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桃子

桃子的《学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8 0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28 17:51 编辑

第五周第一天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一、查字
:“至”是“到”的本字;而“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交”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叉腿而立)下面加一横表示地板或床铺的指事符号,表示与站立相反的姿态,即倒地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横指事符号,明确了“地板”(床铺)的含义。籀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交”写成不知云的字形。当“至”的“到家”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到”代替,强调人体“倒卧”的动作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并将“刀”作为声旁。当“到”的“倒卧”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倒”代替。
:難,金文(“堇”的变形,绞刑、火刑等极刑)(隹,是“雞”的省略,家禽,百姓常用的牺牲),表示杀鸡洒血,祭奠死者。有的金文用“爪”(“烏”的省略)代替“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鸡洒血,祭奠死者。
:“美”是“”和“媄”的本字。美,甲骨文(像花枝或草蔓)(大,人),表示头戴花环。简体甲骨文将多重的花枝或草蔓省略成单重花枝。有的甲骨文误将多重的花枝或草蔓的形状写成似“花”又似“羊”的字形。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似“花”又似“羊”的字形写成明确的“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头戴花环的女子,倍增娇艳,好看,漂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甲骨文派生字“加“見”(看,打量),强调女子头戴花环,增添美艳,吸引关注欣赏。篆文派生字“媄”加“女”,强调青春女子的容颜如花似玉。作形容词时,古籍多以“美”代替“”和“媄”。
:惡,篆文(亞,位居第二的)(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
:師,甲骨文(残块兵符——参见“𠂤”*(虎豹等猛兽的尾巴,借代将帅手中象征军队指挥权的旌旄),表示拥有兵权的统帅,手执旌旄,指挥全军。其中顶部一横代表手柄,下部倒写的“毛”是“尾”的省略(参见“尾”*),表示威风凜凜的虎豹猛兽尾巴,借代统帅的旌旄令旗。简体甲骨文误将表示旌旄的“简写成似“帀”非“帀”的字形。金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与“阜”相似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帀”造字本义:动词,拥兵统帅,手执旌旄,率军伐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两竖。古籍有时假借“𠂤”(检验兵权的兵符)代替“师”(手握兵权的统帅)。
: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尹”写成。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帝”;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王”;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君”;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皇”。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君子知道真正的学的难点和容易的点,从而知道学习怎样是美的,怎样是恶的,这样之后就能够奋力拼杀、带领学生越过书本的海洋到达对事物的理解后的浅浅的开心,如此之后能够成为师(阳符),能成为师之后就能成为有智慧的长者,能成为有智慧的长者之后,才能成为执政治国的人。

四、阅读心得:
教师一定要对学习这件事有充分的了解,而后成为众人都追着跟你合符的“阳符”,率领众人作战。不仅是教师,作为一个合格的人理应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18: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第二天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一、查字
为:“爲”是“撝”和“僞”的本字;“為”是“爲”的异体字。爲,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择: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观察辨别、拘捕嫌犯。擇,金文(睪,观察辨别、拘捕嫌犯)(廾,双手),表示拘捕嫌犯。有的金文将“睪”写成,省去“廾”,加“攴”(持械击打),表示强力拘捕。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睪”写成,以“手”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廾”。造字本义:动词,观察辨别、拘捕嫌犯。
慎: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贞人。慎,金文(心,态度)(真,贞人),表示贞人贞卜时态度谨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
王:甲骨文中“王”与“士”同源,后分化。“士”的金文字形与“王”的甲骨文字形一致。王,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繁体甲骨文在战斧(士)的基础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王”是超级的“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斧形的简化成“土”形,淡去了斧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的“玉”与篆文的“王”字形相似,区别在于:“玉”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的三横上密下疏。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隶化后楷书与篆文字形中的“玉”无异。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代: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系绳、可循环利用的箭。代,篆文(人,士兵)(弋,系绳、可循环利用的箭),比喻士兵轮替戍边。造字本义:动词,军队轮替戍边。
唯: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维”的省略,表示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唯,甲骨文(口,说话)(隹,即“维”的省略,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表示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习跟着主人说话。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隹”省略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舌跟调,模仿主人说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唯唯诺诺”表示一味顺从他人,没有主意:“唯”表示一味学舌跟调,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语言;“诺”表示一味应承许让,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由于“惟”与“唯”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也相近,古籍中“惟”与“唯”常相互假借。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所以老师啊,是用来学习做君主的,因为这个原因,选择老师不可以不慎重。《记》里面说:“三王四代时期,大家都只听老师的。”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四、阅读心得
老师是很重要的存在。要做明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30 22: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9-30 23:34 编辑

第五周第三天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一、查字


: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方形的重物四周连接了四根手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甲骨文字形中重物与四根手柄的象形特征消失。造字本义:名词,多人共同使用的四柄夯地桩。隶书继续变形。多柄夯具叫“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是“六”的简写,即“庐”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坚硬、难以改变。嚴,金文的变形,即“岩”的变形,坚硬不变)(帚,体罚用的竹丝、竹鞭)(又,抓持)(口,训诉),表示为苛硬的标准而体罚训斥。有的金文将“岩”写成。有的金文将“岩”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岩”写成,并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强调肉体(月)体罚(殳,持械打击)的含义,“帚”形消失。造字本义:动词,体罚、训斥,用苛刻的硬标准要求。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不知所云的。楷书又误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严”,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上部的简化成,并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下部的“敢”
: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捧着酒坛。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酉”写成“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简体篆文以“寸”代替“廾”。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民”是“敃”的本字。民,甲骨文(目,眼睛)(十,是“又”的变形,表示带手柄的利刃),表示用利刃刺瞎眼睛。金文“民”、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带手柄的利刃写成锐器形状,同时省去了甲骨文字形中眼睛的瞳孔,写成,强调“民”是无瞳的瞎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导致“目”形难辨。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隶书进一步变形。当“民”的“刺眼为奴”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攴”(持械打击)另造“敃”代替,强调以利器刺瞎眼睛。古籍多以“民”代替“敃”。
:“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敬”的本义“严重告戒,使之谨慎恭肃”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警”代替,或篆文再加“人”另造“儆”代替。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所有的教学的规律:严格地做老师是最难的。老师严格,这样之后所学的道就能受人尊,道受人尊这样之后,民众就知道要恭敬地对待学习。

四、阅读心得:
做个严师确实是重要的。严师是像石头一样蹲守在那里,不会轻易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 21: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10-1 23:15 编辑

第五周第四天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一、查字:
臣: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像一只眼睛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二:“一”是特殊指事字,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二”也是特殊指事字,表示天地两极。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造字本义:名词,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一,代表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尸:尸”与“人”同源。尸,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坐着的人。古代的祭悼传统,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表死者,接受人们的吊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手的形状消失。造字本义:名词,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隶化后楷书写成“封口”的字形,“人”形完全消失。“屍”是已经死亡的人,“尸”是静坐代屍受祭的活人;古籍常以“尸”代替“屍”。
诏: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招”的本字,表示呼唤、号令。詔,金文(言,说话)+(召,即“招”的省略,号令),表示召唤,发出号令。造字本义:动词,皇帝发布号令。
北:北是“背”的本字。北,甲骨文(方向朝左的人)+(方向朝右的人),表示两个人朝相反的方向站立。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相逆反,相违背。当“北”的“相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月”(肉,身体)另造“背”代替。由于古代天子上朝时面朝南方,因此称背所朝的方向为“北”。
面:面,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眼睛外围加一个代表脸廓的指事性线框,表示以眼睛为核心的头部器官。造字本义:名词,脸庞。《汉字简化方案》用“面”合并代替“麪”和“麵”。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因为这个原因,君主不以臣子之礼待他的臣子的情况有两种:当臣子在祭祀中作为代替死者接受祭祀的尸时,就不把他当臣子看啊;当臣子作为他的老师时,就不把他当臣子看啊。大学的礼仪,即使老师被天子召见也不用面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这种礼仪是用来尊敬老师的啊。


四、阅读心得:
礼仪之所以为礼仪,是用来服务于内心秩序的。值得尊敬的是那个位置,而不是哪个具体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 2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10-2 20:36 编辑

第五周第五天: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一、查字:
逸:,甲骨文兔,温顺的小型食草动物止,即”的本字,行进),表示追逐野兔。金文加“彳”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辵”(行进),强调猎人“追逐”的含义。在所有猎物中,温顺易捕的莫过于野兔,因此野兔逃脱会成为古人捕猎失手的深刻印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野兔逃脱猎人追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兔”写成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
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倍,篆文人,当事者咅,即“呸”的本字,唾弃),表示唾弃、背叛。造字本义:动词,唾弃、背叛
从:从”是“從”的本字。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为区别于字形几乎相同的“比”的字,繁体甲骨文再加“彳”(即“行”,通道),表示在通道上两两相随。有的繁体甲骨文再加“止”(即“趾”,脚板、走路),表示跟随他人走路。繁体金文则综合两款甲骨文字形,再加“辵”(彳 止)写成“從”,强调在路上跟随。经过演变,“从”侧重于表示心思、语言等方面抽象的跟随、保持一致;“從”侧重于表示走路时地理空间上跟随、跟进。古籍多以“從”代替“从”。《现代汉语简化方案》用“从”合并代替“從”。庸:”是“”和“”的本字;而“”是“”和“”的本字。,是两形交叉重叠的特殊会义字:甲骨文凡,夯具,借代填土筑墙凡,夯具,借代填土筑墙),表示分段、分层不断重叠累积的漫长高墙。古代王宫禁城为了满足帝王出行方便,并确保其隐私和安全,修建与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漫长甬道。为了确保古代帝王出行时可以“见天光”,甬道必须保持半开放的“露天”状态;为了在“露天”状态下保证帝王的安全,甬道两边的护墙必须建筑到足够的高度;为了确保帝王可以畅达禁城各部,高墙甬道必须有众多的出口,与其他甬道相连结。造字本义:名词,不断累筑而成的长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庚”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用”写成当“庸”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加“土”(墙)另造“墉”代替,表示高而长的城墙;或篆文加“邑”(城邑)另造“鄘”代替,表示郭墙围护的城邑。
勤: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因遭受束颈套枷的刑罚和火刑的煎熬而痛苦嗷叫。,金文堇,因受刑而痛苦力,劳役),表示受刑和劳役。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在酷刑下从事苦役
半:造字本义:动词,将杀好的牛分解成两部分
怨: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宛”、亦即“婉”的省略,表示弯曲、回转。怨,金文夗,”、亦即“婉”的省略,弯曲回转心,情绪),表示委婉、迂回表达的负面情绪。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夗”写成“命”,将籀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表示对强令的不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委婉、迂回、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教学效果却事半功倍,学生又进而把功劳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虽然很勤苦,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学生又进而把原因归咎于老师怨恨老师。

四、阅读心得:
思考自己是善学者还是不善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22: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第六天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一、查字
如: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性,人类的雌性。如,甲骨文口,应答女,女性),表示女子应答。包容、顺从的“随性”是女性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在男权时代被视为女性的美德。有的甲骨文用“代替女”,表示“母性特征。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传统妇女唯唯诺诺,包容顺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如”由“包容顺随”引申出“往、到”含义,古人称可以到达无限将来的永恒之神为“如来”。
攻: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多用的巧具、器械。攻,甲骨文工,多用的巧具、器械攴,持械击杀),表示武器、巧械并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工”简化为,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攴”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梯械、武器夺寨拔城
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善于管理、组织。堅,古鈢字形臤,管理、组织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篆文调整局部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有组织地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木:木,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隶书淡去篆文字形中树枝的形象。“树”表示植树,动词;“木”表示一棵树,名词。“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目:目,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眼睛,中间的圆圈表示聚焦的黑瞳。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横写的“美目”写成“竖目”。造字本义:名词,人的眼睛。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将“目”的甲骨文竖写,则变为“,表示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对换、置换。脱,篆文肉,兽肉兑,对换,置换),表示置换兽肉。造字本义:动词,剔去兽肉中的骨头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劈坚硬的木头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然后再解决有节和疙瘩的地方、时间久了,问题自然得到顺利解决。不善于提问的人做法刚好相反。

四、阅读心得:
冲着解决问题去,自然就会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抱着奇欲去,就会给自己找很多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8: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第七天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一、查字
待:待,金文彳,前行寺,持),表示有所持而前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
叩: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开口汇报。叩,甲骨文口,汇报卩,跪着的人),表示跪着汇报。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口,汇报言,说话),强调开口汇报或询问。造字本义:动词,磕头拜见长官,汇报实情。
鸣:鳴,甲骨文口,叫唤鳥,鸟雀),表示鸟雀叫唤。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鸟叫
容:“容”与“冏”(“冏”也写作“冋”)同源,后分化。“㝐”是“容”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的简写,表示窗洞。冏,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的简写,窗洞),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便寄居栖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冏”由“山洞中采光通风的窗口”引申出形容词“光明、灿亮”后,金文异体字将“穴”写成,突出了人造建筑的形象“宀”,将字形写成“容”,强调以岩穴为居所。有的金文异体字“容”误将表示窗洞的“囗”写成“,以致于字形呈现“宀、谷”会义的结构。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窗洞的“囗”写成“厶”,以致于将“容”的字形写成“㝐”。篆文承续金文异体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窗洞“写成古籍多以“容”代替“㝐”。作为动词表示“栖身洞穴”时,古籍以“容”代替“冏”。
尽:”是“”的本字;“㶳”是“”的异体字;“”也是“”的异体字。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盛器、陶罐。,甲骨文保存火种的无足尖底陶罐,可安插土坑或炉洞中又,抓持毛,毛刷),表示手持毛刷清理火爟中的灰烬,字形中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火爟中火炭完全燃烧氧化后化成的粉尘状死灰。有的甲骨文将保存火种的无足尖底火罐写成“皿”。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毛刷简化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皿”写成,并加“火”(灰烬),表示火炭烧透成粉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保存火种的火爟中火炭完全烧透,化成冷灰,热量彻底消失,不可再燃,需要清理火爟后更新火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狂草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尽”则将狂草字形中的楷化成“尺”,将狂草字形中的“皿”楷化成两点。当“盡”的“火炭烧透,热量彻底消失”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火”(燃烧)另造“燼”代替,强调烧透烧完、不再有复燃热量的冷灰。“盡”的篆文异体字“㶳”省去“皿”(保存火种的陶爟)。当“盡”从动词“彻底消耗完”引申出动词“穷极可能与限度”后,楷书异体字再加“人”(主观)另造“儘”代替,表示主观上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古籍多以“盡”代替“儘”。《汉字简化方案》用“盡(尽)”合并代替“儘(侭)”。
进:進,甲骨文隹,鸟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加“彳”(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进”,用“井”(陷阱)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其中“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来捕兽的陷坑。古人称急速缉捕犯人为“追”,称追捕活捉野猪为“逐”,称追地面的小鸟为“进”。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善于对待问问题的人,就要如同撞钟:轻轻敲击就发出轻微的声音,重重敲击就发出洪亮轰鸣,待其可以找到栖身的位置,则燃尽他所能发出的所有声音。不善于答问题的人则与此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规律啊。


四、阅读心得:
对待三岁孩子的提问,应该等他在一个从容的位置上,而不是急切要求你给一个答案的位置上就给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21: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周第一天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一、查字
记: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用以打结、记事的绳子。,金文言,语言己,即”的本字,结绳纪录事件),表示用语言文字纪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将事件信息载入简册、书籍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己”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拘禁室。問,甲骨文門,借代拘禁室口,审讯),表示、拘禁并审讯。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拘禁并审讯
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开心。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的省略,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听”( yǐn)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聽”(tīng)。当“听”合并“聽”之后,“听”不再读它原有读音 yǐn ,而转读被合并字“聽”的读音 tīng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常见的“变读”现象。聽:聽”的本字。,甲骨文耳朵两个“口”,群众言论),表示耳向众口,即尊重他人意见,对众人的观点用耳用心。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有的金文将耳朵形状写成,并加“生”,疑“生”是对“壬”(即“任”的本字,能力)的误写,表示在远古时代,对他人观点用耳用心,是重要的观察、明辨、学习、包容的能力;同时加“十口”,强调对待众口众舌的谦逊态度。篆文写成“聽”,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将金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生”写成“壬”,同时加(“德”的省略),表示谦虚对待他人意见是重要的品质,强调“兼听养德”。造字本义:动词,竖起耳朵聆听别人说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壬”写成“王”,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聽”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听”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聽”。
语:“吾”是“唔”和“晤”的本字;“語”是“晤”的异体字。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汇。吾,金文两个“五”重叠,表示反复交叉、交替口,说话),表示反复交替地说话,即深入交谈。简体金文将重叠的“五”简化成一个“五”。当“吾”的“长谈”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日”(疑为“曰”的变形,说话)另造“晤”代替。当“晤”强调“会面”后,金文异体字用“言”代替“日”(“曰”的变形)另造“語”代替,强调“长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吾”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式会面并长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吾”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力:同源。,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向下伸展的手臂,是右手(即)的变形。古人的手臂,由于大量的日常手工劳动而强壮有劲,造字者遂以强壮有劲的手臂代表无形的力量。在甲骨文中,有力的男子为,有力的女子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手指的形象。篆文将甲骨文、金文的横写字形,写成竖写字形,淡化了手形。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手臂形象消失。
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余”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舍,甲骨文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民众集会、祭祀的公共广场),表示村邑中的公共简易建筑,即供旅人、客人暂住。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和客人暂住的简易客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余”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舍”合并代替“捨”。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为了应对问而记下的学问,是还不够做一个老师的,还必须要竖起耳朵听学生的语言啊!学生的能力还不能提出问题时,可以跟他讲解,给他讲解了还不知道,暂时舍弃这个问题也是可以的呀。


四、阅读心得:
背诵经典,是是最基本的打底的功底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23: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5-10-6 23:05 编辑

第六周第二天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jī);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一、查字

良:“良”是“琅”的本字;“瑯”、“郎”、“廊”都是“琅”的异体字。良,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宫殿两侧迂回曲折的游廊。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宫殿区域的“囗”形写成“日”形,将曲折的游廊简化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曲折的游廊写成,像是分段加关的游廊通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游廊通道写成。有的篆文有所变形。有的篆文突出走廊迂回的形状。有的篆文突出宫殿内部的多室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所在。隶书变形较大,篆文字形上下两端的回廊形状消失。当“良”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王”(玉)另造“琅”代替,强调宫殿廷廊的玉石材质。当“琅”的本义消失后,楷书异体字加“双耳旁”(邑,城,指宫殿区)另造“瑯”代替,强调宫殿区内的玉砌廷廊。楷书异体字省去“王”(玉)写成“郎”,表示在宫殿廷廊随时听任帝王召唤的侍卫、顾问、医师。当“瑯”和“郎”的本义都消失后,篆文异体字在“郎”字基础上再加加“广”(开放式建筑)另造“廊”代替,强调宫殿廷廊建筑的半开放性质。
冶:冶,金文(人,代表工匠)(仌,即“冰”,表示凝结)(⊥,即“土”,代表泥坯模型),表示工匠利用泥模凝结金属液体。有的金文将“人”写成“厶”,将“土”(泥坯模型)写成“口”(泥坯模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金属熔液浇铸在泥丕里成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仌”写成“两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裘:“求”是“裘”和“俅”的本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套穿毛皮外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求”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裘”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有的金文将“求”省略成“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衣”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衣”写成。当“裘”再次引成 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俅”代替,强调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箕:“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筐”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其”。篆文用“竹”代替籀文字形中的“筐”。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其”写成
驾: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把东西放在上面。駕,石鼓文(馬,善跑的力畜)(加,把东西放在上面),表示把车轭放在马背上。篆文将石鼓文字形中的“加”写成,并将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将马车的车轭套在马颈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加”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驾”,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马夫喝马起程时喊“驱!”喝马加速时喊“驾!”喝马驻停时喊“驭!”
车:車,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某种器械两边各有一个轮子,中间是“甲”形的箱体,表示保护性的设备,人在箱体中可以避免受到攻击。推测最早的“車”是为战争发明的,用于步兵对阵中创造特殊的攻防优势:利用牛马等力畜强的大暴发力和持久的耐力,“车”可以快速进入和脱离敌方阵地,加上“车”的箱体提供某种“装甲”保护,手持戈戟的“车箱战士”可以居高临下攻击步兵,大大提高攻击威力和防御效果。到春秋战国时代,“车”在大型车战中已成为胜负关键。正是战争的强大驱动力使战车迅速进化成民用的运输、交通工具。有的甲骨文加轭具,表示依靠畜力拉动。有的甲骨文省略箱体也省略轭具,突出“车”的“转轮”特征。金文字形多样化,有的金文强调轭具;有的金文在甲骨文简体字形基础上继续简化,以一轮代两轮。籀文加“戈”,字形像两辆武装战车戈戟相接。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有轮子、靠牛马驱动的战斗工具。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车”,利用草书字形整体简化,正体楷书字形中“田”所表示的“輪”形消失。


二、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优秀的冶铸工之子,一定要学习缝制裘衣;优秀的制弓匠之子,一定要学习编制畚箕;刚开始学习驾车的幼马,与大马在车前驾车的位置正相反,车子行在幼马前。


四、阅读心得:
生活中的劳动,其实是很重要的。想到毛主席17岁之前都在农村长大,他曾经提到自己的很多战术并不是在兵书上学的,而是由小时候务农时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而得到的灵感。在什么环境生活、是不是有多么好的学习条件,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开启学习的那颗心。这颗学习之心开启了,万事万物都是学习的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23: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周第三天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一、查字
君:“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尹”写成。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帝”;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王”;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君”;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皇”。
:子,甲骨文像一幅幼儿的线描,画出了幼儿的脑袋、头发、两脚。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像幼儿两脚被裹在襁褓里,露出脑袋,挥动两臂。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综合甲骨文和甲骨文的字形。有的籀文像坐在凳子上的小孩,挥动着两手造字本义:名词,包裹在襁褓中挥动两臂、尚不能独立的幼儿。隶书淡化了篆文字形中襁褓婴儿的两手形象。“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此: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人)(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三:“三”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造字本义:名词,衍生万物的天、地、人。一,代表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者:“者”是“煮”的本字。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燃烧的干柴。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并用“口”(言说、交谈)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火”,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简体金文将“口”写成“曰”,强调“者”的“交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着火木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说清楚),进一步强调“者”的“谈论”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者”的字形中“木”形、与、“火星”形状完全消失。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当“者”由动词“生火煮食”引申出代词义项后,篆文再加“火”另造“煮”代替。作为动词,古籍多以“煮”代替“者”。
有:“又”是“有”的本字。又,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又”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又”的字形基础上再加“夕”(肉)另造“有”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含义。繁体金文将肉块写成“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将“持肉”借代为“持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肉”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写成“𠂇”,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矣: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生了的。矣,金文(已,发生了的)(矢,箭只),表示箭已射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箭已射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正音及朗读——已发微盘


三、翻译:
立志于执政治国事业的人仔细察究这三个现象,就可以对学习持有心之所向的志向啦。


四、阅读心得:
确实,把学习这件事和生活中的基础事务深深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的,那么人是会对学习有兴趣的,因为学习就是生活,谁又能离开生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5 21:43 , Processed in 1.123565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