本义:两人分别在一个人的两侧,从两腋将其架起。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人 写成 。“夹”的“挟持”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挟”代替。夹,持也。从大俠二人
小结夹:两个人分别在一个人的两侧,要架起中间这个人的样子,夹。
侠:夹的通假字,夹道欢迎。

槐卿:三槐九卿的简称。

三槐:古人最崇敬槐树,槐树能生存数千年,且不怕旱涝、不畏寒暑,生命力极强。槐树花、槐树皮都可以吃,可以在饥年救人性命,所以槐树是中国的国树,叫国槐。三槐就是三公,代表国家最尊贵的三个职位。每个朝代,对三公的称谓都不同,秦汉以前,将太师、太傅、太保叫作三公。这三太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头,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一句话就能将皇帝的意见否了,与今天的中顾委差不多。西汉的三公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这三公都是宰相,都有实权,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兵马,相当于国防部长;大司徒专门管钱、管人,相当于丞相;大司空主管国家的基本建设。

九卿:是秦汉时代,中央政府的行政长官,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政、治粟内史、少府,共九卿。九卿中只有三卿主管国家的行政,其余的六卿主管皇帝的私人事务。“廷尉”又称大理,是全国最高法官;“典客”又称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治粟内史”又称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租税赋役。 九卿中的少府是宫廷总管,下设属官尚书。由于事务越来越多,尚书变成尚书省,从隋朝开始尚书省下设六部,也就是直到清朝都沿用的"兵刑工、吏户礼"六部。六部的正部长称尚书,副部长称侍郎。

背景:
      承明殿里面聚集了文武百官、公卿将相。府是聚集的意思,例如将国家的仓库叫做府库。朝廷的里面,文武百官,群英荟萃。朝廷的外面,道路两旁站立的都是三公九卿。侠是夹的通假字,就是夹道欢迎的夹字。
     "槐卿"是三槐九卿的简称。古人最崇敬槐树,槐树能生存数千年,且不怕旱涝、不畏寒暑,生命力极强。槐树花、槐树皮都可以吃,可以在饥年救人性命,所以槐树是中国的国树,叫国槐。三槐就是三公,代表国家最尊贵的三个职位。
     每个朝代,对三公的称谓都不同,秦汉以前,将太师、太傅、太保叫作三公。这三太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头,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一句话就能将皇帝的意见否了,与今天的中顾委差不多。西汉的三公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这三公都是宰相,都有实权,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兵马,相当于国防部长;大司徒专门管钱、管人,相当于丞相;大司空主管国家的基本建设。
      九卿是秦汉时代,中央政府的行政长官,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政、治粟内史、少府,共九卿。九卿中只有三卿主管国家的行政,其余的六卿主管皇帝的私人事务。廷尉又称大理,是全国最高法官;典客又称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治粟内史又称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租税赋役。
九卿中的少府是宫廷总管,下设属官尚书。由于事务越来越多,尚书变成尚书省,从隋朝开始尚书省下设六部,也就是直到清朝都沿用的"兵刑工、吏户礼"六部。六部的正部长称尚书,副部长称侍郎。

意译:(俯罗将相,路侠槐卿)承明殿里面聚集了文武百官、公卿将相。朝廷的里面,文武百官,群英荟萃。朝廷的外面,道路两旁站立的都是三公九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2: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1-25 15:46 编辑

千字文08、右通广内
05、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封:“丰”是“封”的本字。丰,甲骨文   (“未”的变形,枝叶茂盛的树木)  (土,土埂),表示种在土埂上的树木。当“丰”主要作为名词使用后,甲骨文 再在“丰”字 基础上再加“又” (用手抓持、执苗)另造“封”代替,强调执苗种树。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草木以标志所属的地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未” 写成不知所云的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寸” ,至此“封”字“种植草木”的字形线索消失。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本为“丰”字的 简写成“圭”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封,爵諸矦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小结封:丰是封的本字,丰的字形是一棵树苗种在一坨土里的样子---表示种在田埂上---表示界线。后来丰字又多个手,手持树苗栽树,表示古人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草木以标志所属地界。---该字的演变、以误传误、种植树木的象形(线索)渐渐消失。(----这种情况好像在说明当时的人对汉字的理解停留在了符号(表征)上,没有体会到字—所代表的场景里的体会核心)

户:户,甲骨文字形 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 的一半。造字本义: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 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 的上格断开写成 ,并加“木” ,强调木质材料。篆文 省去“木”。楷书 将篆文 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户,半门曰户。——《说文》
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字书》
小结户:半扇门板。两扇曰门。

县:1将死刑犯的头颅悬挂在城门示警戒恶。 本义由“悬”代替。 骊姬请使申,处曲沃以速縣。——《国语 • 晋语》2动词:吊,挂,悬置。 该义项后由“悬”代替(赤县)3古代有司法、施刑权的最基层行政机构.。縣,系也。从系,持县会义。——《说文》
1合:合,甲骨文(口,向下的张开的嘴巴) + (口,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造字本义:动词,亲吻,调情相爱。
说文:合,合口也。从亼,从口。(季春之月)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遊牝於牧。——《 礼记 • 月令 》得耦为合。——《周礼 • 媒氏》天作之合。——《诗 • 大雅 • 大明》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 • 小雅 • 常棣》 天地相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史记 • 乐书 》
2给: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并列、连接。給,篆文   (糸,丝)  (合),表示合并、连接丝线。造字本义:动词,在织机上的纺线中断处添加丝线,使纺织可以继续。
給,相足也。从糸,合聲。
小结给:在织机纺线处添加丝线。给,补足所需要的。缺什么补什么。

背景:
这些公卿将相的待遇,都是异常的丰厚。简单地形容一下,就是"户封八县,家给千兵"。每户的封地都有八个县那么大 ,每家的亲兵卫队都有千人以上。这里的八和千起形容词作用,不是数量词。
历史上根据功劳,受封地最多的是羊祜。羊祜是西晋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傅、征南大将军,是使西晋灭吴战争胜利的关键人物。羊祜一生清廉仁慈,所得俸禄全部用来周济族人、奖励将士。他死后,武帝司马炎亲着孝服,痛哭流涕。羊祜如此大的功绩,封地不过五县。可见这里所说的"户封八县"是形容封地之多。
封是分封土地,即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王室成员和有功的臣子。封字在六书中属会意,从土、从寸,字象是植树于土上,以明疆界。周朝建立后开始分封建国,设立800诸侯国,秦时被废除,汉朝又开始封爵食邑。诸侯自己采邑内收缴的赋税,除了向天子进贡以外,均归自己调度,象上面说的羊祜就是食邑六千户。
给是配给、供给的意思,国家对有功勋的重臣,配以护卫的兵卒,类似现代首长家中的警卫人员。晋朝的大书法家卫瓘,因平蜀之功被封为征北大将军、尚书令,朝廷派给千兵。卫瓘的女儿卫铄,即众所周知的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是王羲之学书法的老师。

意译:其中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公卿将相,在实行分封制的朝代,帝王会分封给他们土地,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护卫亲兵,在历史上受封地最多的是西晋的征南大将军羊祜,因为他为西晋灭吴的战争中立下巨大战功,晋武帝封给他五县之地作为爵赏。(在历史上分封制,这些王公大臣们势力越来越大,会造成诸侯割据,对帝王执政天下形成威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5: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08、右通广内
06、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冠:冠,篆文   (冃,即“冒”,帽子)  (人)  (寸,抓),表示将帽子戴在头上。造字本义:古代男子成年(20岁)礼,手持帽子戴在头上。隶书 变化了篆文字形中的“帽子” 形象。古代称戴帽为“冠”;称脱帽为“免”。
冠,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緫名也。从冂,从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
冠是古代贵族男子戴的帽子,古人将长发挽为发髻,再用冠套住,不象后世的帽子将整个头顶都盖住。为了将冠固定住,冠的两旁就有两条可以在颔下打结的小丝带,叫缨。

官:官,甲骨文   (宀,房屋)  (兵符、权印),表示放兵符的房屋。造字本义: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官,吏,事君也。从宀从 --说文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 • 王藻》

辇:两“夫”(男子)并行,拉车前进。本义: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輦,挽车也。从车,——《说文》
古代宫中用的一种轻便的人力车叫辇,后世专指帝王与后妃专用的车乘。皇上坐的叫龙辇,皇后坐的叫凤辇。

缨:缨,冠系也。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以二組系於冠卷結頣下是謂“纓”。與紘之自下而上系於筓者不同。冠用“纓”,冕弁用“紘”。纓以固武,卽以固冠。故曰冠系。玉藻之記曰。“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緇布冠繢緌,諸侯之冠也。玄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玄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許此冠字專謂冠、不該冕弁。”从糸。嬰聲。
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tasse1]。如:红缨;帽缨;缨佩(以缨纽为佩饰);缨蕤(帽子的垂饰);缨徽(妇女所佩带的香囊)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薛注:“缨,马鞅也。”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以缨拾矢可也。——《礼记•曲礼下》。注:“缨,缨卷也。”
动词:缨缴(被系有绳子的箭所射中);缨铰(捆绑人的绳子与枷锁。比喻拘限)
缠绕、系牵。通“婴” 。而不缨垢氛。——谢灵运《述祖德》。 李善注:“缨,绕也。”
遭受。如:缨缴(中箭。缴( zhuó):箭上的丝绳。借指箭)
小结缨:本义是帽带,系在脖子下面。

毂:輻所凑也。

意译:(高冠陪辇,驱毂振缨)帝王出行,位高权重的王公将相,陪行在帝 王的车辇两侧,他们驾着车马,高高的官冠,帽带飘在风里,威风凛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08、右通广内
07、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肥轻:出自《论语 -雍也》篇,孔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孔子的学生公西华代表鲁国出使齐国,孔子说他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狐皮大衣,神气活现的。"肥马轻裘"已成为一个成语,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白居易有《秦中吟》诗十首,其中之一就题为《轻肥》。

肥:篆文   (肉)  (已,“人”的变形),表示多肉的人。造字本义:形容词,身体丰腴,多脂多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楷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已” 写成“巴”

轻: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径”的省略,表示便道、小道。轻,篆文   (车)  (巠,“径”,便道、小道),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

背景:
古代贵族的爵位是世袭的,只要后代子孙没有违纪犯法,爵位没有被削去就可以世袭往替。禄是根据爵位的等级不同,政府予以的配给和补贴。
古代的俸和禄不是一个概念,俸是薪俸,相当于现代的工资、薪水,你得干活才有薪俸。禄是配给,相当于现代的福利,只要你有爵位或名分,不干活也有禄给。例如满清初期,只要你是满人,就可以每个月领一斗禄米、二吊铜钱,什么也不用干,像新西兰的毛利人一样,坐享福利。所以后代满人除了提笼架鸟,什么都不会做,爱即是害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侈是奢侈、豪华、奢靡过度;富是富足、财物殷实。这些人世代享受国家的供养,生活奢侈富足,无忧无虑。
战国以前,车马是连用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上古时代驾车就是御马,乘马就是乘车。驾是拉车的马,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是速度最快的车,所以有成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因帝王车驾出行都配有仪仗,逶迤可达数里,故非普通的一车一驾可比。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 子孙世代享受优厚的爵禄, 生活奢侈豪富。 车驾仪仗、肥马轻裘。

意译:(世禄侈富,车马肥轻)古代的爵位是世袭的,他们的子孙后代享受着这种“禄”,生活奢侈富足,出行时的车驾仪仗很气派,肥马轻裘,膘肥马壮,人穿着裘皮大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3: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08、右通广内
08、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   (“竹”的变形)  (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篆文   (工,巧具)  (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功,以勞定國也。从力,从工,工亦聲。


茂:茂,鄂君舟节   (野草)   (伐,砍),造字本义:动词,用大刀斩劈丛密野草。篆文 误将“伐” 写成“戊” 。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艹” 。
茂,草丰盛。


实:實,金文   (宀,家)  (伫物柜)  (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造字本义:家境富裕,柜中藏贝。有的金文 误将伫物柜 与“貝” 写成合“貫” ,表示钱财万贯。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小结实:家里的柜子里有贝。内部有贝。实


刻: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声词,相当于“咯咯”的响声。刻,篆文   (亥,拟“咯咯”响)  (刀,契),造字本义:用刀具“咯咯”响地契镂。
刻,鏤也。从刀亥聲。


铭: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称呼,引申为标记。銘,金文   (金,金属)  (名,标记),表示在金属上标记。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钟鼎贵器镂刻主人的名字、记号。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简体楷书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写成 。
銘,記也。从金名聲

背景:
这些人世代享有如此丰厚的待遇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的策功茂实。
策是文治,出谋划策;功是武功,上阵杀敌。因为这些将相公卿,都有文治武功,而且这些功绩都是既丰厚又真实。茂是茂盛丰厚,实是真实不虚。这些人的文治武功既多又实,所以才有如此好的待遇。
他们活着的时候是这样,死了以后还要勒碑刻铭,将他们的名讳事迹镌刻在金石之上,留传百世。勒碑是往石碑上刻字,刻铭是往金属上刻字,二者不一样。
中国刻碑的历史始于西汉,汉以前没有碑,是往石头上刻字。故宫博物院保存有石鼓文,是战国时代镌刻在石鼓上的文字,还有石柱文,那是镌刻在六棱石柱上的文字。刻铭是在青铜器上刻字,现存的有盘铭文、钟鼎文,都是青铜器上的篆字。故宫养心殿里有一幅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汤之盘铭,是商王成汤洗手用的浴盘上面刻的字,属于金铭。其它的钟鼎文是预先雕刻在范具上,再通过浇铸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属于金铭。
刻碑为什么又叫勒碑呢?勒是摹勒的简称,白板素碑的碑面先要以朱砂摹勒上石,然后才能镌刻。可以请人将碑文直接用朱砂笔摹写到碑面上,或者在碑文纸的背面用双勾法,即用朱砂笔勾勒出空心字形,再把碑文纸正面扣在碑面上,上面垫上若干层棉纸用石头慢慢地研磨,空心的朱砂字就印在石碑上了,然后才能用凿子镌刻。为什么要用朱砂摹勒呢?一则朱砂色泽鲜红、醒目;二则朱砂为矿物质,颗粒粗,写出的字不瘫软、不变形、不易脱落。

意译:(策功茂实,勒碑刻铭)因为他们对国家有卓著而真实的文治武功,不但被载入史册,而且被失望在金石上永传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3: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08、右通广内
08、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   (“竹”的变形)  (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篆文   (工,巧具)  (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功,以勞定國也。从力,从工,工亦聲。


茂:茂,鄂君舟节   (野草)   (伐,砍),造字本义:动词,用大刀斩劈丛密野草。篆文 误将“伐” 写成“戊” 。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艹” 。
茂,草丰盛。


实:實,金文   (宀,家)  (伫物柜)  (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造字本义:家境富裕,柜中藏贝。有的金文 误将伫物柜 与“貝” 写成合“貫” ,表示钱财万贯。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小结实:家里的柜子里有贝。内部有贝。实


刻: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声词,相当于“咯咯”的响声。刻,篆文   (亥,拟“咯咯”响)  (刀,契),造字本义:用刀具“咯咯”响地契镂。
刻,鏤也。从刀亥聲。


铭: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称呼,引申为标记。銘,金文   (金,金属)  (名,标记),表示在金属上标记。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钟鼎贵器镂刻主人的名字、记号。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简体楷书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写成 。
銘,記也。从金名聲

背景:
这些人世代享有如此丰厚的待遇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的策功茂实。
策是文治,出谋划策;功是武功,上阵杀敌。因为这些将相公卿,都有文治武功,而且这些功绩都是既丰厚又真实。茂是茂盛丰厚,实是真实不虚。这些人的文治武功既多又实,所以才有如此好的待遇。
他们活着的时候是这样,死了以后还要勒碑刻铭,将他们的名讳事迹镌刻在金石之上,留传百世。勒碑是往石碑上刻字,刻铭是往金属上刻字,二者不一样。
中国刻碑的历史始于西汉,汉以前没有碑,是往石头上刻字。故宫博物院保存有石鼓文,是战国时代镌刻在石鼓上的文字,还有石柱文,那是镌刻在六棱石柱上的文字。刻铭是在青铜器上刻字,现存的有盘铭文、钟鼎文,都是青铜器上的篆字。故宫养心殿里有一幅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汤之盘铭,是商王成汤洗手用的浴盘上面刻的字,属于金铭。其它的钟鼎文是预先雕刻在范具上,再通过浇铸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属于金铭。
刻碑为什么又叫勒碑呢?勒是摹勒的简称,白板素碑的碑面先要以朱砂摹勒上石,然后才能镌刻。可以请人将碑文直接用朱砂笔摹写到碑面上,或者在碑文纸的背面用双勾法,即用朱砂笔勾勒出空心字形,再把碑文纸正面扣在碑面上,上面垫上若干层棉纸用石头慢慢地研磨,空心的朱砂字就印在石碑上了,然后才能用凿子镌刻。为什么要用朱砂摹勒呢?一则朱砂色泽鲜红、醒目;二则朱砂为矿物质,颗粒粗,写出的字不瘫软、不变形、不易脱落。

意译:(策功茂实,勒碑刻铭)因为他们对国家有卓著而真实的文治武功,不但被载入史册,而且被失望在金石上永传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3: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1-27 15:13 编辑

二、给孩子们的讲稿:(带着情景,养育人根。烘托一种氛围,大大的氛围,传家宝,贵为天子之尊。天地之子。)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西京长安,有闻名天下的“汉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建章宫右面(东)通向国家图书馆“广内殿”,未央宫左面(西)通达到君臣议事的“承明殿”。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广内殿里既收集着《三坟》、《五典》等古代圣王之书,承明殿里也聚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广内殿里,还收藏着汉朝杜度的草书的书稿,三国时代的钟繇的隶书真迹,他们俩是中国历史上草书和隶书的第一人;还收藏着上古时期用树脂漆书写在竹简上的漆书,还有孔子八世孙藏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孝经》、《尚书》、《论语》等。为什么要藏到墙壁里呢?因为秦始皇所谓焚书坑儒,其实是始皇帝禁私学,立官学,收集民间书籍,因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算命、巫术淫祀。孔子后人怕儒学失传,把一部分经卷藏到墙壁里。
       (俯罗将相,路侠槐卿)承明殿里面聚集了文武百官、公卿将相。朝廷的里面,文武百官,群英荟萃。朝廷的外面,道路两旁站立的都是三公九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其中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公卿将相,在实行分封制的朝代,帝王会分封给他们土地,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护卫亲兵,在历史上受封地最多的是西晋的征南大将军羊祜,因为他为西晋灭吴的战争中立下巨大战功,晋武帝封给他五县之地作为爵赏。(在历史上分封制,这些王公大臣们势力越来越大,会造成诸侯割据,对帝王执政天下形成威胁)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帝王出行,位高权重的王公将相,陪行在帝 王的车辇两侧,他们驾着车马,高高的官冠,帽带飘在风里,威风凛凛。
    (世禄侈富,车马肥轻)古代的爵位是世袭的,他们的子孙后代享受着这种“禄”,生活奢侈富足,出行时的车驾仪仗很气派,肥马轻裘,膘肥马壮,人穿着裘皮大衣。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因为他们对国家有卓著而真实的文治武功,不但被载入史册,而且被失望在金石上永传后世。

、概括和心得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官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千字文在本节里继续描述都城长安的宫殿,国家图书馆和君臣上朝参政的宫殿,描绘了我国古代王公将相等官员的风貌,他们有文功武略,为国家建立卓著功勋,因此国家也给予他们以那个时代特别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封地、防卫兵士、仪仗、享受爵禄,把他们的功绩载入史册。

      虽然我这样概括本节,但是因为我的概括是有选择的,隐去不能表达的部分,不是个整体概括?有点。我把我的疑问概括在我的心得部分里吧:
     我对本节的感受有些复杂,有一种表面的浮华,底子不扎实的感觉。“本节后面部分,户封八县、家给千兵等,这是对的吗?”------我能明白入朝为官,是要干什么,和君王一起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国家安全有保障,人民生活有尊严。我迷惑在:怎么对待有功之臣。(国家)怎么奖赏是合适的?不会留下隐患、不会有后遗症。有功之臣怎么对待奖赏?没有建功之臣怎么对待奖赏和别人的奖赏?
    我不反对适量的封地和卫队,但是这个界限是多少呢?就像领导家的房子总是比较大,环境比较好,贡献有不同,待遇有不同,差距应该是多少呢?
    ----我的这些疑问,让我想到老师说的“眼界打不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3: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1-27 17:36 编辑

千字文第二月小结
1、千字文开篇于天地之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篇于华夏民族始祖三皇五帝,观天象,以定人文(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创建以天地为锚的文明。千字文虽简,但却传递出天门开阖的宏大篇章的气氛。
      然后开始进入“人的修身-家风家教”,就是: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内在,心正立人,外在,形端表正,“学优登仕,摄职从政”,转到了“国家-政治-为君为官”的位置(都邑华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条我们民族,朝朝代代,磕磕绊绊之中的,永不停歇的主旋律!读千字文,结合读白云的关于华夏文明方面的文章,这个主题渐渐强烈和清晰起来。
     结合老师的分享,小结“根与君“的主题:
      “人要有根,也要有君“-----以自己为器,不以自己为锚,以天地为锚。(虽然说不出来,心里好像明白---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有以自己为器,人离不开自己的基础,实际具有的哪些基础,有的、没有的,强弱的,优的劣的等)
     “民为根,官为君“---“民,心里有领导有组织”+“官以民为根,为人民服务”。

2、读的过程
     查 字的内在操作、体会,基本上会了。还存在一个心在场的程度。因为我有一个时间紧,任务多的躁。
     查的来源上,我比较狭窄,暂时顾不上探索更多的资源。
      吟诵,比较有感觉,有情感,吟诵时气息是连贯的,虽然我也会喘气,但是感觉连贯,不累,这个感觉很不可思议。
     用自己的理解去涂抹。不这样做,又能怎样做呢?看看别人的,应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50 , Processed in 1.086522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