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六韬》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2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5-3 23:10 编辑

第十一周(4月27日-5月3日)任务:

虎韬之
    军用第三十一
    三陈第三十二
    疾战第三十三
军用第三十一
一正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众寡,岂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问也!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冲大扶胥三十六乘[shèng],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一车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车轮,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陈,败强敌。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具,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弩自副,陷坚陈,败强敌。
提翼小橹扶胥一百四十四具,绞车连弩自副,以鹿车轮,陷坚陈,败强敌。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昼则以绛缟[gǎo],长六尺,广六寸,为光耀;夜则以白缟,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载,可以纵击横,可以败敌。
辎车骑寇,一名电车,兵法谓之电击,陷坚陈,败步骑寇夜来前。
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千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陷坚陈,败步骑。
方首铁棓[bàng]维朌[同“颁”],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棓[bàng];大柯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钺[yuè];方首铁槌,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槌,败步骑群寇。
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千二百枚,以投其众。
三军拒守,木螳螂剑刃扶胥,广二丈,百二十具,一名行马,平易地,以步兵败车骑。
木蒺藜[jí lí],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蚩尤氏,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步骑。
突瞑来前促战,白刃接,涨地罗,铺两镞蒺藜,参连织女,芒间相去二寸,万二千具。旷野草中,方胸鋋[yán]矛,千二百具,张鋋矛法,高一尺五寸,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地陷,铁械锁参连,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垒门拒守,矛戟小橹十二具,绞车连弩自副。三军拒守,天罗虎落锁链,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虎落剑刃扶胥,广一丈五尺,高八尺,五百二十具。
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辘轳[lù lú]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渡大水,飞江,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天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环络自副,三十二具。以天浮张飞江,济大海,谓之天潢,一名天舡[chuán]。
山林野居,结虎落柴营,环利铁锁长二丈以上,千二百枚;环利大通索大四寸,长四丈以上,六百枚;环利中通索大二寸,长四丈以上,三百枚;环利小徽缧长二丈以上,万二千枚。天雨盖重车上板,结枲[xǐ]鉏铻[jǔyǔ],广四尺,长四丈以上,车一具,以铁杙[yǐ]张之。
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棨[qǐ jué],刃广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铜筑固为垂,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鹰爪方胸铁耙,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两枝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芟[shān]草木:大镰,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大橹刀,重八斤,柄长六尺,三百枚。委环铁杙[yǐ],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椓[zhuó]杙大锤,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百二十枚。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楯[jǐ dùn]二千,矛楯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
武王曰:允哉!
二查字正音:
1棨:[]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啓”的本字,表示守城卫兵为兵临城下的军队打开城门。棨,篆文𢼄,即“啓”的本字,打开城门木,器械),表示出入城关的特别器械。造字本义:名词,写着将帅名号的木戟,作用相当于将帅的令牌,代表传令者渡津通关的特别权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棨,傳,信也。从木啟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棨,传达军令的木戟,是通关凭证。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口”的“啟”字作声旁。


2楯:[dùn]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士兵作战时使用的护身硬牌。楯,篆文(木,器械)(盾,护身硬牌),表示木制盾牌。造字本义:名词,木制的盾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楯,闌楯也。从木,盾聲。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楯,栏杆。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盾”作声旁。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兴兵作战,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攻守器械,其种类的区分和数量的多少,难道有一定的标准吗?”
太公答道:“您问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啊!攻守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各有不同,这是关系到军队威力强弱的大问题。”
武王说:“我想听听详细内容。”
太公说:“凡是用兵作战,武器装备有个大概的标准。统率甲士万人,所需武器装备的标准是:名为武冲大扶胥的战车三十六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在两旁护卫,每车用二十四人推行。其车轮的高度为八尺,车上竖旗立鼓。兵法上把这种战车叫做震骇,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为武翼大橹矛戟扶胥的战车七十二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为两翼护卫。其车轮高五尺,并附设用绞车发射的连弩,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提翼小橹扶胥的战车一百四十辆,附设用绞车发射的连弩。这种车装有独轮,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大黄参连弯大扶肯的战车三十六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在两旁护卫,附设称作飞凫和电影的两种旗帜。飞凫用红色的竿、白色的羽,用铜做旗竿头;电影用青色的竿、红色的羽,用铁做旗竿头。白天甩大红色的绢作旗子,其长六尺,宽六寸,名叫光耀;夜间用白色的绢作旗子,其长六尺,宽六寸,名叫流星。这种战车可用来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大扶胥冲车的战车三十六辆,车上载乘称作螳螂的武士,可以用来纵横冲击,击败强敌。
名为辎车寇骑的战车,也叫电车。兵法上称为电击。可以用来攻破坚阵,击败敌人步骑。
敌人乘黑夜前来突袭,宜用名为矛戟扶胥轻车的战车一百六十辆,每车上载乘称作螳螂的武士三人。兵法上称为霆击,可用来攻破坚阵,击败敌人步骑。
名为方首铁棓维朌的铁棒,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共 134 置一千二百把,这种武器也叫天棓。名为大柯斧的长柄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共置一千二百把,这种武器也叫天钺。方首铁槌,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也叫天槌。这些武器都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
飞钩,长八寸,钩尖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枚,可以用来投掷钩伤敌人。
军队防守时,应使用一种名为木螳螂剑刃扶胥的战具,每具宽两丈,共一百二十具,也叫行马。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上,步兵可以用它来阻碍敌车骑的行动。
木蒺藜,设置时要高于地面二尺五寸,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来阻碍敌步骑行动,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名为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的战车一百二十辆,黄帝曾用以打败蚩尤。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在隘路、小道上,可以布设铁蒺藜。铁蒺藜刺长四寸,宽八寸,每具长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具,可用来阻碍敌人步骑行动。
敌人乘着黑夜突然前来逼战,白刃相接,这时应张设地罗,布置两镞蒺藜和名为参连织女的障碍物,每具芒尖相距二寸,共一万二千具。在旷野深草地区作战,应设置名为方胸铤矛的障碍物共一千二百具。布设铤矛的方法,是使它高出地面一尺五寸。以上这些器具,可以用来击败敌人步骑,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在隘路、小道和低洼的地形上,可以张设名为铁械锁参连的障碍物,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阻碍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守卫营门,用矛、戟、小橹十二具,并附设绞车连弩。军队进行守御时,应设置名为天罗虎落锁连的障碍物,每部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一百二十具。并设置名为虎落剑刃扶胥的战车,每部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五百二十具。
渡越沟堑,要设置飞桥,每间宽为一丈五尺,长两丈以上,飞桥上装备转关辘轳,共八具,用铁环和长绳架设。横渡江河,要使用名为飞江的浮桥,宽一丈五尺,长两丈以上,共八具,用铁环和长绳把它们联结起来。名为天浮的渡水器材有叫做铁螳螂的铁锚,内呈圆形,外径四尺以上,并用铁环和绳索联结,共三十二具。用天浮架设飞江,可以横渡大河。这种渡河工具叫做天潢,也叫天舡。
军队在山林旷野地区扎营,应用木材结成名叫虎落柴营的栅寨。用铁环长绳锁连,每条长两丈以上,共需一千二百条。带铁环的粗大绳索,铁环大四寸,绳长四丈以上,共六百条。带铁环的中等绳索,铁环大两寸,绳长四丈以上,共三百条;小号绳索,每条长两丈以上,共一万二千条。
天下雨时,辎重车要盖与车顶板,板上契刻齿槽,使它与车子吻合,每付木板宽四尺,长四丈以上,每辆车配置一付并用名为铁杙的钉子加以固定。
砍伐树木用的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棨钁的大锄,刃宽六寸,柄长五尺以上,共三百把;名叫铜筑固的大锤,长五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鹰爪方胸的铁耙,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方胸铁叉的叉竿,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剪除草本用的大镰,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大橹刃的割草工具,重八斤,柄长六尺,共三百把;带环的铁橛,长三尺以上,共三百个;钉橛用的大铁槌,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共一百二十把。军队万人,需要装备强弩六千张,戟和大盾两千套,矛和盾两千套,以及修理作战器具和制造兵器的能工巧匠共三百人。以上就是兴兵作战按一万人计算所需要的装备器材的大致数目。”
武王说:“的确是这样!”
四心得:攻守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各有不同,这是关系到军队威力强弱的大问题。布置安排很是详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22: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5-3 23:13 编辑

三陈第三十二

一正文: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陈[zhèn]、地陈、人陈,奈何?”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dǒu biāo],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为天陈。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为地陈。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为人陈。”
武王曰:“善哉!
二查字正音:
1[sháo]: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长柄巨匙。杓,篆文(木,木材)(勺,长柄巨匙),表示勺木,即长柄木勺。造字本义:名词,长柄的木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勺”代替“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杓,枓柄也。从木,从勺。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杓,勺子把。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作战时设的所谓天阵、地阵、人阵,是怎么回事?”
太公回答说:“根据日月、星辰、北斗星在我前后左右的具体位置来布阵,就是所谓的天阵;利用丘陵水泽等地形条件来布阵,就是所谓的地阵;根据所使用的战车、骑兵等兵种和政治诱降或武力攻取等不同战法布阵,就是所谓的人阵。”
武王说:“好啊!”


四心得:符合规律,布置周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2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5-3 23:15 编辑

疾战第三十三

一正文: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中军迭[dié]前迭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二查字正音:
1骁:[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翹”的省略,表示高高立起。驍,金文(马)(堯,即“翹”),表示烈马昂首怒立。造字本义:动词,烈马昂首怒立腾起。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骁”,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堯”简化成“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驍,良馬也。从馬堯聲。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骁,良马。字形采用“马”作边旁,采用“尧”作声旁。




三译文:武王问太公道:“如果敌人从四、面包围了我军,切断我军与外界的联系,断绝我军的粮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这是天下处境最困难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急速突围就能胜利,行动迟疑就会失败。突围的方法是,把部队布成四面都有警戒的“四武冲阵”战斗队形,使用强大的战车和骁勇的骑兵,打击震骇敌军,使其陷入混乱,然后迅速突击,这样就可以横行无阻地突围出去了。”武王问:“如果我军已成功地突出重围,还想乘势击败敌军,又该怎么办呢?”太公答道:“应该以我左军迅速向敌左翼发起攻击,以我右军迅速向敌右翼发起攻击,不要和敌人争夺道路以免分散兵力,同时以我中军向敌轮番突击,或击其前,或抄其后。这样,敌军虽多,也能将其打败。”


四心得:战胜突围贵在急速,用强大的势来打击震骇敌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4 23: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任务 必出第三十四  军略第三十五  临境第三十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21: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5月4日-10日)任务:
必出第三十四
军略第三十五
临境第三十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2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5-10 22:11 编辑

必出第三十四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人持玄旗,操器械,设衔枚,夜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陈毕徐行,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蔽左右。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候常戒,险塞尽守,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燔吾辎重,烧吾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已出,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敢远追长驱。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冲陈。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
二查字正音:1踵[zhǒng]: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负载量大。踵,金文(止,即“趾”,代脚)(重,负载量大),表示脚的承重部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有的篆文以“足”代“止”。造字本义:名词,全身最承重的器官,脚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重”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歱,跟也。从止,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踵,脚跟。字形采用“止”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2堑[
“壍”是“漸”的异体字,而“塹”又是“壍”的异体字。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续的水流在漫长地质年代里缓慢地、逐步地侵蚀地表,最终开山劈地,深凿出河床、沟谷。壍,籀文(漸,缓慢积累地、逐步地)(斬,砍,劈)(土,地面),表示劈地为沟,即水流冲蚀出两岸陡直的沟谷。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水”。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地面挖掘很深的壕沟,注入水,作为防御工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堑”,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斬”简化成“斩”。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塹,阬也。一曰大也。从土,斬聲。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堑,壕沟。一种说法认为,“堑”是“大”的意思。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斩”作声旁。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统率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人从四面合围我军,切断我军的退路,断绝我军的粮道。而敌军数量众多,又粮食充足。并占领了险阻地形,守御坚固。我想突围而出,应该怎么办?”太公答道:“突出敌人包围的方法,兵器器材至关重要,而奋勇战斗则最为首要。仔细查明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无人防守的处所,乘虚而击,就可以突出包围。突围的部署是:将士们都拿着黑色的旗帜,手持器械,口中衔枚,乘着黑夜行动。使勇敢有力、行动轻捷、敢于冒险犯难的将士担任先锋,攻占敌人某些营垒,为我大军打开通道;使有技能而勇敢的武士使用强弩,作为伏兵,隐匿在后面掩护大部队行动;让老弱士卒和车骑在中间行进。部署完毕后,沉着行动,谨慎从事,不要惊慌,使用武冲扶晋的战车在前后护卫,用武翼大橹的战车在左右掩护。如果敌军发觉我军的突围行动,我勇敢有力的先锋部队即迅速发起冲击,向前推进,老弱士卒和车骑随之跟进,有技能而配备有强弩的武士则隐蔽地埋伏起来。当敌人前来追击我军时,我伏兵就迅速地攻击它的侧后,并大量使用火光、鼓声乱敌耳目,使其感到我军仿佛是从地下冒出,从天上降下,全军奋勇战斗,敌人就不能阻止我军的突围了。”武王问:“如果前面有大河、宽堑、深坑阻碍,我军要逾越而过,但又没有准备船只。敌人屯兵筑垒,阻止我军前进,堵截我军退路,其斥候又戒备森严,险要地形全被敌人占据,敌人的战车、骑兵又在前面阻截,勇士又在后面袭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太公答道:“凡是大河、宽堑、深沟之地,敌人一般是不会设防的。即使设防,兵力也一定不会很多。这样,就可以用飞江、转关和天潢等工具将我军摆渡过去。派遣勇敢的武士按照指定的方向,冲锋陷阵,拚死战斗。并先焚毁我军的辎重,烧掉我军的粮草,明确告诉全军将士,奋勇作战就能生存,畏缩怯战就是死亡。已经脱离危险之后,就让我军前卫部队设置烟火信号,派出远方斥候警戒,占领丛林、坟墓和险阻地形。这样,敌人的战车和骑兵就必定不敢长驱远追了。设置烟火信号的目的。是为了指示先期突围的部队至有火的地方集结。并布成四面都有警戒的四武冲阵战斗队形,这样,我全军将士都精锐而勇猛战斗,敌人就无法阻止我军了。”武王说:“说得好啊!”

四心得:要脱离危险,焚毁我军的辎重,烧掉我军的粮草,明确告诉全军将士,奋勇作战就能生存,畏缩怯战就是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22: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5-10 22:16 编辑

军略第三十五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溪大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吾欲毕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轒辒、临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三军行止,则有武冲、大橹,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弩卫其两旁;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旌旗;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鉏铻;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三军用备,主将何忧?”
二查字正音:
1轒[fěn]辒[wēn]古代攻城用的一种特殊战车。2鼙[pí]:释义:亦作“鞞”。古代军用小鼓。亦指乐队中的小鼓。
3铎[duó]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驛”的省略,表示用快马传递消息。鐸,篆文金,铜铃睪,即“驛”),表示用铜铃传令。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主持者或指挥者向众人发令的大铜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铎”,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鐸,大鈴也。軍法: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司馬執鐸。从金、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铎,大铃。军法规定:五个人组成一伍,五个伍组成一两,两的司马官执掌铎。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睪”作声旁。


4笳[jiā]: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增添。笳,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竹,管加,增添),表示在管笛两端加角以扩音。推测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管笛两端添加角制的细长喇叭口,用以扩大音量,通常称“胡笳”。
5鉏[chú ]:“锄”是“鉏”的异体字。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耝”即“耡”的省略,表示除草松土,护苗助长。锄,篆文金,金属且,即“耡”),表示除草松土、护苗助长的金属耡具。造字本义:名词,一种除草松土、护苗助长的长柄金属耡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锄”代替“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鉏,立薅所用也。从金,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鉏,站着除草所用的锄头。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且”作声旁。


6铻[yǔ]释义:见“锟铻”。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人敌国境内,遇到深溪大谷和难以通过的河流,我军尚未完全渡过,忽然天降暴雨,洪水涌来,水位大涨,后面的军队被水隔断,既没有船只、桥梁、又没有堵水用的草料物资。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全军渡过,使军队不至滞留太久,应当怎么办?”
太公答道:“大凡率领军队作战,如果计划不预先拟定,器械不事先准备,平时训练没有落实,士卒技术不熟练,就不能算是王者的军队。凡是军队有大的军事行动,没有不训练士兵熟练使用各种器械的。如攻城围邑,就用轒辒、临车和冲车等各种攻城战车;观察城内敌情,就用登高的云梯和瞭望敌人动静的飞楼;三军前进和驻扎,就用武冲、大橹等战车在前后掩护;断绝交通,遮隔街道,就用勇敢而有技术的士卒使用强弩控制两侧;设置营垒,就在四周布设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等障碍器材;白天就登上云梯瞭望远方,并设置五色旌旗报告敌情;夜晚就点燃烟火,并击响雷鼓、敲动鼙鼓、摇动大铎、吹响鸣笳,作为指挥信号;跨越沟堑,就用飞桥、转关,辘轳、鉏铻等器械;渡越大河,就用天潢、飞江等船只;逆流而行,就用浮海、绝江等器材。三军所需的器材用具都己齐备,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四心得:大凡率领军队作战,如果计划不预先拟定,器械不事先准备,平时训练没有落实,士卒技术不熟练,就不能算是王者的军队。凡是军队有大的军事行动,没有不训练士兵熟练使用各种器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22: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5-10 22:27 编辑

临境第三十六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我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雄旗,击鼙鼓,完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而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
二查字正音:1袭: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袖。襲,甲骨文像一个人有所执握,机警专注,长途急行戉,宽刃兵器),表示特种兵手执斧钺武器,机警隐蔽,长途急行,以便在敌方的意料之外发动突击。甲骨文字形中的“目”(蹙眉)表示机警专注、“爪”(抓)表示执握、“戉”(斧钺)表示武器、“止”(脚)表示急行军。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手执斧钺的形象写成似“龍”的,并加“(借代衣袖),强调“袖藏兵器、发动突击”的含义。先秦古人的衣袖长而宽大,可以内藏刀锥之类的利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似“”的写成明确的“龍”;将金文字形中的“衣”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袖藏武器,趁敌不备,突然近距离攻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龍”简化成“龙”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襲,左衽袍。从衣,龖省聲。,籀文袭不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袭,衣襟居左的死者穿的内衣。字形采用“衣”作边旁,采用“龖”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袭”字,“龖”未加省略。

2
[
“隘”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嗌”的本字,金文字形表示喉咙因衰老或发炎吞咽能力差。,篆文“两个“阜”,表示陡峭的岩壁夹道,即“嗌”的本字,喉咙因衰老或发炎难以吞咽),表示山沟幽谷底部的小道,岩壁夹道,只有一线穿行,窄如生病的咽喉,勉强缓慢通过。篆文异体字“隘”用“益”(即“溢”的本字,水满横流)代替“”(喉咙生病难以吞咽),表示谷底窄道,稍遇雨情,就有被谷底山洪吞没的危险。造字本义:形容词,谷底通道如咽喉一样狭窄,难以通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双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益”写成古籍多以“隘”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也。从,䒣聲。,籀文嗌字。隘,籀文,从、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陋窄之地。字形采用作边旁,䒣是声旁。䒣,即籀文中的“嗌”字。隘,这是籀文写法的“”字,字形采用“阜、益”会义。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与敌人在国境线上相互对峙。敌人可以前来攻我,我也可以前去攻敌,双方的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率先采取行动。我想前去袭击敌人,但又担心敌人前来袭击我军,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我军分为前、中、后三部。令我前军深挖沟堑,高筑壁垒,不要出战。布列雄旗,敲击鼙鼓,作好守卫准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不要让敌人侦知我军意图。然后,派遣我中军精锐部队偷袭敌军中央,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无法了解我军情况,就会停止了动,不敢前来进攻了。”
    武王问道:“如果敌军己侦知我军情况,洞察我军企图,我军一有行动,敌人就知道我要做什么,因而派出他的精锐部队埋伏在深草地区,在我必经的隘路上实施截击,在我防备不周密的地方发起攻击,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命令我的前军,每天前去向敌人挑战,以疲惫懈怠敌人的斗志;命令我的老弱士卒,拖动树枝,扬起尘土,击鼓呐喊,来回奔跑,以壮声势。进行挑战时,我部队或出现在敌人左边,或出现在敌人右边,距离敌人不超过百步。在我不断骚扰下,敌人的将领必定疲于应付,敌人的士卒必定震骇恐慌。这样,敌人就不敢前来进攻我军了。我军如此不停地袭扰敌军,或袭击他的内部,或攻击他的外部,然后,全军疾速地投入战斗,敌人一定会被打败。”
四心得:我军与敌人在国境线上相互对峙,要有谋略,我军如此不停地袭扰敌军,或袭击他的内部,或攻击他的外部,然后,全军疾速地投入战斗,敌人一定会被打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2 21: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5月11-17日)任务
虎韬之
动静第三十七
金鼓第三十八
绝道第三十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2 21: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5-17 23:25 编辑

动静第三十七

一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避。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二查字正音:
1寡[guǎ]释义:1.少。如:多寡不均。 2.老而无夫。如:鳏寡。 3.妇人死了丈夫。如:寡妇。 4.古代君主自称或臣……
2旌[jīng]旌,篆文㫃,旗帜生,萌发、冒出),表示从旗杆顶部生出。造字本义:名词,插在旗竿顶端的装饰性的动物尾巴或羽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旗杆“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旌,游車載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進士卒。从㫃,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旌,在游帜飘动的战车上再插上旌旗,所谓旌旗,是剪下漂亮羽毛插在饰有牦牛尾的旗杆顶端,用以激励士卒精锐进取。字形采用“㫃”
作边旁,采用“生”作声旁。


三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势均力敌,双方对而相峙,众寡强弱相等,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我要使敌军将帅心怀恐惧,部队士气低落,行阵不能稳固,后阵士兵企图逃跑,前阵动摇不定。然后。擂鼓呐喊,乘势进小,迫使敌人溃败逃走,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要做到这样,就须派遣部队绕到敌后十里的地方,在道路两旁埋伏起来,另派遣战车和骑兵远出百里,迂回到敌军的深远后方,并命令部队多备旌旗,增设金鼓,在双方战斗发起后,擂鼓呐喊,各军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敌军将帅必然恐惧,士兵必然惊骇,以致大小部队互不救援,官兵互不照顾。如此,敌军就必然失败。”
武王问道:“假如敌方所处地势不便我军在其两旁设伏,我战车和骑兵又不能迂回到敌人深远后方,同时敌人又发觉了我军行动企图,预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军士兵悲观沮丧,我军将帅心怀恐惧,与敌交战无法取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微妙啊!君王所问的问题。象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审察敌人前来进攻的征兆,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敌人进犯。必须在对敌最不利的地形上同敌军交战。疏散我军旌旗,拉开我行列的距离,并以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向敌进击,刚一交战即行撤退,鸣金停止而故意不止,继续后退三里再回头反击,这时伏兵乘机而起,或攻击敌人两侧,或抄袭敌军前后,全军奋力作战,敌人必败而逃走。”
武王说:“说得好啊!”
四心得: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审察敌人前来进攻的征兆,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敌人进犯。必须在对敌最不利的地形上同敌军交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5 23:40 , Processed in 1.101844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