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aomeng160824 于 2019-3-13 17:35 编辑
千字文15 字句查询
超 〈动〉 (1 )(形声。字从走,从召,召亦声。“召” 意为“引导”、“呼唤”。“召”与“走”联合起来表示“从宾客后面走到宾客前面去以便引导他们”。本义:从宾客后面走到前面去以便引导。领先。说明:毛主席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后便未剃胡子未脱睡衣就上了车。半路上遇到了周恩来的座车。周一见毛的座车,便下令司机加速,走到毛车前面去,为的是要在毛到达灵堂前为其参加吊唁预作准备。这种情况就叫做“ 超”) (2)同本义 。 超乘者五百乘。—— 《吕氏春秋· 悔过》。注:“巨踊上车也。” 挟泰山以超 北海。——《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超乘(跃登战车);超足(腾跃);超步(跨登;迈步);超次(超越等级升迁)。 (4)提拔;擢升。 故莫敢超等逾官。——《管子·法禁》 (5)又如:超拜(越级升授官职);超阶(指超级擢升的官职)。 (6)超过;胜过。 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韩非子·五蠹》 (7)又如:每亩超千斤;超俗(超越凡俗;出众) 〈形〉 (1)超脱,超凡。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注:“超然远避而不处也。” (2)又如:超逸(超然脱俗,俊逸高雅) (3)美妙,高超 。如:超妙(高超美妙)。 (4)远;遥远。平原忽兮路超远。——《楚辞·九歌·国殇》 (5)又如:超然(遥远的样子)。 (6)惆怅,若有所失。武侯超然不对。——《庄子·徐无鬼》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7)又如:超忽(迷惘,怅然自失)。
骧 [动 (1) 腾跃;昂首奔驰。 骧,马之低昂也。从马、襄声。——《说文》 千骑随风糜,万骑正龙骧。——曹丕《黎阳作》 (3) 仰; 上举 臣父骧眉扼腕, 恨不从杨涟诸臣后。—— 清·彭定求《周端孝先生传》[名 (1) 后右足白的马 后右足白骧。——《尔雅·释畜》 (2) 泛指马 《诗》云:“ 两服,上骧”。注云:“骧,马”。是也。——司马贞索隐《史记》
释 [动消除、解脱 释获。——《仪礼·大射仪》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主人释服。——《仪礼》 又如:释绂(解下印绶。指致仕罢官);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 [动] 解释 (夫差)乃使行人 奚斯释言于 齐。——《国语·吴语》 又如:释情消迹(消除误会;予以和解);释言(以言语自作解释);释例(说明所著书的凡例) [动] 释放;赦免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豪民气尽,以额叩头,谢不敢。乃释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动] 舍弃;抛弃 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左传·哀公八年》 君其释申生也。——《国语·晋语》。注:“释,舍也。” 释舟楫之安。——宋·苏轼《超然台记》 又如:释法(舍弃法令而不施用)。 (5) [动] 放下;放开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又如:力叮不释(用力叮住不放) (6) [动] 消失 虽欲爱君,惑不释也。——《国语·晋语》 (7) 〈文〉[动] 溶化;消融 涣兮其若冰之将释。——《老子》 又如:如冰之将释(就像冰将消融那样) (8)〈文〉[动]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 (9)[动发,射出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书·太甲上》 (10)[动] 解除;免除 公(袁可立)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 黄宗羲《原君》 又如:释去仔肩(卸掉责任;放下重担);释憾(解除心中的怨恨。指报复);释难(解除困难);释闷(解闷儿;排遣烦闷);释四增美(除去邪僻之念,增加美善的质性)。 (11)〈文〉[动] 淘米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诗·大雅·生民》 (12 )(Shì)[名]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翻译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 如:释厄(唐僧遭受的魔难);释老(指释伽牟尼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也叫“释道”)。
纷 (形声。从糸(mì ),从分,分亦声。“糸”指线丝。“分”意为“一分为二”、“由一而多”。“糸”与“分”联合起来表示“绳线一分为二或由一而多”。本义:绳线在端头散开,由一股变成多股,由一根变成多根,由一头变成多头。说明:本字的《说文》解释不可从。“ 纷”并非专用字,而是具有一般意义的字。辨析:纷和纭。“纷”指线头散乱,“纭”指乱线回旋形成的乱线团(即如成语“ 一团乱麻”所说的那种样子)。二者都指线乱。因此,《释名》“纷,放也”之释接近正确。如果设想学校放学,学生们不是排队出校门的话,那么校门口一定有学生们一哄而散的情形。假设每个学生都手持一根由校门口总线上引出的分线,那么,从这个总线引出去的分线一定呈现多头散开的局面,这个局面就叫做“ 分糸”,即“纷”) 同本义 纷,马尾韬也。―― 《说文》。段玉裁注:“ 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旗上的飘带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花边 争执;纠纷 盛多,各种各样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艚又如:纷委(盛多);纷若(盛多的样子);纷营(众多,杂乱);纷郁(盛多的样子) 杂乱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 序》 又如:纷腾(杂乱喧腾);纷嚣(纷乱喧嚣);纷错(杂乱的样子);纷纶(乱而多。忙乱);纷罗(排列混乱无序的样子。或指众多并列)
利 〈形〉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收获谷物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引申义:收获谷物,得到好处)。 2、 同本义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指武器(可引申为战事、战争)、利刃、锋利(名词作形容词)。 不以兵革之利。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名〉 1、 利益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 指个人的安危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11 、 胜利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孙子》12 、 物资出产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4、 姓 〈动〉 1、 善于。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俗 名词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 )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俗,习也。—— 《说文》
六曰以俗教安。—— 《周礼· 大司徒》
入国而问俗。—— 《礼记· 曲礼》
循俗未足多也。—— 《淮南子· 泛论》
俗主亏情。—— 《吕氏春秋· 情欲》。注:“凡君也。”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荀子· 乐论》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汉· 贾谊《论积贮疏》
机巧成俗,府吏胥徒之属善阴阳,上官百相欺骗也,即座师陆公为公(袁可立)虑之。——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3 ) 又如:风俗(风,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俗,指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习俗(习惯和风俗);民俗(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俗忌(一般习俗所忌讳的事);俗化(民俗教化)。 (4)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时有沙门释惠林… 世祖命使还俗。——《宋书·徐堪之传》 (5 ) 又如:俗计(尘世间的生计);俗缘(尘缘。指佛门信徒与世俗的人际关系);俗本(民间通行的版本);俗骨(尘世间人的资质或禀赋);俗界(凡界,尘界);俗纷(尘世的纷扰);俗声,俗喧(尘世的喧扰);俗间(世间,尘间)。 (6 ) 一般人;百姓。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史记· 管晏列传》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清· 刘开《问说》 (7 ) 又如:僧俗(僧尼和一般人);俗家(指一般人家。对出家人而言);俗姓(僧侣未出家前的姓氏);俗父(出家人称生父为俗父);俗众(群众,普通人);俗圣(凡庸人与圣人)。 (8) “俗”字左边一个“人”字,右边一个“谷”字,人吃谷即为俗。人与人在生理层面上并无差异,都是俗人。本无尊卑贵贱之分。但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人与人的差别在精神层面上:所谓“超凡脱俗”,即指超脱了物欲的束缚,达到了格物致知的境界。因此便有高尚的人与俗人之别。 形容词 (1 ) 平凡;普通;一般。
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孔稚圭《北山移文》
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史记·李斯列传》
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 宋· 韩琦《和袁陟节椎龙兴寺芍药》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汉书· 贾谊传》 (2 ) 又如:俗手(技艺、本领平庸的人);俗俚(不讲究礼仪;粗俗);俗嗒嗒(俗气,无聊);俗吏(没有深识远见的平庸官吏);俗材(平庸之人);俗句(平庸熟滥的诗句);俗师(浅薄凡庸的教师、术士);俗辈(平庸鄙俗一类人);俗劣(平庸鄙陋);俗手(技艺平庸的人);俗笔(平庸的笔法);俗调(平庸鄙俗的情调);俗主(平庸的君主)。 (3 )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拨乱属膏圣,俗儒安可通。—— 唐·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红楼梦》 (4 ) 又如:鄙俗;俗不可耐;俗骨(庸俗的气质。别于仙骨而言);俗夫(俗人,俗士,鄙俗之人);俗陋(庸俗鄙陋);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俗眼(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俗野(庸俗粗野)。 (6 ) 又如:俗家(世俗之家。也指僧人父母之家);俗流(世俗之辈);俗客(世俗的人);俗念(世俗的想法)。 (7 )通俗,流行。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孟子· 梁惠王下》
孙卿之言既,又因俗说而论之。—— 《汉书·刑法志》 (8 )又如:通俗(俗话, 通俗的谈话);俗读(一般人习惯的读音);俗书(通俗流行的书体或字)。 动词 (1) 从其习俗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荀子》 (2 )厌烦,腻味。 若就是这句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俗了。—— 《红楼梦》
佳 (1) (形声。字从人,从圭(guī),圭亦声。“圭”指“圭表”,古代的标准计时器。引申为“标准”,“标志”。“人”与“圭”联合起来表示“外貌标志的人”。本义:长相标志的人。中原之人。引申义:外貌标志。长相标准。再引申义:善。好。) (2) 同本义 佳,善也。——东汉·许慎《说文》 佳兵者不祥。——《老子》 丽以佳只。—《楚辞·大招》 佳侠函光。——《汉书·外戚传》。注:“佳侠,犹佳丽。” 形夸骨佳。——《淮南子·脩务》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淮南子·说林》 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 (3) 又如:佳士(品学兼优的人);佳夕(良夜);佳器(美好的器物);佳口(美婢);佳侠(佳丽,美女);佳色(妍丽的颜色;美丽的色彩);佳冶(娇美妖冶);佳观 (4) 吉祥。如:佳谶(吉利的预言);佳忏(吉祥的忏语);佳语(吉祥的话;好话);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妙,miao,音庙。神妙也。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刘劭人物志》
淑 形声。从水,从叔,叔亦声。“叔”意为“捡拾豆子”。“水”与“叔”联合起来表示“在清水中捡拾豆子”。 其何能淑。——《诗·大雅·桑柔》。按,清也。 “淑”假借为“俶”。善良;美好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诗经·曹风·鸤鸠》 又如:淑艾(美好;善良);淑人(心地善良之人;明清对三品官之妻的封号);淑慎(美善而敬慎);淑懿(美善;良善);淑景(美景);淑媛(美好善良的女子);淑慝(好坏;善恶);淑女(悠闲洁净的女子);帝王对高官家属的一种封号;淑士(淑人,善人);淑尤(特别美善);淑化(良善的风尚) 嘉兹懿范,宜霈宠纶,是用加封尔为淑人。—— 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美丽 又如:淑貌(美丽的容貌);淑姿(优美的姿态容貌);淑尤(优美出众,美善过人);淑丽(犹淑美。贤淑美丽);淑美(美丽贤淑);淑令(美丽);淑好(美丽)
颦 皱眉:~眉。一~一笑。~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东施效~(喻不顾自己具体条件,盲目地仿效别人,结果恰得其反)。 〈动〉 1. ( 形声。从频,卑声。本义:皱眉) 同本义。 犹如含颦望巡狩, 九疑如黛隔湘川。——唐· 李群玉《黄陵庙》2. 又如:颦眉(皱眉);一颦一笑;颦笑(皱眉和欢笑);颦蛾(皱眉);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捧心皱眉,其里丑女以为美而模仿) 〈形〉 1. 忧愁 。如:颦呻(忧愁叹息) 〈名〉 林黛玉的字,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见面时为其取字“颦颦”。
笑 是人的一种平和心态以及善良的内心表现,同时,也是体内 安多芬分泌物增高的时候。人的心情处于正常状态时,在与他人交谈期间就会呈现为平和的心理作用并用微笑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交往。善与恶是人的心理作用,也是动物进化的结果。笑: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说文》此字本阙,臣铉等…… 又案:李阳冰刊定《说文》(笑字)从竹从夭。 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 ⑵讥笑;嘲笑。 ⑶玩笑;逗乐。 ⑷指可笑的事。 ⑹比喻花朵开放。 ⑺ 常表示由心情而引发的面部表情。 如痴笑、 耻笑...... {8)苦笑。 笑字繁简体一样。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犊,指体型相对较大动物的幼崽,如牛的幼崽,一般称为牛犊子。因为动物的幼崽属于新生代,因此“犊子”一词产也用来指晚辈、小辈,如“护犊子”。特,本指公牛,《说文》就是这样解释的:“特,朴特,牛父也。”比如,美国职业男篮有个芝加哥特队。
"驴骡犊特"就泛指家中的大小牲畜。骇是惊骇,受到惊吓;跃是跳起来了;超是一个跳到另一个前面去。骧是腾跃不已。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家中的驴子、骡子,大小牲口,惊奔欢跃,东奔西跑。但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要我们居家谨慎小心,要注意安全。 每每自然灾害发生以前,人的反应远远不及动物灵敏。如果家中的动物忽然骇跃超骧,象受到惊吓一般,蹦跳不已,你就要小心了,是不是有火山、地震之类的灾害要发生。总之,要你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要严厉惩罚盗贼,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秦汉以前,贼指叛国作乱、危害人民的人,如有乱臣贼子,故有讨贼一称。盗是窃货曰盗,偷人家东西的叫盗。盗字的甲骨文字形是:看着别人的器皿流口水,存心不善。秦汉前,把偷窃者叫盗,抢劫财物的叫贼。"偷"字在古文里的意思是苟且、没皮没脸。比如成语"苟且偷生",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该死没死,凑合活着的意思。另外做人不厚道,刻薄也叫偷,如《论语·泰伯》一篇中"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的话。
诛字的本义是声讨、谴责,所以字形从言,所谓"口诛笔伐"是也。引伸义为诛灭、剪除,但偏于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让你自己窝囊死,古人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斩是切开晾着,在六书里属于会意字,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是斧子,是斩首或腰斩的代言辞,所以诛斩二字要分清,一个诛心、一个杀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叛亡"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自己家里的奴仆,古代大宅门家里都有很多下人,院工仆妇、厨子老妈、门房马夫一大堆,都是有契约关系的非自由人。一旦犯了错误、受了处罚,对主人不满、叛亡而去了,就非同小可。这些人因为没有自由身,在外面很难活下去,所以不是跑到官府去诬告主人,就是跑去做强盗,勾结匪类来捣乱破坏。古典小说里这种仆害主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说要"捕获叛亡",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国家的叛亡分子自然由国家负责,我们读古文,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那个时间与空间。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这里用四句话,介绍了古代的八个人,他们的技艺或解人纠纷,或方便百姓、造福社会,成为人们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第一位是吕布
"布射"是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袁术不和,袁术就派了大将纪灵领兵三万来伐刘备,刘备不敌,只好求助于吕布。本来陶公祖三让徐州给刘备,但吕布硬是占了徐州,欠了刘备的人情。这一次刘备来求,他不能不管,于是就将纪灵请到营中,对他说:刘备是我兄弟,他的事我不能不管。但是我一向反对人无端厮杀,所以这一次希望能为你们调解。话毕派人将自己的兵器大戟远远地插在辕门,回头对众人说:"我如射中戟上的月牙支,你们双方就和解,否则就是与我吕布过不去。如果射不中,你们的事我就不管了"。话毕发箭,正中戟支,顿时喝采声雷动,纪灵虽然不情愿,也只好乖乖地领兵走了。
戟这种兵器是矛和戈的结合体,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多种功能,上阵可钩啄刺割,休战可叉烧串烤。吕布要射的就是戟的横刃。
第二位是宜僚
"僚丸"是宜僚抛丸的故事。熊宜僚是楚国人,会一手抛球的绝活儿,类似马戏团小丑扔瓶子、抛火把一类的杂耍。但熊宜僚的手艺可就高得太多了,八个球在空中,一个球在手里,一次就抛九个,还是单手。《丸经·序》里面记载:"昔者,楚庄王僵兵宋都,得市南勇士熊宜僚者,工于丸,士众称之。"楚庄王的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但久攻不下。一次双方摆开阵势,又准备拼杀。千钧一发之时,熊宜僚来了。老熊露了一手,在两军阵前抛丸,宋军停战观看,都看傻了。突然楚军掩杀过来,宋军不战而败。
第三位是嵇康
"嵇琴"是嵇康抚琴的故事。嵇康是西晋时的名士,善弹琴赋诗。西晋时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康是其中之一。
嵇康,字叔夜,曾任魏朝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对于嵇康的形象、才华和性情,正史《晋书》不惜笔墨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说嵇康这个人不仅有才,而且长得够帅:大高个,会说话,从来都是素颜,不刻意打扮,为人恬淡宽厚,很有学问。这样的好小伙太稀缺了,被曹魏皇族看上眼,将长乐亭主嫁给了他。
嵇康的妻子长乐亭主是曹林之女(或孙女),曹林是曹丕同父异母的弟弟。说起曹林的母亲,还有一段故事。《三国志》载:曹操与刘备在下邳围攻吕布,吕布派部将秦宜禄去找袁术求援。关羽跟曹操提了一个请求,说秦宜禄的老婆还在城里,攻进城之后把她给我算了,曹操满口答应。等攻城快要成功之时,这个事关羽又反复跟曹操说了几遍。曹操很好奇,心想是什么样的美女把关羽迷成这样啊,于是破城之后提前动手派人去把秦妻接过来看看,这一看到眼睛里可就拔不出来了,曹操自己把美女留下自用,把关羽气的直翻白眼。这位美女人妻姓杜,后来给曹操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曹林。
因为缺少记载,长乐亭主是否得到了杜夫人遗传的美丽基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她和嵇康生的儿子嵇绍也是一个颜值极高的小帅哥。《晋书》载:“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鹤立鸡群”这个成语就此诞生,而王戎接话说:“君复未见其父耳。”看来嵇绍再帅也帅不过他爹嵇康。
王戎和嵇康是好友,在他们的朋友圈里,还有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一共七人,他们经常在竹林中聚会,喝酒聊天,讨论玄学,后人称之为“竹林七贤”。贤不贤难说,但他们确实是够闲的,因为他们都是出身贵族,当世名士,不用为生计发愁,他们的任务就是做学问和当官。但是,时局对他们提出了严峻考验。当时,曹魏政权已经落入司马家族手中,要想在官场上混就要选边站队,站错队就可能被清洗。七人中的其他人还可以考虑一下,只有嵇康别无选择,因为妻子是曹家人,他已经站在司马家族的对立面了。
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嵇康选择了低调。像他这样的社会名流,如果不隐姓埋名躲到深山老林隐居的话,只能低调苟活,不参与任何世事,让司马家族感觉到没有威胁,才能安全。于是,嵇康开始研究养生,没事就在家里弹弹琴、去山里采采药,或者在门口打打铁。有一次康到山里采药,有砍柴取草的人遇见他,都以为是神仙。后来在苏门山里遇见了隐士孙登,嵇康就跟着他游学。孙登经常沉默不语,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跟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意思就要回家了,临别前孙登对他说:“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可惜嵇康未能领会,直到后来遇害前才在《幽愤诗》中写下了“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之句,后悔不听孙登之言。
掌握政权的大将军司马昭派人去召嵇康去做官,嵇康跑到外地躲避;司马昭又派司隶校尉钟会带着礼物前去拜访,嵇康正在家门口打铁铸造,不搭理钟会,钟会在一旁等了一会,自觉没趣就准备撤了,嵇康在这个时候很不低调地讥讽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气呼呼地回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本来视嵇康为偶像,而偶像竟如此轻视粉丝,且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钟会曾经拿一本自己写的书请嵇康斧正,嵇康没搭理他,特别是现在不比当初,钟会已经官居司隶校尉,这可是负责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不是一般的小官,在蜀国只有张飞、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才可担此重任,来拜访也是奉命行事,你嵇康也太不给面子了。于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在钟会心中埋下了。钟会回去之后向司马昭打小报告,说嵇康曾经要帮毌[guàn]丘俭谋反。
“竹林七贤”里,王戎和山涛是比较早地选择了站在司马家族一边。山涛家与司马家沾亲带故(司马懿的岳母是山涛叔伯姑姑),他的出仕无可厚非,但是不知是想帮兄弟一把,还是得到了司马家族的指示,山涛向朝廷举荐嵇康做官。嵇康非常生气,也忘了要时刻保持低调的原则了,挥笔给山涛写了一封信,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其实,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嵇康并不是真与山涛绝交,而是向司马家族摊牌表态:老子就是不跟你们玩。
这是明目张胆的搞对抗!大将军司马昭闻听此事,勃然大怒,杀心顿起。不过司马昭没有直接下令杀掉嵇康,而是先要找个借口。这时候,钟会跳了出来,帮司马昭找到了杀人的借口。
要说这个事本来和嵇康没什么关系。嵇康有两个好友,这两人还是亲兄弟,哥哥名叫吕巽,弟弟名叫吕安。这个吕巽不是东西,迷恋弟媳妇美色,乘吕安不在将强奸,完事之后怕弟弟吕安报复,就恶人先告状,诉吕安不孝之罪。吕安请嵇康做证,澄清事实。嵇康一气之下,写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在当时,不孝是重罪,钟会借机建议司马昭将吕安和嵇康一起关进大牢,判了死刑。
嵇康被押赴刑场,他非常淡定地要了一把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然后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在场的数千太学生集体为嵇康情愿,希望司马昭能免嵇康一死,给太学生当老师,被司马昭拒绝。三十九岁的嵇康从容赴死。
相传《广陵散》是一首根据聂政刺韩傀的故事而创作的古琴曲,嵇康是从哪学来的呢?《晋书》上说:当年嵇康在洛阳西边游玩,晚上住在华阳亭,没事弹琴自娱。半夜时来了一位客人,自称是古人,和嵇康一同谈论音律,聊得兴起,这位古人弹奏了一曲《广陵散》,还把这首曲子的弹奏方法传授给了嵇康,并让嵇康发誓绝不传给别人。嵇康信守承诺,没有把此曲传授给任何人,致使此曲失传,这一次刑场上的演奏成为绝响。
但是,现在仍有人在弹奏《广陵散》,怎么说失传了呢?这就要从古琴曲的传承方式说起了。古代古琴记谱的方式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讲究师承,后来才有文字谱。现存最早的文字谱是《碣石调 幽兰》琴谱,大概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嵇康所处的年代,可能已经有文字谱,也许嵇康为了保密,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记谱,或在自己学会之后将文字谱销毁了,所以他一死这曲子就没人会弹了,后来的《广陵散》曲,肯定不是嵇康弹的那个。
嵇康被杀是一个巨大的威慑,原来不肯与司马家族合作人不敢公开对抗、甚至屈服了。阮籍和刘伶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不想合作,也不能对抗,只好各自采取醉酒的方式自保;向秀则被迫出仕。《世说新语》载:“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司马昭明显是在居高临下跟向秀摆谱示威,向秀没辙,只能服软认怂。
嵇康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山涛视如己出,把嵇绍培养成才。西晋惠帝时,嵇绍官居侍中,在八王之乱时为保护惠帝而死,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虽愚,却非常感念嵇绍,那件衣服上的血一直舍不得洗去。
嵇康被司马昭杀害,他的儿子嵇绍却舍命保护了司马昭的孙子,到底是谁对谁错?后世多认为嵇绍贪图名位,于父不孝、忠于昏君,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嵇绍可选择的道路并不比嵇康多。气节与生存,或者说抗争与苟活,嵇康嵇绍父子各选其一,都有道理,只是嵇康的刚烈与决绝在道德层面上更让人钦敬。后世这种才学和气节兼备的人越来越少,到如今更难一见。广陵绝响,可叹的不是一首琴曲的失传,而是一种精神的濒危。
第四位是阮籍
"阮啸"是阮籍长啸的故事。阮籍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常与刘伶等人借酒抒情,发泄对司马昭的不满。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向一道士学得"啸法",阮籍听说苏门山有一得道之士,就去访他。道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无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刚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阮籍抬头一看,正是道人引吭高啸,声震山谷。阮籍陡然间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于是以长啸相和,这就是阮啸的故事。
啸是古代道家一种吐纳练气的内功法门,要运丹田之气,长啸一声,使内气闯三关、过九窍、直冲顶门。禅宗的洞山禅师就会此啸法,郎州刺史李翱是洞山的弟子,他有两首描写洞山禅师的诗,写得很美、很有意境。
其一: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洞山禅师看似松形鹤立、仙风道骨,哪知他一啸声传三十里,其内功之深可见一斑。
第五位是蒙恬
"恬笔"是蒙恬造笔的故事。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说,蒙恬开始用兔毫竹管造毛笔。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将军,曾领兵驻边,督造修筑万里长城,但是毛笔在他之前就有了,说他发明毛笔似乎欠妥。所谓“蒙恬造笔”,不是蒙恬发明了笔,而是改良或批量制造了秦笔,大概是因为蒙恬常年在塞北抗击凶奴,打猎捕狼是常有的事,他发现狼毫既柔软又挺直,更适宜用来造笔,于是发明了狼毫毛笔。批量生产了秦笔之后,军转民用,淘汰了社会上老旧毛笔,提高了书写效率和质量,所以大家才把造笔的功劳归功于蒙恬。
第六位是蔡伦
"伦纸"是蔡伦造纸的故事。蔡伦是东汉和帝的常侍,开始时作宫中的杂役,以后负责监制宫廷用具。当时的书信或写在竹简上、或写在锦帛上,前者很不方便,后者又太昂贵了,根本用不起。其时民间已有用麻纤维造的纸,但还是成本高、原料受限制,不能普及使用。蔡伦经过深入观察、研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来造纸,公元105年蔡伦造出第一批纸,此后,这种质优价廉的纸逐渐推广开来,人称"蔡侯纸",事例记载于《后汉书》。
纸张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世界传播媒介技术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被誉为“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美国人麦克 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
第七位是马钧
"钧巧"是名巧马均的故事。马钧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家,他性巧又善于动脑筋,被誉为天下名巧。
1改进织绫机。
我们常说“绫罗绸缎”,那么“绫”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它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提花纺织品。早在周朝,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提花织机,到了三国时期,织绫机已经相对先进,但仍存在复杂、笨重,操作不便等缺点。马钧对这种织绫机进行了改进,使织绫机的结构简化很多,操作也更加方便,使丝织效率提高了五倍,而且成品绫的色彩、图案、质量都有所提高。这种高效的织绫机很快就传播开来,得到广泛应用。
2制造指南车。
马钧任给事中时,和高天文学的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这个秦朗,就是前面提到的吕布部将秦宜禄和美人妻杜氏的儿子,后来关羽有意于杜氏,却被曹操先下手为强,将杜氏留下自用,年幼的秦朗就成了曹操的继子。指南车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先驱车,车上站一木人,手臂平伸,不管车子往哪个方向走,木人手臂总是指向南方。这种看上去很高大上东西在西汉时还有,到了东汉就失传了,与马钧并称“巧圣”的张衡造了一辆,但到三国时期又失传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相信曾经存在过这么个东西。马钧认为古代是有指南车的,高、秦二人则不认同,还嘲笑马钧,说你还想造一个是不是?马钧说话口吃,不擅争论,就说:“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两人一听,可算逮住你了,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啊 !于是报告魏明帝曹叡,曹叡下令让马钧造指南车。很多人都等着看马钧的笑话呢,没想到,马钧还真把指南车给造出来了。从此之后,没人不佩服马钧。指南车是一种帝王专用的仪仗车,需求极少,利用率低,制造工艺相对复杂,所以很容易失传,宋代以后就没有人再搞这个东西了。
3发明翻车。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汉族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马钧在京城里看到菜地因附近没有水源而难以得到灌溉,就制作了翻车,用来汲水灌溉,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翻车是我国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革新,其结构精巧,操作方便,可连续不断地提水,轻快省力,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迅速得到推广,一直沿用到现在。在水泵发明之前,翻车是世界最先进的提水工具。
4改进百戏木偶。
有人向魏明帝进贡一套杂技木偶,做工不错,就是不能动了。魏明帝问马钧能不能让木偶动起来,马钧说能,魏明帝说那你把它做得更精巧一些吧。马钧是怎么改进的呢?他把一块大木头做成轮子的形状,下面用水流做动力,上面增加了一些木偶。下面的动力带动木偶做出各种动作,有打鼓的、吹箫的、叠罗汉的,还掷剑、走绳索、翻筋斗的,连舂米磨面、斗鸡的动作也有。没事玩玩这个东西,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级享乐了。
5改进兵器。马钧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说这东西巧是巧,但还不够完善,如果进行改进,发箭的效率能增加五倍。
马钧还发现了当时攻击敌方城池用的发石车的实战效果不理想,敌方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就能有效组织石块的攻击,而且发石车不能连续发射。马钧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可以实现迅速地连续抛射。马钧用车轮和砖瓦做试验,结果砖瓦连续飞射,威力很大。但是,马钧的设计却遭到地图学家裴秀的讥讽,非让马钧讲清楚改进的原理,马钧不善言辞,还口吃,面对咄咄逼人的裴秀,根本没法讲清楚。傅玄为马钧鸣不平,向安乡侯曹羲推荐马钧的发明,曹羲把情况跟他实际掌权的哥哥武安侯曹爽转述,但没有引起曹爽的重视,这两项发明创造就此埋没,马钧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
第八位是任公子
"任钓"是任公子钓鱼的故事。《庄子·外物》载:"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任公子钓鱼是大手笔,鱼线是粗黑绳,鱼饵是五十头牛。他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整整一年也没钓到鱼。有一天,突然大鱼吞饵,牵动钓钩,沉入水下,又突然冒起。一时间,白浪滔天,海水震荡,声如鬼神,震惊千里。这条鱼可真是大,切成块然后做成腌鱼肉,从浙江以东到广西以北这一大片地上的人都饱饱地吃了一顿。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这两句话是对上述八个人的技艺和发明所下的评语。"释纷"是解人纠纷,"利俗"是让大众受益,二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他们的技艺或解人纠纷,或利益百姓,造福社会,都是高明巧妙,为人们所称道。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毛施"是指毛嫱、西施两个人,这二位是中国成名最早的春秋时期的美人。最早赞美她们的是管子,《管子》书中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也赞叹"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可见沉鱼落雁说的就是这二位。
毛嫱、西施都是越国的美女,其中西施的名气最大,传说她曾帮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雪耻,灭了吴国。以后西施与范蠡一起泛舟西子湖,双双归隐了。这都是野史小说里的戏词,不可信。实际上,西施是春秋时期人,至少与管子同时代,否则管子怎么能赞她是美人呢?但是勾践灭吴发生在战国中晚期,与管子时代差了280年,这不是"关公战秦琼"了吗?
淑是美、善的意思,女子名字中用淑字的很多。姿是仪态、姿容。淑姿是姿容娇美,从音容笑貌,到体态形质无一不美。工是善于干某事,颦是皱眉头,妍是美丽,笑是笑靥。"工颦妍笑"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说:"西施病心而颦,人见而美之"。《庄子》一书中有三次说到了西施,可见庄子也是个追星族。
西施姓施,父亲是个打柴的樵夫,因家住施家村的西头,其女故名西施。西施长得很娇美,但有心口疼的毛病,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发作起来就手捂心口,皱眉咬唇,样子很俏皮,惹人爱怜。施家村东头有个丑女叫东施,她看"病西施"样子娇美也学着皱眉捂胸,结果更加难看,庄子把她叫做"东施效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