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july_zx

郑欣的《礼记.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18: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9-26 19:04 编辑

第四周第六天(2025/09/26)

【任务】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查字】
1、莫:莫,甲骨文两个“林”,林莽日,太阳),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没在丛林草野。简体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茻”。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
2、同: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
3、莫同:不相同,有差异。
4、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5、长善:培养、发扬学生固有的优点和善端。

【翻译】
这四种过失,其产生的心理根源是各不相同的。只有洞察了他们的内心,然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

【心得】
“长善”是积极的建设,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与善良赋能;“救失”是消极的匡正,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长善”与“救失”相辅相成。发扬优点能增强自信,有助于克服缺点;纠正过失能为善端的成长扫清障碍。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18: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9-27 19:18 编辑

第四周第七天(2025/09/27)

【任务】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查字】
1、歌:,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吹笙歌唱。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的“吹笙歌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代替,表示长久地吹笙歌唱。当“”本义消失之后,篆文再加“言”(诉说)另造“”,表示且说且唱,倾诉衷情。篆文异体字再加“欠”(吟叹)另造“”代替,表示深情吟唱。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轻男子以吹笙吟唱的方式向年轻女子讨好求偶
2、继:,金文”的简写,即,被切成两段的丝线二,两截),表示将两截被切断的丝再连接起来。篆文糸,完整的丝线绝,割断丝线),表示将割断的丝线接起来。造字本义:动词,接续断丝
3、约: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
4、微:”是“”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
5、譬:譬,篆文辟,分开、分析言,说话),表示把事情分开说。造字本义:动词,分析问题,并作比喻,使其知晓

【翻译】
优秀的歌者,能让人模仿其唱腔;优秀的教师,能让人继承其志向。他的言语能做到精炼而透彻,精妙而中肯,很少用比喻就能让人明白,这样就可以说是能使人继志了。

【心得】
“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善教者的教学语言艺术,具备了这三种语言特质的教学,其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自然能引导学生“继其志”。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必须有崇高的志向、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教学表达艺术,才能成“使人继志”的善教者。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7 19: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9-27 20:28 编辑

第四周讨论整理(2025年9月27日)

【原文】
(第一天)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第二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第三天)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第四天)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第五天)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第六天)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第七天)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师说】
(第二天)
教的基础核心可以由豫时孙摩而兴,却可以由不豫、不时、不逊、不摩、燕朋、燕辟而废
孽根已生孽缘已起的时候,再来禁止,是为不豫,不豫者会遭到强烈的抵触和抗拒,难以奏效。
错过了时机然后学,是为不时。不时者,即使非常勤奋刻苦,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杂乱无章而不循序渐进,支离破碎而无系统完整是为不孙。不孙者,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知识体系混乱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修缮和整理
再加上不摩,燕朋、燕辟,教的基础核心就会彻底摧毁
申熙宇
确实,现在已经是发生了在进行补救,这个过程要面对之前已经形成的坏习惯,这种与以往的坏习惯的对抗确实让人汗流浃背,确实是像要死一次那么难,但是还是得去!
李影
@陈刚幼儿启蒙太重要啦
陈刚
对哟,不然怎么会有暴殄天物一说
暴殄天物就意味着发生了不可逆转不可挽回的损失
只有等来生了
我们的学习困难、恶习,困难困厄的处境,你都只不过是这个结果的不同形态
所以我们成年以后的进步是如此的痛苦和艰难@申熙宇

(第三天)
教之性,可以由不豫、不时、不逊、不摩、燕朋、燕辟而废
如此重要和美好的教化事业,奠定一个良好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
失去了一个好的基础,已经养成了一些成珂烂政之后,在寻求补救,其实会遭到已经坏掉的“教育共同体”的强烈的抵触和抗拒,难以奏效。
这是不可不豫
错过了修补抢救已经烂掉的“教育共同体”的时机,即使举全社会之力非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这是不可不时
杂乱无章而不循序渐进,支离破碎而无系统完整的修补,混乱的措施使得败坏的“共同体”无法得到有效的修缮和整理。这是不可不孙。
一个学生独学无友,不与同学“相观而善”,便会因为孤与独而使自己的学识结构变得简陋鄙陋,会因为少了同学切磋而一个人瞎琢磨,使得自己的学识内容的范围视野变得见识狭隘稀少。这是不摩。
学生交酒肉朋友,不学损友,会抵触师长的教导,背离学习正道。这是燕朋逆师。
学生做邪僻、不正当的言行,做不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会丧失求学的目标与动力,荒废学业。这叫做燕辟废学。
不豫、不时、不孙、不摩、燕朋逆师(人)、燕辟废学(事),可以废掉所有的事情,学当然也会废得掉
自己要做个事儿,自己用有效的方法去败坏它
这是荒唐的
所以要把握住教之兴废之法,不自己挖自己的墙角
干些滑稽事,做成了滑稽人
只有这样不做滑稽事,不做滑稽人,知道教怎么做好的,又知道怎么就做坏了,才可以打算去做教师。


(第四天)
教之所由兴,豫(远见与格局),时(智慧与艺术),孙(效能与系统),摩(生态与活力)。
教之所由废,不豫(战略懒惰),不时(时机麻木),不孙(系统混乱),不摩(生态孤立),燕朋(关系污染),燕辟(内容腐蚀)。
有能力做教师的人(君子),能够把握的住这两者,才拥有了做教师的资格。
什么叫既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道教之所由废呢?
首先要做到豫,禁于未发 。对学生的性状有完善的认识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有完美的引导发展的策略和方案;
然后要做到时,当其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教化行动,都不前不后刚刚在学生的发动之时。时间(进程)上的舒爽。
第三要做到孙,不陵节而施,对学生所施加的教化行动,都不多不少刚刚在学生的发动之处。空间(结构)上的舒爽。
第四要做到摩,相观而善。将学习从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共生的社会过程。它要求教育者是一位出色的“社群建筑师”,打造一个“敬业乐群”、“论学取友”的学习共同体。
通过“豫” 创造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态(防御)。
通过“时” 抓住了高效转化的关键节点(攻击)。
通过“孙” 确保了前进路径的有序扎实(根基)。
通过“摩” 激发了学习共同体的内在活力(氛围)。
四者协同并用,教育便走上正轨,“教之有刑”。
如此的教学过程,把他当成一个有生命的任务体,他会是一个什么生存体验呢?其中的教者会是什么体验,其中的学者会是什么体验?
合作、超越、快意
有个字,非常能表达这个复杂的体验

所以,这种君子所为的掌握好了兴与废的教,是什么呢?

喻的意思,君子之教,即知道教之所有兴,又知道教之所由废,所以完美的运用了豫时孙摩,而使教学共同体,共同超越书山学海而浅浅的开心。
美吧?!



陈静
今天查字发现,古人的“思”不是用脑而是用心。我们现在是用脑过度了。
陈刚
@陈静志思神心德,思者实意
真心实意
实意法腾蛇
苗苗(李京桦)
喻了,真的很美妙,学习哪里累呀,是自然呀

况智迪(小迪)
这几天在听一个教自闭症孩子家长怎么帮助孩子社交的课,老师讲得非常详细,怎么去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然后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与孩子产生一点互动,然后重复,再明确游戏常规,接着又怎么怎么。还放视频教家长怎么把一个玩具玩得有趣,声情并茂等。我有些疑惑,这样教真的好吗?感觉就是开而达了
现在网上这种教得非常仔细的课挺多的
其实这种涉及临床的课,再怎么仔细,如果不思,也学不会操作不来

陈刚
教,还是得靠謏闻动众化俗,一句话就是学者能自已动起来,至于怎么做的术,其实不是教职。

(第五天)
强弗抑,大声疾呼其上道行动,唤其行心声音要响亮,但不要把人给吓住了。
开弗达,替他砸烂锁链开启心智之门,让世界撞到他的心里去,但不要提他生活在世界,让他自己去活。
道强开,都是要在心上做工的,不在他的面对上做功
启动机器,开动脑筋,然后让脑筋自己去运转任务
道而弗牵则和,  道弗牵能怎么样呢?和
把人领到“道”上丢了,人和道的不同就会在那里碰撞发酵,发热脓肿,最后涅盘生根开花结果
这一切都是人与道的自然作用,就像狗见羊,只要他们在一起就会自己开打
然后就能怀孕生崽
和,和合的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强弗易会怎么样?
大声地把人从另一个状态频道喊出来,进入另一个状态,不把他吓到不让他对新频道抵触,你说会怎么样呢?
他肯定就会自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推动事情的变化
所以易
开而弗达则思, 开弗达会怎么样
开启新世界,把它扔掉世界面前,让他自己去面对世界要求,他的神道身位已经没有了牵绊而坐进此道(道弗牵),他的活力命力气力已经被唤醒(强弗抑),并乐对世界场景(开弗达)。这一路下来,到了开弗达这里,是不是相当于一个走对了道,攒足了力的战士,正与对手四目相对。
和对手四目相对的时候干什么?

开弗达则思
老师,发错了群
如此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思都齐活了,这“喻”的事业,教这个事业,也就算是到了至善之境了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况智迪(小迪) 嗯,写完了转过去
要把教、喻这件事做到至善,得和易以思——让学生与教学共同体“和”,让学生在任务现场不打瞌睡,让学生注意力正对学习任务。
这是志思神心德运行的一幅生动画面
陈刚
今天任务:(第五天)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李影
@陈刚老师,这是不是说学子能自己动起来去自发的做是核心,至于他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即使做得可能差点,或者偏离了,都是可以从中让学子积累的经验,但是不要去具体的细致的告诉他怎么做,这样就抹杀掉学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又隐其学了
陈刚
对头
教者不是来做事的,而是来造人de
就像造汽车的人,不会亲自如车轮一般去趟路
只是造车而已

今天这点内容,深刻揭示了教化的心理进程
所谓阴阳符合与神威覆盖的操作真相
AI完成这一段梳理太不容易了,经过多次反复
尽管还有不少问题,但大致可以了
三个行动类的分析,全部做不出来


(第六天)
教者有兴有废,知兴废者喻,善喻者能使和易以思。其法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
与此对应,学有兴废么?
有,学之废,失于四:多寡易止
有必要,对多寡易止进一步说明:
多,贪多嚼不烂,说的可不只是个数量问题,他的基本含义应该是思维方法错误——把一个整体割裂一块一块的,还怀抱多片,连自居都无法实现,错误认识都无法达成。
寡,见识浅视野窄,也不只是个数量问题,而是方法问题:一个整体只是一个整体,没有细节和划分的思维,用道德经的话说: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绝对的实用观妙的方式,抛弃了观徼。观妙无名,观徼有名,有名万物之母。寡,是一种什么的方法错误
“学跟教一样是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这句关于“身份”,特别有感啊。
多寡,对应的是将观妙观缴割裂出来的方法论
易,之所以流变不居,因为无形以至于无正形,这也是一种方法论错误。认为事物没有“态”。与前面的多寡性质一样,都是割裂自居,不同的是多寡割裂的是形与态,易止割裂的是进程。易否定态,止否定了势。否定态的意思是,事物的内在运动没有细节没有中间层状态,什么都没有;否定势的意思是,事物运动的任何的态都是静止的,没有指向未来的趋势。
多寡易止:魂魄态势
多者无魂,寡者无体(只有魄)
易者无态,止者无势
学跟教一样是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
教的生命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学的生命也在于以自己的身份运动
生命之名与生命之实
名实
身份保障和运动机制保障,是教学不失两块基石
多寡易止,破坏了学的魂魄态势,学的生命之名和生命之实,都被消灭了
这是学者之失。教者必救,不救则教不成学不就。

后面这个文本没有修正他关于名实的错误
子君
@陈刚多寡居然还有这样的深层含义
陈刚
多了少了的,不就是关于数量么
数量不就是分裂程度
对数量的倚重,不就是压抑(撕裂)之后的自居?
压抑(撕碎)+自居=投射
所以学的多寡,就是不学
无学之名
有名万物之母
学无其母
生不出儿来
学的儿是业嘛,学业作业
一天到晚抱怨和纠缠作业多了少了的,就是这种情形
学之失于多寡
管他作业多还是少,唛头就做,做死算数
直到把作业作死
怎么样吧作业做死?和易以思

(第七天)
多寡易止是学者失败的四大途径,他们是学者这个学习共同体从结构到功能旳失能原因
学者之心从实到名的丢失与败坏
也就是说,这四失,失的是心,不是别的。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心德结构,所失不同
了解一个学生的心德结构了,就能知道他的所失为何
也就能针对性的准确的救其所失了
教者,长期日常化的维持一种有效的教职之能,随时救助学生之失的人而已。
也就是说,教有兴废,通过教者善喻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促进学生和易以思来解决。
学者之失,通过教者常善施救来解决
如何施救?今天的内容
@所有人  今天任务:(第七天)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所有人  今天任务:(第七天)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申熙宇
老师这段话,我感觉强调了教者作为教化工具的基本作用,仅仅是在日复一日、勤勤恳恳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作用/功能,再没其他多的了;但是在这种功能持续顺利地运行中,我又能感觉到很多人会在中间迷失、走偏,会觉得自己无比优越、自己能力很强、影响力很大,可以操控很多人事物(可能是荧惑,做事做着做着就开始自我欣赏起来了,然后开始后续一系列慢慢由公转私,最后至私、毁灭)
陈刚
小时候上学上街都需要过一条河(当地人知道这条叫做御临河的河流),河上有渡口。小时候见到他们家爷爷做完摆渡人,他们家的爸爸接着做了,多少年好以后上班休假回家,见到的摆渡人是这家的孙子
一直从这个渡口过河的人很多,有很多人都从这个渡口出去,去过很远的地方,有的人走出去以后做过很大的事情,比如大商人、大官(省的保卫局长算大官了吧)
在这些各色人等各自按照自己或者辉煌或者暗淡的生活打发着日子的数十年间,这渡口依旧,摆渡人依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8 20: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9-28 20:36 编辑

第五周第一天(2025/09/28)

【任务】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查字】
1、至学:求学最深妙的境界。
2、博喻:能针对不同情况,多方启发诱导,是“善喻”的升级。
3、师:,甲骨文残块兵符——参见“𠂤”*虎豹等猛兽的尾巴,借代将帅手中象征军队指挥权的旌旄),表示拥有兵权的统帅,手执旌旄,指挥全军。其中顶部一横代表手柄,下部倒写的“毛”是“尾”的省略参见*表示威风凜凜的虎豹猛兽尾巴,借代统帅的旌旄令旗。简体甲骨文误将表示旌旄的“简写成似“帀”非“帀”的字形。金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与“阜”相似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帀”造字本义:动词,拥兵统帅,手执旌旄,率军伐战
4、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里面加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5、君:,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

【翻译】
君子既明了求学之道本身的难易深浅,又了解学生资质的优劣高低,然后才能做到多方启发、因材施教。能够做到多方启发、因材施教,然后才能胜任老师;能够胜任老师,然后才能担任官长;能够担任官长,然后才能成为君主。

【心得】
“博喻”是核心枢纽。全段围绕“博喻”展开,它上承“知学”、“知人”的智慧,下启“为师”、“为长”、“为君”的事业,是贯通教育管理的关键能力。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21: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9-29 22:18 编辑

第五周第二天(2025/09/29)

【任务】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查字】
1、择:,金文,观察辨别、拘捕嫌犯廾,双手),表示拘捕嫌犯。有的金文将“睪”写成,省去“廾”,加“攴”(持械击打),表示强力拘捕。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睪”写成,以“手”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廾”造字本义:动词,观察辨别、拘捕嫌犯
2、慎:,金文心,态度真,贞人),表示贞人贞卜时态度谨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
3、三王:通常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4、四代:指虞、夏、商、周四个朝代
5、唯其师:正是因为他们能尊师重道啊!

【翻译】
所以说,老师是让人通过向他学习获得若何成为君主的人。因此观察辨别老师不能不小心谨慎。《记》上说:“三王四代的盛世正是因为他们能尊师重道啊!”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心得】
慎择师是关乎国本的大事,必须心怀敬畏,严格筛选。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30 18: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9-30 19:14 编辑

第五周第三天(2025/09/30)

【任务】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查字】
1、严:嚴,金文的变形,即”的变形,坚硬不变帚,体罚用的竹丝、竹鞭又,抓持口,训诉),表示为苛硬的标准而体罚训斥。有的金文将“岩”写成。有的金文将“岩”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岩”写成,并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强调肉体(月)体罚(殳,持械打击)的含义,“帚”形消失。造字本义:动词,体罚、训斥,用苛刻的硬标准要求
2、难:,金文“堇”的变形,绞刑、火刑等极刑隹,是“雞”的省略,家禽,百姓常用的牺牲),表示杀鸡洒血,祭奠死者。有的金文用“爪”(“烏”的省略)代替“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鸡洒血,祭奠死者3、尊: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捧着酒坛。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简体篆文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4、敬: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
5、道尊:真理受尊崇。
6、敬学: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
7、严师;尊敬老师。

【翻译】
大凡教学的规律中,最难做到的是形成尊师的风尚。师者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崇。真理受到尊崇,然后学者才知道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

【心得】
师者是道的载体、传播者和践行者。如果传道受业的人不受到尊重,那么他所传的道在人们心中也会随之贬值。尊师是重道的前提和外在表现。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 2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1 21:55 编辑

第五周第四天(2025/10/01)

【任务】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查字】
1、尸:同源。,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坐着的人。古代的祭悼传统,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表死者,接受人们的吊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手的形状消失。造字本义:名词,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
2、臣: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像一只眼睛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金文淡化了“目”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写成,更深地淡化“目”形。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3、诏:,金文言,说话召,即“招”的省略,号令),表示召唤,发出号令。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皇帝发布号令
4、不臣于其臣:君主不以对待臣子的礼节来对待他的臣子。
5、北面;面相北方。古代君臣礼制,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朝。北面即行臣子之礼。

【翻译】
因此,君主不以臣礼对待臣子的情况有两种:当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就不以臣礼待他;当臣子担任老师的时候,也不以臣礼待他。按照大学的礼制。老师及时给天子讲课,也不面朝北,不行臣子之礼,这就是用以尊崇老师的方式。

【心得】
将“师”与祭祀中的“尸”并列,是将教育提升到与祖先崇拜同等神圣的高度。这意味着求学、传道之事,与敬天法祖一样,是国之根本,具有不容亵渎的神圣性。尊师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礼仪。。“无北面”等规定,以具象的、不可逾越的礼制形式,确保了师者的尊严得以在最高权力面前依然维系。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 14: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2 15:12 编辑

第五周第五天(2025/10/02)

【任务】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查字】
1、逸:安闲、不费力。
2、功:成效、成绩。
3、庸:归功、感念。引申为感谢老师的功劳。4、勤:辛勤、劳累。
5、怨:怨恨、责怪。

【翻译】
善于学习的人,能让老师安闲不费力而获得加倍的学习效果,并且会因此而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及时老师非常辛勤,学习效果也只有一半,并且会因此而怨恨老师。

【心得】
善学者具备主动学习能力,能举一反三、自主探究;善学者具备感恩之心,能认识到自己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故而归功于师。不善于学习者被动、机械,学习效率低;不善于学习者,缺乏自省精神,把学习不好归咎于老师教得不好,从而产生怨恨。善学者与师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不善学者与师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师者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学”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师生关系。

【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15: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3 15:55 编辑

第五周第六天(2025/10/03)

【任务】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查字】
1、攻:攻,甲骨文工,多用的巧具、器械攴,持械击杀),表示武器、巧械并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工”简化为,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攴”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梯械、武器夺寨拔城
2、坚:,古鈢字形臤,管理、组织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篆文调整局部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有组织地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3、节:節,金文竹,竹子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书异体字“莭”用“草头”(包括竹子在内的草木植物)代替“竹”,表示进餐碗具的用材不限于竹子,还广泛取材于瓜壳、木材等。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作为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
4、解:解,甲骨文双手,抓持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
5、节目:木材的结节与纹理交错处。喻指学问中的关键难点、纠结处。
6、相说(yuè)以解:在共同愉悦中获得理解。

【翻译】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剖析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得部分入手,然后再攻关键的结节。等到时间久了,师生就能在愉悦融洽中共同将问题理解透彻。不善于提问的人则与此相反。

【心得】
1、提问是一个有策略、分步骤的思维过程,而非随意的发问。
2、学习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尊重这一规律是善问的前提。
3、“相说以解”描绘了师生探索真理的共同体,在智力互动中达到精神愉悦的最高教学境界。

【朗读】
见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5: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5-10-4 16:17 编辑

第五周第七天(2025/10/04)

【任务】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查字】
1、叩:叩,甲骨文口,汇报卩,跪着的人),表示跪着汇报。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口,汇报言,说话),强调开口汇报或询问。造字本义:动词,磕头拜见长官,汇报实情。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卩”(人)写成“双耳旁”。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卩”写成“单耳旁”
2、鸣:鳴,甲骨文口,叫唤鳥,鸟雀),表示鸟雀叫唤。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鸟叫3、进:進,甲骨文隹,鸟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加“彳”(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
4、尽:,甲骨文保存火种的无足尖底陶罐,可安插土坑或炉洞中又,抓持毛,毛刷),表示手持毛刷清理火爟中的灰烬,字形中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火爟中火炭完全燃烧氧化后化成的粉尘状死灰。有的甲骨文将保存火种的无足尖底火罐写成“皿”。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毛刷简化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皿”写成,并加“火”(灰烬),表示火炭烧透成粉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保存火种的火爟中火炭完全烧透,化成冷灰,热量彻底消失,不可再燃,需要清理火爟后更新火种
5、从容:沉静、安详(指钟声回荡的间隙,喻学生思考的过程)。

【翻译】
善于对待学生提问的教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钟声就小;重重敲击,钟声就大。撞钟之后,等待那钟声从容回荡,然后其声音才会完全停息。不善于回答问题的教师,做法则与此相反。以上善问与善答,都是增进学问的根本方法。

【心得】
1、将教学视为一个学生“叩问”与教师“鸣答”构成的动态、有机的互动过程,而非单项传输。
2、教师的伟大不在于展示自己的学识,而在于精准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如钟之“鸣”),并信任其内在的成长力量(如,待其从容)。
3、学习需要动静结合、讲默相济的节奏。教师的言(鸣)与不言(待其从容)同等重要。

【朗读】
见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5 21:40 , Processed in 1.111043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