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10-6 21:49 编辑
第六周第一天 一、原文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二、查字并正音 1、记: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纪”的本字,表示用以打结、记事的绳子。記,金文(言,语言)(己,即“纪”的本字,结绳纪录事件),造字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将事件信息载入简册、书籍。 2、问: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拘禁室。問,甲骨文(門,借代拘禁室)(口,审讯),造字本义:动词,拘禁并审讯。 3、听: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欣”的省略,表示开心。听( 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欣”的省略,开心),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 4、语:“吾”是“唔”和“晤”的本字;“語”是“晤”的异体字。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汇。吾,金文(两个“五”重叠,表示反复交叉、交替)(口,说话),造字本义:动词,正式会面并长谈。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5、力:“力”与“又”同源。力,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向下伸展的手臂,是右手(即“又”)的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 6、舍:舍,甲骨文(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民众集会、祭祀的公共广场),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和客人暂住的简易客店。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仅仅教会学者学会用书面语言记录拘禁并审讯的人还不足以称为人师,还必须能听懂面对面的深入交谈。学生者力不足以善问,教者应该面对面交谈引导他提出疑惑,交谈后还是不知疑惑之处,教者可以暂时放下引导。 五、阅读心得 感觉中式教者很讲究“留白”。
解析: 教者为师,其关键在于知至学之难易,也就是知道学者参加学习的心机和由此引起的好恶趋避,从而能对更大范围的学生都能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博喻),正因为教者追求博喻,所以学生应该选择一个学为君的君子做教师。由此可见做教师不容易,特别是做一个端庄的教师,不容易(严师为难),难在师生之间心相通,通过尊师使得师生成为一个教学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要共同推动进学之道,像赶地上的鸟一样,共同把鸟赶紧教学共同体这个鸟笼之中去 在这个善学、善问、善待问三位一体的进学共同体中,对参加的是要鸽子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各自的入职条件 对于教者,不能只有记问之学 什么是记问之学? 记,是和结绳记事的纪相联系的一个字,意思是以前用绳子现在用言 言即心声 心声是什么呢,按照乐记的定义,心声便是心得运动动静 也就是用心动的波纹去纪 结绳记事也不是记录琐碎之事,而是记录天文地理等重大事项 改换了记录载体,所记录的事项还是重要的事项 如此记问之学的记是什么呢? 对教学中的重要事项,心中明镜似的 用心的运动波纹,完整的记录着至学之难易、进学之道、善学-善问-善待问等教学共同体的心机之处 什么都知道 这叫记问之学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哟 如果不是什么都知道,而只是知道学问答的问——对疑惑的审与被审,那就更不够 光知道,知道的完整,不得行 还需要干个什么呢? 因为师者是是在追求大成的学者心变的 通过知道学者的成功因素和阻碍因素,而生出喻这种行动系统,博喻而取得教化成果 这种变化,是要通过教者“加药”的,只是知道不得行 这个药的添加,依靠学者的言语通道完成 必也听语乎 ——还要知道他的即时心动,并随心动用药 时 听心动 当听到学者内部在疑惑的监狱里沉淀运化,确实就已经成熟的带在监狱里了(善学),却不知道怎么干,没上岗(尚未善问),教者此时需要用言语引导 说了还上不了岗(没进入有效的问的状态),人家听不懂你的阴引导语,那就可以不用说了,等等吧,不搞夹生饭 原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如此严师之难,也就解决了一半了,师者这一半 原文原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说完了之后,还辅导了一下AI 记问之学,是很高级的状态,但AI始终没有办法描述这个状态 后面的文本也存在这个问题,对这个梳理,AI干的不令人满意——他始终理解不了一些核心内容 顽固坚持自己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