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amwjiabao

家宝的《素书》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0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1-2-11 22:40 编辑

今日任务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第12天



1\釋,甲骨文又,左边方向朝外的手幸,用镣铐锁拷罪犯又,右边方向朝外的手),表示解除囚犯的枷锁。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幸”写成“睪”,用“釆”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睪”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解除囚犯的枷锁,使获自由
2\教:教,甲骨文爻,算筹子,孩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学子。金文省去。有的籀文“攴”,强调“者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3\“屰”是“逆”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
4、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入土的”),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
5\“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囗,城邑、方国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写成指事字。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改写成一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
6、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水流。順,甲骨文川,水流見,即“頁”,头脑,借代思虑),表示思绪舒畅。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用“心”代替“頁”,表示心情舒畅。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心情舒畅,没有郁结7、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或火刑的极刑。難,金文堇,极刑隹,隼,食肉猛禽),表示以鸟啄为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酷刑,捆绑受刑者,让猛禽啄食而死
8、“从”是“從”的本字。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9、在路上相随而行的本字。,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
10、,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翻译:
释己而教人者逆:解除自己的枷锁却体罚别人教别人做,只会与教人的目标越走越远。
正己而化人者顺:武力讨伐不义的自己,让别人看到以让他能心情舒畅,没有郁结,自然死亡。

心得:身体力行,正已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2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1-2-12 15:30 编辑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原文: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字词:
难: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或火刑的极刑。難,金文堇,极刑隹,隼,食肉猛禽),表示以鸟啄为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酷刑,捆绑受刑者,让猛禽啄食而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堇”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的简体楷书“难”,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堇”简化成“又”

从:“从”是“從”的本字。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为区别于字形几乎相同的“比”的字,繁体甲骨文再加“彳”(即“行”,通道),表示在通道上两两相随。有的繁体甲骨文再加“止”(即“趾”,脚板、走路),表示跟随他人走路。繁体金文则综合两款甲骨文字形,再加“辵”(彳 止)写成“從”,强调在路上跟随。篆文继承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经过演变,“从”侧重于表示心思、语言等方面抽象的跟随、保持一致;“從”侧重于表示走路时地理空间上跟随、跟进。古籍多以“從”代替“从”。《现代汉语简化方案》用“从”合并代替“從”

:“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本义“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

翻译: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与别人所行道路相反,别人就难以跟从;别人心情舒畅,没有郁结就能容易行走
难从则乱,易行则理捆绑的受刑者无法更从随行,将锡注入模具,行走在路上,可以成为美玉
心得:因势利导,成人就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21: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五天(第五周)

任务内容: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在心得中回答下,本句中的如此的此指的是啥

一、查字
1、如——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性,人类的雌性。如,甲骨文=(口,应答)+(女,女性),表示女子应答。包容、顺从的“随性”是女性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在男权时代被视为女性的美德。有的甲骨文以“每”代“女”,表示“如”的“母性”特征。造字本义:动词,妇女唯唯诺诺,包容顺随。“如”由“包容顺随”引申出“往、到”含义,古人称可以到达无限将来的永恒之神为“如来”。
2、身——“身”与“孕”本同源,后分化。身,甲骨文=(腹部隆起的人)+(被包裹在里面的“子”,即胎儿),表示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有的甲骨文用“女”代替“人”,强调妇女怀孕。简体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在隆起的腹部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怀孕。金文=(孕妇)+(十,是“又”的变形,用手抓),表示孕妇手抚腹部,或用手托着大肚子,减轻沉甸甸的肚子给身体的负担。造字本义:动词,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
3、家——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
3、国——“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国”和“囯”是“國”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郭”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國”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
4、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人)(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5、“可”是“哥”、“謌”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
二、翻译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包容随和的站在那里,打磨修理自己的身体、稳定居住的场所、武力守卫独立的疆域成为美玉,就可以合着音乐唱歌庆祝胜利了。

、简明心得  
如此指“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通过正己而化人来理身、理家、理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2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2月14日  学习第五周 第1天
一、今日任务把“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跟“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两句联合起来把握,说说什么是“素”?什么是五,什么是一?什么是体?

二、回答:

1、素:
造字本义:名词,以麦杆为原料的草编工艺品。
《素书》一书开篇即是“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结合象形字含义,“素”当为最原始朴素,无任何添加的、最本质的的含义。
2、五:
“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交汇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隶化后楷书“五”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五,本义代表天地万物交汇的极限、极致、整体,在此也表示道、德、仁、义、礼这五者也构成乐一个极限整体,就是素的本质构成。
3、一:
一,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原始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道家鼻主老子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
一,此处寓意着是世界万物的最原始起源;体为人之本,又代表着某个整体而非缺陷
整合而讲,素就是天地间最为本质、完整、没有任何添加的本源,某种程度上讲“素”、“五”、“一”其实都是在描述同一个事物,只是描述的这一事物不同的面向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23: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1-2-16 23:37 编辑

一、今日任务 体会“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说说人根。
老师关于人根的分享:

活着的体验是生命,命根却在于意义。


价值是客观效用性的理性体验人的命根(人根),其体验内容是,生命及其活动(生活)的价值感、意义感和功德(立身立事)感
意义是身心满足度情绪体验
功德(立功立事)则是超越个人主客观待的超越性欣慰
现代称为价值的多与利益认知有关,称为意义的多与福乐感受有关,而功德(立功立事)则是个不流行的概念,指以道德为本的纯粹精神体验,属于绝对意义。
所以价值、意义和功德,可以概括为价值、意义和绝对意义进一步概括为价值感-意义感。——人根的体验内容,是“价值-意义”感。从根本上来说,价值-意义,属于馀食赘形,是尚未德交归焉的人的主观体验。补充,功德,应该叫德功感、德感、道德感,也就是对自己德性水平的感知和认定。
以上是关于人根的体验内容。
事实内容,在素书中描述的很清楚 ,人根的事实内容,因为人的意识的参加而转化为人的体验内容,从而人能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当意识内容脱离事实内容而被固化起来,便成了固化的自我意识,从而控制人脱离现时此地,成为个人整体的价值感、个人整体生命的意义感——意义和价值是在每一次具体行为中的,被固化以后不做任何事情便拥有了一个单独的意义感和价值感,从而成为馀食赘形。——功成而身不退。
二、
人根,是生而为人的依据,活着的根本,人因之而生,因之而固,因之而荣,供给生命之营养。
人根,其体验内容是,生命及其活动(生活)的价值感、意义感和功德(立身立事)感
“道者,人之所蹈”这里强调“人之所蹈”,主体是“人”蹈道,客体是“万物”,目标是“不知其所由”。
在这里使万物不知其所由,改变万物,而万物无所觉,这体现的是道的“神机”,也是人的功德。而人在始终在道中“蹈”,更多体现的是积极践行的味道,而这蹈的是道,也就是人的根本,道就是人根。蹈道之“处”就是德生之处。

道就是人根,是人生之根本,有根才能固,才能生,才能荣,才能不随波逐流。
总结:
1、生命的误区:
1)活着的体验是生命,命根却在于意义(人的追求)
2)人的命根(人根),其体验内容是,生命及其活动(生活)的价值感、意义感和功德(立身立事)感。而人讨论人生时往往只会追问价值感和意义感。
3)价值感、意义感是人的主观感受,用固化的主观感受来代替真实、始终变化的世界(道),就是人的奇欲(并非事实)
4)从这个角度将,追求价值和意义只应该是蹈道德一次性手套,也就是一次事实产生一次的价值和意义,然后此价值和意义就应当消失

2、道就是人根
1)道是事实,道是规律,人在道中“蹈”,在道(事实/规律)中所得,就是德,这德是从道中所得,因此合天道,是符合规律的“人志”,这个志并非“人”之志,而是“道”之志
2) 道就是人根,是人生之根本,有根才能固,才能生,才能荣,才能不随波逐流。

3、实根是什么,那便是道,蹈道,双足无时无刻不离道,立在道上,在自然事实规律上,该做什么,人志(德)生出来,是在事实规律上有所得,这样就不是飘的,所生便是事实规律上所生。仁,本德宗道,以所得之事实规律为本,以事实规律为宗,修正人所秉持的事实规律,心得正,都是在事实规律上,便有了亲,而生慈惠恻隐。人志后面连着欲,此欲为道之欲,人志所得,本德宗道,志心笃行,欲可得,遂生成。不再与天对着干,就是成该成之事,这样心通而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3: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1-2-17 07:22 编辑

2021年2月16日  学习第五周 第3天
一、今日任务
体会“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从对这两句话的把握出发,说说人的“本”(也就是区别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别的,在结构上的根据)是什么?
老师说:
关于今天的德和仁,共同构成人之本:
德是人志(非非人志),是转圆、是智略计谋;仁,是本德宗道(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德-仁”是一对阴阳。
把握住这个总体,把细节填进去,就会把握的比较完整。这个完整,便是人之本,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在结构上的根据,也就是区别真人和伪人的结构根据
为啥会成为伪人?昨天的“意义-价值”是关键。道是真根,“意义-价值”是伪根。从根上来的真伪。
(蹈)-道——得理或者叫德或者叫人志-(意义-价值)——(本)德(本价值意义而邪)-(宗)道(宗蹈而邪)
蹈、价值意义,是一次性使用的。并且是人生的,如果本之宗之,就邪了。道、德是自然生的,本之宗之则正。
也就是说,从积德的意义上讲,蹈道所得的不该是价值意义,而是德。
价值意义是人生的,是体验,事实规律是自然生的,是道。德,得的是自然所生的事实规律,而不是价值意义。
得价值意义不是人志。
得事实规律才是人志。
只有遵循事实规律才能使各得其所欲。
遵循价值意义则不行。
本德宗道,以所得之事实规律为本(区分此事非彼事),并以事实规律为宗修正人所秉持的事实规律。
这样心便正了。
自然就“亲”了,慈惠恻隐了。
各得其所欲了,人伦秩序也就成了。
这就仁了。
德了仁了,也就人了。
人心也就奠定下来了。
德是人心的内容元素,仁是人心输出倾向的规定性。
紧接着就是后面的内容了:具有德的内容和仁的输出倾向性的人心,输出些什么呢?义
这句应该是:
各得其所欲了,人伦秩序也就成了
二、答:
人之本要回答的是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植物的问题。
人之本是“德、仁”
人基于“道”之根,所得即是符合事实、规律的“德”,基于天道所得(德),生志;本德宗(道),也就是基于现实、规律(道)所得的东西,再去遵循现实,这样心得正;德者,使万物各得其所欲,自然对万物就自然生“亲”。
这“得”、这“亲”就不是动植物所能得到、生成的了,只有人可以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22: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2.17
今天任务:
体会“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从这两句的把握出发,说说人的“末(能做什么怎么做——功能,看起来怎么样——样貌)”是什么?


人之末是“义”和“礼”。
功能:立功立事;以成人伦之序。
         义者,人之所宜,三盗(天、人、万物)既宜,顺应天道,便能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日常如着履前行,便规范了人世间伦理秩序
样貌:赏善罚恶;夙兴夜寐
义,其特征就是赏善罚恶,奖惩分明,这样才能成事
礼,其特征就是夙兴夜寐,始终如一,方能成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23: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2.18 第40天
任务内容:
以这个聊天记录为素材,说说什么是夙兴夜寐。  
夙:表示天未亮就开工。造字本义:动词,在星月下通宵劳作。
兴: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号子一齐使劲,用多柄夯地桩夯地。
夜:古人称太阳运行期间为“昼”;月亮运行期间为“夜”。
寐:造字本义:动词,躺在床上,睡而未眠。


整体就是天还未亮就起来与众人一起劳作(执),直到晚上躺在床上,睡而未眠时仍想着明天的事情(思)。其实是蛮符合《礼记》中记录的古人作息规律的:天未亮就起来劳作,晚上早早睡下,直到睡着前都想着要劳作的事情。表达的是一种勤奋不止、笔耕不措、倾尽全力而为的含义,但又不是无脑任性而为,是既思又执行。


今天群里同学讨论的内容,直觉上感觉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建议大家早完成作业,早点休息,早点完成作业,学习效果好,早睡对身体也好”这是句永远正确的话。但是在那个情境之下讲出,味道就有点变了,细究下,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某种不满的情绪,这句话就成了一个表面蒙布看似正确的“矛”,因为更好、更简单的替代方案有很多。未有因晚上被@醒后的情绪不畅下讲这句话,其实就有“夙兴夜寐”的感觉了——早早就完成作业,而非拖到最后才完成作业,当日事当日毕。夙兴夜寐一种为自己做、不做好不罢休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做事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19: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天(第六周)

今天任务:

体会“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从对这几句的整体把握出发,说说什么是贤人君子?
明于盛衰之道:讲得是对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掌握达乎去就之理
通乎成败之数:是指对某一件事/人的了解,进而对其未来可预测
审乎治乱之势:是对某段局势的了解和判断
达乎去就之理:结合自身和外在局势而做去留判断。
以上表现得是贤人君子对能够盗天机对上至天文,下至自己的万事万物均能了然于胸,预作判断,这些是贤人君子的内秀,能极人臣之位,能成绝代之功。
内秀是一部分,但同时能择时,能顺势而为,遵循天道。
总结来讲,贤人君子是有建立功德的能力,始终在道,并顺势而为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21: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1-2-20 22:07 编辑

2月20日
任务:结合昨天的体会内容,体会“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说说什么是“道足高”,什么是“名重于后代”,它们与道德仁义礼什么关系?
道足高:是指明盛衰、通成败、审治乱、达去就名重于后代:极人臣之位,成绝代之功,沒身而已。
道德仁义礼是因,而道足高、名重于后代是其遵循道德仁义礼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2:40 , Processed in 1.105074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