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概念的形成 评课 一、 (一)课前回顾 1、老师的心声——总结 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关键词或者语句是什么?开课以来整个节奏用一个关键词提取出来。每个人的答案不同,这个不同显示:我们当下最该补的缺。 2、你感觉老师需要什么?需要总结。它为什么最重要?反复总结,我们的练习活动持久不衰跟炼泥特别像。总结是告别,转移阵地,用做一场讲座这样庞大的仪式去告别。 3、感和觉是感性活动。感性和理性在人群中的鸿沟是大的,通过我们对感性充分经历之后,我们能确认感性和理性是一条生产线的上下两个活动,是连续的。 4、理性活动包括知和识。概念的形成过程开始接触知。 (二)1、学员分享 知道自己缺点什么,去补点什么作为目标。对结果在想,对结果的获得怎么输出不去想,对行动是回避的。老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感,总是怕把自己放在美好的位置上去。不能像在家里这样,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先天分配就这么多。给我分配的就这么点。不断接收我只有这些资源的信息,我认可了这样的结果,我不再怀疑,约束自己的行为。 体会胃里撑的很难受,闷和堵,那种气没有地方可去,就放在这里。下面没有通道。整体感受命名:石头。身体的全部,石头加上石头之外的全部,身体的整体命名:包裹。包裹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学员,这个石头,在我每一次纠结时,堵和闷很明显,我缺的功课是把石头处理和消化,跟我的身体进行有机的融合转变。 老师,我不建议你做转变,可以叫想飞的石头,或者沙子,内涵发生转变,或者叫包裹,你以后要注意这个包裹怎么走路,怎么睡觉,你要注意到你的特性,你就是这个样子,至于要做点什么建设不要着急,因为我们能做的挺少的。我们作为包裹,我们是起点,我们要感受清楚,我们把生活状态的过程多了解一些。 2、学员反馈和老师引导 感知,觉知一直在做这件事,就是捭阖,大道至简,说这么多见这么多,看起来那么多事,其实就是感知觉知。感和觉本质没有区别,内在操作 是一样的,内紧外松 紧着志,我就是个人了,等着世界撞进来,不去外边抓。不同在于感主要所谓外部信息是身体之外的,有内部信息也感知为身体之外,感的操作是一个人在接收信息,不知道感者自身。感知者不感知自己。觉知,把感知者加进去了,看到感知者内部加工过程和感知者本身,神驻的稳当一些。感和觉不管哪种操作都在人的内部,用“感性”来描述,说不出来,什么都在,一股所谓的气。感和觉所获得的内部成果,无法言说,什么都在。我们的所说并不是气,内容本体是另外一种气。所说的气和内容本体的气有什么区别?气的质性不同。知这个气仅仅是个代表,本体的气是整体的。感性和理性在我们心理,日常感觉中是没有联系的,通过刚才的体验,感性和理性是有联系的。感性和理性是一家人。 (三)新课部分 知是从感和觉中挤出的奶。挤的过程引导。 感知周围的全部声音,当你获得感知的时候,外部的信息撞进你的心里来,会有一个处,处,我在那个地方有念,念就是此时此刻我的心的状态。念处,当我们感知到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内部有一个念处。神明要荣,心要安静。感知你正在感知的,让感知者驻在念处。他走了回来就行,紧着志去做。当感知者驻好了,感知是不是更稳定一些,体会感知者驻在那的感知。前面的别动,觉知你的感知,一直保持觉知。坚持做每天五次以上。区分劳动者三要素。 二、不同之处 1、提出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是有联系的,是心理活动生产线的上下两个部分,而不是我们日常以为的有很大的不同。从感知觉体验上得来的结论。 2、对感和觉得区别和联系再次细化 3、对驻和念处的引导。 4、对学员分享部分,通过不断地感觉知觉觉知去发现问题的深层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