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july_zx

郑欣的《礼记.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6: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4 16:48 编辑

第五周讨论整理(2025年10月04日)

【原文】
(第一天)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第二天)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第三天)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第四天)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第五天)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第六天)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第七天)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师说】
(第一天)从学者的角度体会,教的失败在于,学者发生了多寡易止四失,而未有知其心救其失,恢复学者内部的和易以思,从而保持了教的“长善”。
教者长善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教者善喻还需要长善救失,二者不可或缺
长善是善什么呢?善教善救
所有的善“行”,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性质呢?有的
所有的行包括善行,都是在追求极其志
只不过善行是能实现继其志的,恶行则不能实现这个追求
教者长善救失,也不过是教者被继其志而已
也就是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师学跳神
这可是教化的根本原理的自然表述

那这个继其志,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个自然原理是个什么内容呢 ?
歌唱得好的人,他的城就是什么呢?
歌曲歌声的流行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让歌声飘过时空
所谓乐教
使得跟着他唱歌的人,体会到那样唱歌的“心”律,久而久之自己的心也就那么律动了
参照乐记的描述
音声相和,则心变
发出跟歌唱者相同的声,继其声
取得和歌唱者相同的“行”
同理,教者的“教”本身,跟歌者的“声”一样,是一种“行”,一种“声”,会通过学者的心的感知,引起心动(感物而动)。老师这个人教,学者老收到这样的“声”,学者之心反复那样动,久而久之,学者心变了,变成和教者一样的律动,获得和教者一样的“志”。
所以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志分志痣痔,教者传给学者的具体是哪一种,这是个关键问题和环节。如果这个环节的技术操作不清晰,这三种志,实际上传成了什么,边会失去控制
成功传递的前提是:教言,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约而达,少而精并且全部被吸收;微而臧,颗粒细小,切每一个颗粒都深藏营养;罕譬而喻,直达而非拐弯抹角围着本体打转转,甩丁甩当。
少(少一个叫少,多一个叫多),实(没有一颗秕谷稗子),准(靶向药,不绕圈圈)
如此,是继志的充要条件。
教言的性质,依照其有效成分,按照如此充要条件使继其志。
到底学生继其志到底“继”到的是志还是痣还是痔,这是一个可难可易的事情,有它的讲究。能处理这个难易,是教者责任。
今天内容:(第一天)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ai没有来得及理会继志难易的事儿,从而没有提起和今天内容的衔接
今天内容:(第一天)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另一个回应了这个衔接,但凡在群里太多了,发别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1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5 16:03 编辑

第六周第一天(2025/10/05)

【任务】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查字】
1、记:,金文言,语言己,即”的本字,结绳纪录事件),表示用语言文字纪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将事件信息载入简册、书籍
2、问;問,甲骨文門,借代拘禁室口,审讯),表示、拘禁并审讯。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拘禁并审讯
3、力:同源。,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向下伸展的手臂,是右手(即)的变形。古人的手臂,由于大量的日常手工劳动而强壮有劲,造字者遂以强壮有劲的手臂代表无形的力量。在甲骨文中,有力的男子为,有力的女子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手指的形象。篆文将甲骨文、金文的横写字形,写成竖写字形,淡化了手形。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
4、记问之学:仅靠记诵书本和预备好的答案来应付学生的学问。指一种死的、无自身理解的知识。
5、听语:倾听发言。

【翻译】
只靠记诵书本知识来应付学生的学问,不足以担任别人的老师。为人师者必须具备倾听学生并据此回应的能力啊!当学生内心困惑但无力提问时,这之后教师才去开导他。开导之后他仍然不能明白,那么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也是可以的。

【心得】
启发式教学的完整链条:学生提问——教师听语——学生力不能问——教师语之——语之不知——教师舍之。

【朗读】
见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4: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6 14:40 编辑

第六周第二天(2025/10/06)

【任务】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查字】
1、裘:”是“”和“”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套穿毛皮外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有的金文将“求”省略成“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衣”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
2、箕:”是“”的本字。,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的本字。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当“”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代替。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筐”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其”。篆文用“竹”代替籀文字形中的“筐”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
3、良冶:优秀的冶金工匠。
4、良弓:优秀的制弓工匠。
5、始驾:开始学习驾车的马,即马驹。

【翻译】
优秀冶匠的儿子,必定要先学习制作皮裘;优秀工匠的儿子,必定要先学习制作簸箕。开始训练小马驾车时,方法与此相反,是让车子走在它前面,让它跟随习惯。

【心得】
为箕为裘,是基础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车在马前,营造了安全、浸润式的学习环境。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15: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7 15:25 编辑

第六周第三天(2025/10/07)

【任务】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查字】
1、察: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
2、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
3、三者:指代前文的三个比喻: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循序渐进,打好基础);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触类旁通,掌握原理);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环境熏陶,适应准备)。
4、可以:能够,有条件。
5、有志于学:立定求学的远大志向。

【翻译】
君子若能深刻洞察这三件事所蕴含的规律,就能够真正地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心得】
“有志于学”不是远大的冲动,而是基于对事物规律的深刻洞察,求知基于明道。察(知)与有志(行)合而为一,真正的“知”必定引向坚定的“行”,而有效的“行”又必须以“知”为前提。

【朗读】
见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8 12:33 编辑

第六周第四天(2025/10/08)

【任务】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查字】
1、比: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
2、物:物,甲骨文牛,头部长角、体型粗壮的力畜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和三点血滴连写成“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牛
3、丑:,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又”(抓)的三(以三代五)根手指指端,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与手指的动作有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点指事符号写成两点。有的金文误将两点指事符号连成一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指拧、扭、搓、转
4、类:,金文米,借代谷物、植物犬,借代动物、野兽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省去“犬”。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5、声:,甲骨文殸,击磬奏乐口,说唱耳,听),表示耳朵听到的乐音或说唱的话音乐音。篆文省略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造字本义:名词,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
6、无当:不直接充当、不属于。
7、比物丑类:比较事物,归纳其类别与共性,即类比与归纳的逻辑思维方法。

【翻译】
古代的学者,善于比较事物,归纳其类别与共性。鼓并不属于五音中的任何一音,但如果没有鼓来节奏,五声就无法和谐。水并不属于无色中的任何一色,但如果没有水来调和,五色就无法鲜明。

【心得】
真正重要的,有时不是系统内部的物与物,而是物物之间的组织方式,比如鼓的节奏,或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媒介,比如水作为调和剂。学习不能只盯着“主科“或”核心知识”,那些看似无用的辅助技能、背景知识、思维工具,如节奏之余音乐,水之余绘画,往往是达成精通的关键。教育者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领域之间这种“鼓与五声”式的内在联系,宠儿构建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

【朗读】
见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9 12:13 编辑

第六周第五天(2025/10/09)

【任务】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查字】
1、官:,甲骨文宀,房屋兵符、权印),表示存放兵符的房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
2、服:”是/”的本字。,甲骨文人,罪人又,抓捕、控制),表示抓捕罪犯。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服”代替,强调抓捕罪犯,并用刑枷加以控制。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凡”(木枷)写成“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战俘或罪犯,强制上枷,使之屈从
3、治: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
4、五官:指古代分掌政事的物种主要官职,如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5、五服:指古代丧服的五种等级: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用以区分血缘亲疏关系。

【翻译】
教育学问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官职,但如果没有教育学问,各种政务就无法治理有序。老师本人,并不在五服亲属关系之内,但如果没有师道的教化,五服内的亲属就无法和睦相亲。

【心得】
教育虽不直接显现为权力(五官)或血缘(五服),但却是权力得以有效行使、血缘得以和睦相处的先决条件和深层动因。文化高于政治与血缘。再次论证了“建国君民,教育为先”。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10 15:48 编辑

第六周第六天(2025/10/10)

【任务】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查字】
1、官:,甲骨文宀,房屋兵符、权印),表示存放兵符的房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
2、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3、约: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
4、齐:,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三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有的甲骨文像三颗(大量)刚冒出地面的胚芽。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胚芽下面的直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相等、相同),强调大量种子萌芽生长节奏的同步性。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由会义。造字本义:动词,育苗的地面上所有种子同时破土萌芽
5、本:,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

【翻译】
君子说:“至高无上的德行,其影响力远非一个官位所能限定;真理的应用不局限于具体的器物;最高境界的诚信,不依赖于盟约的束缚;天地的节律,并不苛求万物整齐划一。能明察这四方面道理的人,就可以立定志向求学的根本了。”

【心得】
德、道、信、时超越了有形的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把人变成有用的“器”,而是引导其回归和体认那创造并支配一切“器”的“大道”。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周第七天(2025/10/11) 【任务】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查字】 1、官:官,甲骨文(宀,房屋)(兵符、权印),表示存放兵符的房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 2、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犬”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3、约: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 4、齐:齊,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三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有的甲骨文像三颗(大量)刚冒出地面的胚芽。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胚芽下面的直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相等、相同),强调大量种子萌芽生长节奏的“同步”性。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由、会义。造字本义:动词,育苗的地面上所有种子同时破土萌芽。 5、本:本,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 【翻译】 君子说:“至高无上的德行,其影响力远非一个官位所能限定;真理的应用不局限于具体的器物;最高境界的诚信,不依赖于盟约的束缚;天地的节律,并不苛求万物整齐划一。能明察这四方面道理的人,就可以立定志向求学的根本了。” 【心得】 德、道、信、时超越了有形的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把人变成有用的“器”,而是引导其回归和体认那创造并支配一切“器”的“大道”。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uly_zx 发表于 2025-10-11 21:59
第六周第七天(2025/10/11) 【任务】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 ...

第六周第七天(2025/10/11) 【任务】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查字】 1、祭:手持肉献神。 2、川: 两岸间水流形。3、祭川:祭祀河流。4、源:表水流起头。5、委:表水流末尾、归宿。【翻译】 三王祭祀河流的时候,都先祭黄河,然后才祭大海。这是因为黄河是海的源头,大海是百川的归宿。这就叫做致力于根本!【心得】  1、在教育上:意味着必须抓住教育的根本。那么什么是教育的“源”与“本”?即是篇首所言“教学为先”的“教”与“学”本身,是“化民成俗”的教化过程,是“师严道尊”的师道传承,是追求“大德不官,大道不器”的终极学问。而非舍此之外的任何功利性目标(如官职、利禄)。
    2、在治国上:三王“先河后海”的祭祀顺序本身,就是“务本”的示范——他们将尊崇本源(这本身就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化)作为治国之本。这完美呼应了开篇“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纲领。【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12 16:49 编辑

第七周第一天(2025/10/12)

【问题】
学记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请问:如何才能化民成俗?

【回答】
化民成俗的方法:学。学,这种制器方法,包含了自己先做(发虑宪求善良),包含了亲承(就贤体远),包含了有所生死(化),包含了有人听你说(謏闻),包含了有人跟你走(动众),包含了有人把心弄成跟你一样(成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5 21:40 , Processed in 1.095750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