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黑雪无痕

黑雪无痕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1 23: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概括得很全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13: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9周:道德经第55-56章分享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8-8-21 10:42 编辑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一、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二、译文
  德行修养深厚的人,好比是才出生的婴儿。毒虫不会螫咬,猛兽不会扑捉,凶鸟不会搏爪。骨弱筋柔却拳头握持牢固。不知雌雄交合之事却能照常勃起——精力充沛之极;终日号哭却不嘶哑——和气敦厚之极。知道万物通于一德叫做恒常之道,知道了恒常之道叫做通透澄明;执着于生是凶险,心纵欲妄为是行强梁之教。万物壮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衰落,这就是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很快就会消亡。
  三、分享:赤子
  家有赤子,现在能翻身爱笑,已经很可爱了。对,这个时期的婴儿,大家都会觉得可爱,包括姐姐也喜欢逗他玩。老子对婴儿是很有观察的。婴儿全身都很柔软,但拳头握得很紧;不知男女交合之事,小鸡却会时不时勃起;即使哭很长时间,声音还是那么宏亮。刚开始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小鸡勃起,我还有点担心。看了老子的话,才明白这很正常,精之至也。婴儿承天而生,天人未分,还不知道有自我。他每时每刻的表情都只反应当下的情景,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才撇着嘴要哭,马上就又笑了。反观大人,或者才九岁的女儿都已经很不一样了。后天以人道教化,离天道越来越远,终至天人两分。益生是根本的,不管大人还是九岁的孩子都希望生生之厚,同时心随欲动,争强好胜。这就是不道。家有赤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能保有一颗追梦赤子之心吗?大道甚夷,砥砺而行。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一、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二、译文
  知晓天道者行不言之教,行人道言教者不知晓天道。挫磨掉锐气,解构各种纷扰,收敛耀眼的光芒,混同尘埃回归于道,这就叫做玄同(人同于道)。所以有德之人,不会因为得到而亲近,也不会因为得到而疏远;不会因为得到而有利,也不会因为得到而有害;不会因为得到而自贵,也不会因为得到而自贱。所以他为天下人所贵。
  三、分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社会中很多人包括自己,多为言者。讲起道理来,比谁都懂,但实际上做不到。真正知晓天道的人行不言之教。不言不是不说话,而是不行人道之教。圣人不会执着于物,如果执着于物则偏离了道。所以他不会因为得到而亲近或疏远;不会因为得到觉得有利或有害;也不会因为得到而自贵或自贱。他最珍贵的事是尊道贵德,物的得失触动不了他的心。正因为如此,他为天下人所贵。这就是大公,公乃王。


  两章概括:
  第55章讲述含德之厚的圣人犹如赤子,然后对赤子的特性展开了描述。第56章让你学会分辨知者和不知者,这很重要,很多人就是被那些行人道有言之教的人所蛊惑。如果迷失了,就应该返回。方法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23: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0周:道德经第57-58章分享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一、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二、译文
  以天道至正至朴治理国家,以人智至奇至险用兵,以不勤于人道之政事而取天下。我怎么知道这才是治理天下的至道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越多忌讳,(精神和物质上)民众就越贫穷;民众越多利器,国家就越混乱;民众的心智和技巧越多,怪事就日益滋生纷起;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不以人道为政,而百姓禀天道自化;我虚静守道,百姓就会自然端正;我不勤人道之政事,百姓就奉天养而自富;我去人欲,百姓天德乃足而自然淳朴。
  三、分享: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治理国家要用天道之正,而用兵则要用人智之奇。以天道之正治理国家,可以保证你是一个好人。按照天道的规律来办事,每一样事都处理得恰如其份,不走极端,这当然是好人、善人。百姓也愿意接近你、靠近你,因为跟你待着舒服。然而圣人也还有以奇用兵的一面,它保证你不仅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强人,没有人敢随便欺负你。但是圣人可以以奇用兵,百姓为什么不可以呢?老子在很多地方都反对奇欲、奇物。我觉得圣人和百姓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对于百姓不能宣扬奇欲、奇物,因为一旦如此,百姓整个人就成为了奇欲奇物,做出来的事情就奇形怪状。圣人不同,圣人秉天道之正以奇用兵,圣人 的根扎在天道那里,圣人反对奇,但也可以用奇。你不讲规则不按套路出牌,我很清楚。但我不是傻瓜,我会根据你的奇而制你的奇,以奇制奇,出奇不意,一击致命。圣人从来都不迂腐,也不会挶泥小节,他会用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成功。看看王阳明的用兵就知道了。这就是圣王,这就是强者,面对奸邪无坚不摧。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一、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二、译文
  施政合乎天伦而自然,百姓天真淳朴;施政过于苛察、斤斤计较,百姓丧其天真之德。君王离天以人道治天下,时常福里藏着祸,祸里藏着福。谁能知道终极的答案呢?人道无正。以正治国可以转变为以奇治国,善行可以转变为妖异。人君脱天德而迷失于人德,由来已久了。所以圣人以天德治天下方正而不割裂于天,廉洁正己而不以人害天,正直而不放肆,积天德之光而不积人德自耀于天下。
  三、分享: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两类领导。一类领导柔和、大气、体谅下属,完成任务灵活而不苛刻、死板,并且敢于承担责任。而这类人很多时候被评价为不够敬业,因为他看上去并没有显得很努力。另一类领导则显得努力、强硬、力争先进,但总显得难以让人接近,并且通常不愿为下属承担责任,认为就是因为下属没做好,工作才会出错。老子总结的好,“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领导过于苛察,看上去是认真负责,容易得到别人的称赞,实际上效果并不好,下属战战兢兢,丧其天真之德。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首先下属会设法钻制度的空子,另外下属一天到晚想着怎么应付你,就会丧失了工作的热情与自主创新能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能够做到八九分就不错了,你想堵住所有的漏洞,做到百分之百,通常适得其反。因为你不可能堵得住所有的漏洞,你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监视一个人,很多时候你得从思想、精神上去带动和鼓舞,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类人很多时候因为表现得积极而被称赞,但以人害天太重,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


  两章概括:
  第57章从反面来论证应该以正治国,不能以人害天,否则国家昏乱,盗贼多有。第58章进一步阐述如何理政治国,有两种,一种是其政闷闷,一种是其政察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21: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1周:道德经第59-60章分享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一、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二、译文
  治理百姓、事天行道,没有比无施无为(不以人助天)更重要的了。不妄施妄为,这就叫做尽早的用道治国。尽早用道就可以重新积德。重新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没有什么不能攻克,就无法知道他的极限。无法知道他的极限,然后才可以统治国家。掌握了统治国家的根本,才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深扎大道、稳固根本,符合长生久存、常德昌明之道。
  三、分享: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理百姓、事天行道,不是做得越多越好,相反乱施妄为做得越少越好。这就是莫若啬。啬在现在好像是个贬义词,吝啬。但在生活中我们乱施妄为之心从来没有吝啬过,被情绪绑架的生命能量不断向外索取,不顾一切。如果我们能够收敛一些,就可以重新积德、立本,乃至无不克、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可以长久。把人根往道里扎得深一些,把本培育得稳固一些,长久保身生存应该不是难事。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一、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二、译文
  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一样需慎之又慎、不可妄为。以大道治理天下,人道无以显。不仅人之道不显,而且它的显用也伤不了人。不但它的显用伤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人。这样天人两不相伤,所以天人合于一德归于大道神明。
  三、分享:治大国,若烹小鲜
  有时候,工作压力很大时,我们总是把事情看得很大,觉得难以完成。但再大的工作比治理国家还大吗?而治理国家也就跟烹饪小鱼一样。当然我们也不要小看烹饪小鱼,如果不慎之又慎、妄为乱炒的话,小鱼也是很难煎好的。而不妄为的前提是以道莅之。把根深扎在道里,妖异之鬼还能神吗?还能妄为吗?不仅鬼不神,它的神也不会伤人。天人两不相伤,万物有德,自能顺天运而自化。
  两章概括:
  第59章讲治人事天莫若啬,推导出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第60章接着讲如何治国,不过跟烹饪小鱼一样。虽然一大一小,但本质都是一样,以道莅之,原理相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22: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2周:道德经第61-62章分享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8-9-7 22:57 编辑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一、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二、译文
  大国就好比是江河的下游,又好比是天下的雌性,是众人归附、聚集的地方。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因柔静而处于下面。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礼让,就能获得小国的归附;小国能自居大国之下,就能被大国所接纳。所以有的以谦下取得归附,有的以处下而获得接纳。大国不过是想要多蓄养人,小国不过是想进入大国事奉。这样两者都能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大国更应该自居于下面。
  三、分享:大国者下流
  本章讲国际形势,也就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在目前世界格局中,美、中是典型的大国。但是美国是怎么样对待小国的呢?美国是典型的欺软怕硬,攻打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小国,想以威服人,但它明显没有如愿。这些国家即便弱小,政权被颠覆,但依然难以令它臣服。所以现在打了之后,秩序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坏。中国则不同,中国是王道思想,以德服人,放低姿态,跟非洲、南亚等小国互通有无,所以小国莫不心服。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照顾,所以大国应该善于处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一、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二、译文
  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奥秘所在。它是善人的珍宝,是不善之人所赖以自保的东西。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又怎么能抛弃呢?所以在树立天子、设置三公的时候,虽有拱璧在前、驷马在后的重礼,不如立即进献此道。古人之所以珍视这个道,是为什么呢?不正是说,有求则必有所得,有罪可以免除灾祸吗?所以道为天下人所珍贵。
  三、分享:道者,万物之奥
  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奥秘所在。所以道是善人的宝贝,也是恶人命悬一线赖以自保的东西。即使你作恶多端,但只要幡然醒悟、皈依于道,道还是会善待你。所以恶人也不用担心,道不会抛弃任何人。所谓的拱璧驷马是完全不能与道相提并论的。得道之人有求必有所得,有罪也可以免除灾祸。这确实是最珍贵的道。


  两章概括:
    第61章讲大国与小国这间的关系,大国宜为下,这样两者就会双赢。第62章讲大道是万物根 源和奥秘所在,为天下人所珍贵。即是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人保命的关键。它不会抛弃任何人,只要你珍视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22: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月总结

    本月学习道德经第55-62章。第55章讲述含德之厚的圣人犹如赤子,然后对赤子的特性展开了描述。第56章让你学会分辨知者和不知者,有个特征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57章从反面来论证应该以正治国,不能以人害天,否则国家昏乱,盗贼多有。第58章进一步阐述如何理政治国,一种是其政闷闷,一种是其政察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第59章讲治人事天莫若啬,推导出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第60章接着讲如何治国,不过跟烹饪小鱼一样。虽然一大一小,但本质都是一样,以道莅之,原理相通。第61章讲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大国宜为下,这样两者可以双赢。第62章讲大道乃万物之奥,为天下人所珍贵,不会弃人。
  本周所读八章发现描述如何治理国家越来越多,看上去好像与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但修身与治国原理多有相通,须多体会。另外,这两周忙着二年计划答辨,在读经上精力投入不足,从下周开始恢复正常的程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16: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3周:道德经第63-64章分享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一、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二、译文
  从事无为之为,奉行无事之事,品味无味之味。不必计较大小多少,以合道之德消解怨恨。处理难事要从容易的事做起,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然开始于微小。所以圣人始终不以人道为大,才能成天道之大并成大功于天下。轻易许诺,一定会缺少诚信;多把事情看得容易,必定会遭受更多的困难。所以圣人尚把事情看得很难,这样最终也就没什么困难。
  三、分享: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论语。宪问》里有人请教孔子:“‘以德报怨’,你觉得怎么样?”孔子说:“不行,‘以德报怨’的话,‘何以报德’?应该‘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意思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别人对我不好,我就用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他。两者都没有选择“以怨报怨”。
  然而老子没有“以直报怨”,而是选择“以德报怨”。所谓德就是天德,奉天道而行而有天德。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还有比尊道贵德更重要的事情吗?没有。如果有,那么是私,不是公。老子奉行“公乃王”,效天法地。所以抱怨以德,报德以德,以德服人,以德治天下。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一、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二、译文
  事物处于安定状态时,比较容易掌控和维持;事物发展尚未显示征兆时容易处理。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好,在混乱尚未发生时就加以治理。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一筐土堆;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以人道妄为将会招致失败,执人道为政将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以人道妄为才不会招致失败;不执人道为政所以不会失去天下。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时,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不会有失败之事。因此圣人以不欲奇欲为欲,不看重难得的奇货;以不学人道之伪学为学,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此辅助万物自然成长而不敢妄为。
  三、分享: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现在社会中好像有一种现象,事物开始腐乱的时候,我不管;等事物已经腐乱彻底了,我开始出手,以此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诚然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是在绩效考核之下就会出现这种乱象。一个人管理一方,没有事,轻轻松松无为而治。考核者会认为没有出事,你也没有做什么事,凭什么嘉奖?而那些出了大事,充当救火的人员,有大功得到表彰。这真是本末倒置,事无事,味无味。以人道治天下才有如此怪事,以天道治天下,则无所不治。


  两章概括:
  第63章讲述具体如何尊道贵德,大事难事都起源于小事易事的道理。第64章更进一步阐述大事小事,困难容易之理。得出结论: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6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8-9-14 16:10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一、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结合社会乱象理解这两章,以天道治天下无所不治,很独特的视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17: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sxwxzho 发表于 2018-9-16 22:52
结合社会乱象理解这两章,以天道治天下无所不治,很独特的视角!

谢谢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17: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4周:道德经第65-66章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8-9-21 17:04 编辑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一、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二、译文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民之所以难于治理,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害;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福祉。认识这两者就是不违天道的常法。经常了解这个常法,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解物之蔽而复返真朴,然后才能顺天合德。
  三、分享: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我总能体会到村庄的静谧与美好。蓝蓝的天空,白天村民插秧、耕田、放牛;晚上围坐一团,家长里短,仰望星穹。日子虽清贫但各守其位,悠闲而自在。然而,当南下打工的浪潮掀起后,村子似乎就不太平静了。人们相互打听外面的世界,某某的女儿在外面赚了大钱,某某倒卖商品赚了钱……内心的宁静被打破了,人们知晓了很多闻所未闻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带来的只是浮躁,平添焦虑。三十年下来,淳朴的民风已经不在,再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利益是很难让人付出的。
  如今经济水平确实提高了,但内心的宁静却再也找不到了。网络的发达让每个人都知晓很多,智巧大大提升。然而,这种智巧一旦放开,就很难再回得去。实际上民众的心理健康程度,心理层次是下降了,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并没有带来幸福。相反,引起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奇欲奇事在过去是难以想像的。所以引导民众,复归于朴,与物反矣,然后乃有大顺。大唐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同样发达。在守根、守宗的情况下用物,而不是被物所用、所蔽。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一、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所以圣人要想处于人民之上,应该行不言之教。要想处于人民之前,就要把自身放在人民的后面。所以圣人处于上位而人民不觉得有宰制之重,处于前面而人民不觉得受损害。所以天下百姓乐于推戴他而不会厌弃。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三、分享: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通常情况下,好像领导要管束下属,下属则不愿被约束。他们之间是矛盾的、对立的。领导要管理下属通常得使用权利和手段,以威服人。但是好的领导则不是,他通常为大家考虑,姿态也放得很低,能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能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下属都喜欢跟他呆在一起,乐于拥戴他。他看似在人民的上面,但人民一点负担都没有,也不会有损害。这就是百谷王,善下之,行不言之教。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我们团队中也有这样的人,这是一种幸福,且行且珍惜。


  两章概括:
  第65章讲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民之难智,以其智多。对两者要有充分的认识,这就是玄德,与物反矣,乃至大顺。第66章接着讲圣人作为百谷王,不以智治国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因为他善下之,天下莫能与之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0:01 , Processed in 1.103326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