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第五天(10.9) 一、原文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二、查字正音 1、当: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白话版《说文解字》:当,两块田地面积相对等。字形采用“田”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2、五官:据《曲礼下》“天子有后”节,指司徒、司马、宗空、司士、司寇。这里泛指政府各级官吏。 3、治: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 4、五服: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这是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确定的穿着丧服的规格、服丧时间长短、服丧内容的丧礼制度。 5、亲: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古籍和现代汉语常“亲戚”并用,由动词引申为名词,表示社会关系中给予生死关切的至近至密者:“亲”表示家人入狱或遭刑时,承受压力或甘当危险前往探监;“戚”表示对旁系血亲的病痛或亡故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悲伤哀叹。
三、朗读 已上传微盘
四、翻译 学者不等同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而五官若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治理之道,师者不等于五服内任何一种亲缘关系,而五服之内的亲属不通过师道的教化,就不知道五服所代表的亲属亲疏秩序(不懂礼)。
五、阅读心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虽非亲属,却是文化传承与伦理教化的关键。《仪礼》中每一次举办礼的过程都是一个教化场,洗礼洗礼就是这么来的。进学之道,师生共同体最终达到教者能化民成俗,学者能摄职从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