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陈静读《乐记》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23: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22 19:46 编辑

          经文: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体会重点:
                1.乐感动人的内心,礼驱动人的外在。所以礼要简单易行(减),乐要丰满充沛,作到令人欢欣(易直子谅生乐)。                   盈满充沛的内心动能输出,和简洁明了准确不杂的行为输出,乐盈礼减,内心热情似火,外行恰到好处。

                2. 礼虽简明,但推动人行动推动和约束力不可不足,意志要能推动到输出有效行为。礼减而进,以进为文。
                    乐的充沛动能使用来推动人反道通神的动力,一直要把人推动到内心足以支撑有效输出。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3.礼简单减少了,却不能制约使人输出行为,礼的作用和意义便不存在了。礼减而不进则销。
                   乐的澎湃动力不能把人带到反道通天的地方,乐的作用就流放了。乐盈而不反则放。
                   所以,礼要见到行动和效果(报)抓到现行,乐要实际通神产生境界智慧(反)。故礼有报而乐有反。
               4.礼,抓到了现行了,人的内心也就能到达一个特定境界,一如乐所产生的境界。乐的能量把人带到了特定境界,人便会安于所事之事。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
                 礼的现行,跟乐的反道,引导发生的是相同的进程。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5.本段落,讲的是人的内心状态和行为输出之间的关系。乐提升人的内心境界(反),礼引导制约人的外部输出(报)。
                  一报一反,双向奔赴,易直子谅之心行达成,便把人送入了“易直子谅——乐——安——久——天——神”的通天大道。
                  外部输出达标(身心上的易直子谅),人身心得乐,乐提供的反道力量带着乐了的身心去找寻天神,人便安了。
                  这里所描述的,可以用后来的知行关系来说,只不过用知行关系来讲降格了。
               6.情绪心理学上,情绪治疗需要知行合一,报反合一。用乐引导内心力量反道,用礼引导行为上做出成绩。双管齐下,双向奔赴。并且指出了后续:安。把情绪治疗带进了一条通天大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19: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23 18:15 编辑

    经文: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体会重点:
          1.乐化人,总是能见到礼的身影。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安得乐随,表里如一。乐,是用来让人乐(le)的,这是人的精神生活的规律,没办法避免。
             为什么呢?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这是自然规律。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人心之乐(le),必然发生于心(音者感 物而动,情),继而表达为各种输出,这是人的自然规律。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
            这两句说乐能使人乐,和乐(le,音,情)了必然表达为输出,这两条都是自然规律。如此一来,乐和乐的一致性就出来了,也就没必要去区分了。
            这是关于人的声音动静跟性情之间关系的完整界定了——乐乐一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所以人不能没有乐(le yue),而乐(le yue)不能没有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没有规矩,不可能不产生混乱。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乐(le)的表现形式,便是乐(yue)。
          2.先王以乱为耻,所以制定了雅颂等诗乐加以引导,使其乐声足以使人乐(le)而不淫逸放荡,使其文辞足以讨论义理而不会无话不说,使其声调或曲折、或平直、或繁复、或丰满柔和、或节奏明快,足以感动人的善心,不让放荡之心与邪恶之念玷污人。这是先王确立的关于乐的规矩。
          3.乐乐形道。
             乐(le),是心情,是感物而动,是音;必然表达为输出,这就是作乐述乐了,只是看你有没有这德行(圣明)。不是圣明不影响你表达心声。乐乐。
             但归根到底,你的输出(形)是要接受人道的规制的。不会作乐述乐,就听别人的乐,看先王的样板戏。形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3 1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24 13:01 编辑

    经文: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体会重点:
         1.审定一个声以确定和声,配乐器来装饰节奏,使节奏合成乐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1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25 19:34 编辑

      经文: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体会重点:
             1.乐能形思想志意、能形人的容貌体态、能形组织的风貌。
             2.乐是天地的教化,是统领和协调社会的纲纪,是人情不可或缺的。因为乐能形,所以不或或缺。乐要乐(le)人,要能形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1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26 16:16 编辑

    经文: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斧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侪焉。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谓盛矣。

   体会重点:          1.乐化的乐乐形道,不仅讲究乐的娱乐功能、表达形式,还要讲究与事情进展相和谐。
          2.从情绪建设的角度观察,处理情绪需要乐乐形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16: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28 18:07 编辑

   经文:
         子赣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
         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子贡问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7 22:1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28 18:13 编辑

12.27:
     今天请大家回答的问题是:      把乐记结束在子贡和师乙的对话中,这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答:余音袅袅,绕梁不绝之感。被礼乐灌注了精神力量。

      体会重点:
       1.乐记是关于教化的作品。在一般人的经验里,感情也就是人的命(病了的感情叫做情绪),处理好了感情也就调教好了命 。
          人的命其核心课题在于“人事”。人事问题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
          乐化人道天,礼制事覆地。天所化出来的人,被规制在地上的事之中。所以究其来源说,人的本质在于化在于天,就其外部存在形态来说,人的本质在于事在于地。        
          人属(来源)于天,也属(存在)于地,但一定不会属于自己。所以天授时,地有财,人出力。天地相感,天下万类生。礼乐相应,则人间万事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8 18: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12.28:
        问题:在回顾乐记的整体背景下,在看乐记的序言,有什么感想?
        答:对于“物-心-音-声-音-乐”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
              大道至简,天下事就一件事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9 19: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30 11:20 编辑

        12.29:
        问题:
        读完乐本,你怎么看待这类说法:乐用来愉悦身心是没问题,依靠他能治理天下,说明古代社会结构简单,百姓受教育程序低,以及统治者愚民思想严重。

        答:
        不认同此类说法。乐愉悦身心只是其功用中非常表浅之一。乐能以天道化人,它是天道广泛作用于个人与组织的呈现形式或载体。现在的我们不理解,不是因为所谓现代人受教育程序高了,社会结构复杂了,而是我们离道日远,越发愚不可及了。

        体会重点:
        1.乐本篇,乐之本有四:
          一是乐的构件属性,与礼政刑相同,也就是与君子治理天下的治道上碰到的东西相同。同民心而出治道。
          二是人心世风治乱存亡,这些治国理政的课题,在乐中,可以完整呈现出来。乐与政之间关系紧密。
          三是建国君民,归根到底是围绕一个德字展开的。礼乐一个在地一个在天,礼乐皆得者,便是有德了。礼以别尊卑长幼男女内外,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社会秩序。有礼无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没有乐的社会秩序,是不行运行的。所以礼乐关系密切。
          四是乐与刑关系密切:刑以防乱,乱暴起源于天理灭穷人欲,这与乐理相同。
          综上,乐本认为,乐是礼乐政刑的本。乐所到达的地方,是治理天下的诸方面都要到达的地方。       2.我们现在之愉悦,不是易直子谅的乐(le),是冷硬厚黑的虐,是傻乐、淫逸。
          乐不具备这种傻乐、淫乱的功能,具备现代人眼里的愉悦身心作用的音乐,不是音乐。
      3.区分好乐乐和现代愉悦,非常关键。
          我们这些年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很奇怪,总是要在一个现象旁边准备一个伴侣概念,比如父亲就是父亲,我们却能一分为二,分为好父亲和坏父亲。乐乐和愉悦也是这样,乐乐就是乐乐,但我们能把它分为愉悦身心的乐乐,和通天切地的乐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0 11: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4-12-30 11:44 编辑

       12.30:
       问题:       重温乐论这一章后,你觉得该怎么阐述乐礼之间的关系?

       答:
       乐礼之间是阴阳表里、实则一体的关系。

       体会重点:
       1.乐论,论述乐的基本原理,却总是与礼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乐礼之间的关系,是原理上的关系。乐礼之间,是一种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的阴阳表里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6 10:09 , Processed in 1.081464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