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6-9 22:26 编辑
文——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字——
象:《周易·系辞上》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注:兆见曰象,成形曰器。见乃谓之象者,前往来不穷,据其气也。气渐积聚,露见萌兆,乃谓之象。言物体尚微也)。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注: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卦以象之。八卦既立,则吉凶可定。既定吉凶,则广大悉备。位所以一天下之动而济万物)。往:《说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无咎。《书·舜典》帝曰:俞,汝往哉。《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又《玉篇》古往也。《广韵》往,昔也。《易·系辞》夫易彰往而察来。《前汉·武帝纪》稽诸往古,制宜于今。
又约举前事曰往往。《史记·五帝纪》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又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与杨修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刊定也。
安:《说文》静也,从女,在宀下。《广韵》徐也,止也。《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注: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注:谓止于至善也)。 又宁也,定也。《书·皋陶谟》在知人,在安民。《齐语》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又危之对也。《前汉·贾谊传》置之安处则安,置之危处则危。 又佚乐也。《礼·表记》君子庄敬曰强,安肆曰偷。《左传·僖二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 又《谥法》和好不争曰安。 又何也。《礼·檀弓》吾将安仰。《楚辞·天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又与焉同。《正字通》安之于焉,犹何之于曷,音别义同。 平:《说文》平,语平舒也。《广韵》平,正也。《增韵》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又《广韵》平,和也。《书·尧典》平章百姓。《传》平和章明(和谐显明于百官之族姓)。
又成也。谓解恕和好也。《尔雅·释诂》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谷梁传》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义也(注: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义)。《左传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又治也。《书·大禹谟》地平天成。《传》水土治曰平。
又治之也。《诗·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为灌木其为栵木之处也)。
又平服也。《诗·大雅》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疏:四方既已平服,王国之内幸应安定)。
又《玉篇》平,齐等也。《增韵》平,均也。《易·乾卦》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书·君奭》天寿平格(疏:正义曰:平谓政教均平也)。
又《广雅》平,均赋。
又乐声,不相踰越也。《周语》乐从和,和从平。
又《尔雅·释诂》平,易也(疏:易者,不难也)。 又岁稔也。《前汉·食货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又《谥法》执事有制曰平,治而无眚(眼睛生白翳,过错)曰平,布网治纪曰平。
又《尔雅·释地》大野曰平。一名平。
泰:《说文》滑也。
又大野。《前汉·郊祀歌》扬金光,横泰河。
又通也。《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诗·小雅》昊天泰怃。
又宽也,安也。《论语》君子泰而不骄。
又侈也。《晋语》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歙:《说文》缩鼻也。一曰敛气也。《淮南子·精神训》开闭歙张,各有经纪。 又与翕同。《前汉·韩延寿传》郡中歙然。《匡衡传》歙然归仁。
又与胁通。《张衡·应闲》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又卉歙,林木鼓动之声。《司马相如·上林赋》藰莅卉歙。
又歙赩,赤色盛貌。
理解与体会——
执天地象形之根,万物归附。归往而不害,则安宁平正通畅。归往而刻意宠贿,则来者止。天地象形之根,道之出口,未形无象故无物、无味亦无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故用而无可穷极。
将欲让它收缩,必定让它扩张;将欲让它衰弱,必定让它强壮;将欲让它废止,必定让它兴盛;将欲夺取,必定施与。这就是道之微明,不见之明。正如鱼不可脱于渊,天下神器亦不可脱离大道而以示人。
我有点无语,不晓得说什么好。小鱼入了不知道大小的渊,滚得我又要疯了。分分秒秒都在忙,忙着追问我在哪里,上一秒这一秒下一秒,忙啊累啊心累脑壳也累,不对,脑壳更累。本来以为是没睡好,呃,似乎不是。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