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5-5 19:17 编辑
第25——26章
一、第25章 道法自然 1、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生地。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释义 本章讲天人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自然之道。道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道寂寞无形,至虚至静,所以生育万物,运化万物,循环往复,无有终时,莫之能止。天地万物,莫不出于道,所以道可以为天下母。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它,只好以“道”字来描述它。若非要说道是什么,可以把它称之为“大”。因为道为独,为一,在时间上无终无始,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有道者,能体察道之大,方能往而反道。一直往回走,就能越来越接近于上古天真之术,最终反于大道。这样道、天、地、人就同于是,通于大,为道之所大的四大。而人因能体道之大,便能居其一。人法地,地资人,人得地载之而存。天资地,地得天运之生而生育万物,故地法天。天法道,道资天,天得道之资而运,故天法道。道至上至极,至静至虚,无何物可以资道,道自资之,不自生而生万物,不自化而化万物。故无有终始,无有穷尽。 3、体会 对道法自然有了新的理解,人——地——天——道——自然。而道、天、地、人同为四大。道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之后才有了天地万物,并且是循环往复的一个又一个的轮回。就像是我们的生活,每个人从出生、幼年、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孩子又重复这个轮回,出生、幼年、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结婚、生子……没有终点,随着时间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变化。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一代代向前滚动着。还有对25章中的“法”,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有了更精准的理解,就是法则、效法、学习、模仿、成为他的意思。以前看书里说是法则之意,但仍是理解不透,模糊。这样一推理,就得出了“道法自然”的结论,也就是让人、事、物成为Ta自己本来的样子。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家庭、单位概莫如此。
二、第26章 轻则失根 1、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释义 本章讲君王守道中的重静之术。君王以道治天下,才是为政之根本。处道之重则静,处人之轻则躁。无静则不能制躁,无静则不能统御万物。故静为万物之躁动之御君。所以圣人终日不离道的静笃(辎重),虽有荣观(之轻),也超然处之。为什么万乘之主以世俗之身出离常道而莅天下呢?轻而不笃失根,躁而不静失君。(世俗对有道之人,有一种把他从道里向上出离的浮力,而虚极静笃的道笃,重则为轻,在道里扎了根,虚极静笃的道静生出万物纷纭) 3、老师体会 (1)大逝远反。大者一而不易有其常,大者不易却不可不易曰其逝(往);逝者变易之极则至远(辽);远者背身而反(覆,反转)。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道(有其常,故)大;天(有其常,故)大;地(有其常,故)大;王(知天地人之常而有其常,故)也大。何者为王?远者背身而覆则易知而易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得天下之理者谓之王。王者为何而大?王知天、地、人之常而常而大。 (2)静笃轻重。虚极静笃。道虚极,笃守辎重而根;静寂安勿躁而君。万物纷纭轻于根;不笃失重失根;不静而躁失静失君。 (3)轻躁根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各宗其宗,失宗者叛道(虚极)。叛道而颠倒者失去静笃。失其笃重曰轻,随其纷纭曰躁;轻者失根,躁者失君。 4、自己体会 对于静与躁有了新的感悟。将重、静比为道,轻、躁比为人智,对比利弊,告诫人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常常处于重、静的状态。当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若保持躁的状态时,则心是浮在喉咙处的,不能“定”下来思考问题。前几天对孩子生气,一气之下把他的耳机弄断,把门锁卸下来。当时就是在气头上,没有把握控制住,整个人就是“狂躁”的。后来反观自己是因为我太着急,担心他的学习,本来还想着不要发火,后来却鬼使神差、不由自主地发飙,暴躁。想想还是自己修炼不够。还有就是平时在我想做某件事时,如看书、打扑克时,无论外界环境怎么乱,嘈杂,都不能影响我,就是因为当时的心是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