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10-1 23:06 编辑
第五周第四天(20251001) 一、原文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二、查字正音 1臣:“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 像一只眼睛 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 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 。金文 淡化了“目”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 写成 ,更深地淡化“目”形。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2二:“一”是特殊指事字,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二”也是特殊指事字,表示天地两极。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造字本义:名词,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 3尸:“尸”与“人”同源。尸,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坐着的人。古代的祭悼传统,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表死者,接受人们的吊唁。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严重变形,手的形状消失。造字本义:名词,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 4礼:“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  (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 (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豊”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 再加“示” (祭祀)另造“禮”,强调“禮”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 和“建鼓” 构成的金文 ,拆写成“曲” 和“豆” ,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 加“酉” (酒)另造“醴”代替,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礼” 综合将金文字形 和 ,采取金文字形 中的“示” 、金文字形 中的“酉” (酒),并以“水” 代替“酉” (酒),大大简化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 5诏: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招”的本字,表示呼唤、号令。詔,金文  (言,说话) (召,即“招”的省略,号令),表示召唤,发出号令。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皇帝发布号令。 6北:“北”是“背”的本字。北,甲骨文  (方向朝左的人) (方向朝右的人),表示两个人朝相反的方向站立。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相逆反,相违背。 三、翻译 因此有两种情况国君是不把臣子当作臣子看待的:一种是当臣子担任祭祀的尸时,国君不敢把他看作是臣子;另一种是当臣子是自己的老师时,国君不敢把他看作是臣子。大学的礼仪,即使是给天子讲学,老师也不必面向北方表示居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敬老师。 四、阅读心得 为尸与为师时,国君不看作是臣子,再次提到了对师者的尊敬,师者在国君面前可以不看作是臣子。 恩者无义,义者无恩,这是自然现象。教者和学生日日厮混在一起,有恩,容易亲。学生对师却不容易尊、严。这样就会导致教者身后的“道”没有尊严,不神圣,所以学记说,为学之道,严师为难,难在亲师难严。师不言则道不尊,所以亲师难言也就是教之难学之难,这是自然规律。让恩义成为一个共同体,而不是恩义两分,恩者无义亲而不尊,义者无恩尊而不亲。这是师生关系建设的枢纽,因为师太重要,所以必须要建设这个关系——尊师。恩与义两者成为一个共同体。 五、朗读 见微盘
师说: 但不会从祖先那里体会到父母日常养育的爱恨情仇
所以容易尊崇的对待祖先和他们身后的天地道义
所谓义者无恩
教者、天道、学生三者,就是那样一种恩义纠缠
教者和学生日日厮混在一起,有恩,容易亲。学生对师却不容易尊、严。
这样就会导致教者身后的“道”没有尊严,不神圣
所以学记说,为学之道,严师为难
难在亲师难严
师不言则到不尊
所以亲师难言也就是教之难学之难
这是自然规律
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个自然规律,并采取人类行动,战天斗地,克服亲师难严的困难,使“师严”
克服恩者不义的自然障碍,使师这个亲者恩者成为义的代表和使者
这就是逆势尊师
通过这个逆势操作,撬动道的力量威覆使民敬学,从而巩固和维持尊师
让恩义成为一个共同体,而不是恩义两分,恩者无义亲而不尊,义者无恩尊而不亲。
这是师生关系建设的枢纽
因为师太重要,所以必须要建设这个关系
——尊师
具体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是要回答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