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byssLiu

刘佳珺重读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7 14: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七日任务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盛神、五龙分别是什么意思?说说什么是道?什么是神明,什么是神灵,什么是神?

盛神:突然会联想到在曼陀罗中必不可少的那个保护性的圆,就像盛神,它的形成是客观存在的,一定会有的,与目前是谁绘制这个曼陀罗无关,却又会与内部的绘制者本身场域的张力所联系,收到影响,他存在的源头就是存在在那里,客观自然地存在,我想盛神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来自于自然万物的本身存在的圆形气场,他笼罩着天地万物,保护着天地万物,汇聚在个体身上就是一个人周遭的这个场域,但是这个场域虽不是由人自身所产生,又会因这个人的五气本身的质量状态,而影响这个圆形的场域。

五龙:志思神心德,五气便是五龙,但是需强盛不衰才能称之为五龙,又让我想用曼陀罗来打个比方,曼陀罗的绘制需要先内观感受到自己身体内气的流动,在这个指引下,自发绘画。本身这个气的流动状态,会指引曼陀罗经历七阶的过程,气的状态好,就会绘制达到开悟的阶段,气的状态不好,便可能只在保护或是分化的阶段。一遍遍的在绘制过程中去整理汇聚这个指引的气场,汇聚的足了,交融汇合的好了,志思神心德,能够各自有力充满能量,没有虚弱的,也没有冲突,彼此和谐交融强盛,这种能够指引到开悟阶段的气场就是五龙了。同样的这样的五龙般的气场,又同时会加强外在保护性圆所代表的盛神。盛神与五龙互相交融,互相影响。

道:道就是自然万物最本源的那个能量,可以说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混沌之气。尝试详细的解释的话,这个道感觉在很多宗教文化里都有体现,把宗教的那些拟人化的外衣,个人崇拜的外衣去掉,他们的本质源头,就是这个道了吧。向基督教说上帝造人造世间万物,其实这个上帝,这个主,耶和华,去掉他的拟人化的特征,本源就是道。只是宗教我会感觉多了一个局限就是过于强调人的意志人的个体存在在这个道中,比如佛祖释迦摩尼,我更觉得他应该是追寻道而开悟之人,而不该把他直接作为一个追寻的源头。所以用宗教类比的话需要注意区分一下这些。另外想到一个用我自己的医学专业的一个解释,我有一个比喻是,每个个体诞生之初,有一个自然法则赋予的蓝图,这个蓝图的诞生根源在于最本源的那个细胞,在历经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中分化出不同的基因表达,这个表达到现在,落在人类身上就是一个原初的蓝图,蓝图有一个最初的图稿,这就是真人的蓝图,后来因外界各种人为修改了扭曲了的蓝图(可以简单理解成是基因变异),就是后来大多数人的蓝图。而这个真人的蓝图的最初的成稿就是来自于道。被修改的,这个必须的修改,其实也是道,只是这里我还不太能表述清楚。

神灵,神明:说神明之前,我想先说神灵。灵是能够沟通天地万物的力量,还是回到盘古开天辟地的那个比喻来解释,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混沌是道,那么最初的那个神灵,就是盘古和他那一把劈天大斧,这个力量是受到神明指引的,盘古开天辟地,是有什么在指引他产生这个念头的,那个指引在神话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就是说盘古感觉不舒服,被困在一个鸡蛋里一样,不舒畅,有了这样的感觉,他才拿起身边莫名其妙存在的斧,随便一挥,劈开了天地。拿着大斧劈开天的的盘古就是神灵,那么指引着盘古产生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甚至让盘古在黑暗中随手一摸身边就能摸到一把大斧的巧合发生的这一切,就是神明。神明看看字形,明,日月长明。神如日月般长明,即为神明。这个长明之神,不是汇聚人体的那个神了,或者说本质同源,但是范围遍及天地,用个例子来说,我会想到《心灵奇旅》里面那个灵魂学校,那里还没有被赋予通行证的灵魂聚集在一起,那个感觉就是神明了,那个世界就是道了。就等着点亮火花获得指引的那一刻(这个要看道了),神明最终汇聚成一点,跳入人间进入人的身体就变成了神。

神:神其实前面的解释里已经出来了,在更直观的解释,用女娲造人来看,女娲用泥土捏成人形,放在地上,这个小人就可以活起来,这个活起来,就是靠着神,为什么我们用泥巴捏的小人不能活起来,而女娲就可以,因为女娲和盘古一样是神灵,她捏泥巴的时候,是以神灵的能力连通了神明的力量,将神明的力量汇聚成神,放在了泥巴塑造的小人体内,这个过程是个流水线,如此的小人,就能活起来。这个小人是生产的最终产品,这个产品成功活起来的这个关键就是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23: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8天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术,什么是化?什么是化气?什么是真人,什么是圣人?神和志是什么关系?
术:先看看术的字形——一手抓着茎秆(道),一手剥下茎皮。完成这个将原生态的枝茎(道),通过手剥下来茎皮,变成可以加以利用的东西,就是术了。经文中说有术的前提——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是什么——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 继续接着女娲造人的那个比喻来解释,神灵-女娲,借道指引(造人的冲动和念头),去神明之气汇聚成神,将神注入泥巴变成人。这个人是因神而活,现在这个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需要生活运动劳作繁衍后代等等,这一切的指引和女娲造人一样都是由道指引的,然后这个指引由道传给神,再经由人的手开始向外运作,这些运作就是“术”。当然这些运作能够被称作术是需要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听话,能够维持这个听话的保证就是德养五气,让心能得道。也就是小人的泥巴不要被污染,被自己加入奇怪的东西,就原原本本维持女娲用的那个泥巴。保证这个前提,小人的那些运作,就可以称之为术了
化:化的字形——人从生到死。经文中提到化,有一个前提,首先要心术通,心术通,五气就得养,然后务在舍神,即谓之化。结合字形化我会这样理解,继续回到那个比喻,小人心术通之后开始各种劳作,劳作必定有产出,产出的东西是用来养五气的,养好五气,心能舍神,这个过程就是化。所以这个化就是这个正确的劳作下产出的粮食(这里精简比喻成粮食),被人吃了,然后消化成可以滋养五气的养分,滋养好了五气用来帮助心更好舍神。这个产出粮食——吃掉粮食的过程就是化。
化气:这里有两个视角,经文中提到的化气,首先是在“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从道,化气,生神灵。这是第一个视角,从最高点的道开始运转汇聚成神灵,接着盘古开天辟地打比方来说,道是混沌一片,这时候道开始运化决定降下生命,包括要开天辟地,这个盘古也要道运化出来,这个运化的过程,就是化气。说完了第一视角,再看看第二个视角,“化有五气者”,继续回到谈化的那个比喻,产出粮食——吃掉粮食——目的是能够持续滋养五气,也就是化作补充五气的能源库,源源不断化五气的过程,这是第二个视角的化气。总的来看,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一个大,一个小,但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真人:现在说真人就很好说了,道指引神灵女娲汇聚神明成神注入泥巴中,如此造的泥娃娃就是真人,这样的人,不会乱在自己的泥巴里加入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运作的是术,产出物最终化的是气,继续滋养五气,助心舍神。这就是真人的作为。又回想起之前老师讲的那个饮水机的比方,永远记得自己是饮水机,不喝酒,不乱跑,就安安分分做饮水机。
圣人:圣人,这里我会想到女娲造人最后女娲累了,用一根藤条沾上泥巴,向地下挥洒,泥巴飞溅落地成人,这个人造的有点粗糙,因为女娲有个累在那里,这里还是要小心理解,这个累了的女娲,就脱离了神灵女娲的位置,变成了有了人性的女娲,这个累是个人意志,女娲那时候多了点个人意志的累,结果没有按照原本神灵的行为运作,偷了个懒,随便甩的泥巴,就不再是真人了,有了点缺陷,但是毕竟还是女娲造的人,出来知道自己的一点缺陷还是会去类知着看看原本的真人,来学习改正的,所以这样的泥娃娃,就是圣人了。(这里的比喻我还是有点不妥的感觉,可能还是有问题,虽然这样比喻解释了但又觉得毕竟女娲是神灵,她的选择真的会有问题吗?)
神和志的关系:接着回到泥娃娃身上,女娲造人后人要生存于世间,需要做各种各样的生产劳作,这些生产劳作需要一个目标,比如像人决定种田,种什么怎么种何时种,这些都要思考,如果没有目标,这些思考得出的结论可以五花八门,但是统一成志的目标只有一个,这个目标是神所指引的,以化气养五气,心舍神为最终目标,他所决定的在那个地点那个时间种的东西以及种东西的方法等等,最终达成的目标,就是志。所以神指引的行为目标,才是志,志因神而生又服务于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9 14:1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任务:
第39天  将第一章盛神法五龙的内容绘制树状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9 14:2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byssLiu 发表于 2021-5-19 14:15
今天任务:
第39天  将第一章盛神法五龙的内容绘制树状图。


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13: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0天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什么是志,什么是和通,什么是养志?
志:志的字形提示心之所向之处,即为志。五行八卦图中,西北方木属性为志,德生志,志生思,心克志,志克神。心之所向之处即为志,心可决定志的存在地,心克志。心如何影响志,心散则志衰,心气一则志意不衰,中央过程的通道是欲,也就是心经由欲的通道来影响志。德生志,心生德。回到标题,养志法灵龟,灵龟体会的特征是中正安定稳固,最能对应的其实是德为之大,稳固四方,滋养五气的感觉,养志要法灵龟,也就是养志要有灵龟般的德的状态,因为德生志,所以养志所效法的灵龟,其实是德的状态。
和通:和通在这里出现,理达则和通。理达的对象是什么,前文提示是思理达。所以回到五行生克,或者说五气生克上,志生思,志意不衰则思理达。思呢?思生神,思克心,德克思。所以思理达后,和通的最终达到的目标对象在哪里呢,在神。思理达则和通,九窍十二舍气之通道能使气和通,所以不生乱气,神能安定舍心(乱气不烦于胸中,神的居所便空出来,神便可以安稳住进去,为什么会谈到神呢,因为思生神,思理达和通必回让思生的神,安定舍心),然后就又回到了前两天神的轮回上了。
养志:前面讲志的时候,说到了养志的很多内容,养志法灵龟,灵龟中正安定的状态其实是德位置大,稳固四方,滋养五气,所以养志的本身在于德,德生志,故德大,德定,也就是怀着志的母亲德的子宫安稳有力温暖的养育着志。这才是养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22: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1天 说说看,为啥养志之始务在安己?
养志首先要看看养志的场景,像养育孩子一样的养志,这个场景之下这个养育者非常关键,看看这个养育者是谁,回到五行生克,德生志。所以德是这个养育者(但是感觉不全部,这里这样只是一个维度的视角,所以要有个留心在这里),德必须灵龟般中正安定,稳固四方,才能很好的养志。这是在提示养育者的状态。
然后我们再看看,谁克志,心。心克志,这是一个志必须要应对的部分,就像一个孩子要慢慢成长成人,必须要经历一些外在挑战,所谓足够好的妈妈,还必须留有空间给克这个孩子的东西,来让孩子体会一些挫折。这就要看心了。回到文中本章开头,为何需要养志——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这里就聚焦到心上了。心用欲来克志,欲多心散则志衰,所以养志的另一个外在注意的地方就是心必须要聚气而可以克志,这样内外才能平衡,志才能不被溺爱同时也不被忽视的茁壮成长。
回到安己,安己,回到字形,娶妻安家,有了归属。如此便是安己。归属谓谁?神也。为什么是神呢,这就要看看一提到家,会想到什么,舍,心舍,神居住,克志的心由神生,所以克的源头这个心要稳必定要神常固守分威势。德呢?德由心生,这就更有意思了,养育志的德,是克志的心生的,生心的神,又是克德的。这个循环是非常绝了,在这里我会突然想到高中时期我的一个可以算是我人生导师的老师曾对我说的那句话“宠爱不是宠爱,伤害不是伤害”,放在现在这个生克循环里,是很绝了。又扯远了,其实也没有,这些看似扯远的铺垫其实就是在说安己,再回到安己,我会觉得安己,是一个很对象化又可以非常源头化的形容,从现在的现代理解上好像是说自己这个个体要安,这是一个对象化的理解,在这个理解是安己,前面那些气,彼此生克,宠爱又伤害互相交织的感觉,其实都是在一个个体上,属于我们个体本身,好的坏的,都是你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你的,要让他们安稳,不打架,如此就是安己,如此之后,那个“宠爱又伤害”的志的生克,就可以不被扭曲的理解了,毕竟一个个体的惯常思维总是要爱恨分明。这是这个视角。再换到源头,安己,己的字形本身来说,己是什么,结绳记事的标记,标明这一切,安稳的守着这些“宠爱又伤害”,知道就好,允许他们的存在,允许他们的养育你的养育者的养育者又是伤害你的人的这种搅得混乱的状态存在,知道它们存在,只是知道,只是平静的用绳子标记出来,不去动情绪,如此,又是一个安己的解释。这样安己了,这些养志的生克运作就可以顺畅的按照道所指引的生克轮回来运作了。如此养志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3:1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2天  把养志法灵龟的内容整合到第一章的树形图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2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3天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什么是实意?什么是计谋,什么是道知之“功”?

实意:先看看字形,实为家中藏宝,意为心念,心声。意多是多变,飘忽的,比如三心二意,而实意则不同,实意是藏在家中的贵重宝物,也就是心中的意是贵重的财宝,不再是飘忽不定的三心二意。这个实意是不同于惯常之意的地方。另外看看实意要效法的腾蛇,记得体会时那种飞在天上的放的开阔自由,和落地捕猎的收的迅速聚焦。这两种体验,似乎在说明我们的这个心念,他确实不可控制的有很多飘忽不定的飞来飞去的,平时我们不动的时候,不做事的时候,就任他们自由飘散就好,不去执着,不去对抗,自由自在的,仿佛腾蛇飞在空中。而当该要运转的时候,需要使用到意,的时候,他就不可以飘忽不定了,必须要迅速聚焦,这时候意是蛇捕猎般快速的向目标冲刺,聚焦而迅猛果断。是宝贝般在心中的意,是实意。毕竟我们的念头自然飘散,我们不该执着于无欲无念,也不该过于执着每一个念头,应该是知道它在就好,让他平时不需要运转的时候自由自在的散着,需要运转的时候就气聚不散,这是实意。
计谋:观字形,计谋是众人七嘴八舌的商议讨论不确定的事情。想来这里的众人就是气;进一步,虑深远则计谋成——气虑深远,也就是气虑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那些不确定的事情最终得出一个统一结论就是计谋。而再往前看,实意者,气之虑也。所以气虑定可统一输出计谋的前提就是实意。另外,心欲安静,虑欲深远。所以虑能够深远不肤浅,聚焦统一不飘散的一个前提是 心欲安静。所以实意的前提也是心欲安静,如此气虑实意——心安静便可神明荣,计谋成。另外说我个人的一个个人体会,对计谋总有莫名的排除,说不上那种感觉,总会妖魔化觉得计谋就是算尽心思的奸诈机关,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没有理顺这个感觉,导致从计谋开始向外做功的内容,甚至后面的损兑,都有一个排斥的感觉。这一次这个感觉还是横在那里,不过好像稍微有点改变,但还是有这样一个有些偏执的内在认定。
道知之“功”:一个螺旋式前进的链式反应的结果 意虑定可得心安静,心安静可得虑深远,进一步加固意虑定(这里是第一个小螺旋),然后如此了心安静和虑深远都被加固好了就可以往前走一步到神明荣,神明荣便可志不乱,计谋成便可功不可间。这是第一个层面说,明显感觉没讲清楚,继续换一个角度
来看看这里提到的心,意,志,神,计谋。志克神,神生心,心克志,思生神,志生思,思克心。意虑定则心安静;心欲安静,虑欲深远。意虑会让我感觉融合了思和志,如果按照我这个理解,那这里就包含了(心,思,志,五行关系有:思克心,心克志,志生思)。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心,神,思,志,五行关系有:神生心,心克志,志克神,志生思,思克心,思生神);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写到这里我感觉很乱,搅成一团理不顺,我觉得是因为少了德,或许是这个原因,但是确实看不出来德在哪里。这样的感觉会让我有一个猜测,道知之“功”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决定因素,来帮助承载的就是德,德能守住这些乱七八糟,让五气各个按照自己该有的样子运转就是道知之“功”,就像开一辆车,神是驾驶员,志是方向盘,心是整个车的车厢,德是油箱,思是发动机。我不确定这个分配合不合适,大概有这么个感觉。因为将这里我确实很混乱,混乱的感觉我猜测是自己的德不足,理不顺,另一个原因就是自我中心那个对于计谋的偏执认知导致的了。就只能到这个理解层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4天 说说看,你怎么理解“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起”?说起来会想起最开始画的我的那棵树,树的末端通往枝丫分叉处的最后一道关口是“术”,心术之门,之后是每个分支的开端九窍十二舍把守的气之门户,往后再走,需要气虑能实在的贯通树枝,让树枝充满实意,如此得人可得真人,真人的状态下便可道知,如此道知之下,运化做功的推动工具便是计谋,然后便可向外继续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这里有几个关键,我尝试去画那个树枝,第一个关键是神之气需汇聚心术之门,然后由此向外生长;第二个关键是心所构成的树枝本身需要先空——虚,虚的状态有了,通过心术之门的神之气,才可以充实让树枝生长——实意,如此就是待神往来之后得实意,这样结出一个有五气汇聚道知的真人,再由此向后生发枝叶开花结果,便是真正的计谋。
心术之门是个关键,心术之门是心、志、思汇聚加固,让神得以通过的一个关键枢纽,这个枢纽对头了,神气便可充实树枝,得到实意。实意之后才能通过真人的道知状态生长出计谋的枝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22:5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5天  把实意法腾蛇整合到第一章的树形图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6:55 , Processed in 1.068111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