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铃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08: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8-4-24 08:04 编辑

赞!功课做得扎实,向你看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6 23: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4-28 18:20 编辑

第23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一、字
       希言,希:听之不闻名曰希
       自:鼻也。自是鼻的本字,象形的自,是鼻子的形状。位于脸中央的呼吸器官------(怎么引申出“自己、我”的意思)人向他人自称我的时候,习惯用手指着本人的脸中间(鼻子)---又引申为由、从、率、用---这样自的本义鼻子消失,又造“鼻”字—鼻字下面部分,是个蛇信的样子,指称鼻子的嗅觉功能。
       然:象形或篆体的然,由三部分组成,月(兽肉)+火+犬的样子(表示狩猎),本义是燔烧兽肉(不采用“烤狗肉”的含义)。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期,华夏社会生活的重心是祭祀,古人用不同的处理祭品的方式祭祀不同的神。上古时期的神,比如天神,指造化之良能(而非人格化的创世神),生化万物者,祭天神以燔烧,一方面指造化使万物变成这样,另一方面万物以后会演化成什么样,也是造化之功,这样然字就慢慢引申为“什么什么(造化)样子”, 这就是然字以燔烧兽肉为字源的来历。
自然,就是“我所是我是”之意,自己本来的样子(祭地神用灌注,以埋祭祭山神和地神,以沉没祭水神,悬投祭山神。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作叫牺牲(马牛羊鸡犬豕))
       故:使为之也。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飘:回风也。票:火苗飞舞摇晃,风:气流
       骤:众马会集。马疾步也。
       从:两人相随而行
       事:职也,营也,治也,使也,立也,由也。
            象形的“事”:口(传令)+丫(权杖)+又(抓持)---本义:传递命令并监督实施
       同:会合也。象形的“同”是口(劳动号子)+   (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柱)
       失:纵也。手形上加一捺,表示手未抓牢
       得:行也所得也。象形的“得”是手捡到贝壳的场景
       乐:五声八音总名。感动于物而动。繁体的“樂”:两个丝弦+木架子,本义:各着演奏歌唱。

二、经文理解
     (无为之事)不言之教,就是自然之道。所以(我们在生活里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暴风不会刮一早晨,骤雨不会下一整天,(会有这样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谁这样兴作的呢?天地。天地都不能让暴风骤雨长久,何况是人呢?
       故与道相随、 以道实施、经营、治理的人(抱道不离者、得道之人),与道合一(同)。与德相随的人(有德的人),与德合一。失道的人,与失道的状态合一。
       人,行道,合道,与道相得相行、相行相得;有德之人,做事合德,德也滋养他;失道之人,失道的力量氛围也会越来越裹挟他,像漩涡一样,乱象丛生。
      信,人言--人智/伪巧/巧智,不足以反映事实、反映天地之道。不信--天道至真之言(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天地不言而使万物常自然。

三、第23章概括
      本章“希言自然”,阐明了“抱道不离、有德、失道”三种层次的生命状态,“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做什么,就成了什么。      
四、一点体会

1、自然,然,是一个在火上烧烤肉的场景,而在上古时期以“燔烧肉食”祭天神----祭的是造化之良能----道生万物成这样那样,又化万物成这样那样-----然,这个跟祭祀相关联的外化之物,就跟“道生化万物成了什么什么的那个样子--本来的样子”连接上了。似乎这里可以实现体会与表征的连接。
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疑问是:希然自然,所以暴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是暴风骤雨的自然状态。是天地这样作兴。---然后说“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暴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本来就是不长久的样子,然后说“天地尚不能久...”,道理上我顺不过来呢......  这里好像含着一个需要,这个需要把我卡住了,怎么把这个需要捣腾清楚,就是火场里拿出烫手山芋,“天地需要暴风骤雨长久而做不到”,好像我又能顺过来了。就是用不能长久的暴风骤雨来说明天地都不能兴作长久,何况人智。要让人看到以人为中心不能真正长久。就是想让人明白。    这个捋清疑问的过程,就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的过程。
3、虽然理解了一遍,依然没什么真实的感觉。没什么联系。和我不沾。    后来粗略地看了看同学们的讨论,害怕看讨论。还有种瞧不起大家的味,嫉妒。还有种不看就没有威胁的味。
     道者同于道,道 亦乐得之。德者同于德、德亦乐得之。失者同于失、失亦乐得之。---做啥成啥,成啥做啥。其实看了有点害怕,有点想闭眼,想开溜。
嗯,这样流露出来,感觉这股股负面的力量,被照看到了。如果总能这样照看,这些力量,人心的力量,愿意归顺到道心这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8 18: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4-29 09:26 编辑

第24章
跂qi4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一、字(在本子上,没整理到这)
二、经文理解
“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最表层的意思是:踮着脚后跟,站不稳,跨着大步,你行不远。(跂者、跨者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该离大地时离开大地了)出离于道,你立不住,也无法立道于天下;拔离出大道者,不能再行于大道,道也不行于天下。
   自见,不明道;自是,道不彰;自夸自满,没有向好的功夫、趋势;自恃有功不身退,不长久。
       对于大道来说,这是余食赘形。是在画蛇添足,占据心的空间,变成心的累赘,障目;所作所为,也是赘行无功,成为消耗。
“余食赘形”这种情形下,是无道失道之境,以利害用,物,或许会成为害、成为祸、成为恶。
所以有道者不会处在这样无道之境中,失道的境地中。
三、第24章概括
     24章“余食赘形”伤物、害物,大道不立,大道不行。
   23(希言自然):做啥成啥,成啥继续做啥
四、体会:
          一提体会。。。写了点,为了说而说,没有真实的感觉。。。不如人。。。感觉心很脆弱,有点撑不起来。。。。。不想归顺

      坦露之后
         自见,怎么就余食赘形?
      看见法师发了张去禅修的在路上的照片。想到老师和我们说到法师会用“和尚、大和尚”的称呼,那时我心里就启动怀疑,觉得老师细节上有失恭敬。在这种小地方儿上经常这样反应。
         现在…忽然联系起对老师的了解……老师做的…老师的那份恭敬不是肤浅……是行动…这个感觉靠近老师本身。
       前面的感觉,只是我自己肤浅于称呼上的认识,孤立的点,(自见),自见,蔽心,如赘物入。嗯,这样体会,能连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5 2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5-8 12:38 编辑

(默写,背得不熟)
   第25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一、字(在本子上)
独:浑然为一,没有他物与之相并生
字:象形字的字的场面是在屋生子。“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大:1、象形字的大是一个张开双臂和双腿顶天立地的人的样子。头肩、手臂、腿足俱全。身体各部件俱全,肩上扛起一个一(道),道义在肩—>大
   2、“道者,一也。大者,一而不易有其常。谓之大”(大,可不是我平时感觉到的空间大小的大、广大的大。大是道的状态,一而不易有其常,什么意思?比如大就是守住虚极静笃、不变不离之常,这样的大,谁可以有?道,天,地,王)
人:象形字的人是一个人弯腰向前伸着手、在做事的样子。上苍给你一双手脚,就是要做事的,必须!不然不是人。
天:象形字的天是“大”字的人形上面多了一个方块,表示空间
逝:往也,行也,去也。“大曰逝”之逝,指(一而不可不易),就是易,变化、运化、流动、行、去---这样说,是不是把一说丢了?一,既包括易,也包括不易。
法:效法也,仿效,模仿,学习。逼也,逼而使有所限也。常也。



二、经文理解
   (25)
     有一种“物”在鸿蒙未开、混沌中就形成了,比天地的存在还要早。寂廓、虚漠无形,“浑然为一、无物与之相并生”(独立),亘古不变;循环往复地生万物、化万物,无有终时,是天下万物之母。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字:道,名:大,勉强用“大”命名它吧。
   大曰逝,“一而不易”(大)而生“一而不可不易”(逝)
   逝曰远,“一而不可不易”而生“变易,然后,变易之极”(远)
   远曰反,“变易...变易之极”再返身复归就又归于大,归于道。行天道之公于天下者王,王也是这样的。(“远者背身而覆则易知而易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得天下之理者谓之王”,我没明白。)
   (谁是“大”这样的呢?大的样子“一而不易有其常”)所以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居其一焉。(域,道之所在之域,天下是不是说小了?)
人法则于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己的样子)
   
      (26)
      守道的感觉,致虚极、守静笃,这种笃定的感觉,现在感觉一下重的感觉,和大地紧紧地贴在一起,就像生了根一样,扎根在道里;轻的感觉呢?轻飘飘地离开地面了,离道为轻。重为轻(在道里)。(这样体会是对的吧)
   道,虚极静笃(静),生化出万物纷纭(躁),故能以道御物,静为躁根
    所以圣人(通彻天道)终日行事不离道之虚极静笃,虽然世间有世俗的种种美好景象,因为居安而后笃定,所以能超然处之,不迷失,看现象而见本质,知其然、所以然。
   可是为什么万乘之主、君主会以世俗之、以人为的法则(轻)来治理天下呢(身指思想、人格意志等,不是指身体)这样就会使天下、社会失道失去根基,伪巧邪僻的思想在社会泛滥、流行(躁),这样会使天下社会失去主心骨、失去方向、失去领导。



三、概括
      《道法自然》这一章,揭示,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法则。对具体内容还没有,先留白。2、道的存在是“独立不改、周行不殆、为天下母”。3、道的运行、道落天地人间又复归的“大-逝-远-反”,“一而不易有其常”(大)---“不可不易”(逝),即:道生运天地万物纷繁之变易变化-----“变易之极”(远),就是不易-----就到了“反身得归于道、归一”(反)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用重轻、静躁来说明守道、失道的感觉。



四、一点体会
   1、没有感觉,就体会不到要体会的东西。用脑子说的,真不行。---人的象形字的画面,是一个弯腰干活的人的样子。道大 天大 地大 人大......定义了什么是人,人根所在。是人,就要做事!否则,非人!在什么情形之下就做什么样的事。---心底里有反应。
    这两天,丈夫给公公洗完脚,我看丈夫很累了,就没叫他做,(我心里有个原则,接触身体方面的照顾(公公),儿子能做的,儿媳不做,但是如果情况有变,儿媳啥都能做,同于儿子)。我就用刀片给公公削了削脚掌和后跟的死皮,涂了润肤油(脚掌中间的大口子快愈合好了);然后先给脚趾缝喷脚气药水,再用准备好的棉球夹到缝里(隔、透气),脚趾缝里的皮肤先前都有点溃烂,公公说干巴了,我笑着说你知道?知道昨天看有的干巴多了。
快一个月了,天天跑婆家照顾父母,要去没去的时候心里就生化反应着...心里有阻碍...也会硬着头皮上...觉察着哪是人心和哪是道心。
和公公婆婆一起的一些情境里,我心里感受常...很...很纠结...有嫌弃、有猜忌,我想说这一点,这么久了,还没有建立起对公婆父母深刻的了解,信任,敬意,我的人根被什么东西咬坏了,还没有断。读《道法自然》这一章,在老师和同学的带领下,体会“人”字,“大”字,在根上做工作。想起小迪说吴老师说层次低的人读道德经读早了,是,也不是。做什么就成什么!
   2、无言之教,也在于自我建设里的。
   3、老师和文玲的对话里,“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从古到今都说一遍,最后也没落到操作台,工位上”,我也有文玲的表现和困惑,很感谢玲的贡献。我也想这样露出来,让我的丑,曝光杀毒,。



五、疑问和不满
     书里,对行道的行为、或者在道的状态有具体的描述时,作者总是用“守道”、“离道”来终结,大而化之,把具体的感觉化没了。这是生气别人没给我现成的吃的,可能给了,我消化不了。不生气了
      人法地,怎么在法的呢?有生活经验在这样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7: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07: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5-7 07:27 编辑

上午编辑过一次,就这样了。保存后我没看效果,直接就退出了。(以前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如果当时发现,没有离开网页,可以通过返回键找回编辑前的状态的)我电脑里有记录,有空我再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2 23: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5-13 09:43 编辑

(默写)第27章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一、经文理解

第27章
  (善行)合道的行动行为,无行迹可察。(为无为。没有居、没有恃、没有主宰别人,也不自伐、自矜)
  (善言)合道的言语和思维,没有杂质、虚假、偏私。
  (善数)合道的察物、认识世界,不用(本末之末上的)筹谋思虑。那怎么做呢?知其母、知其子,从源到流、从本到末,懂根源懂原理,知现象、能看到趋势。
  (善闭)闭好的门,把握不住门插棍,就不可拨开。--善闭,就是守道,没有把握住关键(道枢--道生化万物,万物守道不离),就不可开放、生长,开就是我自然。
  (善结)善结,天人合一、若结一体、整体的统御归结万物纷纭。“结绳记事之绳扣,没有绳约(人们的约定),不可理解”(用人能理解的现象在说事?)善结/整体统御呢,没有道纪(道落在天地人物事里的道),就不可理解和统御(对象)。
   这样啊,圣人(透彻道的人)救人是用合道的方式,人在道里得到滋养、扶正,所以没有离道、自弃的人;合道的待物用物,就不会出现因人的失道行为,使物成为弃物。
   这是袭明,像花香、寒风悄无声息地袭人,通彻大道之明。
    所以善于教人化人者,不会好为人师(人智教化);不善于教人化人者,善于用人智之资(资源)。
  不奉行人智之教,不以人智之资,虽有智慧而不用、不以人开天,就好像不曾知晓过这些智慧一样,(笃行自然无为之道,以天治天下),这才是至要、玄妙的地方。


第28章
  (知其雄,雄,阳的,显现的。守其雌,雌,阴的,暗的,源的)从演化时序上、纵向地看,能理解我现在所处的世界,还能明白现在的样子的根源、演化的过程和规律。这样就可以知道世界以后会怎样源源不断的变化。使天下能够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地繁衍下去,符合天道的造化,即为常德,如同重新回到了婴儿状态,抟气致柔、圆融、通透。
  从空间上、横向地看,知道“事物显现呈现的样子”(白),又要理解其背后不显现的部分(主宰的、协作的、抵抗的力量,结构,功能等),这是应对一切事物的方法和原理。
  能成为应对一切事物的方法和原理,常德不更,复归于无极(不易之易)
  知道万物的繁荣,还知道万物的衰败,即可为天下谷,承载万物不争,孕育万物而不有。
  为天下谷,常然之德乃足,充盈于天地间,复归于道的素朴。
  朴散则为器,我们能看到,把原木加工成各种器具,常德也是这样啊,常德之朴,散化为天下所需的各种器物和方法而用之…常德之朴,无所不应,无所不任,无所不能,故可以统率百官。
  故大制不割,真正的统御归结,是保持常德,不割常德之“朴木”,不裂德为器,不离不更,不器不物,才能随物变化,应物无穷。

二、概括
  第27章《不贵其师》合道的行、言、知、用、统/率,什么样、怎么做,这样做的根本是宗道,所以会自然“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有人智也不用”)。善知:天下源流本末。善闭:守道不离。善结:以道统御归结/率,而不以人智。
  第28章《大制不割》说明了怎么做是常德,在说整体观,操作方法: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还有“大制不割”,不割裂,则随物变化,应物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3 08: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5-13 12:59 编辑

(昨晚提交的体会部分,内容少,今天挪下来补充了)
三、一点体会
1、善行无辙迹,润物细无声。---不言之教。不教之教。为无为。
      公公和丈夫说“秋红,我这个手得去看看”,丈夫握着公公的手,摁着手上有些肿的地方,很沉稳很沉稳地说明天去医院看看吧。(背景:公公住院20天,刚出院一周,丈夫工作特别忙,我盼着他们赶紧好起来自理呢)我感受到了引领。--丈夫只是做好儿子,无意于教我、引我,而我直接感受到引领,心里的阻碍会减轻,因为现在好像开始要长期照顾公公婆婆的阶段。丈夫越做到该做的,昨天说,炖点牛肉给爸增加营养,这份心意。我没想,我包的豆角肉的小饺子,我更想赶紧给我放假回自己家,这是把我往回拉。--丈夫做的,是善行无辙迹,无画蛇添足的地方,有什么呢?有合道之行,即:在位,做好本分之事。联系有无,这是无为,里面有“真有”-实腹强骨;里面有真无-虚心弱志(弱人志)
      今年1-5月公公婆婆你来我往住院过半,天天跑婆婆家,有时中午也要跑,知道这是自己的事儿,但是,嫌脏、嫌公公穿着秋衣秋裤难看…还想缩回自己的世界。心里很拉扯……负责任,在媳妇道,需要辛苦!吃苦,吃“不能私”的苦!心甘情愿的吃,有个我,能的!稳住就好。--这就是守住媳妇道?

2、弃人弃物:
     我觉得我有一部分,在自弃。弃道然后自弃。
     弃物,是被--人--浪费了。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垃圾很少,现在塑料袋的滥用。“买买买”的网购消费主义,里面有多少虚假需要?人不善物,使物成弃物。糟蹋东西。买方、卖方、制作方一个链条上的逐利弃用,不善、失道、弃道弃物自弃。
      昨天在婆婆家做晚饭,先打开冰箱,看到扣着的盆里的面长毛了本来可以抻面片吃了。这几天是他们两个在,冰箱里的东西不看?只看想看见的吧,扣着的东西不管,不是自己家,糊弄。不能说。(心里抱怨侄媳妇雪静和大哥,上次我说吃了,雪静说,面片和挂面掺和不好,我就尊重了她的意见,但是我是希望-少剩饭菜、尽快吃掉、别浪费,看看现在这样了吧,我忘记了当时的选择是为了照顾雪静的心情,如果我都决定,雪静感觉不好,我在腾空间,碎片化不连续了吧)
       我小心把面皮揪下来,剩下的蒸了馒头(直接这样做,就好)
3、整体观
  我的碎片观,管状观太严重。整理-善数善闭善结-时,纵的-横的、隐-显/源-流/本-末的概念本体在心里刻,有印。心大了似的。
        昨晚上把紫菜、自做咸菜、芦荟胶(抹手的)都收拾装到包里(带到医院);今天去医院路上,没想看手机,所以看见车上的夏凉被,带到病房(公公说医院被子沉)。管状心,碎片心,不值得信任,终于被我感知到了,知道了,有变化。
4、本末
       今天医院里,托公公躺下,一开始不想托,磨着这个不想(嫌),好了。在场了,怎么托?面对面是一个方式,在他背侧后面是一个方式,手臂都用上了,托的稳,还不会闻到口气(就不嫌)--不用教,做中自然揣摩、试验。
     想到《弟子规》里的行为规范,在本末之末处做工作的感觉。本处,心在场,在道,那怎么做这些末梢就能生出来。
       好像还是没在本上。在医院一天里呀,心,动而愈出-知情意,这一刻不高兴,下一刻又乖巧,下一刻又抵触,又顺着……不认公婆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08: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生活紧密磋磨很好,但在接触到根本的时候,莫出来用言说就可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0: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这样说,有感觉。言说时,时间紧促着,心里躁着了,要完成任务。我知道守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44 , Processed in 1.07766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