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陈慧Michelle

陈慧的《学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10 23:19 编辑

第六周第六天(20251010)
一、原文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二、查字正音
1德:“悳”是“德”的异体字;“”是“悳”的异体字;“㥀”是“”的异体字;“㥁”也是“悳”的异体字;“𢛳”是“㥁”的异体字。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得之有道。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有的金文将“心”简写成。有的金文用“言”(“信”的省略)代替“心”,强调“忠信”之于“德”的精神基础意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得”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直”写成是“直”的变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得之正直得之有道得之坦荡无愧于心
2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3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
4约: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
5齐:亝”是“齊”的异体字。齊,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三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有的甲骨文像三颗(大量)刚冒出地面的胚芽。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胚芽下面的直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相等、相同),强调大量种子萌芽生长节奏的“同步”性。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由会义。造字本义:动词,育苗的地面上所有种子同时破土萌芽
6本:,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
三、翻译
君子说:“最大的德性不局限于任何官职,最高的道理不拘泥于任何器用,最大的诚信不必用符券约束,最要紧的天时不会将万物消长、荣枯、兴衰整齐划一。明白了这四项,就可以有志于学习了。”。
四、阅读心得
德、道、信、时,此四者并不是局限于某个东西上。我喜欢用条条框框来将自己给框死,这其实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借口,一个不干事的借口。
五、朗读
见微盘
师说:
说道术因为是术,要指明是什么的道术

这样关干鼓和水的说法就完整了

学者的三基础,学中的疑惑,教者的听语,是一个比物丑类的系统,玄系统,1=1+1的系统

这个玄系统,比物丑类的系统,不只是鼓之于五声之和,水之于五色之章,还有学与五官之治,师与五服之亲

这个比物丑类之类,是一个灵魂一样的存在

是我们天天挂在嘴上的,一个系统的德,一个系统的道,一个系统的信,一个系统的时

鼓点运行的好,这支曲子有德有道有信有时

水的作用发挥的好,这个调色师有德有道有信有时

学问做得好的官员有德有道有信有时

读书读的好尊师重教的亲戚之间有德有道有信有时

比物丑类,扭出来的“类”其功能和价值便是德道信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11 23:44 编辑

第六周第七天(20251011)
一、原文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二、查字正音
1祭:,甲骨文滴血的肉块“夕”又,抓持),表示手持滴血的鲜肉。有的甲骨文(敬神),强调向神祈祷的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肉块)写成“月”(肉块),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并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牛羊等牺牲滴血的鲜肉敬供祖宗神灵
2川: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弯弯曲曲的河道中流动的水。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流水的多点弯曲虚线简写成三点。简体甲骨文将三点构成的弯曲虚线简化成弯曲的实线。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
3河: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呵”的省略,表示吆喝、呼唤。河,甲骨文水,川流“可”的省略,即“呵”,吆喝、呼唤),表示隔水吆喝,唤船摆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可”写成。繁体金文将“可”写成“何”。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非舟船无以越渡的大川,即北方第一大川,即黄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的中国第二大川流
4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妇女孕育后代。,金文水,河川每,即“毓”的本字,孕育),表示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每”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通常指中国西部陆地上源于高原冰川的大池大湖
5源:”是“”的本字;而“”是“”的本字。,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繁体甲骨文加“下”(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简体甲骨文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山涧溪流河川之始
6委: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农妇。委,甲骨文女,农妇禾,庄稼),表示农妇负禾。推测古代收割场景,男人负责重活,执镰割稻,打谷脱粒,而女人则承担轻活,拾抱稻谷,后勤配合。造字本义:动词,农妇低头弯腰,捆束田地里刚收割稻麦,驮在背上,送到打谷场
7务:“敄”是“務”的本字。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械打击。敄,金文矛,武器攴,持械打击),表示持矛拼杀。当“敄”的本义消失后,繁体金文在“敄”的基础上再加“力”(竭力),强调在你死我活的搏杀中“竭尽全力”。篆文将繁体金文的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手持矛盾戈戟,进行你死我活的竭力搏杀
8本:,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
三、翻译
夏、商、周三代君王祭祀河川,都先祭河再祭海,河是源头,海是众水之所汇聚。这就叫做务求根本。
四、阅读心得
本,是一个事物的本体,就好似你之所以是你,他之所以是他,这也是区分彼此的不同。把类从比物中扭出来,直奔大德、大道、大信、大时,而不在乎官器约齐,是务本的关键。
五、朗读
见微盘
师说:

“类”是一个自然的存在,一定要在比物丑类的操作中,把它从比物中扭出来

类的作用在于,和章治亲。和者德,章者道,治者信,亲者时。

每一类事情都有内在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有效处理这一类事情,有些规律超越事物的类起作用,大智慧(大德)的人的智慧,超越他的职事范围。

也就是说,他做着的事儿,他能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他不常做的事儿,也能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他的智慧,已经掌握了万物“和”平的规律,在哪里都一样。

不局限于他的日常职事范围

大德不官

确有真功实料,客观规律规定的真功实料,也就是业已坐进此道了,功夫和本领的现象,不局限在任何器物限制

挡不住,无论如何他都能发挥威力

大道不器

当官治事讲的是一个有信

有信的人不管做什么和在什么体制中工作,都能替天行道,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不受外部条件和形态约束、约定

都能同民心治道出

大信不约

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是亲的依据

也就是对时的把握能力,是亲的保障

善于把握时机运用天时,使得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能够亲密无间

然而“时”本身却不受你们亲不亲的限制,他就在那里

大德在那里,不受职事限制,他们自己设定职事;大道在那里,不受显现条件的限制,他们自己显现;大信在那里,不受约定和约束的限制,他们自己来约定和约束;大时在那里,不受你能不能把握的限制,他们自己来把握。

直奔大德、大道、大信、大时,而不在乎官器约齐,这是务本的关键。

做事情要做在本上,不做在末上,也不坐在根上

知道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才可以立志做事了。

原文:(第六天)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12 22:02 编辑

第七周:
第一天(20251012)
《学记》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请问:如何才能化民成俗?
答:化民成俗,即所谓的教化,是治人、治事、治职、治务、治学的基本方式,通过办学教学来达成。
具体的实施:
发虑宪,求善良:好好干,把事干好;謏闻:有人能听你说。
就贤体远:以身入局,亲之承之;动众:有人能跟你走。
化民:有所生有所死,稳定的、可以预见的输出系统;成俗:有人把心跟你齐。
化民之俗,常见、普遍、基础,犹如制器用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13 21:46 编辑

第七周
第二天(20251013)
《学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请问:什么是念终始典于学?
答:学是化民成俗与成器知道的唯一途径
人通过学而成为人这个器,因为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人的一切活动,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到人类覆灭的那天为止,都只不过是一件事“学”,活到老学到老,以学立身、以学立家、以学立国,以学平天下。通过学人在天地之间和天下万类共事,成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14 22:21 编辑

第七周
第三天(20251014)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请问:什么是斅学半?
答:学,在于知不足-自反-知道之善,从而成人成器。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强。教者的职责:知困、自强运行,使学者知不足-自反-知道之善。
斆学半,强调的是教学进程,教育学之间的阴阳相胜,阴阳互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5 21:43 , Processed in 1.06786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