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
《发启第十三》首先论述了伐商时机是否已经成熟的问题。作者提出应从“天道”与“人道”两方面加以考察,但从文中所描述的商王朝朝野上下的“亡国之征”来看,他更看重的是人道,认为殷商已到“亡国之时”,周人可出大兵讨伐。其次,此篇提出了“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命题,这既是对《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全国为上”、“全争于天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延续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厌恶杀戮的人道主义精神。
《文启第十四》,与上一篇相比,本篇的道家思想色彩更为浓重,充分论述了道家的圣人之道,其内容包括了遵守天道、无为而治、贵因守静、顺应民意、因势利导、见始察终、不繁刑扰民、不与人争等。
《文伐第十五》阐述了十二种“文伐”之法。所谓“文伐”指的是用政治、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十二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敌方的国君及其近臣、忠臣、乱臣等,他们是掌握敌人政治、军事大权的核心人物。此篇指出可以通过贿赂、欺骗等诡诈手段以收买、迷惑、离间他们,从而达到“不战”而削弱、瓦解敌人力量与意志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