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XIA

瑕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30 21:5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第三天
一、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二、查字并正音
       凡—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方形的重物四周连接了四根手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甲骨文字形中重物与四根手柄的象形特征消失。造字本义:名词,多人共同使用的四柄夯地桩。隶

       严—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坚硬、难以改变。嚴,金文(的变形,即“岩”的变形,坚硬不变)(帚,体罚用的竹丝、竹鞭)(又,抓持)(口,训诉),表示为苛硬的标准而体罚训斥。有的金文将“岩”写成。有的金文将“岩”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岩”写成,并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强调肉体(月)体罚(殳,持械打击)的含义,“帚”形消失。造字本义:动词,体罚、训斥,用苛刻的硬标准要求。

       尊—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捧着酒坛。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酉”写成“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简体篆文以“寸”代替“廾”。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后—“司”与“后”本同源,后分化。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嘴巴,发音、说话的器官。后,甲骨文(卜,权杖)(口,嘴巴,借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卜”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

       民—“民”是“敃”的本字。民,甲骨文(目,眼睛)(十,是“又”的变形,表示带手柄的利刃),表示用利刃刺瞎眼睛。金文“民”、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带手柄的利刃写成锐器形状,同时省去了甲骨文字形中眼睛的瞳孔,写成,强调“民”是无瞳的瞎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导致“目”形难辨。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在求学过程中,最难的是对老师抱有尊崇之心,只有尊崇老师,才能重视老师所传授的“道”(学问、真理),学问被重视,民众才会崇尚学习,形成尊重教育的风气。

五、心得
       学习的基本是敬畏和尊重,拥有一颗谦卑的心,才能认真听进去老师的话,当老师的人要懂得天道、懂得自然规律和教之兴与废,当学生的人要懂得自身之渺小,遵从自然之规律,保持学习的谦卑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 20:5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1 第五周第四天
一、原文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二、查字并正音
       臣—“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像一只眼睛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金文淡化了“目”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写成,更深地淡化“目”形。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隶书基本继承篆文字形,“目”形基本消失。

       尸—“尸”与“人”同源。尸,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坐着的人。古代的祭悼传统,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表死者,接受人们的吊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手的形状消失。造字本义:名词,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隶化后楷书写成“封口”的字形,“人”形完全消失。“屍”是已经死亡的人,“尸”是静坐代屍受祭的活人;古籍常以“尸”代替“屍”。

       弗—弗,甲骨文(乙,即“纪”的本字,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表示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捆绑箭支、枪矛、干戈,表示休战。

       诏—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招”的本字,表示呼唤、号令。詔,金文(言,说话)(召,即“招”的省略,号令),表示召唤,发出号令。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皇帝发布号令。

       北—“北”是“背”的本字。北,甲骨文(方向朝左的人)(方向朝右的人),表示两个人朝相反的方向站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相逆反,相违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方向朝左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方向朝右的“人”写成“匕”。当“北”的“相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月”(肉,身体)另造“背”代替。由于古代天子上朝时面朝南方,因此称背所朝的方向为“北”。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因此,君主不把臣子当作臣子来对待的情况有两种:当臣子担任“尸”(祭祀时代表祖先受祭的人)时,君主不把他当作臣子对待。(在古代祭祀中,“尸”象征祖先,地位尊崇,君主也需敬重。)当臣子担任君主的老师时,君主不把他当作臣子对待。在大学的礼仪中,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面朝北(古代臣子朝见君主时面朝北,表示尊卑关系)(“无北面”指老师不需行面向北的臣子之礼。)这样做是为了尊重老师。
      
五、心得
       现代教育离“尊师重道”越来越远,确实需要“逆势尊师”。
       学之所以能为学,凡学之道,尊师,使师者得到端庄尤为困难,严师为难。恩者无义,义者无恩,这是自然现象。亲自抚养我们长大,每天和我们苟且的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被淹没在日常的爱恨情仇之中,我们容易感知到养育之恩,一起混日子之亲,却难以体会到他们所携带的天地大道。亲师容易信道难。说人话,天天厮混在一起,难以给对方尊严,这是恩者无义。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人生警示,神圣面对的,都是不亲自抚养我们的祖宗,古圣先贤能提醒我们认真思考人生和社会,思考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好像所有的道理是非都在他们的身后陈列,推开他们这扇门,背后就是天地大道 ,但不会从祖先那里体会到父母日常养育的爱恨情仇,所以容易尊崇的对待祖先和他们身后的天地道义,所谓义者无恩。教者、天道、学生三者,就是那样一种恩义纠缠,教者和学生日日厮混在一起,有恩,容易亲。学生对师却不容易尊、严。这样就会导致教者身后的“道”没有尊严,不神圣。所以学记说,为学之道,严师为难。难在亲师难严,师不言则到不尊,所以亲师难言也就是教之难学之难,这是自然规律 。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个自然规律,并采取人类行动,战天斗地,克服亲师难严的困难,使“师严”,克服恩者不义的自然障碍,使师这个亲者恩者成为义的代表和使者,这就是逆势尊师。通过这个逆势操作,撬动道的力量威覆使民敬学,从而巩固和维持尊师,让恩义成为一个共同体,而不是恩义两分,恩者无义亲而不尊,义者无恩尊而不亲。这是师生关系建设的枢纽,因为师太重要,所以必须要建设这个关系 ——尊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 19:1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2 第五周第五天
一、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二、查字并正音
       逸—逸,甲骨文(兔,温顺的小型食草动物)(止,即“趾”的本字,行进),表示追逐野兔。金文加“彳”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辵”(行进),强调猎人“追逐”的含义。在所有猎物中,温顺易捕的莫过于野兔,因此野兔逃脱会成为古人捕猎失手的深刻印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野兔逃脱猎人追捕。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

       倍—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呸”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倍,篆文(人,当事者)(咅,即“呸”的本字,唾弃),表示唾弃、背叛。造字本义:动词,唾弃、背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咅”写成。

       庸—“用”是“甬”和“庸”的本字;而“庸”是“墉”和“鄘”的本字。用,是两形交叉重叠的特殊会义字:甲骨文(凡,夯具,借代填土筑墙)(凡,夯具,借代填土筑墙),表示分段、分层不断重叠累积的漫长高墙。古代王宫禁城为了满足帝王出行方便,并确保其隐私和安全,修建与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漫长甬道。有的甲骨文写成参差不齐的两个“凡”、交叉重叠。繁体甲骨文在右侧“凡”字上加一个“口”,写成两个“口”的“凡”,表示甬道纵横相连,出口众多。简体甲骨文写成“凡口”的字形,强调甬道的出口众多。为了确保古代帝王出行时可以“见天光”,甬道必须保持半开放的“露天”状态;为了在“露天”状态下保证帝王的安全,甬道两边的护墙必须建筑到足够的高度;为了确保帝王可以畅达禁城各部,高墙甬道必须有众多的出口,与其他甬道相连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用”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在“用”字基础上再加“口”(出口)另造“甬”代替。当“甬”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用”字基础上再加“庚”(累积并延续)另造“庸”代替,强调甬道两边高而长的墙上,不同土质、不同土色、分层分段的“累筑”痕迹。有的甲骨文将“庚”写成。有的甲骨文误将“庚”字中表示绳结的“丫”写成“屰”。繁体甲骨文加“攴”(持械击打),表示持杵夯筑土墙。金文综合甲骨文和两款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庚”写成,将“用”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庚”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不断累筑而成的长城。

       半—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分”的本字,表示分割。半,金文(八,即“分”的本字,分解)(牛,耕畜),表示剖牛。造字本义:动词,将杀好的牛分解成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失去牛的一对尖角形象。当“半”的本义消失后,再加“刀”另造“判”代替。杀牛为“物”,解牛为“半”。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安闲而教学效果加倍,学生还将功劳归于老师。
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而教学效果只有一半,学生反而埋怨老师。

五、心得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老师的教导主要在于方法,方法对则事半功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23:1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3 第五周第六天
一、原文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二、查字并正音
       问—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拘禁室。問,甲骨文(門,借代拘禁室)(口,审讯),表示、拘禁并审讯。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拘禁并审讯。

       坚—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賢”的本字,表示善于管理、组织。堅,古鈢字形(臤,管理、组织)(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篆文调整局部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有组织地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木—木,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

       节—“莭”是“節”的异体字。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就餐。節,金文(竹,竹子)(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书异体字“莭”用“草头”(包括竹子在内的草木植物)代替“竹”,表示进餐碗具的用材不限于竹子,还广泛取材于瓜壳、木材等。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作为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

       解—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解,甲骨文(双手,抓持)(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刀”(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劈砍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劈开的地方下手,再攻克纹理纠结的硬节,久而久之,问题便会在轻松愉悦中迎刃而解。不善于提问的人则恰恰相反。

五、心得
       善学者跟师道学相统一的教学共同体保持了一致,以教学共同体的目标为目标 ,所有学习行为都被是为自己该做的事情,所有学习任务都被是为自己该完成的任务,心中感激活动中有老师导航指路。所以善学者不需要老师下多大功夫,并且还把学习成果归功于老师。
       不善学者,没有投入到师道学的教学统一体中,学习中的所有行动,都被视为为了自己(的良好体验)。只要是行为必然是对自己的消耗,从自己来说,都不是好感觉,所以不善学者天然抗拒老师只拍任务,要求改正错误等这些折磨自己的操作。如此老师哦事倍功半,事后学生还怨恨。
       可以看出要当好老师,首先得是善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00:0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4 第五周第七天
一、原文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二、查字并正音
1、待——待,金文=(彳,前行)+(寺,持),表示有所持而前往。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
2、叩——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开口汇报。叩,甲骨文=(口,汇报)+(卩,跪着的人),表示跪着汇报。造字本义:动词,磕头拜见长官,汇报实情。
3、鸣——鳴,甲骨文=(口,叫唤)+(鳥,鸟雀),表示鸟雀叫唤。造字本义:动词,鸟叫。
4、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5、容——“容”与“冏”(“冏”也写作“冋”)同源,后分化。“㝐”是“容”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的简写,表示窗洞。冏,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的简写,窗洞),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便寄居栖身。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
6、答——“答”是“荅”的异体字。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一致。荅,篆文=(艸,植物,荳荚)+(合,相一致),表示用于占卜的荳荚荚壳,一半朝上,一半朝下,互相吻合。古人将一颗荳荚的两半荳壳,作为抽签算命时的验证用具:从签筒里摇出一枚签后,求签者将两半荳壳相合捂于两掌之中,默念敬神后像掷骰子一样将荳壳掷在地上,如果两半荳壳都朝上或都朝下,表示该签与抽签人命相“不合”,需要重新摇签;如果两半荳壳一半朝上一半朝下,处于“相合”状态,则表示该签与主人命相“相合”,即表示签语与主人命相互相“对应”。造字本义:动词,竹骰相合,显示签语与求签者命相吻合。
7、进——進,甲骨文=(隹,鸟)+(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古人称急速缉捕犯人为“追”,称追捕活捉野猪为“逐”,称追地面的小鸟为“进”。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善于应对问题的人,有如撞钟,叩问不甚诚恳则响应得小声,叩问诚恳恭敬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应对这两种情况都从容不迫,钟声就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追逐学问增进学识的方法。
五、心得
善学,是解决了心的所属,把自己的心交给了教学共同体指挥
接下来的操作是,把心囚禁起来,致力于学
让学这看事情的具体细节,成为劳改任务
不间断的完成
其完成方式是问
为什么是问呢?
学的问完成方式之所以是问而不是别的,是因为
学,就是来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的
是所谓不明白,就是无法把事的细节,对应进放进自己心中的世界投影中。
这有两个要素,一个是事情细节不清,这叫疑;另一个是事情的细节清楚了头能转投进心里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在心得“货柜”上安放,都扎在手里丢不开,这叫惑
正是因为我们不明白,才学的,所以学所遇到的就是疑惑
怎么样解除疑惑呢?

问就是把那个正在面对困境的心中小人(学者的核心),关在问题做墙的监狱中,加以审查盘问
和学者把疑关在惑墙的牢房
这就是问
什么是善问呢?
问疑问惑,关的好审的好
对疑与惑,问的好的样子是:
像砍劈硬质树木一样
砍树一样
砍过树么
先把最容易搞的枝枝丫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19:2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5 第六周第一天
一、原文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二、查字并正音
       必—“必”是“柲”的本字。必,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

      听—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欣”的省略,表示开心。听( 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欣”的省略,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

       语—“吾”是“唔”和“晤”的本字;“語”是“晤”的异体字。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汇。吾,金文(两个“五”重叠,表示反复交叉、交替)(口,说话),表示反复交替地说话,即深入交谈。简体金文将重叠的“五”简化成一个“五”。当“吾”的“长谈”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日”(疑为“曰”的变形,说话)另造“晤”代替。当“晤”强调“会面”后,金文异体字用“言”代替“日”(“曰”的变形)另造“語”代替,强调“长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吾”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式会面并长谈。

       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余”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舍,甲骨文(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民众集会、祭祀的公共广场),表示村邑中的公共简易建筑,即供旅人、客人暂住。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和客人暂住的简易客店。

       可—“可”是“哥”的本字;而“哥”是“謌”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竽形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只靠背诵书本知识、缺乏独立见解的学问,不足以担任教师。真正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提问(“听语”即倾听发问),因势利导。当学生思考后仍无法提出问题时,教师再主动讲解。若讲解后学生仍不理解,可暂时搁置,等待合适时机。
      
五、心得
       对最后一句“语之而不可知,虽舍之可也”。找到小时候做最后一道数学题,父母拼尽全力想让我做对,让我理解,但事实上我仍然不会解那道题。在孩子没有到达相应的理解阶段拼命让他最对,不如把这道题放一放,这也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和因材施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2:0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6 第六周第二天
一、原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二、查字并正音
       良—“良”是“琅”的本字;“瑯”、“郎”、“廊”都是“琅”的异体字。良,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宫殿两侧迂回曲折的游廊、。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宫殿区域的“囗”形写成“日”形,将曲折的游廊、简化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曲折的游廊、写成、,像是分段加关的游廊通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游廊通道、写成、。有的篆文有所变形。有的篆文突出走廊迂回的形状。有的篆文突出宫殿内部的多室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所在。

       冶—冶,金文(人,代表工匠)(仌,即“冰”,表示凝结)(⊥,即“土”,代表泥坯模型),表示工匠利用泥模凝结金属液体。有的金文将“人”写成“厶”,将“土”(泥坯模型)写成“口”(泥坯模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金属熔液浇铸在泥丕里成型。

       裘—“求”是“裘”和“俅”的本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套穿毛皮外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求”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裘”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有的金文将“求”省略成“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衣”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

       弓—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弯拱上绷着的丝弦,上端有挂钩。有的甲骨文省去丝弦。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在简体金文字形基础上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利用有弹性的弯拱和丝弦射箭或发弹的古代战械。

       箕—“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筐”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其”。篆文用“竹”代替籀文字形中的“筐”。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

       驾—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把东西放在上面。駕,石鼓文(馬,善跑的力畜)(加,把东西放在上面),表示把车轭放在马背上。篆文将石鼓文字形中的“加”写成,并将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将马车的车轭套在马颈上。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优秀的冶金工匠(如铸剑、制铜器者),其子女学习手艺时,往往从缝制皮裘开始。因为冶铸需将碎片熔铸成整体,而缝裘也是将零散皮片拼接为衣物,二者在“整合碎片”的思维上有共通之处。制弓的工匠,其子女先学习编簸箕(用枝条编织容器)。编箕需弯曲竹木,与制弓时弯材成弓的技法相似,重在掌握材料的柔韧性与结构。小马初次学拉车时,会让它跟在车后观察(“车在马前”),熟悉驾车流程,而非直接套辕拉车。

五、心得
       学习不是为了学而学,有很多触类旁通的方法,从实践和做其他类似的事情中总结方法,以此类推,就叫做迁移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可以加以引导的,选择做什么,怎么做心里面都有很深的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23:2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7 第六周第三天
一、原文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二、查字并正音
       察—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

       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倒写的“口”,撮口吹奏)(像有吹嘴的“L”形的复杂管乐器)(有握柄的吹奏乐器),表示乐师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其中“于”表示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简体甲骨文将吹奏乐器简写成。有的甲骨文省去“口”,同时用多折曲线代替“L”形的复杂管乐器,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吹奏乐器。简体甲骨文省去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曲线符号,字形由(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革命性地简化成“于”(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金文承续甲骨文合体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单甲骨文字形。篆文变形,写成“亏”形。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

       三—“三”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造字本义:名词,衍生万物的天、地、人。

       者—“者”是“煮”的本字。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燃烧的干柴。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并用“口”(言说、交谈)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火”,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简体金文将“口”写成“曰”,强调“者”的“交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着火木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说清楚),进一步强调“者”的“谈论”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

       矣—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生了的。矣,金文(已,发生了的)(矢,箭只),表示箭已射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箭已射出。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君子对于以上三种情况了解并能做到的,那么就可以入了学习的门了。

五、心得
       要知道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感觉。优秀制弓工匠的儿子(要想继承父业),必定要先学习制作畚箕。制作弓需要弯曲竹木,使其顺从不反弹,而编制畚箕同样需要弯曲柳条等材料。两者在 “弯折材料并使其定型” 的核心技法上是相似的。这个比喻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是通往专业精通的必经之路。
       要知道重视基本手法、基础技术的掌握,积累基本功 ,刚开始学习驾车的小马,训练方法是相反的:将车放在马的前面(让它跟着车走,熟悉情况)。小马驹如果直接套上车辕会惊恐失措。因此,要让它先跟在老马拉的车后面,观察、跟随、熟悉车的味道、声音和节奏,等它消除了恐惧,再正式驾车。这说明了 “观察、模仿和熟悉环境” 是学习新技能时至关重要的预备阶段,强调了 “潜移默化” 的熏陶作用。也就是要重视基本经历。
       作为学者加入进学共同体,要有三个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经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8 第六周第四天
一、原文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二、查字并正音
       古——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简体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古籍中常“古昔”并称,“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比——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
       丑——“丑”是“扭”的本字。丑,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又”(抓)的三(以三代五)根手指指端,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与手指的动作有关。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指拧、扭、搓、转。当“丑”的“拧、扭”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手”另造“扭”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丑”合并代替同音、但含义毫无关联的“醜”。
       类——“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米,借代谷物、植物)+(犬,借代动物、野兽)+(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和——“咊”是“龢”的简化异体字;“和”是“咊”的异体字;“訸”也是“和”的异体字。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龢,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章——“章”是“彰”的本字。章,金文=(辛,带木柄的刻刀)+(囗,木、石的圆形横截面),表示用刻刀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姓名或标识性的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后,可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作为个人特有地位或身份的醒目标识。造字本义:动词,在圆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以红色印痕突显个人的姓名或身份。当“章”的动词本义“刻印标识身份”消失后,金文再加“彡”(醒目的光彩)另造“彰”代替。汉语中常“印章”连用,“印”表示章的摁压用法;“章”表示突显姓名、身份的红色印子。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古时候的学者,能够把万物放在一起拧扭搓转之后进行观察、辨识: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声的调和就不能协调一致而产生共鸣;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彰显而被辨识。
五、心得
老师就是鼓和水,仅是“记问之学”是不足以为师的,还要听语,听语的作用就如鼓入五音、水入五音进行拧扭搓转,学生的本性就如五音五色一样被和被章,君子察之,志就被抓住了,成功地赶进了教学共同体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9 第六周第五天
一、原文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二、查字并正音
      五——“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交汇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

      得——“䙷”是“得”的本字。䙷,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䙷”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

      不——“”是“不”的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而产生的特殊指事字;,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而产生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帝,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就产生“不”的字形,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就产生“”的字形。甲骨文“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

      治——治,篆文(水,洪汛)(台,通“臺”,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

      无——无,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

      当——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遮阳挡雨的屋顶。當,金文(尚,屋顶,遮挡)(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田”。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

      服——“”是“服”的本字。,甲骨文(人,罪人)(又,抓捕、控制),表示抓捕罪犯。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服”代替,强调抓捕罪犯,并用刑枷加以控制。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凡”(木枷)写成“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战俘或罪犯,强制上枷,使之屈从。

      亲——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直译:
学习并不直接等同于五官的感知,但若没有五官的参与,知识就无法被掌握;
教师并不直接属于五服中的亲属,但若没有教师的教导,五服人伦就难以亲密和谐。

意译:
知识的获取虽超越单纯的感官体验,但离不开感官的实践参与;
师道虽非血缘亲情,却是维系社会人伦秩序不可或缺的纽带。

五、心得
      学习不仅是整合五官的一个过程,相反正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在做整合所以每个阶段能学到新的东西,我想这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意义所在。而谈到学习,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更需要尊师重道,摆正心态,以最终的教化人伦、维系社会秩序的责任为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5 21:35 , Processed in 1.071817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