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udixing

迪星的《学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2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dixing 于 2025-9-30 21:46 编辑

第五周第二天
一、原文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正音
师:造字本义:动词,拥兵统帅,手执旌旄,率军伐战
也: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
为: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
择:造字本义:动词,观察辨别、拘捕嫌犯
慎: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
王: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
代:造字本义:动词,军队轮替戍边
唯:造字本义:动词,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舌跟调,模仿主人说话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所以做老师,是做管理者和统治者的实习,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特别谨慎。《记》中说:“三王四代共同之处就在于非常重视选择老师和尊师重道。” 大概就是说这个道理吧!

五、阅读心得
从来没有把做老师和做管理者,甚至是做君王联系在一起,但是从教化人心的角度来看,的确是这样的。
六、老师解读陈刚 9/30 06:35:06
教者因为能从兴废难易中识别一个人的好恶,从而生出博喻以带领学生和易以思,所以成为师

陈刚 9/30 06:36:47
这意味着对人的活动管理,意味着对一个人的领导,所以,为师这件事其本质是学者为君

陈刚 9/30 06:37:31
因此择师就显得很重要了

陈刚 9/30 06:40:54
学生与老师的教学共同体,学生的对老师的继志,会具有跟家庭对一个孩子养性养志养志养德相似相同的功能

陈刚 9/30 06:42:32
校风学风班风师道,会如家风家教家道一样塑造一个人

陈刚 9/30 06:42:42
深刻的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

陈刚 9/30 06:43:14
如果这个人注定今后是国君,这事儿就关乎国运了

陈刚 9/30 06:50:13
史书上说,夏商周三代和虞夏商周四代的圣王,他们成就伟业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尊重和善用老师。大概说的就是择师极其重要需要极端慎重这个道理吧

陈刚 9/30 06:59:21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认真审视一下师与君的关系了

陈刚 9/30 07:00:03
历史上发生的事实,为这个审视提供了大量史料

陈刚 9/30 07:00:24
这就是华夏传统的圣王之道

陈刚 9/30 07:02:00
从圣(国师)王(国君)分离,到王师一体,再到师道堕落至今遍地皆师。

陈刚 9/30 07:02:32
原文: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李影 9/30 07:10:58
老师,既然选择老师古人也说这么慎重,为什么文王找姜子牙却通过占卜呢?对于现在来说,好像占卜不一定准啊

陈刚 9/30 07:12:39
你这话的逻辑前提是什么?

陈刚 9/30 07:12:54
占卜很落后是吧

陈刚 9/30 07:13:04
占卜是问天啊

陈刚 9/30 07:13:14
这多么神圣庄严

陈刚 9/30 07:13:46
所谓通天切地,那可不是比喻呢

陈刚 9/30 07:14:22
只不过我们现代人做不到了,就斥之为腐朽落后。我们一直这样干的

陈刚 9/30 07:15:01
这也是老师教的,正好证明择师要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30 21: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dixing 于 2025-10-1 22:06 编辑

第五周第三天
一、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二、查字正音
凡:造字本义:名词,多人共同使用的四柄夯地桩
严:造字本义:动词,体罚、训斥,用苛刻的硬标准要求
为: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
难:造字本义:动词,杀鸡洒血,祭奠死者
尊: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知: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敬: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学习之道,一位用苛刻的硬标准要求学生的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严格然后学生才能手捧酒坛,献礼祭拜一样的对待天道,天道被足够的尊崇然后百姓才能敬重学习。

五、阅读心得
看到严的造字本意很感概,如果一个老师使用体罚、训斥和苛刻的硬标准要求,好像现在都是很排斥这样的状况的,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师严是为了道尊,并非胡乱的苛刻。从这个两方面来看,一下就释然了。
六、老师解读陈刚 10/1 06:39:24
各位,昨天烈士纪念日,今天国庆节,我们缅怀先烈祝愿祖国好!发扬学记精神安学亲师乐友信道,蛾子时术,直至大成强立不反化民。

陈刚 10/1 06:42:57
师者在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的存在,夏商周三代和虞夏商周四代的圣王,他们成就伟业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尊重和善用老师。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认真审视一下师与君的关系了

陈刚 10/1 06:43:59
为什么教者能够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陈刚 10/1 06:45:12
学以载道,师以安学

陈刚 10/1 06:49:53
学之所以能为学,凡学之道,尊师,使师者得到端庄尤为困难,严师为难

陈刚 10/1 06:51:25
恩者无义,义者无恩

陈刚 10/1 06:51:43
这是自然现象

陈刚 10/1 06:56:08
亲自抚养我们长大,每天和我们苟且的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被淹没在日常的爱恨情仇之中,我们容易感知到养育之恩,一起混日子之亲,却难以体会到他们所携带的天地大道。亲师容易信道难。

陈刚 10/1 06:56:45
说人话,天天厮混在一起,难以给对方尊严

陈刚 10/1 06:57:09
这是恩者无义

陈刚 10/1 06:58:11
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人生警示,神圣面对的,都是不亲自抚养我们的祖宗

陈刚 10/1 07:01:06
古圣先贤能提醒我们认真思考人生和社会,思考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好像所有的道理是非都在他们的身后陈列,推开他们这扇门,背后就是天地大道

陈刚 10/1 07:01:44
但不会从祖先那里体会到父母日常养育的爱恨情仇

陈刚 10/1 07:02:45
所以容易尊崇的对待祖先和他们身后的天地道义

陈刚 10/1 07:03:35
所谓义者无恩

陈刚 10/1 07:04:23
教者、天道、学生三者,就是那样一种恩义纠缠

陈刚 10/1 07:07:22
教者和学生日日厮混在一起,有恩,容易亲。学生对师却不容易尊、严。

陈刚 10/1 07:08:38
这样就会导致教者身后的“道”没有尊严,不神圣

陈刚 10/1 07:09:22
所以学记说,为学之道,严师为难

陈刚 10/1 07:09:44
难在亲师难严

陈刚 10/1 07:10:07
师不言则到不尊

陈刚 10/1 07:10:56
所以亲师难言也就是教之难学之难

陈刚 10/1 07:11:06
这是自然规律

陈刚 10/1 07:12:48
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个自然规律,并采取人类行动,战天斗地,克服亲师难严的困难,使“师严”

陈刚 10/1 07:15:17
克服恩者不义的自然障碍,使师这个亲者恩者成为义的代表和使者

陈刚 10/1 07:15:25
这就是逆势尊师

陈刚 10/1 07:16:58
通过这个逆势操作,撬动道的力量威覆使民敬学,从而巩固和维持尊师

陈刚 10/1 07:18:15
让恩义成为一个共同体,而不是恩义两分,恩者无义亲而不尊,义者无恩尊而不亲。

陈刚 10/1 07:18:33
这是师生关系建设的枢纽

陈刚 10/1 07:18:56
因为师太重要,所以必须要建设这个关系

陈刚 10/1 07:19:13
——尊师

陈刚 10/1 07:19:47
具体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是要回答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 2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第四天
一、原文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二、查字正音
臣: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于: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
尸:造字本义:名词,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
当: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
礼: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
虽:造字本义:名词,传说中一种会应答人的呼唤的动物
诏:造字本义:动词,皇帝发布号令
无: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
北: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相逆反,相违背
面:造字本义:名词,脸庞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情况有两种:当臣子在祭礼中扮演受祭者的时候,不以对待臣子在态度对待他;当臣子担任老师的时候,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按照大学的礼数,老师虽然听命于天子,却不用行君臣之礼的,这是就体现了尊师。
五、阅读心得
老师的地位如此之高,如此重要,因为尊敬老师就是尊崇天道,通过尊师来尊道重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 22: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第五天
一、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二、查字正音
善: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文中作:好好地,能干地,擅长于
逸:造字本义:动词,野兔逃脱猎人追捕
从: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
庸:造字本义:名词,不断累筑而成的长城
勤:造字本义:动词,在酷刑下从事苦役
怨:造字本义:动词,以委婉、迂回、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会感觉到轻松而且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跟从老师而且不断累积自身的学识。不善于学习的叙述,老师即使非常辛苦的教学却只有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学生虽然跟从老师却在内心有诸多不满和不服。
五、阅读心得
善于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区别如此之大,好奇如何才是善于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13:1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第六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22:3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dixing 于 2025-10-4 23:19 编辑

第五周第六天
一、原文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二、查字正音
问:造字本义:动词,拘禁并审讯。
攻:造字本义:动词,用梯械、武器夺寨拔城。
坚:造字本义:动词,有组织地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目:造字本义:名词,人的眼睛。
久:造字本义:动词,停止行进,驻足等待。
相: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
解: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攻克坚固的树木,先从其容易攻克的部分入手,后再攻克困难的部分,随着时间的增长,就会慢慢被拆解和解决。不善于提问则正好相反。

五、阅读心得
前面说善学和不善学区别,接着就说善问和不善问的区别。老师说“恩义相合,则师尊道重,学者善学,问者善问,答者善答”,如果能投入到师道学的教学统一体中,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六、老师解读
陈刚 10/3 22:21:36
AI的很多话,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问题很大,大家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

陈刚 10/4 10:00:07
善学,是解决了心的所属,把自己的心交给了教学共同体指挥

陈刚 10/4 10:00:30
接下来的操作是,把心囚禁起来,致力于学

陈刚 10/4 10:00:49
让学这看事情的具体细节,成为劳改任务

陈刚 10/4 10:00:56
不间断的完成

陈刚 10/4 10:01:27
其完成方式是问

陈刚 10/4 10:01:36
为什么是问呢?

陈刚 10/4 10:01:58
学的文完成方式之所以是问而不是别的,是因为

陈刚 10/4 10:02:19
学,就是来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的

陈刚 10/4 10:03:29
是所谓不明白,就是无法把事的细节,对应进放进自己心中的世界投影中。

陈刚 10/4 10:05:08
这有两个要素,一个是事情细节不清,这叫疑;另一个是事情的细节清楚了头能转投进心里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在心得“货柜”上安放,都扎在手里丢不开,这叫惑

陈刚 10/4 10:05:50
正是因为我们不明白,才学的,所以学所遇到的就是疑惑

陈刚 10/4 10:06:29
怎么样解除疑惑呢?

陈刚 10/4 10:06:31


陈刚 10/4 10:08:17
问就是把那个正在面对困境的心中小人(学者的核心),关在问题做墙的监狱中,加以审查盘问

陈刚 10/4 10:13:18
和学者把疑关在惑墙的牢房

陈刚 10/4 10:13:44
这就是问

陈刚 10/4 10:15:06
什么是善问呢?

陈刚 10/4 10:16:45
问疑问惑,关的好审的好

陈刚 10/4 10:17:18
对疑与惑,问的好的样子是:

陈刚 10/4 10:18:41
像砍劈硬质树木一样

陈刚 10/4 10:18:54
砍树一样

陈刚 10/4 10:19:23
砍过树么

陈刚 10/4 10:19:49
先把最容易搞的枝枝丫丫搞掉

陈刚 10/4 10:20:42
然后搞最不好搞的疙疤

陈刚 10/4 10:22:51
用些时间,这个木头疙瘩等连接部件,就把他所连接的木头松手解开了

陈刚 10/4 10:23:50
问题这个树,就被解决了

陈刚 10/4 10:27:08
心中被人(惑)所关的疑,或者关人的惑,就被解构了

陈刚 10/4 10:27:34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陈刚 10/4 10:27:40
庖丁解牛的感觉

陈刚 10/4 10:28:40
其实解决问题真的得法,所谓善问,你完全感觉不到你在解决问题

陈刚 10/4 10:29:32
不像不善问者那样感觉到疑的迷和惑的茫

陈刚 10/4 10:30:08
顺着问题本身的理路,用思想这把刀走一趟而已

陈刚 10/4 10:30:40
就像庖丁的刀,解牛多年毫无磨损

陈刚 10/4 10:31:15
这似乎在提示,所疑惑,都是有结构的,并且结构是相同的

陈刚 10/4 10:31:43
善问者,是知道循着这结构的理路走

陈刚 10/4 10:31:49
走走而已。

陈刚 10/4 10:33:08
善学让你坐进监狱,善问让你坐到劳改工厂的工位上午

陈刚 10/4 10:33:39
以上对应的原文: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23: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第七天
一、原文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二、查字正音
待: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
撞:造字本义:动词,刺扎。文中作:动词:冲击,碰击
叩:造字本义:动词,磕头拜见长官,汇报实情。文中作:动词:磕响,敲击
鸣:造字本义:动词,鸟叫
从: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
容: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
尽:造字本义:动词,保存火种的火爟中火炭完全烧透,化成冷灰,热量彻底消失,不可再燃,需要清理火爟后更新火种
皆: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或众人异口同声
进: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善于回答提问就像撞钟,如果叩击的力度小,就发出小的声响,如果叩击的力度大,就会发出大的声响,对待提问的人就像和他并肩挨着相随而行,直到提问者不再有疑惑。不善于回答提问则相反。这也是学业进步的法则。
五、阅读心得
回答是根据提问者的叩击大小而给与相应的回应,同时也要和提问者并肩同行,直到疑惑的声音消失。如果提问者叩击小却回应很大,或者提问者叩击大回应却很小,都是无法相应的,也无法真的并肩同行。再一次感受到做老师真的很不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22: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dixing 于 2025-10-6 16:07 编辑

第六周第一天
一、原文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
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二、查字正音
记:造字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将事件信息载入简册、书籍
必: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
也: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
听: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本义,动词:用耳、用心留意别人说的话
语:造字本义:动词,正式会面并长谈
力: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
舍: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和客人暂住的简易客店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用书面语言的形势将问题和回答载入简册和书籍中,用这样而得来的学识来教学,是不够资格成为老师的,老师必须要听学生言语中所蕴含的意思再针对性的做出解答。学生的力量不够提问,然后才能通过谈话来教学,如果谈话不能让学生从不知到知,那就舍弃这种谈话也是可以的。

五、阅读心得
似乎是在说照本宣科的老师是不够资格成为老师的,懂得听比懂得说在教学中更重要。
六、老师解读陈刚 10/6 08:15:07
教者为师,其关键在于知至学之难易,也就是知道学者参加学习的心机和由此引起的好恶趋避,从而能对更大范围的学生都能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博喻),正因为教者追求博喻,所以学生应该选择一个学为君的君子做教师。由此可见做教师不容易,特别是做一个端庄的教师,不容易(严师为难),难在师生之间心相通,通过尊师使得师生成为一个教学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要共同推动进学之道,像赶地上的鸟一样,共同把鸟赶紧教学共同体这个鸟笼之中去

陈刚 10/6 08:16:51
在这个善学、善问、善待问三位一体的进学共同体中,对参加的是要鸽子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各自的入职条件

陈刚 10/6 08:17:10
对于教者,不能只有记问之学

陈刚 10/6 08:17:28
什么是记问之学?

陈刚 10/6 08:20:52
记,是和结绳记事的纪相联系的一个字,意思是以前用绳子现在用言

陈刚 10/6 08:21:16
言即心声

陈刚 10/6 08:22:00
心声是什么呢,按照乐记的定义,心声便是心得运动动静

陈刚 10/6 08:22:39
也就是用心动的波纹去纪

陈刚 10/6 08:23:23
结绳记事也不是记录琐碎之事,而是记录天文地理等重大事项

陈刚 10/6 08:24:13
改换了记录载体,所记录的事项还是重要的事项

陈刚 10/6 08:24:24
如此记问之学的记是什么呢?

陈刚 10/6 08:24:51
对教学中的重要事项,心中明镜似的

陈刚 10/6 08:32:46
用心的运动波纹,完整的记录着至学之难易、进学之道、善学-善问-善待问等教学共同体的心机之处

陈刚 10/6 08:33:23
什么都知道

陈刚 10/6 08:33:32
这叫记问之学

陈刚 10/6 08:34:03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哟

陈刚 10/6 08:34:56
如果不是什么都知道,而只是知道学问答的问——对疑惑的审与被审,那就更不够

陈刚 10/6 08:35:38
光知道,知道的完整,不得行

陈刚 10/6 08:35:46
还需要干个什么呢?

陈刚 10/6 08:36:21
因为师者是是在追求大成的学者心变的

陈刚 10/6 08:38:02
通过知道学者的成功因素和阻碍因素,而生出喻这种行动系统,博喻而取得教化成果

陈刚 10/6 08:39:42
这种变化,是要通过教者“加药”的,只是知道不得行

陈刚 10/6 08:40:17
这个药的添加,依靠学者的言语通道完成

陈刚 10/6 08:40:44
必也听语乎

陈刚 10/6 08:43:20
——还要知道他的即时心动,并随心动用药

陈刚 10/6 08:43:33


陈刚 10/6 08:46:34
听心动

陈刚 10/6 08:50:42
当听到学者内部在疑惑的监狱里沉淀运化,确实就已经成熟的带在监狱里了(善学),却不知道怎么干,没上岗(尚未善问),教者此时需要用言语引导

陈刚 10/6 08:53:37
说了还上不了岗(没进入有效的问的状态),人家听不懂你的阴引导语,那就可以不用说了,等等吧,不搞夹生饭

陈刚 10/6 08:55:09
如此严师之难,也就解决了一半了,师者这一半

陈刚 10/6 08:55:17
原文原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0: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dixing 于 2025-10-7 21:42 编辑

第六周第二天
一、原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二、查字正音
良: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所在
冶:造字本义:动词,将金属熔液浇铸在泥丕里成型
子:造字本义:名词,包裹在襁褓中挥动两臂、尚不能独立的幼儿
为: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
裘: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
弓:造字本义:名词,利用有弹性的弯拱和丝弦射箭或发弹的古代战械
箕: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
始:造字本义:名词,为帝王首生男婴、获得后宫话语权的宠妃
驾:造字本义:动词,将马车的车轭套在马颈上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在能够很好的煅造冶金之前,必然要先学习纺织制衣;在能够成为优良的弓箭手之前,必然要先学习用竹篾进行编织的技能;小马刚开始学习驾驭车之前,先要跟在车的后面。

五、阅读心得
任何专业和技能都有相应的基础能力需要提前具备。就像学写字,先要通过各种精细活动让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都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很好的学习握笔写字。
六、老师解读陈刚 10/7 11:41:12
加入善学、善问和善待问这个三位一体的进学共同体,教者需要记问之学加上听语之力

陈刚 10/7 11:42:33
对加入这个进学共同体的学者需要什么呢?

陈刚 10/7 11:43:20
优秀冶铁工匠的儿子(要想继承父业),必定要先学习缝制皮裘。

陈刚 10/7 11:44:31
冶铁需要将碎片熔化后补合铸器,而缝制皮裘也是将一块块碎皮子拼接成一件完整的衣服。两者在 “拼凑、整合碎片以成完物” 的基本道理和手上功夫上是相通的。这个比喻说明,学习高深技艺(冶铁)要从道理相通的、更基础的事情(为裘)开始练习。

陈刚 10/7 11:45:10
优秀制弓工匠的儿子(要想继承父业),必定要先学习制作畚箕。

陈刚 10/7 11:47:45
要知道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感觉。

陈刚 10/7 11:47:51
优秀制弓工匠的儿子(要想继承父业),必定要先学习制作畚箕。

陈刚 10/7 11:48:21
制作弓需要弯曲竹木,使其顺从不反弹,而编制畚箕同样需要弯曲柳条等材料。两者在 “弯折材料并使其定型” 的核心技法上是相似的。这个比喻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是通往专业精通的必经之路。

陈刚 10/7 11:48:29
要知道重视基本手法、基础技术的掌握,积累基本功

陈刚 10/7 11:48:53
刚开始学习驾车的小马,训练方法是相反的:将车放在马的前面(让它跟着车走,熟悉情况)。

陈刚 10/7 11:49:26
小马驹如果直接套上车辕会惊恐失措。因此,要让它先跟在老马拉的车后面,观察、跟随、熟悉车的味道、声音和节奏,等它消除了恐惧,再正式驾车。这说明了 “观察、模仿和熟悉环境” 是学习新技能时至关重要的预备阶段,强调了 “潜移默化” 的熏陶作用。

陈刚 10/7 11:49:49
也就是要重视基本经历

陈刚 10/7 11:50:49
作为学者加入进学共同体,要有三个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21: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dixing 于 2025-10-10 09:08 编辑

第六周第三天
一、原文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二、查字正音
察: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
于: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
可: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
以:造字本义:动词,新生儿与其生父形神相似
志: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学习者如果能审视、细究如上三种情形,就可以在学习上有自己的目标和志向。

五、阅读心得
虽然是先从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经历开始训练,但是心中非常清楚这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和志向的必经之路。因此就可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学习和练习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经历。
六、老师解读陈刚 10/8 11:50:32
能够明白,有没有对关于原理道理的服从之心、有没有对实际做出一件事情的技术步骤重视之心,有没有亲自从以下现场获得能量冲击的直接而不间接之心,这三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事实的人

陈刚 10/8 11:51:17
才有可能真的把志立在学上

陈刚 10/8 11:53:06
教能听语,学能有志。这进学之道,才是真的能够热闹起来

陈刚 10/8 12:00:59
为什么教者听语和学者对原理、技术和经历的追求,是如此的必要呢?

陈刚 10/8 12:04:35
进学之道上的所有事情,都贯彻着一个比物丑类。事物运动的这个运动本体,总是由直接和间接,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张力作用下维持和推进的

陈刚 10/8 12:07:51
这种直接和间接、抽象和具体在进程中的张力,要求进学之道中的人行不离辎重

陈刚 10/8 12:08:09
才能维持进学之道的本体

陈刚 10/8 12:08:29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以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陈刚 10/8 12:09:19
轻重静躁之间的张力

陈刚 10/8 12:11:21
是进学之道的灵魂。要求比物丑类才可以有志于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5 21:43 , Processed in 1.10196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